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不懂的詩中酒,如今再讀,卻沉醉其中

2020-12-23 騰訊網

文藝解酒,詩中酒

今天突然看了2018屆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寫酒,但是整篇文章沒有一個酒字,卻把酒描繪得出神入化。平常都是分享紅酒知識,今天是文藝的樂樂,給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詩中酒。

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準近酒家,——杜牧《泊準》

2、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絕句》

3、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一一範仲淹《蘇幕遮》

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蘇試《江城子密州出獵》

6、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7、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8、主人酒盡君末醉,薄暮途遙歸不歸?——高適《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9、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杜甫《贈衛八處士》

1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一一王翰《涼州曲》

1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2、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如夢令》

13、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白甕花門口。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

14、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羅隱《自譴》

15、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6、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17、花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18、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韓愈《留盧秦卿)

19、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遊《遊山西村》

20、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範仲淹《漁家傲》

若是說世上存在萬能的東西,那可能就是酒了。不管悲喜、苦愁、歡樂、成功、失敗、歡聚還是離別,都有它,都需要它。以前小學念到這些詩句的時候,覺得乏味,如今再次吟誦,卻頗有深意,原來閱歷都在酒和詩裡。喝好杯中酒,讀好詩中酒。

以上詩句有你喜歡的嗎?如果你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詩句,歡迎分享給小編,一起做文藝詩酒人啊。

相關焦點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黃金時代》最「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有人說《黃金時代》真的很賤,說它是愛情小說,但它又違背道德,裡面的人說的話透露著一股賤兮兮,一開始讀大家都當做是黃色,曾經王小波的這部作品正是因為黃色無法出版,好不容易出版發行也受阻撓,自己推著自行車去賣,直到去世都沒賣完!
  • 少時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人生就像一首詩,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往往讀不懂它,只有等我們經歷過世間滄桑,經歷過和那些詩人相似的經歷時,才能真的讀懂。這首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小詩的《江雪》,是多少中年人真實的寫照:人生縱有萬千姿態,唯中年得千萬孤獨。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 《人間失格》:初讀不識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透徹的刻骨
    《人間失格》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和太宰治的生活極其相似,是太宰治的自傳體小說。對於《人間失格》人們的評論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讀懂的人深有體會,感覺到了這本書的苦,也感覺到了作者的苦。《人間失格》初讀不識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而沒有讀懂的人則被葉藏荒誕的行為搞得不知所措,甚至有點可笑。
  • 詩詞丨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總有一句詩,讓你讀來驚豔無比, 總有一句詩,讓你想起久久回味。 在那麼多詩詞中,總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鐫刻其中,讓你感嘆詩人的際遇,映射自己的內心,總也無法忘懷。
  • 年少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白頭翁!
    願每個在寒夜中辛苦奔波的人,在疲憊時,都有一個知心好友,與你坐在一起把酒言歡,交杯換盞間,生活的心酸苦悶便消失不見了。《行宮》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小的時候,以為這首詩是百無聊賴的深宮之景。長大以後,才知道,宮女的紅顏易老,盛世也易衰。短短二十字,說盡了盛唐永逝的悲歌!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不過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再次品讀《題西林壁》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
  • 大詩人爬山大徹大悟寫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再讀卻釋然了
    有很多古詩,小時候就讀過,也覺得當時是理解了的。但隨著歲月的消逝,在經歷過許多人生坎坷後再來讀,卻又會生出許多不一樣的體會。比如曾經小時候讀到柳宗元的江雪,覺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不過就是一個靜謐雪天裡一個老人在垂釣,詩人不過是想表達自己心中的閒適。
  • 再讀《阿Q正傳》,小說中的人物吳媽與小時候感覺很是不同
    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自誕生後影響深遠,小說中人物眾多,個性鮮明,讓人難忘。本文談的是書中的女傭吳媽。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電影製片廠曾根據小說《阿Q正傳》拍攝過一部同名影片,上映後讓更多的國人熟悉了魯迅先生的這部小說,同時也加深了閱讀過這篇小說的國人對小說的更深刻理解。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詩酒趁年華」,蘇軾的詩詞也是我們詩酒的青春
    最終很多的青少年就像詞中那樣「多情卻被無情惱。」明明相愛,卻不敢表達,最終擦肩而過,而青春動人之處不就是這些美好的回憶嘛。是他抑或是她陪伴我走過整個青春,青春是那樣的無悔,青春是那樣的難忘。愛情是除了親情最美好的東西吧,親情讓人感到溫暖,而愛情則讓人沉醉。「春宵一刻值千金」,這估計是青春歲月最快樂的日子吧,那些陪伴,那些守護,那些溫暖,那些點點滴滴。青春因為愛情而靚麗;愛情因為青春而似水年華。
  • 【簡友佳微】沉醉唐朝長安的宴飲……——讀杜甫詩《飲中八仙歌》
    歡迎賞讀,歡迎在此分享!以下作品——原創:黑龍江小龍女來源:黑龍江小龍女(ID:gh_41d6ed6c33fd) 沉醉唐朝長安的宴飲……——讀杜甫詩《飲中八仙歌》來往的客人中,有長安聞名的「酒中八仙」等文人雅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他們酒後的憨態、放曠便盡顯了。杜甫詩歌中的八仙飲酒場面,雖歷盡千年歲月,依然生動,依然栩栩如生。秉性豁達的賀知章,晚年更加縱誕,年八十餘,自號「四明狂客」。宴飲後,騎馬走在街上,仿佛船行水路,身子像起伏的波浪,在馬背上顛簸搖晃。是主人酒醉的眩暈影響到馬?還是駕馭的人全無章法?
  • 原來小時候讀的詩,是長大後才讀懂的人生
    他喜歡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清風徐來,水波蕩漾,讀一篇杜甫的詩,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在年幼的黃庭堅看來,牧童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愜意的職業。周圍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牧童可以躺在軟軟的青草上放逐自己的靈魂,還可以伴著鳥兒的歌唱演奏短笛,一切世俗的東西都不染心胸,心靈的純潔一如沒有塵埃的美玉,還如清澈的溪水。
  • 史上最經典的82首短篇古詩,首首經典,美到極致,值得一讀再讀!
    史上最經典的82首短篇古詩,首首經典,美到極致,值得一讀再讀!今天,詩詞君就給大家分享82首經典的短篇詩詞,雖然每首都不超過40個字,卻首首經典,美到極致,值得一讀再讀!
  • 古詩詞中最神奇、有趣的「迴文詩」,正讀反讀各一首詩,令人驚嘆
    我小時候讀過一句刻在茶壺蓋上的回文句「可以清心也」。你可以讀「也可以清心」;也可以讀「清心也可以」;還可以讀「心也可以清」;還可以讀「以清心也可」。從哪個字讀都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同時,還表達了茶的內涵:可以讓你心神寧靜。這只是一句而已,但一整首「迴文詩」寫下來,就要求作者有極強的文化功底。
  • 那些年我們讀不懂的詩
    很多詩,我們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語文課裡就有歷朝歷代的許多古詩。從最簡單的《詠鵝》《憫農》開始,到後來讀初中、高中,以及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詩歌,始終伴隨著我們學習語文的歷程。當然,詩,不僅僅指的是狹義上的「律詩」,還包括詞、賦等。 小時候因為要求背誦詩歌,我還一度反感過,心想為什麼老師非要讓背這些沒用的東西?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雖然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身體力行的提倡白話文,但是魯迅的古文水平也是很高的。這從魯迅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就可以看出來,魯迅真是博覽群書,他讀過的古籍真是汗牛充棟。
  • 兩首婉約詞,風格相似,卻值得一讀再讀
    劉放《貢父詩話》稱:「晏殊尤喜馮延已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已樂府。」 北宋詞風承接南唐遺緒,下面介紹兩首婉約詞,風格相似,卻值得一讀再讀。《謁金門》五代:馮延巳楊柳陌,寶馬嘶空無跡。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海客。夢覺巫山春色,醉眼飛花狼藉。起舞不辭無氣力,愛君吹玉笛。
  • 【詩酒文化】酒的習俗:酒與傳統節日
    ◆ 酒與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悠久、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俗稱過年。漢武帝時規定正月初一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在這一盛大節日中,各地有眾多習俗,飲酒是其中最為重要的。
  • 酒與詩
    酒當然是好東西。自古以來文人騷客視杯中物為第二生命者不在少數。古人善飲好飲,而且飲的理由無孔不入,是悲亦飲喜亦飲,憂亦飲樂亦飲,聚亦飲散亦飲,作客飲獨居亦飲……中華酒氣貫穿古今,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翻開古書,大凡文章有口皆碑者均久經酒精考驗,一身好酒量是行走江湖的基本配置。李白鬥酒方能詩百篇,所以今人讀他的詩仍能嗅出酒香縷縷,令人心馳神往。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但當你讀懂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上了一定年紀,因為有了生活經歷,所以才會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