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夏,我曾在北京看過一場至今難忘的演出。那個夜晚,兩個溫柔的女聲在劇院內編織出了一個美妙的夢境,將臺下的我深深引入其中。臺上的她們,一位是程璧,另一位是來自日本的唱作女歌手,熊木杏裡。
程璧的現場看過幾次,但那還是第一次在現場聽到熊木杏裡的演唱。她一開口,便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輕柔卻有力地觸摸著你的心臟,那聲音,便再也無法忘記。
介紹起身旁的熊木,程璧像個激動的小歌迷:「初次聽到熊木杏裡的歌,是大學二年級,聽到《風的記憶》以及《七月的朋友》,覺得發音怎麼可以這麼清澈,透明。也是從她開始,對這類治癒感的音樂感興趣,由她慢慢的開始聽手島葵,聽羊毛和花,一直到湯川潮音、Humburt Humburt、福原希己江、青葉市子。轉眼她已經出道十年,而我也開始走在音樂這條路上,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今年可以一起同臺演出。」熊木杏裡對程璧的音樂風格有著重要的影響。「從初逢到熟識,時間給人很多奇蹟。得知如今,她已是三歲孩子的媽媽,但依然滿滿的少女氣息,繼續歌唱。」
1982年,熊木杏裡出生在日本長野縣。2001年,熊木杏裡參加了日本電視臺的歌手試唱會,最終從521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此後便踏上了音樂的道路。
20歲那年,她憑藉單曲《窓絵》正式走上樂壇。她用清澈溫柔的聲音唱著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旋律與人融為一體,專輯剛一推出就大受日本歌迷歡迎,獨特的嗓音與氣質立刻讓熊木杏裡的名字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標籤。
隨後幾年間,熊木杏裡經歷了結婚生子,但依舊沒有停止音樂的創作。到今年,她已經發行了十張專輯,為多部影視劇創作演唱了主題曲,她的聲音不僅在日本家喻戶曉,也逐漸被更多世界各地的歌迷所喜愛。
許多人用「治癒系」來定義她的作品。但她說,那些音樂應該被稱作「熊木杏裡式的歌曲」:「我想成為這樣的一個創作人,創作的歌曲即使過了幾十年以後再聽,大家還是會覺得這些歌很好聽,把這些作為我的最重要的東西繼續努力的寫下去。」
許多人跟程璧一樣,認識熊木杏裡是通過《風的記憶》這首歌。這首歌詞曲依舊全部由熊木杏裡自己創作完成。一切都給人撲面而來的清新之感。聽著,你會真正地放下浮躁,靜下心來去感受美好。大概是因為心裡有溫度,才能寫出這樣美好的歌吧。
2015年,熊木杏裡為日本動漫Charlotte創作演唱了片尾曲《君の文字》,歌曲紅遍網絡,在Youtube上有著驚人的播放量,也讓更多人記住了熊木杏裡的名字。可這首歌卻並不是熊木杏裡最滿意的作品,她說:「我知道自己的一些演唱習慣,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和自己擅長的領域也很清楚,我想超出這部分嘗試一些新的東西。」於是,在幾首大紅的治癒系單曲之後,熊木杏裡在《毫無修飾的明天》中,突破了過去的自我:「已經知道自己不是夢想著奇蹟的小孩子了,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一個時代完結了,另一個時代到來了。」
她說,只追求表面的辭藻和樂曲的華麗絕不是自己想要的音樂,於是,沒有華麗的唱腔,沒有浮華的辭藻,卻兜兜轉轉地講出了很多深遠哲理。
2017年是熊木杏裡步入樂壇的15年周年,她將於12月攜歷年專輯的的經典曲目《風的記憶》《朝陽的誓言》《私をたどる物語》《七月の友だち》而來,在中國展開「雪的物語—— 熊木杏裡出道15周年紀念巡迴演唱會」,在2017仲冬之時,用清新治癒的嗓音,穿越城市森林,溫暖你的心。
內容由廣州聚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