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格局巨變!香港規劃第二個CBD,中國最強都市圈出現了!

2021-12-30 深圳樓市情報

昨天(10月6日),香港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重磅發布!這份報告並不一般,今年是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在昨天宣讀之時,林鄭也是哽咽了一時。眾所周知,這幾年來,香港是被新冠疫情+社會局勢所困住,不過現在的香港已經迎來了「新局面」。和以往不同的是,「深圳」、「深港」成了今年的高頻詞。《報告》針對香港更長遠的發展下了幾劑猛藥,其中就包括:住房問題、政府重組和北部發展。對於深圳來說,意義最重大的莫過於——《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這份規劃意味著:深港要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大灣區乃至全中國最強都市圈——深港都市圈,要來了!香港的經濟重心一直在以中環為核心的維港都會區,但這樣的城市格局出現了兩大方面問題:一方面,職住不平衡,新界居住人口不斷增長,但大多數工作機會仍在維港都會區;另一方面,土地沒有合理利用,深港之間出現空間斷裂帶。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根據規劃,它將會是香港的「第二個經濟引擎」,科創、保育、居住的300平方公裡大都會。其中包括天水圍、元朗、粉嶺、上水、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廈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北部發展成香港的第二CBD是大勢所趨,當然深港空間格局也就此發生巨變——從「兩灣一河」向「雙城三圈」過渡。「三圈」,則是指由西至東的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毫無疑問,北部都會區會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片區。民間有句說法:香港的金融有多發達,科創就有多落後。香港有四大支柱產業(金融、貿易與物流、專業服務、旅遊),產業結構偏重服務業。雖然說有香港有種一等一的高校,但科技創新基礎比較薄弱。而這一次,香港北部CBD是把它的抓手放在了科創領域上第一,以科創產業為經濟引擎,與側重金融的維港都會區形成南北CBD格局;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2、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地鐵系統的可行性,以帶動該區和流浮山的發展;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3、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4、探討將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深設立「一地兩檢」口岸,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增設一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鐵路站,以釋放羅湖/文錦渡及上水北一帶的發展潛質;5、將北環線由古洞站向東伸延,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

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第二,構建香港矽谷——新田科技園

 

位於圈內的新田/落馬洲,對接深圳河對岸的皇崗深圳科創園區,而福田是深圳都會核心區,對香港而言,這裡是重中之重的創科發展區

 

新田/落馬洲至羅湖一帶地區

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在《發展策略》下,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其中與創科相關的土地估計約有240公頃

 

值得一提的是,「新田」的起名,是致敬了河對岸福田的拓荒精神。

 

而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了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

 

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從「兩灣一河」到「雙城三圈」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1978年改革開放,香港就和珠三角城市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經濟模式

 

珠三角城市發展了經濟,而香港也從輕工業轉型,直奔金融和服務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而去。

 

而如今,大灣區城市,尤其深圳,已經不再承襲過往的「前店後廠」中的加工代工角色。在國家政策推動下,深圳也成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一線城市

 

香港融入大灣區,充分利用鄰近大灣區城市的優勢和機會,才可能突破目前的發展困局。

 

深圳灣大橋

圖片截取自:2021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報哥認為,「雙城三圈」的深遠影響,有如下幾點:

 

第一,香港迎來經濟發展的第二引擎。

 

香港將會在新區補齊科創領域的發展短板,科創+基建,會是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屆時香港將形成南北CBD格局。

 

南是金融服務業為導向的維港都會區,而北則是主導科創產業的北部都會區,同時也解決城市用地+職住平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全國最強的都市圈——深港都市圈形成。

 

「雙城三圈」,覆蓋了深圳發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區、深港經濟合作區,以及香港最有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

 

沿深圳河兩岸,是深港CBD,這樣一幅藍圖,你期待嗎?

 

THE END

相關焦點

  • 深港格局巨變!香港規劃第二個CBD,10個重點方向及45個行動項目曝光
    《報告》針對香港更長遠的發展下了幾劑猛藥,其中就包括:住房問題、政府重組和北部發展。對於深圳來說,意義最重大的莫過於——《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這份規劃意味著:深港要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大灣區乃至全中國最強都市圈——深港都市圈,要來了!
  • 香港設立300平方公裡北部都會區的八大意義
    如今這份最新的施政報告充分表明,香港決心全面融入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特別是300平方公裡北部都會區的設立,將拉開香港與國家戰略全面對接的序幕,這是香港更深刻的回歸,是香港真正實現以「一國」為戰略導向的全新「兩制」的開始。第二,以此重大決策恢復香港在大灣區的核心地位。
  •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發布
    12月25日上午,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正式發布《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 發布會上,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對該規劃的編制過程以及洛陽都市圈的空間範圍、戰略定位和目標願景等進行詳細解讀。
  • 中國未來城市大格局: 聚合城市還是都市圈?
    Part.1實現聚合城市的意義尚未完成的城市化進程使中國城市必須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公共資源、增加城市人口承載力,中國需要從快速實現城市化戰略高度、基於第三代通信技術、數字經濟、點矩陣空間,重構中國大區域內的不同城市之間的空間格局與組織架構,這意味著中國城市將面臨宏觀層面的空間規劃戰略調整。
  • 風雲榜·採訪間丨陳憲:都市圈是雙循環的樞紐 內循環要創新供需關係
    陳憲指出,城市群時代,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在雙循環中的地位逐漸凸顯,成為雙循環的節點和樞紐。也就是說,雙循環格局是靠中心城市,靠都市圈來連接起來的。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面積佔比很小,但雙循環格局下的物流、信息流、人流、資金流的循環很多程度上是通過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實現的,推動城市一體化發展。
  •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出臺 將推動河南5市聯動發展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出臺 將推動河南5市聯動發展 2020-12-25 17:02:39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夢媛 責任編輯:郭夢媛
  • 四萬億級的牽手——深莞惠河汕瞄準世界級都市圈
    在廣東這個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的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五大都市圈悄然浮出水面。近日,省委、省政府對外公布《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其中「點名」五大都市圈——科學制定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
  •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
    第十二個五年規划進一步賦予了城鎮化空間布局對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構建城市化戰略格局」,並將其列為推進城鎮化實施路徑的首條,進一步明確提出要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 「南京都市圈」迎接新成員
    二十年探索奮進以佔全國0.7%的土地、2.5%的常住人口創造4%的經濟總量2000年,江蘇省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構想。20年風雨兼程,20年滄桑巨變。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9年,都市圈「8+2」共10個地區的GDP總量約4萬億元,以佔全國0.7%的土地面積、2.5%的常住人口,創造了佔全國4%的經濟總量。 「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天的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章程》。
  • 深港宣告「同城」,一大批香港人湧向這裡
    之所以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率先實現中國「對內對外」雙開放,通過香港這個國際窗口把國際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引進來,發展中國經濟。 第一,通過香港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也可以向國外先進企業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養管理人才,了解世界經濟信息;第二,中國企業通過香港這個世界自由貿易港,適應國際市場的規則,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實現國內經濟發展;第三,香港不僅是中國「引進來」的國際窗口,還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通道
  • 站上都市圈新風口!多條軌道交通利好深惠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幾何中心,緊鄰香港、深圳、東莞的惠州市惠陽區,在「雙區驅動」及都市圈建設機遇下,正搶佔新一輪發展風口,加快統籌產城村人融合發展,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陽」,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 ...都市圈建設——訪《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項目執行負責人周揚博士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項目執行負責人、南京大學中產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揚博士,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場域理念為洛陽都市圈建設「跳出洛陽謀劃洛陽」奠定了堅實基礎,要通過構築多層次多維度場域載體,務實推進洛陽都市圈建設。
  • 香港北上,為什麼首先利好的是這裡?
    香港選擇北上,對香港當地、深港兩地,乃至大灣區甚至全國都有重要意義。從國家層面上看,香港北部在回歸前,是與內地的戰略緩衝區,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如今香港在緊鄰祖國內地的北部建設核心城區,是其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勢、融入大灣區發展格局的一個標誌性開端。
  • 中國十大都市圈:上海第1,南京領先成都,全部來自於五大城市群
    比如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是成都和重慶,也分別規劃了成都都市圈和重慶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更是規劃了一核五圈的概念,也就是上海一個核心都市圈和其他五個副中心都市圈。    之前,恆大研究院就把我國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分為了發達型、崛起型、起步型三個梯隊。其中上海、深莞惠、廣佛肇、杭州等6個大都市圈為發達型,北京、成都、重慶等15個大都市圈為崛起型。
  • 為美好而來,都市圈時代正式到來
    地處環京津環渤海腹地,尊享新區宏偉規劃的產業、人口與經濟資源,把握城市發展脈搏,秉承匠心之初衷,為雄安與霸州建立交互新理念。城市都市圈,資源共享綜合體從目前規劃來看,我國共有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以此為基礎,在十三五規劃中,共規劃了19個城市群。
  • 【書訊】中國都市圈:理論機理、空間態勢與產業協同發展
    開本:16開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小編推薦  《中國都市圈:理論機理、空間態勢與產業協同發展》首先以文獻綜述的形式對都市區、都市圈、城市群的概念進行了科學界定,分析了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其次,運用新經濟地理學理論和新興古典經濟學理論演繹了都市圖形成的微觀機理;再次
  • 合肥都市圈紅頭文件曝光!合六經濟走廊5年規劃公布!合六輕軌、新...
    合六經濟走廊發展最新5年規劃公布!合六輕軌、新能源汽車、5G產業園等上百個大項目全要來!一、規劃1.16萬平方公裡,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5年發展方向公布!近日,據微博網友@合肥高樓迷爆料:合肥都市圈發布1號文件!《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20—2025 年)》相關專欄項目。
  • 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許正宇:深港金融合作是落實大灣區規劃方向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2月14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峰會視像致詞時表示,深港金融合作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重點方向。今年以來,深港兩地已實現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互掛安排,而《施政報告》中亦提及,中央支持加快落實在大灣區的「跨境理財通」,期待與深圳建立更緊密聯繫,讓香港與深圳兩座「兄弟城市」的合作走上新臺階。他指出,運用金融科技應對疫情是一種短期措施。
  • 新界將巨變!港版大西北開發計劃曝光
    ,猶如「港版開發大西北」,令新界巨變。議員歡迎港府重新規劃邊境發展,直言規劃不能死守香港。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亦談到洪水橋新發展區和古洞北/粉嶺北的發展計劃,他指出,目前整個邊境一帶的土地將重新檢視發展方向,政府會考慮引入不同產業作發展,原本預留作商業用地的部分洪水橋和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區,將會改建成住宅用途,加上該兩個新發展區原本就有完善的交通配套,相信用於住宅會有更大優勢。
  • 觀察|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深莞惠、廣佛肇發展潛力居前
    我們在2019年4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研究報告中指出,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2019年發展潛力百強城市中有96個位於19大城市群,有54個位於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