中國的地理大發現,奠定了2000年來的地理觀,可惜鮮為人知

2020-12-23 諸史

談及地理大發現,最廣為人知的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十五世紀開始,因為奧斯曼帝國崛起,阻斷了絲綢之路,歐洲人為了尋找到達中國的新航線,進而掀起了近代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之後又持續了200年的時間,歐洲人基本探索了整個世界。

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二千年前,中國漢朝時期也有一次地理大發現,儘管沒有「發現美洲新大陸」這樣的驚人成果,卻對中國周邊環境的了解,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巔峰,甚至基本奠定了古代中國2000餘年的地理觀!

漢朝建立之初,「四夷侵凌中國」,當時漢朝最重要的是增強實力,並沒有空閒探索世界。但漢武帝反擊匈奴之後,無論是戰爭需要,還是擴張需要,漢朝掀起了一輪地理大發現,並一直持續到東漢晚期。

西元前138年,漢武帝已有反擊匈奴想法,聽說大月氏與匈奴是世仇,本著遠交近攻、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匈奴。

張騫從長安出發,匈奴人甘父為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因為大月氏打不過匈奴,已經西遷至阿姆河北岸,沒有向匈奴復仇的想法,所以漢武帝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的計劃破產,但張騫尋找大月氏的過程,卻是一次地理探索與發現,先後探索了位於如今哈薩克斯坦的大宛國,位於阿富汗的大夏國,讓漢朝對西域地理有了一次較為詳細的了解。

之後漢朝西擴,首先得益於張騫「鑿空」西域的地理大發現!

出使西域過程中,張騫還有一個細微發現,推動了中國西南地區的地理大發現!

告別大月氏之後,張騫越過南下,抵達大夏的藍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齊拉巴德),途中無意中看見蜀地的特產邛竹杖和蜀布。張騫非常好奇,問「特產從何而來」,當地人告訴張騫是「本國商人和身毒(印度)國人貿易而來」。因此,張騫判斷認為:蜀地和印度有道路相連,而且距離不遠

回國之後,張騫建議漢武帝探索西南地區通往印度的道路,既能繞開匈奴與印度開展貿易,又能增強大漢國際影響力。隨後,漢武帝立即派人尋找,但最終受阻於昆明,因為昆明地區有一個「滇國」。一怒之下,漢武帝在長安西郊的上林苑中開挖溝渠,修建了一座昆明池,操練水軍,準備攻打滇國,史雲「昆明池中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

西元前109年,漢武帝派遣巴蜀士兵攻打滇國,滇國滅亡,漢武帝在滇國舊地設立益州郡,雲南中部與東部成為漢朝一部分。但由於從雲南到印度的路線過於險惡,加上北方多次大敗匈奴,最終西南絲綢之路不了了之。

漢武帝從西南尋找進入印度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地理大發現,是對西南地理的一次新認識。

在對北方的地理探索,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去病與蘇武。

西元前119年,漢匈爆發漠北之戰,霍去病直搗黃龍大破匈奴,更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滷(虜)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但這幾乎是古代中國人至北的極點,前無古人後面鮮有來者。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需要注意的是,狼居胥山如今位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東側,姑衍山如今位於蒙古國肯特山以北;翰海就是如今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霍去病一路出擊匈奴,其實也是一次地理大發現,讓中國人認識了北方地理。

蘇武牧羊的地點,就位於貝加爾湖湖邊,從長安出發,蘇武一路走到貝加爾湖,豈非是一次地理大發現?

總之,漢武帝時期的地理大發現,主要是漢匈之戰的驅動結果,與西方地理大發現是財富驅動結果不同。

西漢滅亡之後,東漢並未停下發現之旅,漢朝又迎來一次地理大發現。

西元97年,漢和帝永元九年,西域都護班超命令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使團從龜茲(新疆庫車)出發,西行至新疆喀什,越過帕米爾高原,經過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安息帝國都城、伊拉克等地,最後來到安息西方邊境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

甘英本想繼續渡過波斯灣,尋找傳說中的羅馬帝國。但安息帝國不願漢朝與羅馬直接聯繫,除了不願漢朝與羅馬直接貿易之外,也擔心羅馬與漢朝結盟一起瓜分安息帝國。因此,安息人忽悠甘英:「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一二歲者,故入海皆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安息人一口咬定需要坐船三年,並遇到各種危險,才能抵達羅馬帝國,於是甘英放棄了西行,留下了一段歷史遺憾,東西方兩個最強大國沒能直接外交聯繫。

儘管甘英遺憾半途而廢,但卻是歷史上第一個抵達波斯灣的中國人!所過之路,就是漢朝對西方的地理探索與發現。

除此之外,漢朝還在南方、東方有過探索,但主要是延續了前人的步伐。

在東方,漢朝人終於知道了日本列島,往東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絕幕」之地。南北朝期間,中國人再一次向東探索,沙門慧深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梁書·東夷列傳》中記載「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云: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裡,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面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如此種種,與五世紀的墨西哥非常吻合,因此後世學者判斷慧深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

在南方,漢朝人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探索。作為漢朝的延續,三國東吳孫權就曾派人有過海洋探索,通過馬六甲海峽,最遠到達斯裡蘭卡,甚至印度。在此基礎之上,才有元朝汪大淵、明朝鄭和的下西洋壯舉。

可以說,中國封建王朝2000年來的地理觀,是在漢朝時基本奠定的,追根到底的說,應該是漢武帝時期基本奠定的,後世王朝只是在這個巨人的肩膀上略有突破。因此,對於漢朝與漢武帝,中國人不能不有敬意,漢武帝的「千古一帝」之譽實至名歸!

參考資料:《漢書》

相關焦點

  • 中國一座鮮為人知的城市,曾登美國《國家地理》封面,就在東北
    中國一座鮮為人知的城市,曾登美國《國家地理》封面,就在東北,美國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雜誌,讓全世界的觀眾看到多彩的世界,看一般人看不見的景色,中國是一個風景特別豐富的國家,選擇中國的地理,這也不奇怪,例如,西藏的海子山姐妹湖、湖南的張家界、貴州的梵淨山、福建永寧古鎮等都裝飾過這本雜誌的封面
  • 地理大發現對近代自然科學的影響
    在地理大發現的影響下,近代自然科學逐漸興起。當時的遭到了教會的思想禁錮,限制了學術研究自由,教會在當時有著很大的權力,致使古代人在自然科學方面無法取得很大的突破,即使有自己的觀點, 也不敢公開發布。那極大地影響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 中國建設的「無名」英雄,為保密而鮮為人知,老去後也不會被人提起
    冬季的肖壩泛著一股冷清,樹梢上的黃枝為樂山市中心區增添了一份孤獨的荒涼,而當時間回到40年前,被譽為朝陽的年輕人早已迎著冬日溼冷的早晨,開始了一天秘密的工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中國建設的"無名"英雄,為保密而鮮為人知,老去後也不會被人提起。
  •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宗教改革運動,三者之間有哪些聯繫?
    文藝復興的衝擊直接促進了地理大發現運動的開展,這種人性的崛起使得西歐人們開始具備那種勇於探險、徵服和認識未知世界的意識。在以人為中心的思潮逐漸在以義大利為中心,不斷向西歐擴散,最終影響整個歐洲之時,地理大發現運動也在隨之展開。
  • 地理大發現人類邁入航海時代的跨越性一步
    導語: 由於世界海陸相間分布的地理格局,原本世界各個大洲的文明都是處於一種互相獨立、各自發展的狀態,與今天世界文明緊密相連,人類成為一個共同體的今天有著莫大的不同,是什麼引起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讓我們走進世界連接為整體的開端——地理大發現。
  • 中國國家地理封面主題輯錄(2001~2020年)
    青海湖:湖泊的形象大使  鹽湖:上帝的晾臺  海嘯:欲望的海岸線   卡吉拉霍03533南水北調:五千億打造三條流向北方的河    安徒生   九龍04534一條隧道通臺灣  鄭和:遠航於地理大發現前夕  聚焦「三國演義」 地理05535陝西專輯(上)  我是中國的「DNA
  • 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天祺: 用鏡頭感受黔西南的大美風光
    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天祺: 用鏡頭感受黔西南的大美風光 2020-07-04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首個中國國家地理·營地 落戶淄博
    魯網5月12日訊(記者 劉宗堯)5月8日,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項目籤約暨開工儀式活動在淄博市博山區舉行。市委書記江敦濤,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李栓科,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榮青,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總經理郭穎謙,鄉伴文旅集團董事長朱勝萱,大聖萬合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流,《最強大腦》中國隊隊長王昱珩,淄博紅葉柿巖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德福出席了籤約開工儀式。
  • 2000-2017年中低收入國家兒童腹瀉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地理不平等
    2000-2017年中低收入國家兒童腹瀉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地理不平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8 14:27:01 美國華盛頓大學Robert C Reiner Jr研究組分析了2000-2017年中低收入國家兒童腹瀉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地理不平等
  • 環球國家地理繪本——World Geography
    但是世界那麼大,如何才能做到一一領略呢?走進繪本,應該是極好的形式。通過有趣易懂的繪本,帶領孩子領略各個地方不一樣的風採。無需走遍天下就能把世界掌握在手中,或許只有這一套《環球國家地理繪本——World Geography》全套一共涉及全球70多個國家,500多個國內外城市,2000個知識點。書的內容和繪畫都超讚,獲得多個國家駐華大使館的推薦!
  • 西遊地理眼|四大部洲究竟在哪?孫悟空老巢,或在琉球群島!
    擅長從地理角度研究古典名著,作品散見於《中國教育報》、《山東教育》、《煙臺日報》、《教師報》等。原題為《地理眼觀西遊之一:四大部洲位於哪》西遊記開篇,就提到世界之間分為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除了北俱蘆洲外,其他三個都當過西遊記大戲的舞臺。
  • 國家地理頻道《秘境尋蹤 - 中國特輯》系列紀錄片,在貴州從江正式開拍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五洲傳播中心和國家地理頻道聯合製作的《秘境尋蹤 - 中國特輯》系列紀錄片,5月23日在貴州省從江縣岜沙苗寨舉行開機儀式,
  • 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水平!天地圖威海區域2020版來了
    天地圖是一個基礎地理信息服務網站、地圖服務網站,通過網際網路、政務外網在線運行,已廣泛應用於市縣多個業務系統中,帶動了多家企業參與地理信息增值開發。天地圖的開發運行在政府科學決策、政務大數據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進了威海市信息資源一體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近期,威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完成了新版數據的製作,面向社會公開發布2020版天地圖建設成果。
  • 明末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發現?
    鄭和七下西洋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航程最久、出徵船員最多的一次遠航,就算是拿當時1433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來比較的話,也比當時歐洲航海家哥倫布發現北美新大陸時候早了半個多世紀。但是,從航行所帶來的最終影響力來說的話,其實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是遠不及西方的地理大發現的?為何是這樣呢,下面請看小編仔細叨來。首先,雙方的航海活動目的不同。怎麼說呢?
  • 往事發現‖鮮為人知的海軍軍歌
    自1888年以來,我國海軍曾經誕生了4首海軍軍歌。從北洋海軍章程的規定中可以發現,當時把軍樂仿照西方海軍,作為一種禮節上制度安排,國家也並未做統一的安排。在英國發現的北洋軍歌檔案上沒有註明作者、編曲為何人。
  • 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組來平天湖風景區拍攝紀錄片
    安徽網池州消息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地理中國》欄目組來平天湖風景區拍攝紀錄片。央視《地理中國》來池州拍攝紀錄片活動是主題為「迎客長三角康養在池州」長三角康養旅遊嘉年華暨池州養生「硒」遊季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 20年走遍74縣!《中國國家地理》攝影師首度公開西藏最隱秘的角落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卡布,用了足足20年時間,在西藏這片地區行走、生活。他用鏡頭、文字記錄下了西藏最鮮為人知的美景與人情,並把這些存入了《西藏,西藏!》一書裡。無論你有沒有去過西藏,對西藏的了解有多少,這本書,一定會刷新你的認知!
  • 中國國家地理首個營地將在淄博投入試運營!於方寸之間,探索遼闊天地!
    2020 年正值《中國國家地理》創刊 70 周年,我們首次嘗試從傳媒出發,探索文旅,正式發布了「中國國家地理·營地」子品牌,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推出了新一代內容驅動型文旅目的地,致力於打造有地理文化內涵、能呈現中國之美的本土文旅 IP。經過緊張的籌備,中國國家地理首個營地將在淄博投入試運營!淄博是一部自然和文化都極其豐厚的大書。
  • 雲南被遺忘的古鎮:被譽為中國貢茶第一鎮,如今卻鮮為人知
    ,如今卻鮮為人知看到易武,是不是第一個反應是打錯字了,應該是義烏吧,不,並沒有打錯,就是易武,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的古鎮,一個被遺忘了的古鎮。很多去過西雙版納的朋或許也不知道這個地方,可謂是鮮為人知在西雙版納勐臘縣西北的易武古鎮,它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茶馬古鎮,積澱了深厚的茶文化,更是當年茶馬古道的起點,被稱為中國貢茶第一鎮。這樣的一個古鎮,興盛是因為茶,而衰落卻是因為時間,但如茶香悠揚的它本不應該這樣。
  •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開創一代
    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上海史志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辭海》副主編、《歷史地理》主編等職。1992、1997年受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是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鄒逸麟先生是我國第二代歷史地理學家中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