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2021-02-08 酈波詩詞

一個人總要到了一定年齡,才能恍然醒悟許多東西,才能比較清楚明白活著的意義。

人生就像一首詩,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往往讀不懂它,只有等我們經歷過世間滄桑,經歷過和那些詩人相似的經歷時,才能真的讀懂。

孤 獨

江雪

唐·柳宗元

山鳥飛絕,

徑人蹤滅。

舟蓑笠翁,

釣寒江雪。

這首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小詩的《江雪》,是多少中年人真實的寫照:

人生縱有萬千姿態,唯中年得千萬孤獨。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誰還會包容你的任性、理解你的辛酸?

一個又一個睜開眼的夜裡,剩下也許只有孤獨相伴。

有一種孤獨,叫做人到中年。

惆 悵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年少時以為自己懂得了人生的愁苦,侃侃而談生活的不如意,仿佛自己是一個洞穿世事的智者,能夠看清楚生活的真相,面對生活的苦難。

經歷了一些事情,受過的一些挫折後,才發現,真正的愁苦是說不出的。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說,向誰說,只能自己消化。

失 意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時,意氣風發,縱情歌酒,中年時,失意低沉,患得患失。

到了暮年,把該放下的放下,該看清的看清後,才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悲歡離合自有天意,既然如此,有何必感嘆呢!順其自然吧!

蒼 涼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詩人說,「我眼前滿目是蒼涼的舊江山,又平添了無盡的綿綿新愁。想要買上桂花,帶著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遙一番。但卻沒有了少年時那種豪邁的意氣。」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仔細想想時間這個話題,總是讓人悲傷。

雖然行至中年,終不似,少年遊,但願我們還是有載酒買花的年少憧憬。

懷 舊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人生如果不經歷失去,又如何懂得珍惜的可貴。人生如果不經歷繁華,又如何懂得平淡的可貴。

經歷了轟轟烈烈,才懂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凡才是生活,一切都將歸於平淡。

遺 憾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人到中年,經歷得多了,遺憾自然也就多了。

這種物是人非之感,也總是讓人覺得無力面對。我們總想「以前我要是……」就好了,但時間永遠不會回頭,人活一世,還是要學會向前看。

悽 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王小波說:人到中年以後,才會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外,你已經一無所有了。

蘇軾妻子王弗已經去世十年後,蘇軾寫下了這首詩。

與親人分離後,最難以忍受的是無人訴說衷腸,悽清孤獨到讓人不堪承受。

煙花絢爛至極,也有垂落之時,歷盡半生繁華,餘生最易念親近之人的陪伴。

在一切無常的變幻裡,盡力活得絢麗些,活出最好的樣子。願你回首半生,不辜負自己,不害怕將來。

時光已逝,我們也不再是少年錦時,過往的懵懂無知,都已隨風而去。

人到中年,明白了許多事理,小時候讀過的詩句,在歲月中漸漸泛黃,卻仍會一次次為我們還原出人生最本真的模樣,散發它最後的光。

這時,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少時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即便如此,我仍願你經歷再多,也知世故而不世故;長路孤單,跋涉時也有人在旁;生死兩茫,盼你不忘珍惜眼前人;飽經風霜,願你眼裡有陽光,笑裡全是坦蕩。

酈波詩詞

相關焦點

  • 詩詞丨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在那麼多詩詞中,總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鐫刻其中,讓你感嘆詩人的際遇,映射自己的內心,總也無法忘懷。 有時,因為一句經典,就讓人讀懂了整首詩,看透了整個人生。
  • 年少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白頭翁!
    願每個在寒夜中辛苦奔波的人,在疲憊時,都有一個知心好友,與你坐在一起把酒言歡,交杯換盞間,生活的心酸苦悶便消失不見了。《行宮》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小的時候,以為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深宮之景。長大以後,才知道,宮女的紅顏易老,盛世也易衰。短短二十字,說盡了盛唐永逝的悲歌!
  • 一舟縹緲,一翁獨釣:少時不懂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
    這是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我們似乎已經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冬至詩,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斷腸人
    在今天,即便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不知春分、芒種,也必然會知道「冬至」,除了那美味的餃子和熱乎乎的羊肉湯,更重要的是冬至到了,新年就近了,回家的日子也就近了。不光是今天,在古時候,漂泊在外的遊子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叫「年終有所歸宿」。
  • 年少不懂詩中意,聽懂已是詩中人
    年少不懂詩中意,聽懂已是詩中人作者:北緯說情感文章原創,抄襲必究從小到大,我們看過很多詩詞、讀過很多詩詞、背過很多詩詞,可是當時只知道字面的意思,並不能深刻體會作者寫這首詩詞時的心境。等到長大以後,因為工作忙碌,已經很少有時間讀詩詞了。
  • 少時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宋·蔣捷《虞美人》 ——清·納蘭性德《浣溪沙》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宋·李清照《武陵春》
  • 人生如詩:年少不解詩中意,讀懂已到中年時
    年少懵懂之時,我們只知詩美,一通亂背,卻不解其意。直到中年,才發現自己走過的路,其實在兒時讀過的詩詞中已寫盡。一、世上有一種惆悵,叫做物是人非《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心情鬱悶。
  • 「初聽不知曲中意」,這些詩句30歲後再讀別有一番感悟
    三十歲是一個特別的年紀,三十歲的人有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眼裡不會再只是花花世界,更多的事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三十歲內心開始變得沉穩和堅韌,開始對事物和生活有了感悟。今天小編分享9句充滿人生感悟和哲理的詩句,三十歲的你不妨感受一下是否有「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的感慨。
  • 大詩人爬山大徹大悟寫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再讀卻釋然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懂了的詩,詩名《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作者楊萬裡。這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時再讀發現當時錯了,心中才真的釋然了。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南宋·楊萬裡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楊萬裡是南宋的一代詩宗,平生共有詩作4200多首,與陸遊、範成大齊名。
  • 有幾首歌,「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不知你有無同感
    現代的流行歌曲中,有很多代入感很強的歌曲。總有那麼幾首歌然你感覺「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樣的歌雖然不多,但是只要想起來,只要聽到樂曲,就會生出許多感慨。當你拖著疲憊的身軀結束了一天的勞動當你走進這屬於你的家關心的還是我回來沒回來在你的眼裡常出現我被人打倒在地在那長長的黑夜裡我被人欺騙上當沒有的事親愛的爸爸這只是你心痛的夢幻因為我不是不幸的人因為我有一個好爸爸結語:有這樣感覺的歌曲還有很多,記憶深刻的有:毛不易那一首散發著無奈的《消愁》,同樣唱給父親的《父親寫的散文詩》,對愛情有著至深情感的《白狐》《至少還有你
  •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是什麼意思 出自哪首詩全文是什麼
    劉聞欽下線時,嘴裡念叨的那句「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讓不少觀眾淚目,很多人從劉聞欽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出自哪首詩全文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是什麼意思  在《風犬少年的天空》中劉聞欽下線時,說了這樣的話,「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 杜甫最難懂的一首詩,年少不知詩中意,如今才知句句都是淚
    長大後,我們品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盡了人間的世間百態,反觀杜甫的詩,竟然有了幾分感同身受。尤其是他晚年在江南和李龜年重逢後寫下的《江南逢李龜年》,更是耐人尋味。兩人因詩歌而結緣杜甫生於712年,李龜年生於696年,李龜年大他16歲,那時候的李龜年在京城大有名氣,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談及李隆基了,他是一代帝王,也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首先,題中的「西林壁」,也就是西林寺的牆壁,它位於廬山西麓。
  • 不惑之年,是否還有詩和遠方?
    都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又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還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已近不惑之年的老少年們是否真的已經不惑?多少人回味那曾經的少年,那個懵懵懂懂不知世事的年少輕狂的青春時代,喜歡聽那個時代的歌曲,看那個時代的影視作品,甚至時常在評論裡看到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的感慨!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經歷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有不同的人生感悟,也有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背景不同、經歷不同、追求不同。
  • 小時候讀不懂的詩中酒,如今再讀,卻沉醉其中
    文藝解酒,詩中酒 今天突然看了2018屆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寫酒,但是整篇文章沒有一個酒字,卻把酒描繪得出神入化。平常都是分享紅酒知識,今天是文藝的樂樂,給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詩中酒。
  •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曲中思念今猶在,不見當年夢中人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曲中思念今猶在,不見當年夢中人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
  • 歲月忽已晚,努力加餐飯 |「為你讀詩」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腹內空空時,吃一碗熱乎乎的面,就是最大的幸福;悲傷的時候,我們會從喜歡的零食裡得到安慰;對於遠離故土的人,家鄉的食物總會觸動思鄉之情。 日常生活裡,那些最真切的關懷離不開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的瑣碎。
  • 2020年已近尾聲,2021年春節倒計時,哪首詩才是過年該有的樣子?
    2020年已接近尾聲,已悄然進入2021年春節倒計時,今天突然想起了春節,仍不免覺得有些冷清,去年在疫情突襲下,著急忙慌地從老家趕回了成都,今年春節又將何去何從?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氣氛越來越冷清了,年紀越大則越懷念曾經的年味來。
  • 《送親》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嗨,大家好,我是小V愛分享,最近一首傷感曲風的《送親》火遍大江南北,傷感的旋律、酸楚的歌詞敘說著一個悲悽的愛情故事,讓人聽了思緒萬千……有情人為什麼不能終成眷屬,原來很多時候都是命運在捉弄。「再見你時, 你還是那頭烏黑的頭髮 ,只是眼裡藏不住 ,你想對我說的話 ,我說等你出嫁的那天 ,就讓我送你吧 ,你點點頭不說話 ,眼淚就流過臉頰 ,把我從夢中驚醒的是 ,迎親的嗩吶 ,本該迎親的人 ,卻變成送親的傻瓜 ,手裡捧著山上的野花 ,騎著孤獨的馬 ,你打開車窗 ,對我說送到這裡吧········」。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江西詩派」尊杜甫為祖師爺,學習杜甫的風格,所以大家不要誤解了,認為這一詩派全部都是江西人,只要是學習杜甫的詩人,全部都可以歸類到這一詩派。,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