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少跟大家討論娛樂圈的事情,因為那是個離普通人有點遠的世界。從小到大,我也聽過一些送禮事件。無非是求人辦事,求人關照,但不管是收禮方還是送禮方,都是暗搓搓進行。可這次何炅收禮,不僅自曝,而且擺上檯面,甚至還有不少人為他們洗白。
原來不只是明星,現實生活裡的我們,也在合理化一切「潛規則」和「作弊行為」。上周,何炅因為收粉絲的應援禮,炸響了2020年娛樂圈的最後一顆雷。何炅何許人?微博1.2億粉絲,娛樂圈0差評,萬年難黑的老好人。一夜之間,卻成為了「娛樂圈收禮劣習」的活靶子,連上了好幾天的熱搜。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聞。只是今年12月份,一個讀者給鄭淵潔留言,說她媽媽初中時給鄭淵潔寫過信。
你媽媽小時候給我寫的信,現在在我的房子裡。風雨無虞。沈夢辰吐槽杜海濤,去看望嶽父嶽母時送的禮物,都是明星粉絲後援會送的。
他有20個保溫杯和50個鋼筆,根本用不完,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何炅雲淡風輕說出的保溫杯,
是粉絲送的上千塊的prada保溫杯。他對收禮曖昧的態度,成功把快樂家族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很多人可能並不理解:粉絲給喜歡的明星送禮物,發乎情,止乎禮,無可厚非啊!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給「快樂家族」送禮物的粉絲,並不是出於對「快樂家族」的喜愛。《快樂大本營》作為元老級別的綜藝節目,從1997年開播到現在,已經23年。當一個藝人上了《快樂大本營》,藝人的粉絲為了討好節目組,就會
集資給節目組送禮物。目的是為了讓節目組給自家偶像多一些鏡頭,讓主持人多多關照自家偶像。於是,節目組裡大到有頭有臉的主持人,小到綜藝節目組工作人員,都有禮物可以收。其實這些希望,原本都是收禮方的分內之事,但因為送禮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額外掏錢」才能得到的「恩惠」。最可笑的是,在生活裡,很少有人會把送禮收禮放在明面上說。但在飯圈,送禮卻有了一個罵不得、說不得的代稱:
應援。我去查了查,1g和田玉的價格,在500到上萬不等。就連快樂家族裡,業務墊底的吳昕,開通閒魚帳號半年,也賣出了8000多件禮物。
除了快樂家族,《天天向上》也曾收到粉絲送的上萬塊愛馬仕茶具。當你我處在這樣送禮盛行的環境中,恐怕也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
直到今天,何炅的一句玩笑被大家注意到,整件事情越扒越深。但沒想到,節目組工作人員一臉「就這?」的表情,甚至主動詢問「給主持人的禮物在哪裡」。
但因為一個人站起來,沒有被阻止。整個劇場的人都必須站起來,才能正常觀看電影。
因為一個人的違規,所有人都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成本,才能獲得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權利。除了給節目組送禮物,應援粉絲還會給節目組定下午茶。
節目組甚至會讓粉絲在指定餐廳購買物資,才能送進臺裡。這個指定的餐廳,其實是臺裡的人註冊的。價錢也比市面上要貴5-10倍。
在外賣軟體上3000塊錢的下午茶,作為應援物可以賣到8000元。粉頭,就是粉絲團的頭目。很多粉頭,都是明星的親友或者明星僱來的人。他們除了每天在貼吧、微博進行洗腦式發帖、頂帖、刷話題,為自己的偶像打榜。還要組織粉絲參加接機、見面會生日等一切和偶像有關的活動。粉頭組織的粉絲團,聽起來像一個民間自發的群體。但系統非常龐大,管理卻非常嚴格。
不僅需要準入考核,內部還區分核心層、管理層和基礎層。粉頭還通過給基礎層的粉絲洗腦,「哥哥資本不疼公司不愛。」「不要讓哥哥被對家看笑話」……
讓粉絲產生一種「哥哥只有我了」的心理,來收基礎粉絲的會費,活動經費,以及集資捐款。2018年,《創造101》22名進入決賽的選手,有9名集資超百萬,總共集資金額超過4000萬。粉絲花自己的錢,買自己的快樂。
和非飯圈的我們有什麼關係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各大音樂榜單上的歌曲和明星,我們都越來越陌生了。各大榜單上,比的不再是實力、甚至不再是人氣,而是粉絲的鈔能力。今年肖戰的《光點》打破了銷量記錄。
達到2548萬張,打破金氏世界紀錄。要知道,2003年,周杰倫銷量最高的專輯《葉惠美》,亞洲年度銷量也不過300萬張。就這區區300萬張銷量,就讓我爺爺奶奶都能哼幾句「快使用雙截棍」。
而肖戰的2548萬張銷量,是以10倍的銷量吊打周杰倫。20年前,好音樂的標準,是100個人裡有99個人會買這張CD。但現在,榜首音樂的誕生秘訣變成了:
培養一個鐵粉,讓他一個人買300張專輯。2018年,吳亦凡的名字,席捲了美國iTunes音樂排行榜。
itunes榜單的存在,是為了告訴大家在特定地區那首歌最受大家歡迎。可有網友扒出了吳亦凡的粉絲把這個比賽變成了比富大賽。還有嚴密的組織能力——
提前準備一套嚴密的打榜攻略,繞開反作弊系統。比如購買Apple ID,用VPN切換地點,帳號、不停購買、刪除。
成功把吳亦凡推上了榜首,造成了一種他在北美非常受歡迎的假象。當一個個榜單、評分的公信力被送禮、砸錢破壞的時候,
高分成了笑柄,熱銷成了笑柄,榜首成了笑柄。而我們所有人,打開手機,再也看不到一個公正公平的評分,再也看不到真正的頂流,全是跳梁小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砸重金給一個毫不認識的人?為什麼有人要掩耳盜鈴地去刷榜、控評,親手塑造一個虛假的神祇?
別說是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即使是很多成年人,在進入一個狂歡的群體中,也會失去思考能力。變得隨波逐流,完全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就像《烏合之眾》裡說的:
群體表現出來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壞,其突出的特點就是極為簡單而誇張。
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
如果不終止這項掩耳盜鈴的「造神運動」,我很害怕我們會迎來一個虛假繁榮的時代:
誰送禮,誰就在電視上出現的時間久。
誰砸錢,誰就能位居榜首。
誰舉報,誰就能獲得話語權。
如果真的那樣,我無法想像,我們打開電視,打開電腦,看到的會是什麼場景?
最近,我還看到了一種網友的言論。
很多人認為,大家對何炅事件的反感,只是在道德綁架、在豎立高旗。
原來,不只是娛樂圈,在現實生活裡,很多人都習慣了這樣的潛規則——
用心送禮,用腳做人;
用心刷數據,用腳出作品;
用心作弊,用腳做工作。
這樣下去會是什麼結果?
不三不四的東西賺得盆滿缽滿,數一數二的作品卻無人問津。
別再讓劣幣驅逐良幣,別再讓時代的餐桌上,只剩下注水的豬肉。
事實上,一個人能夠擁有一個偶像,是一件珍貴的事情。但追星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不應該影響我們的生活,更不應該違背道德。
我知道我們的讀者中還有很多未成年人。
我想告訴追星的妹妹和弟弟,追星可以,花錢可以,但是千萬不要上頭。
哥哥沒有你不會活不下去。
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人需要你來為他控評、舉報、維護形象。
追星本可以是件美好的事情,我們從中學到的,不應該只是送禮、刷榜、作弊這些行為。
編輯:姬老爺
視覺:蒜 泥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