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餃子》,講吃人,更講吃人的社會

2021-01-07 evilchy

「我們女人啊回春補身,得由內而外,才能白裡透紅啊。」陳果導演的《餃子》,改編自李碧華短篇小說,講述女明星艾菁菁(楊千嬅飾演),20歲嫁給富商李世傑,隨著年紀增長,艾菁菁皮膚不再緊實,丈夫時常跟年輕女孩偷情,為挽回丈夫的心,菁菁找上密醫媚姨,她對菁菁說,吃人肉才能常保青春美麗。

媚姨原本在中國擔任醫生,由於一胎化政策,醫院有許多死胎,媚姨收集胎兒將其剁成絞肉再包成餃子吞下,;菁菁吃過幾次人肉水餃,皮膚也慢慢恢復光澤,但效果依然不夠顯著,她問媚姨有沒有「極品」,媚姨說極品可遇不可求,最好的極品是五個月大的胎兒,最嫩最鮮美,此時,一名遭父親性侵的女孩在母親的陪同下找上媚姨,希望媚姨可以幫女兒墮胎,媚姨接下工作,一個嬰孩的死亡,或許可以挽救菁菁的愛情與婚姻?

《三更》系列作品,大半跟鬼有關,《餃子》不是鬼片,但比鬼還恐怖,電影裡的男人和女人,為了青春為了權力為了愛情為了財富為了私慾,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反正這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只有夠狠夠貪夠自私的人,才能站上權力的頂端。

《餃子》讓觀眾看見菁菁的心境變化,從一開始的畏縮,到後來比誰都兇狠,菁菁不只吃媚姨的餃子,還承襲媚姨的教導:「女人得要為自己著想,別淨想著靠男人」,後來媚姨遭警方追緝,倉皇逃離香港,菁菁為了自己(報復丈夫/鞏固婚姻關係/驅逐小三),付出大把鈔票買下丈夫情婦肚內的私生子,五個月大正剛好,反正我(菁菁)有的是錢(有錢才是老大),自己的餃子自己包,自己的青春/愛情/人生自己救;菁菁和媚姨食人肉,李世傑食有動物雛形的生蛋,他們的行徑極端 可怕,但想了一下,假如現實生活真有人肉餃子而且也真有電影所說的回春功效,《餃子》的情節大概就會在現實人生上演吧。

《餃子》故事如果處理得不好,容易流於剝削與低俗,然而本片的出色,不只是食人肉的奇觀,還能兼顧劇情轉折以及角色心境變化的合理性,電影前半段,菁菁還只是待在媚姨廚房外等著餃子上桌,眼不見為淨,沒看到也沒經手處理屍體,就少了些罪惡感,藉此諷刺人的偽善(只要不清楚食物的烹煮過程,就能安心食「人肉」),影片後段,媚姨跑路,菁菁只好親自下廚(準備「食材」),比起丈夫,菁菁的狠毒倒也不遑多讓;菁菁一角呼應的是被父親性侵而不得不墮胎的女孩的悲劇,一個吃人(權勢者/父親/菁菁),一個被吃(弱勢者/女孩),《餃子》講吃人,更講吃人的社會。「快點許三個願望,第一個願望是什麼?」好友們。「我要男人一生一世愛我。」菁菁。「第二個願望呢?」好友們。「永遠都開心。」菁菁。「第三個呢?」好友們。「青春美麗。」菁菁。

我很喜歡楊千嬅在片中的演出,一來,楊千嬅一直以傻大姐形象為觀眾所熟悉,她在《餃子》裡,演活了焦慮外貌老化想要重返青春挽回丈夫的心的女人,二來,虛虛實實,透過戲中戲畫面(楊千嬅早年演出的電視劇畫面),讓我們看見銀幕中的菁菁/銀幕外的楊千嬅,容貌上的變化。

《餃子》片中有一段我覺得處理的非常突出,菁菁轉開電視,螢幕上搬演她年輕時候的電視作品,菁菁看著看著便哭了起來,菁菁的淚水,不只是因為青春不再,更是因為曾經單純的自己,因為對丈夫與愛情與生活的失望而逐漸死去,再也回不去的不只是她美麗的容顏,還有純樸的心啊。

話說,我這次看的《餃子》是一個半小時長度,之前看的是大約一小時長度影片(收錄在《三更2》),這兩個版本結局不盡相同,印象中,《三更2 :餃子》的結局,菁菁吞的是自己小孩,可是《餃子》改成菁菁花錢買下情婦的腹中孩子,從自殘變成殘殺他人,短版結局較為驚悚(連自己孩子都吃),但長版結局比較貼近影片吃人社會的議題。

相關焦點

  • 會吃的廣東人,也愛吃餃子!
    說起餃子那是北方過節少不了的專寵而「廣東人冬至不吃餃子」在北方人看來是一件神奇且奇怪的事跡    雖然我們廣東人沒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但是!喝早茶的時候點上羊城蝦餃,煎餃,鹹水角等;順德還有讓人鮮得掉牙的魚皮餃,而廣東大街小巷都有賣生餃子的街坊店…吃餃子上,北方豪邁,廣東含蓄。
  • 黃曉明曬餃子,五種口味讓人猜,評論區炸鍋了:講真,餃子好醜
    看來過年心情不過的黃曉明透露這次包的餃子一共有五種餡兒,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除了都在詢問baby外剩下的都是猜餃子。 這次黃曉明包了五個口味的餃子,但是包出來的餃子形態都不一,很多強迫症網友在評論區炸鍋了:講真,餃子真醜,能不能先把餃子口合上。
  • 身為老北京人,您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嗎?
    按老北京的話講:吃了冬至飯,一天漲一線。冬至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又稱為亞歲,什麼叫亞歲呢?歲就是年,亞歲就是僅次於過年,所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由打冬至這天起,陽氣開始逐漸上升,是一個值的慶賀的好日子。古人開始過冬至,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漢武帝提出將冬至單獨拿出來當做一個節日,稱之為"賀冬"。
  • 廣東人吃餃子的模樣,活生生把我看餓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離開家一個人出來打拼之後),一要出遠門,花吃姐姐就會在上車前先吃頓餃子~餃子不僅是年節時的隆重餐食,更是我們居家過日子的常見食品,關於餃子的做法,那也是多種多樣,南方北方各不相同(雖然做法不一樣,但都特別好吃
  • 讓人毛骨悚然,韓國恐怖片又上天了
    還記得楊千嬅那部經典的恐怖片《三更之餃子》嗎?在片中她為了留住青春,永葆美貌,不惜吃「嬰胎」餃子。何為「嬰胎」餃子?》相似,都是在吃人肉,喝人血,只為了永葆青春。片中,管家曾對他講,家裡的醬肉快要見底了。
  • 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這部驚悚片講的就是現實
    全片高度濃縮的空間場景、陰冷感十足的灰暗影調、藉助尖銳且嚴酷的監獄環境所製造出的「人吃人」的強烈衝突都顯得獨樹一幟。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這就是現實。前段時間,一部早在2019年就已經上映的驚悚片由於疫情的緣故突然在國內火了。眾多影評工作者就像提前約好了一樣在同一天紛紛瘋狂安利。
  • 日本人的餃子文化
    日本人吃餃子和中國守著24節氣吃可不一樣那是沒事就要吃一吃日本的拉麵店、牛肉蓋飯店、街邊小店都有各種餃子套餐配拉麵、配米飯、甚至喝酒都要來份餃子配一下不過日本人最常吃的餃子是煎餃,煮的餃子在日本叫做「水餃子」說到日本人吃餃子的習慣還是從戰後開始的到過中國的日本人將餃子的做法和吃法帶回了日本,開始風靡日本尤其是日本宇都宮市,更被奉為「餃子城日本每戶購入餃子花銷宇都宮市連續
  • 【佳作賞析】 《吃餃子》
    (描寫吃餃子過程,很生動,仿佛讀者也在一起吃)我一連吃了七個,還想吃。(真實有趣的孩子口吻,生動)這時,媽媽提醒我:「別光吃墨魚餃子,等會兒還有黃花魚餃子呢!」 真是說到曹操曹操就到,媽媽話音剛落,黃花魚餃子就來了,只見黃花魚餃子渾身金燦燦的,好看極了!(有對比,墨魚餃子其貌不揚但好吃,黃花魚餃子外觀誘人,好不好吃呢?)
  • 東北人真的什麼節日都吃餃子嗎?還真是
    俗話說,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東北人真的什麼節日都吃餃子嗎?還真是。▲為了吃餃子,他們編出了無數的諺語,上車餃子下車面,立冬餃子第一鮮!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圖源覓食小怪獸。東北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好吃不如餃子,嗯......坐著不如倒著。
  • 陌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不講關係,只講規則
    無數企業家都曾說過,與自己走得最遠的朋友,不是成天和自己瞎聊什麼人生啊理想啊情懷啊的人,反而是齊頭並進的夥伴。當兩個人勢均力敵,旗鼓相當,互惠互助,情誼反而更堅固長久。我們都在資本萬惡論中長大。許多人成年以後,依然困在僵化的理論中,認為錢是傷害關係的首犯,也是破壞感情的元兇。其實這大錯特錯。
  • 比「人血饅頭」更詭異的是嬰胎《餃子》
    吃了我的餃子,八十變十八 為了永葆青春,人可以做到什麼地步?可以做到泯滅人性,人吃人的地步。 這是一部以李碧華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李歐梵說:「二流作品能拍一流電影,經典小說難拍」。這句話難免偏執,但李碧華的作品,卻頗為精彩的印證了他的話。
  • 對不起,上海人過年不吃餃子!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九又是上海人口中的「小年夜」想到明天就是除夕夜,心裡還真有點小激動在這裡,頭條菌先給大家拜個早年啦不過打開朋友圈發現大家竟然又吵起來了為什麼說「又」呢因為這次還是為老話題而爭吵那就是「過年上海人到底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 今兒頭伏,北京人又可以名正言順的吃餃子了!
    頭伏吃餃子, 一是因為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因此「頭伏」餃子又有「元寶藏福」的說法。二是北京一進入伏天,天氣變得潮溼,全身粘了個拽的,人們吃不下東西,而餃子能開胃解饞。更重要的是,吃完餃子來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湯,不僅原湯化原食,還能發上一身汗,能驅散盛夏毒火,貼補悶熱天氣引起的體力消耗。所以,人們在「頭伏」吃餃子,希望能平安度夏。北京人頭伏的餃子
  • 喝雞湯吃餃子 南京人的冬至「大如年」
    走在河西街頭,「冬至」卡通玩偶提醒大家,吃頓餃子是冬至不可或缺的儀式。走進綠柳居、永和園、真知味等品牌餐飲門店,雞湯、豆腐等老南京冬至特色飲食喚醒了市民的節日記憶。夜幕降臨,新街口新百大樓巨大玻璃幕牆閃現出「冬至大如年」標語,提醒著人們這是「我們的節日」。
  • 要不是五毛特效,早被這部吃人的恐怖片嚇吐了!
    >推薦指數:★★★★觀看地址:土豆這是一部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真人版電影,與14年的真人版《寄生獸》一樣,講的都是一個傻小子在變成半人半怪之後我女神咋還吃人肉呢?還沒緩過神來,女神就亮出了她的超級酷炫「大章魚爪」。這下金木傻眼了,原來她就是食屍鬼——一種靠吃人生存的生物。
  • 義大利人說了,誰平時還不吃頓餃子?
    在慢吞吞的艾米利亞大區的人們吃餃子的訴求既不是為了減壓,也不是為了吃飽,而是為了吃巧。尤其是Tortellini,包的時候完全只需靠手指指尖操作,拼的就是靈活性和耐心。而在博洛尼亞,能不能包好Tortellini,可是衡量一個女性是否足夠優雅的重要標準。「如果你是個想讓老公和孩子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家庭主婦,你才不會去超市買那種速凍餃子。」
  • 在餃子館,還有什麼比餃子更值得吃?
    前陣子和幾位好友在微信群裡聊天,其中一位朋友因留鄭過年沒有回家吃到媽媽牌餃子在吐嘈,我見狀立馬推薦了常媽媽手工餃子:「常媽媽家的餃子很不錯,想吃媽媽的味道,我帶你去啊。」一句話炸出了群裡幾位吃過常媽媽餃子的朋友,於是約好時間,我們幾個打了很遠的車就來了。
  • 小清新食譜|誰說上海人不吃餃子,只不過,我們喜歡做成鍋貼吃
    誰說上海人不吃餃子——春節時和許多親友一起吃飯,吃著吃著,突然有人爭吵起來。聽聽也蠻搞笑,倆人在爭論,正宗上海人吃不吃餃子。看倆人爭得面紅耳赤,我插嘴說:不知道,鍋貼算不算是餃子喜歡爭論的人,永遠爭個不休。結果倆人又為鍋貼算不算是餃子,鍋貼上是否可以撒蔥花,鍋貼上的芝麻是白芝麻正宗,還是黑芝麻地道,繼續地論戰了下去。兩人沒一個人會燒菜,可說起美食卻一個比一個話多。實在,懶得理。
  • @北京人,您可別忘了吃餃子啊!
    嘿,別說,我同事這問題還真給我難住了,咱北京的餃子老字號?一時半會我還真想不出來。再說咱北京人誰出去吃餃子啊,不都是在家自己和餡兒自己包麼!剛攪拌完的肉餡不容易包餃子,可以放置在一旁醒一會,或是直接放入冰箱冷藏30分鐘,肉餡更緊實,更入味,而且更好包。
  • 學生惠 | 大雪至,仲冬始,我想與你吃餃子
    過年吃餃子是一種民俗。汪曾祺《四時佳饌》寫春季飲食佳趣,開篇即言:「春節吃餃子,比戶皆然。有些老北京人家吃素餃子,以蔬菜、炸油餅、薰幹切丁為餡,取其清新爽口。」寥寥幾筆卻妙趣橫生,令人食慾大開。梁實秋喜歡吃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