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體中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人際線下團體招募

2021-03-02 暖plus 心靈空間
要完全與另一個人發生關聯,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 

我們每天都面對各種關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職場關係中的人際困擾,比比皆是:

亞美在人群中總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個,她年輕靚麗,活潑、熱情,經常被公司選去做活動主持人,但每次活動結束,從舞臺和眾人的目光中走開,亞美就覺得特孤獨,落寞,可翻開通訊錄,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朋朋是公司最早來的一批員工,按資歷他早就該提升了,其他同事都升到總監了,今年他剛晉升主管。每次總經理只要一批評他,他就覺得自己好差勁,還經常替下屬加班到深夜,工作讓他覺得好累。小梅是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全職主婦,和公婆同住,相處得倒是還行。但她經常感覺被忽略,她做的家務從來沒人看到肯定,只要家裡有一點沒做好,老公公婆就都來怪她,經常還會冤枉她,真是有苦難言。連孩子都不理解她。這周輝子又跟人吵架了,父母、老婆、鄰居都說他是個脾氣很差的人,只要一言不合,他就炸了,把對方懟到啞口無言。夜深人靜的時候,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心裡也覺得自己不對,想和對方道歉講和,卻開不了口。

我想做自己,但是我不知道我是誰,甚至不知道我想要什麼。

這個世界真的像我想像的那樣可怕嗎?還是有其他可能。
如果我可以建立輕鬆愉悅的人際關係,既滿足自己,也滋養他人,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充滿了幸福感。

也許我值得嘗試一下。

歐文亞隆人際關係團體


人際關係取向的歐文亞隆團體,由1-2名帶領者,6-12名成員組成,每周一次的團體成長小組互動,為每位成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從中了解自己的關係模式,練習真實地表達自己,建立支持性的夥伴關係,通過獲得矯正性的人際交往體驗,將其帶入生活中,形成高品質、有滋養的人際關係。

團體將創設一個安全封閉的環境,諮詢師作為帶領者,與組員們真誠的相互支持和理解,接納組員此時此刻的樣子。理解過去我們的人際關係模式,探索未來將如何去創造新的關係體驗。從團體出發,共同陪伴成長,去觀察、模仿、核對,做各種嘗試,覺察我們在關係中的期待,在團體內建立相互滋養型的關係,也將各種人際關係產生幫助。亞隆團體有11個療效因子,除了上述,還有對原生家庭的矯正性體驗,提高社交技巧,人際學習,嘗試自我表達、情緒宣洩,實現更好的自我認同以及利他主義、團體凝聚力,
關於什麼是幸福,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如何面對孤獨、自由、責任及死亡。

每個人都有機會相遇

在團體中成為你自己

團體形式:非結構式人際關係反饋線下團體

招募人數:6~8人,雙帶領者,開團不再加人。團體時間:每周四晚19:30~21:00, 共10次。訪談安排:預先安排一次1對1的入組前訪談,訪談費用100元,訪談時間30分鐘/次。不適合入組者,訪談費不退。團體地點:暖Plus心靈空間(廈門火車站、萬象城附近)

7月31日前報名享早鳥價

原價1299元 早鳥價:899元/人                                   

雙人合報:799元/人  

三人合報:699元/人

轉發本微信或海報,截圖發給客服,可享優惠立減50元。

帶領者諮詢師介紹1:


2015年體驗歐文亞隆長程團體,學習辛思潔老師的歐文亞隆團體帶領理論課程,長期堅持個人體驗及個案實操;跟隨王敬偉老師的深度療愈、完形寬恕療愈導師班系列課程;林芳老師的心理諮詢技能實操、王浩威老師的心理動力個案概念化及督導等課程。2016年-2017年 完形治療師訓練  有督導個案訓練2018年 精神動力學治療訓練 歐文亞隆團體治療訓練及體驗2020年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 雙向發展心理治療(DDP)有人際發展創傷(DT)的來訪者,主要體現在情緒障礙(焦慮、抑鬱、失眠、暴怒),或者人際交往出現困難(例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與父母的關係及上下級關係)等方面。以及青少年的學習能力提升。

報名可聯繫暖plus小助手

 \親子關係\父母成長\身心療愈\

相關焦點

  • 會心團體招募中(Mark Yang & 羅樂)
    羅傑斯揭開了這個概念的神秘面紗,並以會心團體的形式將團體心理治療的好處帶給大眾。團體不再是糾正缺陷,而是開始關注個人成長。 在羅傑斯推廣團體工作的基礎上,歐文·亞隆繼續著推廣團體的工作,並以哈利·斯塔克·沙利文的人際關係理論為基礎,撰寫了一本開創性的團體心理治療教材,影響了中國當代團體心理治療專家(包括團體帶領者)的培養。
  • 『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文學​』結論:《亞隆的心靈療愈》與《成為我自己》(全書完)
    有時,《亞隆的心靈療愈》像是治療晤談,或是哲學課堂;紀錄片的冥想特質主要會吸引想要對亞隆的人生知道更多的人,但是他們不會從中獲知多少他對心理治療、小說或非小說創意寫作所作出的貢獻。亞隆肯定此刻此地的治療方式,但是在一場大型研討會中,有人問到「你自己人生故事的有趣轉折」時,他回到了自己的源頭:「你知道,我得到很多誇讚和榮譽,但是這些對有一部分的我來說非常不貼切。」
  • 歐文·亞隆《成為我自己》:從10歲起堅持閱讀 成就心理治療大師
    歐文老師是從10歲開始養成睡前習慣,你呢?今天跟大家要分享的書是:歐文·亞隆《成為我自己》 。歐文·亞隆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被評為美國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是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權威、精神醫學大師、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
  • 直面死亡,生命方燦若驕陽|歐文.亞隆《直視驕陽,徵服死亡恐懼》
    ——史鐵生歐文.亞隆是我相當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家。也是因為他,我才知道心理學原來可以和尼採、薩特、加繆、妥耶夫斯基這些思想家、作家聯繫在一起,而且有一個專門的派別,叫做「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歐文. 亞隆 即是以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為哲學內核,從人的存在這一終極問題入手,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焦慮、憂鬱、恐懼等心理問題。
  • 生日快樂·致敬存在主義大師 歐文·亞隆
    亞隆先生將其半個世紀以來的心理治療經驗傾注在書中,以一位洞察的長者身份,向我們娓娓道來治療中那些迷人的故事,治療師應有的風採。2004年,亞隆的《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簡體中文版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帶來他的睿智箴言。十六載飛逝,這本書也經歷了一次次的重印,版本更迭。亞隆先生的智慧匯集書中,給予在諮詢治療路上前行的助人者們一次次啟迪。
  • 重磅:「韓巖會心成長團體」成員招募啦!
    福州「韓巖會心成長團體」成員招募      這是韓巖老師在福州帶領的第一個以自己的名字冠名的會心成長團體
  • 線上報告如何在人際互動團體中找到愛與生活的連接
    但是在亞隆團體裡是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原則是希望參與的夥伴們在現實生活中相互之間沒有關係,這樣,當我們第一次來到團體,會看到一群陌生的人,就像我們一開始看到這個電影的時候,我們可能對每一個角色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感受。我們來到團體也是這樣的,我們第一次會看到一群陌生的人,他們給我留下怎樣的第一印象呢,我作為一個參與者又會給大家留下怎樣的第一印象呢?
  • 心理大師歐文亞隆談「如何成為我自己?」
    書籍簡介這本書,亞隆從私人的角度回顧了他一生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讓我們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移民家庭的愛恨與夢想。他一貫的真摯坦誠,不管是對父母的遺憾、對妻子的愛戀、對親友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尷尬的旅行經驗,他都一一道來,令人動容。
  • 揭開團體心理治療的神秘面紗之一:看婚姻不和諧的Valerie在團體中如何再現問題模式
    只要時間足夠,每個成員將開始成為他們自己,他們將與團體互動,就像他們與社會上其他人互動一樣。這樣,他們就將在團體中表露他們慣有的、日常的人際關係。換句話說,隨著時間推移,成員將自動地、必然地開始在團體中表現出他們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行為。他們不需要描繪或提供他們的病史,因為他們遲早會在團體成員面前把它們展現出來。
  • 【大海團體成長小組】第六期招募
    我愛我們三期的所有小夥伴們,每一個都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團體中的每一個人就像自己的鏡子,就是另外一個自己,在不斷的互動中看見自己。人時刻都在團體中,只是從這個團體走向另外一個團體,我們在這裡學習團體的秘密,我會看到團體的動力,利用團體的動力來幫助自己達成需求。在三期和我這群可愛的人兒一起,讓我好好地滿足了自己一把兒童態。
  • 會心團體的進行過程
    這種團體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創立的,主要特徵是「以當事人為中心」,又稱會心小組。 會心小組常常被視為「正常人團體療法」,介於教育和治療之間,羅傑斯所著《論人的成長》有一些章節談到了如何建立個人中心的團體,讓我對團體的進行過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從而也釋疑了自己在團體體驗中的一些困惑。
  • 《歐文·亞隆的心靈療愈》:存在主義與生命中的遺憾
    假設我們一年後見面,在這一年中你能做些什麼,讓生命覺得沒有遺憾?」影片開篇這個發人深省的問句便是來自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本期自在園線下觀影,胡因夢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一部優秀的存在主義哲學紀錄片——《歐文·亞隆的心靈療愈》。
  • 韓巖會心成長團體入門
    交友團體更應該翻譯為會心團體才更接近其本意推薦一本書《團體心理治療》歐文亞隆其中有一個章節是 交友團體 很值得一看在這裡面大家可以看到美國人是如何發明出來這樣的團體,是怎麼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風靡一時,是因為美國人的社會在這個年代經歷了一個變遷,二戰之後高度的富裕起來,但是年輕一代很不滿意老一代的生活方式,即非常物質化的生活
  • 『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文學​』第十章 《叔本華的眼淚》尋找解藥 1
    在小說中探索其中一項就已經很有挑戰性了,探索全部四項更是令人戰慄。讓亞隆的故事更形複雜的是,叔本華是世上最遁世的哲學家之一。因悲觀的哲學思想、對女性尖酸刻薄的評論以及極端懷疑人類關係而聲名狼藉的叔本華,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容易惹人厭惡的思想家了。他最惡名昭彰的隱喻之一,將人類,或者他蔑視地稱之為「兩足動物」的族類,視為不過是一群刺蝟,為了免於凍死而擠在一起,卻又忍不住以身上的尖刺彼此相向。
  • 會心團體 | 「我有感覺」——親子沙龍
    我們每個人坐在自己的小船裡,歷經逆流和順境,經歷歡笑和淚水,體驗著酸甜苦辣、個中情感。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使得我們好像行駛在湍急的河流裡,大家往往因為緊張和壓力,失去了對個中情緒的感知力。仿佛除了開心、煩躁、焦慮,我們能夠識別的正負情緒都少之又少。今天的活動,我們就要一起找回身而為人的情緒感知力。
  • 「我可以,但你不行」背後是什麼心理? | 《後會無期》中的「團體」成長
    因此,從一位團體心理諮詢師的視角,我無法不對自己突然寫出的這樣的語句心生唏噓,「一個人在路途中不斷與人相遇、相知、相交,然後告別、積澱、整合,最後完成自我成長」——這,正好是一個人待在一個長期存在的、非封閉的、馬拉松式的團體裡所能獲得的體驗的全部。或許,你覺得我搞錯了:第一句裡還是3個人,第二句怎麼就筆鋒一轉變成了一個人呢?
  • 解讀歐文·亞隆 直視驕陽,成為自己!║童俊 《我和心理學有個約會》第004位講者
    演講的標題《直視驕陽,成為自己》,是因為我曾經為亞隆的另外一本書《直視驕陽》寫過序。請你想像,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呢——死亡,劉慈欣《流浪地球》裡面曾再現過這個場景。我當時在讀這本亞隆的自傳的時候,剛好就在看《流浪地球》。
  • 【學員分享】:我感受的團體動力
    【學員分享】:我感受的團體動力徐耘我們從一出生就進入到一個團體之中,開始這個團體有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逐漸的這個團體的範圍不斷擴大。我們在團體中生活,在團體中成長,完成我們的社會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萬個人,一萬個人又會發生十萬個事件。
  • 文化自信的年輕態解讀,《天生是優我》第二季展示更豐富偶像團體
    《天生是優我》最直觀的「反套路」表現,是打破了以往偶像養成類節目過於追求「PK、淘汰」的傳統化模式壁壘,少女成員在成團之初就是一個整體,她們在全能藝人教頭的親自帶領下,在封閉式訓練環境下不斷修煉音樂素養,挑戰其他國家的成熟女團,由此決定是否能達到「出道」標準,從而變現成為偶像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