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黑鳳梨實驗室(ID: selfcomcn)
6月30日,是被稱為「香港天才音樂人」的黃家駒先生的紀念日。
1993年6月24日,Beyond在東京錄製節目時發生意外,主唱黃家駒從臺上失足跌落,最終於6月30日離世。
1993年5月Beyond發行的這張專輯——《樂與怒》,成為家駒生前最後一張專輯。
這張封面雖然拍得簡單,但每個人的眼神方向和站位表情,都經過精心的設計。
回想起來,似乎很久沒見過關於「唱片封面」的宣傳了。
如今實體專輯幾乎不發了,數字專輯大家更注重播放量和銷量數字的獎章,哪怕在主頁裡,唱片封面的佔比也很小。
想想從前還沒有數碼存儲的膠片年代,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每一次攝影都是一次創作。
我認真回憶了一下,也查了資料,計算機大約是2000年左右逐漸普及,PS大概是2003年開始大範圍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被熟練使用。
但在還沒有這些的條件下,恰恰是唱片行業的鼎盛時期。
今天就跟梨再一起重溫一下,那些充滿了巧思、挖空了心思製作的唱片封面吧!
試想,當你逛唱片行的時候,要買下一張唱片,或到一旁試聽,歌手的名字和封面,至少要有一個吸引你。
那麼,封面都靠什麼吸引人呢?
顏值
直接用歌手本人的照片當唱片封面,是最常見的操作方式。所以長得好看,就是贏在起跑線的。
比如王祖賢,看過這段視頻的人,大概都知道她唱歌在怎樣的水平。
但她的唱片封面,就是美。哪怕睫毛膏有些糊到一起了,也絲毫不影響她的美貌。
▲ 王祖賢 1998 《與世隔絕》
那幾年,這樣老天賞飯吃的美人,真是十個手指數不過來。
▲ 周慧敏 1993 《心事重重》
▲ 楊採妮 1996 《懂不懂》
▲ 張栢芝 1999 《任何天氣》
雖說長得好看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兒,但對唱片封面來說,「顏值」除了長相,氣質也能幫大忙。
比如標誌性小眼睛的林憶蓮,說不上很漂亮,但隨時隨地都風情萬種得兢兢業業。
不管是小露香肩還是裹得嚴嚴實實,都不會影響她的發揮。
▲ 林憶蓮 1988 《READY》
▲ 林憶蓮 1990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也許現在許多年輕人分不清林憶蓮究竟是香港歌手還是臺灣歌手,就是從《愛上有一個不回家的人》這張專輯開始的。
這是林憶蓮的首張國語專輯,同名歌曲是那年兩岸三地最紅的。
▲ 林憶蓮 1990 《傾斜都市燒燒燒》
▲ 林憶蓮 1991 《夢了 瘋了 倦了》
楊林也很性感,但跟林憶蓮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 楊林 1993《情人》
當時還有任潔玲,哪怕只露出下巴以上,也很迷人。
▲ 任潔玲 1996 《二見鍾情》
即便這張專輯裡每首歌都是翻唱,且沒一首唱得過原唱,也不妨礙這張封面獨自美麗。
還有本來可以靠臉的哥哥,非要靠煙,連氣場都很「帥」:
▲ 張國榮 1997 《哥哥的前半生》
這張精選集裡收錄了大多數張國榮的經典曲目,《風繼續吹》《Monica》等30首,只是這樣的拍攝形式,之後怕是很難見到了。
另外一些橫衝直撞的臉龐,撲面而來就青春可愛:
▲ 陳慧嫻 1985 《Priscilla》
▲ 範曉萱 1995 《RAIN》
18歲的範曉萱,代表著大多數人心中青春的模樣,青澀但充滿魅力。
▲ 梁詠琪 1997 《短髮》
▲ 梁詠琪 1997 《洗臉》
一年連續兩張國語專輯,一刀兩斷剪完「短髮」、落淚之後痛快「洗臉」,新清「梁」愛情主義是當年最火的「梗」。
梁詠琪甚至一度成為了短髮的代言人,這兩組專輯照片是那時許多Tony老師見過最多的參考圖。
還有李心潔這張悶頭就撞上來的《裙擺搖搖》,現在夏天聽,剛好!
▲ 李心潔 1999《裙擺搖搖》
包裝
梨說的包裝不是物理上的外觀包裝,而是專輯封面製作時,對歌手本人做的「加分項」裝扮。
像鄭秀文這樣的高段位,現在B站的美妝博主恐怕也不能望其項背。
▲ 鄭秀文 2000 《眉飛色舞》
▲ 鄭秀文 2001 《Shocking Pink》
不過在這兩個封面之前,早就有前輩靠妝容出彩了,沒她頻繁罷了。
▲ 李蕙敏 1995 《秘密》
▲ 王菲 1998 《唱遊》
這個封面的妝容是暖的,但調子是冷的。表情是清冷的,但歌曲風格和聲音是開放豐富的。
王菲的這個經典曬傷妝,前不久才在歐陽娜娜曬傷妝封面出街時被cue,除了是這張專輯封面,當時還是飲料廣告圖。
另外還有一些不好好化妝,在臉上搞怪的:
▲ 李心潔 1998 《Bye Bye 童年》
▲ 王菲 1999《Eyes On Me》
靠頭髮贏很大的:
▲ 李玟 1998 《Di Da Di暗示》
或者全套妝發服都用力到極致,華麗得十分認真的:
▲ 梅豔芳 1987 《似火探戈》
▲ 梅豔芳 1988 《夢裡共醉》
▲ 陳慧嫻 1991 《永遠是你的陳慧嫻》
▲ 王菲 1995 《菲靡靡之音》
▲ 範曉萱 2001 《絕世名伶》
設計
現在聽起來逼死乙方的一個詞,卻可以從很多方面幫一張專輯「出圈」。
比如字形字體:
▲ 王菲 1994《胡思亂想》
▲ 藍心湄 1994《愛我到今生》
▲ 藍心湄 1998 《肉餅飯糰》
或者精巧構圖:
▲ 張國榮 1998 《春天》
▲ 李心潔 1998 《自由》
通過剪接拼貼顯得特別的:
▲ 周華健 1994 《今夜陽光燦爛》
▲ 王菲 1995《一人分飾兩角》
▲ 吳佩慈 1998 《All My Pace》
▲ 黎明 2000 《Leon Club Sandwich》
或者畫面極簡留白的:
▲ BEYOND 1988《現代舞臺》
▲ 王靖雯 1993 《十萬個為什麼》
▲ 張雨生 1994 《自由歌》
用單一高飽和度色彩衝擊眼球的:
▲ 羅大佑 1988 《愛人同志》(臺灣版)
▲ 王菲 1994 《討好自己》
這張專輯裡,好幾首歌都由王菲自己作詞作曲,她還第一次嘗試了說唱。
專輯的封面也是她自己設計的,鮮豔的純色底,只寫上專輯和自己的名字,使用的設計元素比羅大佑還少。
還有通過人物服裝色彩,與環境融合成大面積同一色系的:
▲ 張學友 1995 《真愛》
▲ 蘇慧倫 1996 《鴨子》
▲ 許美靜 1999 《快樂無罪》
或者靠配色吸睛的:
▲ 範曉萱 1999 《我要我們在一起》
這張專輯的同名歌曲,大約是現在ktv裡範曉萱點唱率最高的歌了。
但在當時,「小魔女」範曉萱轉變成金屬、憂鬱又有些頹廢的風格,許多mavis fan並不能接受,這張專輯賣得並不太好。
範曉萱這張封面藉助了夜光的效果,而藍心湄則有些波普意味。
▲ 藍心湄 2000 《你開心了湄》
梅豔芳這張也是屬於清爽夏天的,放在現在大概會熱搜的冰淇淋色。
▲ 梅豔芳 2002 《沒話說》
還有藉助特效的,梨猜也算「液化」了吧?
▲ 蔡琴 1987 《時間的河》
▲ 張艾嘉 1992 《愛的代價》
還有充滿未來感、真人和手繪結合的:
▲ 李蕙敏 1994《Debut》
▲ 李蕙敏 1995 《橫濱別戀》
或者直接手繪的:
▲ 張艾嘉 1981 《童年》
▲ 蘇芮 1985 《親愛的小孩》
▲ 陳淑樺 1992 《淑樺的臺灣歌》
這是一張全臺語專輯,是陳淑樺進入臺灣樂壇的介紹信。
專輯裡的每首歌名,都很美:月夜愁 /白牡丹 /阮不知啦(我不懂) /秋風夜雨 /走馬燈 /思想起 /河邊春夢 /臺東人 /補破網 /孤戀花 /思想起 。
▲ 周蕙 1999 《周蕙精選》
雖然叫「精選」,卻是周蕙的首張專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約定》就在這張專輯裡,一炮而紅。
事實上,這首歌翻唱的是王菲1997年的專輯《玩具》裡的版本。當時,唱片公司老闆擔心周蕙的長相影響唱片的銷量,她連續3張專輯的封面都是手繪的卡通版人物。
個性
凸顯「個性」,說實話就是「怪怪的」,在一整排唱片貨架上,顯得格格不入的。
比如遠看是3D立體包裝,近看發現被騙了的:
▲ 李宗盛 1986《生命中的精靈》
這是李宗盛個人第一張專輯,傾注了許多「小李」早期的珍貴創作。那時候他還不是「大哥」,卻已經有了大哥坦蕩的義無反顧。
後來萬芳有一張專輯的封面形式跟這張有點像:
▲ 萬芳 1996 《割愛》
還有些封面會拍個風景照,遠看好像在說:「你猜這是誰的唱片?」的,類似這樣:
▲ 陳昇 1991 《私奔》
▲ 陳昇 1995 《恨情歌》
▲ 竇唯 1998 《山河水》
▲ 樸樹 1999 《我去2000年》
這是樸樹的第一張專輯,前幾天《樂隊的夏天》盤尼西林翻唱的《New Boy》就出自這裡。
另外一些雖然拍了人,但半張臉掩映在陰影裡,必須走近才能看清的:
▲ 王傑 1987《一場遊戲一場夢》
▲ 張國榮 1987 《愛慕》
▲ 王靖雯 1990《You're the Only one》
或者半張臉都不露,只能看字分辨的:
▲ 竇唯 1994 《黑夢》
那一年,「魔巖三傑」何勇、張楚、竇唯同時發售第一張專輯。有位豆瓣歌迷說,當年上大學還買不起全部,宿舍同學一人買一張,換著聽。
王菲則是直接用一本雜誌擋住了臉:
▲ 王菲 1997 《王菲》
最後一種,是不管怎麼看,都一定會看第二眼的:
▲ 莫文蔚 1996 《全身》
▲ 辛曉琪 2000 《談情看愛》
在那個年代,因為媒介形式的限制,唱片是歌手和歌迷、潛在歌迷之間交流的主要方式。
相比之下,演唱會、電視臺和廣播宣傳,交流的機會更少。
而唱片的封面,便是這每一次交流的名片,許多時候,封面比內裡的歌,更能直接讓消費者決定購買與否。
甚至唱片封面的表現力,還會影響到歌手的雜誌封面和廣告拍攝的機會。
因此,歌手亦或是唱片公司的製作人,對專輯的封面製作都十分用心謹慎。
每一張專輯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從主題、名字、封面包裝到歌曲風格、演唱曲目,都應該在同一種情緒中。
封面看起來是一張圖,其實是專輯的其中一環。
因為技術的限制,拍攝和製作所需的時間、精力和成本都更多,妝發服道和場景、攝影師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十分珍貴而慎重。
如今實體專輯都幾乎沒了,數字專輯的封面也沒有銷量的漂亮數字重要了。
在唱片行業的鼎盛時期,封面都是一張張精心製作的藝術品。
哪怕這麼多年過去,再看看這些封面,還是要感嘆一句,真的美。
而那時的音樂人們,雖然有些不在了,卻永遠值得尊重和懷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黑鳳梨實驗室」 (selfcomcn)。黑鳳梨實驗室是一個40w+女性聚集的時尚平臺,包含明星話題、女孩心酸、直男洞察、彩妝系列文章。
小S翻牌,曼玲粥店一夜爆火,它該竊喜嗎?
垃圾分類後,科羅娜還是可以放檸檬
探店「廣告界故事大王」勝加:深度閒聊4小時,送你6000字乾貨
迪士尼公主形象變遷史
「黑鳳梨實驗室」授權發布
轉載請聯繫原出處獲取授權
數英內容涵蓋市場營銷、廣告策劃、創意設計、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新媒體、信息技術等各數字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