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區,老外「不見外」

2020-12-23 新華日報

圖為外籍人士參與喵喵集活動

在南京眾多社區中,建鄴區雙閘街道江灣社區是個「特別」的存在。特別在於,小小一個社區,生活著上百名外籍人士,是南京外籍人士集聚度最高的社區之一;特別還在於,社區下轄的仁恆江灣城、華新城2個物業小區,居民普遍高收入、高學歷,是需求相對多元化的社區。

如何向外國友人展現高質量的「中國之治」,讓本地居民享受國際水準的社會治理水平?近年來,江灣社區以國際社區創建為抓手,文化搭橋,讓老外「不見外」;融合治理,讓居民樂享美好生活;共建共享,搭建社會治理共同體,蹚出一條新型城市社區治理的新路子。

老外頻現社區活動

11月29日,網紅街巷喵喵街內熱鬧非凡,江灣社區「國際文化喵喵集」活動正在舉行。街巷兩側,中外居民帶來親手製作的各色美食,互贈品嘗;圖書漂流區,社區小朋友以書換書,歡聲笑語不斷;人氣最旺的區域是Music Club小舞臺,不少外籍人士熱情秀出才藝,吸引眾多市民遊客駐足觀看。

外籍人士充分參與社區活動,在江灣早已不是新鮮事。今年7月,社區舉行江灣接力跑,中外居民共同沿江奔跑,用腳步丈量家園;8月,社區國際美食節上,中外居民共同研修宋代點茶,品嘗西式茶點;上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6名留學生走進江灣社區,與居民、社工開展交流。去年以來,社區累計舉辦30餘場外籍人士參與的文化活動。

「江灣社區轄區內有豐富的商務、教育、商業街區資源,集聚外籍人士近50戶、100餘人,且多為工作人群,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特殊的資源稟賦和人口結構,賦予了江灣不一樣的使命——建設國際社區。」江灣社區黨委書記董文斌說,社區以「融合」為目標,以「服務+引導+雙向融合」為主要路徑,國際社區建設突破單純「服務」的邊界,外籍人士「不見外」地和本地居民一樣融入社區生活中。

讓老外「不見外」,江灣打出「組合拳」。導入孔子學院的漢語言交流老師資源,開設「江灣漢語學堂」,為國際居民提供公益語言培訓;提升社工隊伍的綜合素質,舉辦「江灣英語角」能力培訓,邀請外籍居民與社工進行互動交流;創建國際居民微信群,搭建線上溝通平臺,及時分享社區工作動態;常態化開展絨花製作、宋代點茶、中秋拜月、國學養生系列文化活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的巴基斯坦人Noman Abbasi說,「江灣就是我第二個家!」

一個細節是,行走江灣,社區各類辦公、服務和活動場所的導向標牌、小區公共設施等場所均設置了雙語引導標識,江灣社區的生活指南折頁,印製了中、英、日、韓四種語言版本,社區周邊交通、醫療、商場、美食等相關生活配套全部收錄其中。

居民樂享美好生活

近日,一場「小小朗讀者」文化活動吸引江灣社區眾多青少年報名。活動的組織者是江灣社區居民、中國藥科大學老師鄧志峰。從一位閱讀愛好者,到周末為社區小朋友講授傳統文化,再到年初成立江畔書社閱讀會,在鄧老師和社區的共同努力下,江灣社區的閱讀活動場次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居民口碑越來越好。

「小小朗讀者」是江灣社區挖掘能人資源、提升治理能力、服務轄區居民的鮮活案例。江灣社區是成立於2013年的新型城市社區,五湖四海「新居民」不斷湧入,不同的年齡結構、社會關係、文化背景卻讓鄰裡之間產生了天然隔閡,居民「有緣千裡來相會」,卻「對門相見不相識」。如何打破鄰裡隔閡,增加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是江灣社區治理的必答題。

「建設國際社區,不僅要讓轄區的外籍人士感受到溫暖便捷的公共服務,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讓本地居民共享國際化水準的高質量服務和高水平社會治理成果。」江灣社區黨委副書記王蓓說,江灣社區居民普遍高收入、高學歷、需求多元,在與居民接觸的過程中,社區發現江灣人自我展示、自我參與的欲望強烈,「既然如此,何不給大家提供展示平臺?」

讓居民走出家門,聚到一起,江灣「幸福市集」應運而生。每年定期舉辦的「幸福市集」,居民拿出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美食和鄰裡分享,越來越多的江灣人通過「趕大集」熟識起來,聚到一起。熟悉的鄰居依據興趣愛好,組成了十幾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組織;這些自組織發展壯大的同時,又「裂變」成一個個居民志願者團隊。

一個實例是,江豚灣灣酷跑團起初只是一個跑步興趣小組,如今已發展成上百人的社團組織。在今年的「幸福市集」——「國際文化喵喵集」上,酷跑團還進行了愛心義賣,為西北地區籌集過冬羽絨服,愛心義賣的收入,將用於在四川涼山地區建設幼兒園。

共享共治國際江灣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置身建鄴區建設南京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的「主坐標」,江灣社區創建國際社區還有更深考量。

一方面,江灣是典型的新型城市社區,入住的本地居民需求多元,開放包容的環境、國際化的社區功能不僅是外籍人士,也是本地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另一方面,南京自2018年起開展國際社區建設試點探索,提出要在2025年形成具備國際水準、全國示範引領的現代社區建設體系,南京的國際社區怎麼建,如何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江灣有探索的條件也有探索的需求。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江灣地處城市中心建鄴區的核心地帶,國際社區的創建,是區域吸引力、軟實力和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

發揮外籍人士的特長,尊重外籍居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江灣社區正在探索國際化視野下的基層協商民主。「文明養犬的頑症怎麼搞好,垃圾分類怎麼推進,社區多次邀請我旁聽居民議事會。」來自哈薩克斯坦的Luna Nargiz是江灣社區的國際居民志願者,平時忙於自己工作,閒時則積極參加社區的平安巡邏、巡河護河等社會治理工作。創新社區參與機制,江灣社區正推動建立「國際能人議事匯」,邀請知名學者、兩代表一委員和外籍居民對社區的物業管理、文化活動等重大事項進行民主協商,深化社區國際化開放程度,形成民主參與的社區治理氛圍。

更重要的創新在於,以創國際社區為抓手,江灣社區將轄區單位「統」了起來。社區清醒認識到,國際社區治理探索,不單是辦幾場中外交流活動,也不能只是社區的「自娛自樂」,必須以黨建為引領連結資源,讓轄區單位共同參與進來。今年以來,社區與轄區多家單位結對共建,日前與北京銀行共同舉行服務轄區女性居民的活動——乘風破浪的女神們,受到居民一致好評。

「福映春江,樂滿心灣,在江灣與世界為鄰。」董文斌說,國際社區創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社區將以創建為機遇和起點,讓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共建共治共享開放、包容、國際化的幸福江灣。

本報記者 鹿 琳

本報通訊員 季 軒

相關焦點

  • 南京觀察薦讀 改革賦能,逐夢「世界一流」;這個社區,老外「不見外...
    30多年探索,高新區是南京經濟騰飛、城市外擴的「開路先鋒」,但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體制僵化、機構臃腫、活力缺失等問題,愈發成為阻礙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路障」。創新突圍,只有改革一條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 「不見外」的「老外」潘維廉:望更好理解中國精準扶貧背後的奇蹟故事
    中新社廈門1月15日電 題:「不見外」的「老外」潘維廉:望更好理解中國精準扶貧背後的奇蹟故事作者 楊伏山 江肖瑋 林穎卿福建首位持綠卡的外國人和外籍永久居民、廈門大學知名教授潘維廉,1988年辭去美國第一證劵公司副總裁職務,舉家定居廈門,把人生中最寶貴時光獻給中國教育事業
  • 十多位老外住進隔離賓館,缺小語種翻譯,咋辦?上海這個區集結了一批...
    這個寶典是「健康觀察15問」的義大利語版本。針對疫情重點國家,長寧區外辦組織志願者翻譯了英日韓義大利波斯語版本的「健康觀察15問」,社區反響很好,這幾天還在增加其他語種。「長寧區是上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區之一,居住著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萬多名外籍人士,我們急需大量各種語言的志願者。」區外辦主任劉麗萍說。
  • 「老外」越來越不見外
    「剛來這裡時很不適應,後來慢慢就習慣了這個熱帶島嶼。我生活的這十年間,三亞發展很快,而我見證了這一切。」高德華說,如今的三亞,現代化的設施逐步普及,良好的環境和美麗的天氣,為各種運動項目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它既是老年人過冬的理想場所,又是體育愛好者的理想之地。此外,這裡的人很友好,整座城市很安全。」
  • 《什剎海》中的這個老外,追求莊靜的做法,讓人細思極恐
    這個老外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個叫蘭亭(莊靜)的女網友,並且追蹤到了對方的在胡同裡的家庭住址。他不但偷拍了對方的照片而且還一見鍾情,然後就展開了他瘋狂的追求行動。細分析劇中的情節,這個老外的做法讓人細思極恐。他的瘋狂不是展現在表面,而是設計縝密的行為和執著過程,看看他的做法吧!
  • 成都一社區出新規:除紅白喜事外禁辦酒席
    「這個月平均每天一個酒碗,一年份子錢都要給三四萬。」9月21日中午,宋春香又參加了朋友的喬遷宴,這已是她9月接到了第21個 宴席邀請,其中婚宴僅兩個,其餘主要是喬遷、升學、滿月等宴席。
  • 你們在罵權遊的時候,老外膜拜起了三國
    毫無疑問,這樣一位綠袍戰神,能保護他們的社區與莊園。所以,除了朝拜供奉外,老外也開始學習關二爺的傳世刀法。德州老岡放下了格洛克,拿起了復刻青龍偃月刀開始苦練刀法,護衛莊園,完美詮釋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 「不見外」教授「最好的朋友」突然辭世……他說,我親愛的,期待下次見……
    1988年,潘維廉和蘇珊帶著兩個孩子舉家來到廈門,至此沒有離開。潘維廉現在是廈大管理學院教授,他也是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2019年,潘維廉出版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以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讚賞他的「不見外」,為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而點讚。
  • 6國語言提示、社工翻譯解圍……這個超大型社區溫暖了外籍居民
    超大型社區「國際化」居民眾多作為全市最大的基層社區之一,新安社區佔地2.4平方公裡,14個低密度、開放式的苑區裡,住著200多名外籍居民,主要是企業高管、雙語學校教師,還有一些留學生。新安社區居委會主任陳莉萍說:「疫情期間,外國朋友生活、出行,比我們更不容易,更需要我們的幫助。」
  • 為老外提供暖心服務我沒有意見,能不能也對國人更暖一點兒?
    3月27日,南京日報重點報導棲霞區仙林街道辦為684名外籍居民提供暖心服務:給疫情隔離的老外每天送4片麵包;老外要喝桶裝純淨水,一次買四桶,扛到樓上;派兩人將老外買的大件物品抬上四樓送家裡;給某老外一天送20多趟快遞……街道辦回應媒體採訪說,對於隔離期的中國人,也會提供相應的服務。
  • 習總書記點讚的這位「不見外的老潘」,憑什麼感動了中國
    明明是棕色眼睛的「老外」,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潘維廉卻總愛自稱「不見外的老潘」。 他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也是中國高校最早引進的MBA課程外籍教師之一。 從加州到廈門,「不見外的老潘」參與並見證了中國經歷的前所未有的變化。未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他的信中所寫的,老潘一定會「見證一個更加繁榮進步、幸福美好的中國,一個更多造福世界和人類的中國」。
  • 姜文給老外解釋「牛B」這個詞,老外聽完以後,立馬回國到處炫耀
    姜文給老外解釋「牛B」這個詞,老外聽完以後,立馬回國到處炫耀有一次昆汀做客某節目,他在這個節目中聊了一些在中國拍戲的一些經歷,其中有一段特別有意思:在中國拍戲,有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當他們說英文的時候,都非常喜歡用「cool」這個詞。當一件事情很酷的時候,他們都喜歡用「super cool」。
  • 廣西南寧新竹社區:「生活在這個社區真的很幸福」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新竹社區積極探索社區提質新途徑,堅持以黨建引領推進社區基層治理,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搭建為民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模式,為社區發展穩定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社區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和諧社區」「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等榮譽稱號。  6月的一天,記者剛踏進新竹社區,心中便湧動著一種暖暖的感動。
  •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老外戴上「紅袖章」
    「疫情在前·閔警不退」老外戴上「紅袖章」 2020-02-26 2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個除夕,擁抱好久不見的你
    ——不管是藝人還是工作人員,都希望將這一份溫暖,同樣傳遞給觀眾,陪伴他們度過這個特別、或許沒那麼熱鬧的春節。節目負責人表示,沒能請來鄭伊健,是這個表演的一大遺憾,「但鄭伊健既不在北京也不在香港,三地錄製確實技術上有困難,團隊也盡了最大努力了。」不過最終,兩地四位「黃金兄弟」實現隔空重聚,曾志偉還在北京用微信連線遠在香港的兩位,一起進行默契度問答考驗,這一幕,讓許多人再次見證了曾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兄弟情義,為之動容。
  • 成都老外組隊戴紅袖章巡邏:8名隊員來自5個國家
    【觀察者網綜合】據成都商報12月7日報導,從今年10月開始,成都市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迎來了一支膚色各異、年齡參差不齊的老外巡邏隊。 這支社區巡邏隊由8個外國人組成,成員分別來自美國、紐西蘭、加納等5個不同的國家,他們戴上紅袖章,走街串巷,為外籍人士聚居的桐梓林社區提供中國特色的社區服務。
  • 我們的空調外機壞了嗎?看完老外的吊法,網友:該學了
    我們的空調外機壞了嗎?看完老外的吊死法,網友:該學了!現在家家戶戶都配備了空調,在炎熱的夏天,如果在室內打開空調,會讓人覺得很涼快,不過,我們也會看到,很多人都會把空調掛在室外,特別是在樓內,你可以看到一排空調掛在室外,有人指出這不好!
  • 空中「蜘蛛網」不見了!蓬江區以五福社區為試點開展專項行動
    蓬江區正以五福社區為試點 定標準、定機制 全力開展「三線」整治專項行動來看看五福社區現場整治情況↓↓↓近日記者走進環市街道五福社區的多個巷道發現,曾經「飛簷走壁」的亂線被清理重接,「蜘蛛網」般的線路也被紅色的束線帶統一綑紮,線路分布「橫平豎直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 別做「不見外的中國人」
    概而言之,雖然不認識對方,雖然不在自個兒家裡,卻一點都「不見外」。   許多時候,這並非個人品質問題。換個場合,這些不見外的人,往往又是很淳樸的熟人。亞里斯多德曾說,悲劇的根源在於好人犯了錯誤。一些好人的不見外,不僅有傷公共文明,也容易導致許多意外:插隊不見外,引發大打出手的後果;擁擠不見外,造成嚴重踩踏的慘劇;舉止不見外,讓別人對中國遊客又愛又怕……   不見外經常源於無意識。如果說,看不到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基於無意識的不見外,正是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有人把社交距離分為四種:親密距離、社交距離、禮儀距離和公共距離。
  • 【老外@重慶】Ian is ready to start his work in Chongqin…
    【老外@重慶】Ian is ready to start his work in Chongqin… 2020-02-24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