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麗傳媒上市之路可謂危機重重,在眾多明星、導演、編劇和著名企業入股的推動下,新麗傳媒能否化解重重危機順利上市,還需打個問號。
新麗傳媒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5500萬股,計劃募資9.2億元,全部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不過正在其摩拳擦掌,為上市而備戰之際,就有媒體爆出,新麗傳媒新晉二股東光線傳媒與新麗傳媒業務高度重合,存在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問題;原股東王子文在上市前僅用三年時間靠轉賣股份就賺到了9億元,有利益輸送的嫌疑等問題。
近期記者研究發現,除了上面提到的問題,新麗傳媒還存在以下四大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其上市發行或許只是黃粱一夢。
資金奇缺 實力不足
據新麗傳媒披露的招股書介紹,電視劇投資製作業務模式要求製作機構前期必須投入大量資金,製作越精良、品質越高的電視劇,對製作前期的成本投資需求越高。同時,近年來伴隨著電視劇市場的快速發展,劇本、演員、導演等生產要素的價格有所提升,這對製作公司前期資金投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與之相對的是,新麗傳媒資金實力並不雄厚,2011年至2013年新麗傳媒銀行貸款額度分別為3584萬元、11200萬元、24690萬元,大量的貸款讓新麗傳媒負債壓力巨大,償債風險倍增,投資能力已經非常有限,要製作出品質精良的電視劇,怕是力不存心。
同時,招股書還顯示,2011年至2013年新麗傳媒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93%、49.68%、49.91%。而同一時期內,同行業華錄百納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44%、12.78%、8.60%,華策影視分別為12.96%、13.69%、13.55%。可以看出,新麗傳媒資產負債率已經遠遠高於同行業,其長期償債能力明顯不足。
與此同時,其應收帳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都低於同行業,2011年至2013年,新麗傳媒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1.94、1.02和1.39,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03、0.59和0.54。而同行業華錄百納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2.74、2.22和1.43,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15、1.18.和0.87,華策影視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4.55、3.03和2.13,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45、1.59和1.59,均高出新麗傳媒不少,由此不難看出,新麗傳媒短期償債能力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新麗傳媒的現金流量表也印證了上面的結論。現金流量表顯示,新麗傳媒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011年~2013年度分別為-7400.86萬元、-12887.49萬元、-7240.25萬元,均為負值。說明該公司基本靠借債來維持企業發展和擴張,財務狀況很不穩定,對資金十分渴求。企業發展動力明顯不足,這對於新麗傳媒的經營安全和業務開展都有極大的影響。
應收帳款和存貨奇高 企業經營風險巨大
新麗傳媒2011年至2013年的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26598.49萬元、29712.52萬元、34075.21萬元,佔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38.62%、38.79%和33.55%。據新麗傳媒招股書介紹,存貨是由影視劇目劇本(原材料)、處於製作期的影視劇作品(在產品)和完成攝製取得發行許可證的影視劇作品(庫存商品)構成。
2011年至2013年新麗傳媒的存貨分別為25314.17萬元、21428.31萬元和37633.32萬元,存貨佔流動資產的比率分別為36.75%、27.97%和37.06%。報告期內僅應收帳款和存貨兩項就佔到了流動資產的75.37%、66.76%、70.61%。而同行業華錄百納的應收帳款和存貨兩項報告期內共佔流動資產比率分別為:65.24%、41.94%、52.23%,華策影視應收帳款和存貨兩項報告期內共佔流動資產比率則更低,分別為:21.32%、40.86%、58.35%。可見,新麗傳媒的應收帳款和存貨遠高於同行業。
另據招股書顯示,即使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每年約有20%無法實現播出,20%只能在衛視非黃金時段或地方臺播出,銷路較差,僅能保本甚至虧損。因此,對於一家資金奇缺,實力不足的企業來說,奇高的應收帳款能否如期收回,高額的庫存能否變成利潤,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了,這實在令人擔憂。
對此,新麗傳媒似乎也認識到了,在其招股書風險提示中就表示,如果今後經營中發生公司影視作品完成後,未能通過主管部門的審查或發行失敗的情況,則可能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存貨金額特別是在產品金額較大,佔資產比重較高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公司的經營風險。
期間費用異常 財務數據涉嫌造假
據招股書顯示,2011年至2013年,新麗傳媒宣傳及發行費用分別為422.31萬元、2337.19萬元、5717.13萬元,其中2012年比2011年同比上漲了453.43%,公司在招股書中的解釋是2012年為發行電影《搜索》造勢,相關宣傳費用支出使得宣傳及發行費用增加;2013年比2012年同比上漲了144.62%,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道,是由當年發行電影《101次求婚》、電視劇《辣媽正傳》、《大丈夫》產生的相關宣傳與發行費用所致。
實際上2011年至2013年裡,新麗傳媒發行的電視劇數量分別為7部、8部和4部,由此可見,其2013年發行的電視劇數量僅是2012年的一半,而2013年的宣傳及發行費用卻是2012年的2.4倍,這實在讓人費解。
在上述兩項費用激增的情況下,新麗傳媒的期間費用也在劇增,從2011年的3722.53萬元,佔營業收入的12.44%,增長到了2013年的1.15億元,佔營業收入的26.03%,期間費用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其營業收入的增長。同時,新麗傳媒期間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也遠遠超出了同行業水平。據了解,華錄百納和華策影視2013年的期間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僅為5.2%、10.7%。新麗傳媒如此奇異的期間費用,同樣讓人費解。
面對新麗傳媒各項令人匪夷所思的財務數據,記者近期的一項發現,或許能解開謎團。
記者在搜集資料時發現,新麗傳媒於2012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了總額為1億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債券發行前新麗傳媒公布了一份《非公開發行2012中小企業私募債券募集說明書》(以下簡稱私募說明書),本報上市公司課題組在對比了私募說明書與本次公布的招股說明書後驚奇地發現,同是2011年的財務數據,在兩份說明書中卻大相逕庭。
先說資產負債表,在私募說明書中,2011年總資產為7.24億元,而本次公布的招股書中這一數據則為7.02億元,兩者相差2200萬。其中前者的應收帳款為2.89億元,而後者為2.66億元。存貨前者為2.51億元,後者為2.53億元。預付帳款前者為3295萬元,後者為2895萬元。另外,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待攤費用等數據前後兩份說明書也都不相同;再說負債,私募說明書中,2011年的負債合計4.06億元,而招股書負債合計3.86億元,兩者相差2000萬元。其中應付帳款前者為1653萬元,後者為2765萬元。預收款項前者為2.51億元,後者為2.31億元。另外其他應付,應交稅費等數據前後兩份說明書也都各不相同。
再說利潤表,在私募說明書中,2011年的營業收入為2.65億元,而本次公布的招股書中這一數據則為2.99億元,相差3400萬元。淨利潤前者為6726萬元,後者為6427萬元,兩者相差300餘萬元。其中營業成本、營業利潤等數據,前後兩份說明書也都各不相同。
在現金流量方面,在私募說明書中,2011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8351萬,招股書中則是-7401萬。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前者為-638萬元,後者為-532萬元。籌資活動產生的流量淨額前者為1.86億元,後者為1.75億元。
另外,期間費用方面兩者也大不相同,私募說明書中2011年期間費用為2725.93萬元,而招股書中則為3722.53萬元。其中前者管理費用為1939.92萬元,後者則為2186.52萬元。財務費用前者為64.51萬元,後者為814.51萬元。
還有很多數據及財務指標前後兩份說明書的財務數據都不相同,這裡不便逐個例舉。前後兩份數據存在如此大的差異,這令人不得不懷疑其財務數據的真實性,這或許就能解釋招股書財務數據異常的原因了。
政府補助助力業績發展可持續性堪憂
2011年至2013年,新麗傳媒獲得政府補助分別為338.54萬元、2285.97萬元和2794.03萬元,佔其同期利潤的比率分別為3.86%、20.87%和16.56%。可以看出,新麗傳媒獲得的政府補助金額越來越大,政府補助佔利潤總額的比例也不低。這些政府補助,對於企業來說,猶如天上掉餡餅,無需成本,坐享收益,且獲益不菲,這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對政府補助產生依賴症。
眾所周知,補助政策不斷在變化,政府補助並不具備可持續性,近年來政府補助政策已被社會廣為關注,濫發補助的現象也被廣大投資者所詬病,未來政府補助政策很可能發生較大變化,過度依賴補助的企業,一旦失去政府補助,將會影響到企業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進而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面對如此眾多的問題,新麗傳媒上市之路可謂危機重重,在眾多明星、導演、編劇和著名企業入股的推動下,新麗傳媒能否化解重重危機順利上市,本報產研中心上市公司課題組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