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最神奇、有趣的「迴文詩」,正讀反讀各一首詩,令人驚嘆

2021-01-17 天天一首古詩詞

說到「回文」估計大家也並不陌生。

我小時候讀過一句刻在茶壺蓋上的回文句「可以清心也」。

你可以讀「也可以清心」;也可以讀「清心也可以」;還可以讀「心也可以清」;還可以讀「以清心也可」。

從哪個字讀都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同時,還表達了茶的內涵:可以讓你心神寧靜。

這只是一句而已,但一整首「迴文詩」寫下來,就要求作者有極強的文化功底。

因為字頭、字尾要分別押韻,而且意思還得是連貫的。想想有多難!

迴文詩鼻祖《璇璣圖》

《璇璣圖》是迴文詩裡最著名的一篇,是陝西武功的一個名叫「蘇惠」的女子寫的。

先秦時期,因為丈夫竇滔納妾,原本心中不快,後來丈夫要去外地做官,也要帶著小妾,她更不高興,便未同往。結果丈夫此去就漸漸斷了音訊。

於是蘇惠便寫了一首迴文詩,並將詩繡在絲帕上寄給丈夫。這首詩絕的是:無論正讀、反讀、橫著讀,豎著讀,橫豎倒著讀都是一篇意義完整,語句通順的詩!

就這841個字,後世不停的有人研究它的讀法。

宋代高僧起宗,拆解之後說,這「璇璣圖」其中包含了3752首詩。

而明代的學者康萬民研究了一輩子璇璣圖,還著了一本《「璇璣圖」讀法》的書,說,這「璇璣圖」有12種讀法,一共包括了4206首詩!

這篇《璇璣圖》至今無人超越。

看著這滿篇的字,真是傷腦筋啊!不過,故事的結局是好的,後來丈夫竇滔一看妻子如此有才,又如此深情,便回心轉意了。

這首著名的璇璣圖激發了後世文人的勃勃鬥志。很多詩人都一試身手。有很多傳世之作。

通體回文,即整首詩的「正讀和倒讀」

比如:宋代李禺的迴文詩《兩相思》,正著讀是丈夫思念妻子。

《思妻詩》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正著讀的意思是:離家在外的丈夫望著遠方的家鄉,望眼欲穿。身邊人來人往,可像妻子那樣知心的人有幾個呢?酒喝完了,酒壺空了,心緒煩亂,難以成詩。

離家太遠了,離別太久了。家書也遲遲沒有到來。我守著這孤燈殘夜,想念妻子,想念我的孩子啊!

從最後一個字倒著讀,就變成了妻子思念丈夫的詩:

《思夫詩》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孩子想念爸爸,妻子想念丈夫。孤寂的夜裡只有一盞油燈孤零零地作伴。

我寫了家書寄走了,遲遲還沒有回信。怕是外出的丈夫因為路途遙遠被什麼事耽擱了回家吧。

我醞釀好了,想要寫一首詩給你,但是顫抖的雙手,雜亂的心緒卻沒辦法把詩寫成。

喝杯酒吧,又害怕還沒喝醉就沒有了。我知心的丈夫啊,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我看著那千山萬水,眼淚都哭幹了。

當句回文。以中間的一個字為間隔,前句和後句互為回文。

《靜坐偶作》 清代:龐北海 明窗紙薄紙窗明,耕罷讀書讀罷耕。事少間居間少事,情深話舊話深情。賤貧安遇安貧賤,名利可求可利名。隱士才多才士隱,清心靜坐靜心清。

雙句回文:後面一句是前面一句的倒讀回文。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清代:納蘭性德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前半句都是近景,而後半句像是把鏡頭拉遠了,遠遠的觀望。

先看前半句的釋義:秋天的窗戶上一層薄薄的霧氣,遠處蒼茫一片。花落的時候,烏鴉在樹上啼叫。她纖細的身材,無精打採地垂著雙袖,那穿著紅衣的身影像是能被風吹走似的。

但後半句,景別更遠了:黃昏的天氣裡,窗戶上已經起了霧,烏鴉在樹上啼叫,花也紛紛飄落。那個纖細的女子,垂著袖子站在風中,就像是一根紅線一樣。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奇妙的迴文詩,的確是出神入化,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

如果感興趣,請留言給我,我們下篇接著聊。

相關焦點

  • 正讀倒讀均可,甚至一首詩有40種讀法,一起領略迴文詩的魅力!
    迴文詩,也寫作"愛情詩"、"迴環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
  • 古代最神奇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有40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成一首詩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如此。在詩詞領域之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者,他們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不少令人讚嘆的作品。當然,在這些作品之中也出現過一些比較有趣的,比如迴文詩便是如此。
  • 迴文詩巔峰之作:841個字組成7958首詩,正反橫豎斜怎麼讀都成詩
    迴文詩,又稱迴環詩,顧名思義就是指能夠迴環往復一文多讀的詩。迴文詩分為多種形式,比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可以正反兩讀的迴文詩,比如著名的《兩相思》,正著讀是《思妻詩》,反著讀就變成了《思夫詩》。(李禺《兩相思》)一般情況下,迴文詩的字數越多,結構越複雜,寫作難度也就越大。
  • 正反讀都一樣的詩還有詞語 正讀和反讀意思一樣的句子
    漢語言博大精深,你會發現有的句子正讀和反讀意思完全一樣,不得不感嘆語言文學的神奇和魅力,讓人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詞語和句子還有很多,下面帶來正反讀都一樣的詩還有詞語,正讀和反讀意思一樣的句子。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這是古代兒童的《聲律啟蒙》一書中最開始的兩句,簡單易懂,韻腳分明。聲韻格律,是詩詞對聯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古代私塾中,幼童從小就要接受這種文學思維上的訓練,以期日後好做文章。而唐詩宋詞,作為我國古典文化中最為光輝燦爛的兩顆明珠。無數詩人留下了傳誦千年的詩句。然而,雖然有很多作品流傳於後世,但是更多的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湮沒在歷史中。
  • 中國最神奇一首詩,順著讀是丈夫想念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想念丈夫
    《毛詩-大序》中寫道「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作為一種文人志士表達心中思想的文體,詩歌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詩歌也產生了非常多的分類。根據音律和內容有著非常多的分類方法,最為人們熟悉的就是音律中的「律詩」、「絕句」等等,但其實還有一種名為「迴文詩」的詩歌也是十分的有意思。
  • 中國最奇特一首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
    「迴文詩」是古典詩歌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它能夠迴環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最早見於蘇柏玉妻《盤中詩》,這首詩顧名思義寫於盤中,從中央起句,迴環盤旋而至四角,是一首傷離別怨之辭。
  • 如果諾蘭讀過中國迴文詩,也許《信條》會變樣
    拋開「負熵」「反物質」「祖父悖論」等複雜高深的科學理論,它的另一大核心靈感要素是「迴文詩」,同樣給不少人造成了閱讀障礙。《信條》片名的英文TENET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迴文結構,而且片中主要角色、地點等名稱都取自一首西方古代迴文詩。回文的運用不僅增加了影片的文化內涵,也貼合了影片的迴環敘事結構。
  • 中國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蘇東坡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才子,他一生留下了諸多令人稱頌的詩篇和文章,其中有很多堪稱奇蹟之作,一直頗為後世之人稱道。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蘇東坡的一首詩。乍一看,你可能會誤以為,這只是對江田黎明美景的簡單描述。
  • 中國史上最聰明的一首詩,正著讀是天亮了,反著讀是天黑了
    看似平常的對聯,正著讀與反著讀卻完全是一個樣子,只有順序不同。這就是我國傳統詩詞文學中最有趣的玩法:回文。 回文也叫迴環,就是指把相同的字詞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者顛倒過來,產生首尾迴環的趣味。典型的例子有《道德經》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易經》中的「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都是絕妙好句。
  • 史上最絕的一首迴文詩,大部分人看後不知所云,唯有蘇軾一眼秒懂
    迴文詩,在非常多的人的印象裡其實就是無論正著讀還是讀倒著讀都可以成為詩文,這些迴文詩往往都是拼湊而成,沒什麼驚人之處。 令人不幸的是如今現有的迴文詩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所以大家才會對迴文詩有一定的誤解。
  • 有一種古詩來回讀都通,並且韻味各有不同,這就是古代的迴文詩!
    《回文類聚·原序》說:「止兩韻者謂之回文,而舉一字皆可讀者謂之反覆。」完全的回文修辭格,造就了規模宏大的漢語迴文詩詞作品,它是英文中三三兩兩的回文例句所望塵莫及的,它是漢語語法和漢語單音節成詞及漢字規律相結合的產物。
  • 中國最奇特的一首詩,未婚男子可以順著讀,已婚女子卻必須倒著讀
    唐詩和宋詞,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皇帝們個個愛詩詞,臣子們個個作詩詞,百姓們個個吟詩詞,堪稱奇景,無數優秀作品,詩人、詞人都被我們牢記心中,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帶來一首「千古奇詩」,男人可以順著讀,已婚女人卻必須倒著讀,它就是《兩相思》。
  • 天水這條古巷道,卻成就了千古絕唱《迴文詩》
    另有一說是蘇蕙蘇身為正房,嫉妒趙陽臺的年輕美貌,對趙陽臺多有虐待,竇滔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借調任之機,帶著趙陽臺一走了之,落得兩面清淨。竇滔一別兩年,音信渺茫,蘇蕙悲憤不已,既有對丈夫的思念,又有對丈夫的惱恨,她把情愫寫成迴文詩,用五彩絲線在錦帕上織成《《璇璣圖》》派家人送往襄陽,竇滔讀後,感其情之深,愛之切,悔恨交加。
  • 小詩人偶成千古奇詩,男人應該順著讀,女人應該倒著讀
    我認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便是古詩詞了。中華三千年詩詞文化,誕生了無數著名的詩人,也誕生了無數經典的佳作。當然也有一些,並不出名的詩人,寫出過流傳千年的經典。今天就來說說,一個叫李禺的小詩人,和他的千古奇詩《兩相思》。 李禺《兩相思》 李禺宋朝人,其他不詳,算是個不知名的小詩人吧。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比如,寫出「唐朝第一詩」的人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又比如,宋朝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詩人李禺,寫出了一首千古奇詩《兩相思》。 之所以被稱為奇詩,原因是這首詩順著讀和倒著讀都可以,但它表達的意思卻會變了個樣,也就是所謂的「迴文詩」,男人通常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蘇蕙僅用一篇迴文詩就讓移情別戀的丈夫回心轉意
    蘇蕙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制而成的一方手帕,上面繡了一篇有840個字的迴文詩。因「回文」和「璇璣」都有迴環繞轉的意思,所以這張繡有迴文詩的手帕又稱為《璇璣圖》,也叫《璇璣圖織錦詩》。此《璇璣圖》有何魅力,不僅讓蘇蕙的家庭破鏡重圓,更讓她名垂青史,千古稱頌?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在中國古代,詩和詞都是古人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因為有出色的才學,所以古時候的許多詩人能夠出口成章,留下一些如今還朗朗上口的經典作品。在古詩許多的體裁中,迴文詩是一種比較獨特的體裁,簡單來說,迴文詩就是利用漢語詞序的迴環往復來作成一首詩,也稱作「回文體」。
  •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前人評論「此詩亦善寫情景,而『人隨雁遠』一聯,有無限思想,無限感觸,抵得徵夫思歸之作。」僅談內容,沒談及表現形式;如不細讀,未必想到這是「迴文詩」! 根據詩題可以變化得迴文詩一首: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晚春。
  • 蘇軾難度最大的一首詞,正讀讓人欣喜萬分,倒讀卻又讓人悲痛不已
    詩詞作為中國的傳統詩歌,可以說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而在眾多樣式的詩詞之中,有那麼一種體裁,無論正反都可以自成一體,並且正讀反讀完全是兩個意境,它就是迴環詩。不得不說,詩詞作為我們的國粹,如果不沉醉於其中,我們有時真的很難想像,它竟然有另外獨特的一面,就像世外桃源,令人神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