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花了四個小時的時間,看完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又一次被他所震撼到。不免會想,如果真有這樣的雜貨鋪就好了,我一定要去投信。
如果真的有人站在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後,告訴現在的我,應該怎麼做,那就好了。我就不用像現在這麼迷茫,不知道選擇什麼工作,不知道學習什麼。當然就算真的有先知,可能現在任性的我,也不一定會聽,畢竟很多過來人已經告訴我應該如何做了,但我好像還是無動於衷。
正如雜貨鋪為人解憂的老爺爺所說:其實在投信的時候,每個人心中是已經有了答案的。至於寫信給雜貨鋪,不過是想找到個理由,或者說是給自己點勇氣,然後去做自己在信中諮詢的問題。
當然雜貨鋪存在的意義,不是說真的能幫人解憂,不過是讓緊張、慌亂的人靜下心來,認真想想自己的煩惱,和應該怎麼辦。當寫完煩惱的信後,其實他們心中大概也知道如何去做了,還投信給雜貨鋪,那更像是種儀式。
比起現在所謂的客套和委婉,我可能更希望直接和誠懇的語言,在網絡語言的轟炸下,我都感覺我們沒辦法好好說話了。
像我很早以前和室友說的,一個人只有關心你,希望你好,把你當成真正的朋友,才會直言不諱,甚至是把你臭罵一頓。我們總嫌父母嘮叨,其實父母是真的愛我們,才會不管我們高興與否,他們什麼都說。
可惜,我已經很久沒有被身邊的人狠狠教育過了,好像大家都怕傷了和氣,也變得不敢去教育別人了,怕別人說自己多事。就這樣,我們大家都在說著不痛不癢的話題,人生和夢想,成為了矯情的詞,至於未來,那好像是見不得人的事情。
給解憂雜貨鋪投信的人,最終的煩惱都得到了解決,不是因為雜貨鋪像哆啦A夢的口袋一樣應有盡有,而是他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然後堅定地照著地圖的方向走去,那麼一切就好像準備好了一樣。
其實,解憂雜貨鋪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去認真思考遇到的問題。像選擇事業還是愛情,為了金錢是否可以出賣自己。當我們從頭到尾把故事說清楚,並說明自己心中的種種顧慮時,問題的答案也許就出現了,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人生是道選擇題,而不是判斷題。沒有人能說,你的選擇是對的還是錯的,因為十年之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所以,你只有選擇了,並且按照自己的決定走下去,你才能知道未來的答案是什麼,而不是一直在路口糾結。
我們的世界沒有解憂雜貨店,但卻有解憂的種種方法。無論是讀書、看電影,還是百度、知乎,都像雜貨鋪的老爺爺一樣,可以堅定我們心中的決定。
最後,願你我都有自己的一處解憂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