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外不見外!為啥首次來川卻說「四川人和我像一家人」?

2021-01-09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

「如果有外國朋友到中國旅行,我一定推薦他們到成都看一看。」1月6日,尼泊爾駐華大使潘迪在成都接受媒體專訪。當被問及首次訪川的感受,潘迪化身「推介大使」,現場「安利」成都的種種魅力,甚至「不見外」地表示「四川人和我就像一家人」!

今年4月,潘迪被任命為尼泊爾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但因疫情原因推遲到7月9日抵京赴任。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裡,潘迪開始認識中國,此次訪川正是了解中國西部的新機會。對四川印象如何?未來四川和尼泊爾有望在哪些領域加深合作?

是一趟發現之旅:

成都是一座美麗、開放且發達的城市

潘迪直言,此次訪川是一趟發現之旅,改變他腦海中「發展落後」的四川印象。

「從機場一出來,我就發現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潘迪表示,北京街道兩邊的樹木時常是「一片樹葉都沒有」,但成都卻是一座充滿綠意、氣候宜人的城市。沿途的種種城市街景,又讓潘迪意識到這座記憶中「落後」的西部城市已經實現發展的飛躍。

採訪當天,潘迪將返回北京,但在離開前他有一個期待已久的行程-參觀大熊貓基地。「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大熊貓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我知道這對生態條件有很高的要求。」潘迪表示,從大熊貓繁育和城市建設,都能看出四川在發展經濟和生態保護之間找到了良好的平衡點。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極端天氣和流行疾病的發生率不斷提高,四川的綠色發展理念值得尼泊爾學習和借鑑。

雖然行程簡短,但四川給潘迪留下了深刻印象。採訪前日,潘迪曾考察成都青白江鐵路物流港片區,看到了來自法國、德國等世界各地的商品。「太神奇了!成都就像一個點,通過成都青白江鐵路物流港片區連接起整個世界。」潘迪所看到的不僅僅是商品的流通,他認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文化、生活方式也能憑藉成都青白江鐵路物流港片區相遇、碰撞並產生新的交匯。

「如果能長期生活在中國,成都是我的首選居住城市!」還未離開,潘迪已經開始規劃下次的訪川行程,直言希望去到四川更多的城市。疫情結束後,潘迪希望更多尼泊爾的民間領袖能來到四川,親眼見證這座城市在短時間內實現的發展成果,並將發展信心與經驗帶回尼泊爾。

是一次收穫之旅:

借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中醫藥產業

「伴隨川藏鐵路和中尼鐵路建成,四川、拉薩和尼泊爾被有效連接起來......」現場,潘迪邊說邊比劃,兩條鐵路的分布宛在眼前的同時,他心中未來四川和尼泊爾的合作藍圖也緩緩鋪開。

近年來,四川和尼泊爾保持密切的交往關係。在2018年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上,樂山市與藍毗尼文化市締結友好合作城市,雙方以佛文化旅遊為切口開展合作。2019年7月2日,四川與尼泊爾第五省在成都籤署友好合作關係備忘錄。2020年8月5日,眉山市與尼泊爾卡馬拉邁市結為友好合作關係城市。

此次來川,潘迪也是帶著任務而來,不僅要為尼泊爾駐成都總領事館選址,還要尋覓合作的新機會。

「此次訪川收穫滿滿,深受啟發。」潘迪的收穫主要來自於兩方面。首先,潘迪十分看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認為其對四川的對外開放帶來了新機遇。具體而言,川渝攜手發展意味著更便利的交通、更充分的人才和更廣闊的市場,希望藉此與四川攜手發展中醫藥產業,並從西部城市走向整個中國。

疫情期間,四川和尼泊爾互援互助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兩地友誼愈發深厚。潘迪認為,兩地的合作交流應該從省對省、城市對城市和人對人三個層面展開,其中文化交流對民意相通至關重要。「四川和尼泊爾文化相通、生活方式相近,為兩地文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據了解,尼泊爾電視臺曾到四川拍攝當地的傳統舞蹈和歌曲,深受尼泊爾觀眾的喜愛。關於未來,潘迪希望四川和尼泊爾能攜手一起創作歌曲、舞蹈或者策劃展覽,通過文化交流讓彼此越走越近。

人物名片:

馬亨德拉·巴哈杜爾·潘迪出生於1948年05月,為特裡布萬大學法學學士、特裡布萬大學教育學碩士。2014年至2015年,潘迪擔任尼泊爾政府外交部部長。2018年起,擔任尼泊爾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2020年7月起,擔任尼泊爾駐華大使。

相關焦點

  • 這個社區,老外「不見外」
    近年來,江灣社區以國際社區創建為抓手,文化搭橋,讓老外「不見外」;融合治理,讓居民樂享美好生活;共建共享,搭建社會治理共同體,蹚出一條新型城市社區治理的新路子。 老外頻現社區活動 11月29日,網紅街巷喵喵街內熱鬧非凡,江灣社區「國際文化喵喵集」活動正在舉行。
  • [活動召集]粗大事啦,四川「辣王」的火鍋店被一群老外佔領啦
    「四川辣王」是誰?是四川話說的逆了天的大名鼎鼎的美國人江喃!
  • 「不見外」的「老外」潘維廉:望更好理解中國精準扶貧背後的奇蹟故事
    中新社廈門1月15日電 題:「不見外」的「老外」潘維廉:望更好理解中國精準扶貧背後的奇蹟故事作者 楊伏山 江肖瑋 林穎卿福建首位持綠卡的外國人和外籍永久居民、廈門大學知名教授潘維廉,1988年辭去美國第一證劵公司副總裁職務,舉家定居廈門,把人生中最寶貴時光獻給中國教育事業
  • 四川是指哪四個「川」,如今只剩兩川,另外兩個川去哪裡了?
    漢武帝時,將全國設為十三個州,其中的蜀郡就歸益州管轄,除蜀郡外,益州還下轄著漢中郡、南中郡等其它十一個郡(國),共計十二郡(國),包括現在的雲南大部和陝西部分地區。 其中的南中郡就是現在的雲南省,而在漢朝時期,它與蜀郡一樣,都歸益州管轄。
  • 四川名字的由來,為啥叫「四」川,而不是「五川、六川」長知識了
    許多地區的地名都是根據當地的特點、有影響的人物、歷史文化等來命名的,其中也有一些地區的地名還含有一些小典故。就像四川。很多網友問什麼四川叫四川,不是五川還是三川?讓我們看看。這個名字的由來應該追溯到唐代。在漢魏時期,它被稱為益州和涼州。唐太宗時期,益州改為劍南道,涼州改為山南道。後來,他們負責襄陽和漢中。所以在這個時候,四川的觀點出現了。
  • 四川的「川」字,受日本影響,我們的字典給了個錯誤答案
    大家好,我是井絡,今天和大家聊聊非常熟悉的「川「字。關於四川的川字,字典裡有一個解釋是「平原、陸地」之義,在考證四川省得名的過程中,發現這個解釋是錯誤的,而且這個錯誤答案來自日本。一、四川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 第九屆四川茶博會7月2日舉行!川茶川竹川水川酒首次規模化亮相
    發布會現場川茶、川竹、川水、川酒首次規模化融合展示本屆茶博會以「千億茶產業·創新大發展」為主題,首次規模化融合精製川茶、川竹、四川好水、優質白酒等產業品牌進行集中展示,相互藉助科技、渠道、品牌茶酒融合創新展示也是本屆茶博會的亮點之一,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全興及川酒十朵小花將首次亮相茶博會,在6號館「茶酒融合館」與廣大觀眾見面。會期還將舉辦川茶川酒重點企業對接會,相互藉助科技、渠道、品牌、管理等優勢融合創新發展。
  • 英國老外第一次來中國,剛進超市就哭了:為啥我們沒有?
    英國老外第一次來中國,剛進超市就哭了:為啥我們沒有?在我國的每個城市,幾乎都會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在這些超市裡面的商品可謂是琳琅滿目,而且很多的不同的商品都是單獨劃區域的。而且中國人非常注重飲食,在中國有著很多的食物是國外所沒有的,英國老外第一次來中國,剛進超市就哭了:為啥我們沒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當英國的老外來到中國超市後,發現了有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這種食物。這讓老外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因為在國外這種食物根本是沒有的,即使想買也買不到。
  • 全國名酒一半出自四川,川酒為什麼就這麼牛?不是四川人也應該知道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川酒更是名酒輩出,燦若繁星。 四川是名酒大省,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評出全國的十七大名酒中,四川的酒就佔了一半。川酒以產酒量大且名牌眾多而名揚四海。從市場佔有率來說,川酒無論產量還是銷量均佔40%以上,多年來全國第一,穩穩佔據了中國白酒行業的半壁江山。正因如此,在中國白酒消費市場上,有「川酒雲煙」一說。
  • 中國賣貨大姐飆英文和老外對砍,英語6的不行!
    「我問你,你想不想要?想要就給我個價!」「首先,你要不要試穿?」來,開個價!」老外:「200塊」於是女店家開始了連環英語轟炸,讓這位老外措手不及:「美元?歐元?」「這是喬丹你知道嗎?喬丹!」「女鞋多少錢,不,你看看拖鞋多少錢!」「拖鞋都要500好嗎?拖鞋都要500!」「現在你該知道了吧,來吧說說你心裡價外,趕緊的!」「行,你不說,我給你說。」
  • 鬥魚「李逵」竟是一位老外,一張口觀眾都被他驚豔了!
    這是一位來自加納的老外,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有趣的中國名字:李逵,可以說是非常符合這位老外了。外表嘿呦的他還真的和中國古時候的李逵有幾分相似。原本以為他一定沒辦法和直播間的觀眾朋友們正常交流,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有著一口流利的中文,還時不時的和直播間的觀眾們互動。他自述自己已經來中國已經有十多年了,目前生活在四川成都。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東書 ‖ 消失的「川碼字」
    其中,記錄於1957年6月的瀘州一家企業帳本,就有「大米@〩分〥,黃豆一1一1分貳,綠豆〩分〧」等字樣,今天的人們見到這樣的文字,就覺得像寫的天書一般,其實,這就是當時極為普通的記帳:「大米每斤0.095元,黃豆0.112元,綠豆0.097元」,即用「川碼字」記帳。
  • 四川的四個「川」,分指哪些地區?如今只剩下兩川,很少有人知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川,是滾滾長江東流水,日夜奔騰向東行。那麼,四川省名為「四川」,真的有四條江河嗎?電燈點火——其實不燃(然)。四川地區的中心城市,唐代以前稱「益州」。地處盆地,域內水網縱橫。但是四川的「川」,指的是一馬平川的「川」。宋朝時期國家的行政區劃不稱「省」,而稱「路」。天下被分為十五路。
  • 外地人來成都,無法忍受四川人愛講川普、吃內臟的生活
    有網友說:我4月26日來到美麗的成都,其實這次第三次來成都了。工作關係要來這邊賣玉米,由於今年消費低迷,造成我計劃呆一個月變成三個月了。這次算是真正意義上常駐四川,上兩次來了就走,對成都好感大過失落,這次時間長,槽點滿滿啊!
  • 國人鍾情於Mybatis,而老外卻喜歡Hibernate/JPA,為啥?
    我也看過知乎上一些問答,各有各的理由,感覺都挺有道理。如果讓我不帶感情色彩地去分辨,其實我也是懵的,因為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在國內,不得不承認,到今年(2019年),用Mybatis的公司確實是要比用JPA的多,但是在2015年以前,用Hibernate的公司確實也是很多的。為什麼在國內,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而在國外,老外會一如既往地使用JPA呢?我們來分析分析。
  • 為啥國人偏愛Mybatis,而老外喜歡Hibernate/JPA呢?
    而在國外,老外會一如既往地使用 JPA 呢?我們來分析分析。二、目前生態在最近(2018)的 JVM 生態報告中(https://snyk.io/blog/jvm-ecosystem-report-2018-platform-application/),Mybatis是使用率是很低的。可以看圖:
  • 為啥國人偏愛 Mybatis,而老外喜歡 Hibernate/JPA 呢?
    而在國外,老外會一如既往地使用 JPA 呢?我們來分析分析。二、目前生態在最近(2018)的 JVM 生態報告中(https://snyk.io/blog/jvm-ecosystem-report-2018-platform-application/),Mybatis是使用率是很低的。
  • 清政府因四川人口劇減,實行兩廣填川,那為什麼四川不說廣東話?
    「兩廣填川」實則為「湖廣填川」,明明現在國人的「歷史+地理」水平很低,很多人卻偏偏裝很懂的樣子,甚至連我這樣的歷史民科大拿都敢質疑。從康熙十年之後,一直到乾隆四十一年為止,歷史上百年的湖廣填川,才使得四川人口逐漸多了起來。四川人口急劇減少,並非都死於戰亂,很多都是逃出了四川,為此,清朝初期的人口政策是敦促川民回川,可見,四川人口基礎還是以原來的四川人為主,這些人都是以四川話為主,這是很正常的。
  • 四川平武福壽保護地首次發現野生大熊貓
    1月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平武縣委宣傳部獲悉,近日,平武縣高村鄉福壽保護地工作人員在收集最新的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有相機點位拍攝到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這是福壽保護地首次拍到大熊貓的身影。據了解,福壽保護地緊鄰平武縣高村鄉老河溝自然保護區和青川縣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 明末清初,四川實行「兩廣填川」後,為何四川不說「廣東話」?
    而就是古代明末清初的時候,四川因為人口稀少,所以實行了所謂的「兩廣填川」,理論上大量的廣東、廣西進入了四川,可實際上之後的四川人很少會講廣東話,這是為何呢?可能很多人對於「兩廣填川」存在於某種誤解,在當時所謂的兩廣,並非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廣東與廣西,而是湖廣,也就是說湖南、湖北與廣東、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