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出現了一位網紅「沈大師」,熱度很高,刷抖音幾乎每刷兩三次就會出現「沈大師」的身影,「沈大師」是一位流浪的拾荒者,其形象就是標準的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破破爛爛邋裡邋遢的流浪漢形象,平時在街上碰見你絕對是躲著走的對象,但就是這樣一個流浪者最近卻成為大紅大紫的著名「網紅」,全國各地的網友不遠萬裡紛紛趕到上海去看「大師」以和大師合影為榮,甚至好多人蹭「大師」的熱度而紅了,一位女子自稱「師娘」在抖音上已經蹭紅了,大師好像都有緋聞了。
這樣一位流浪者為什麼會成網紅呢?最初是怎麼發現和操作的我不是很清楚,我只是在幾段短短的抖音視頻裡聽到了「沈大師」的幾段談話,從這幾段談話裡我知道了大師紅起來的原因,從這幾段談話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談吐不凡,氣質優雅,見識不少,喜歡讀書,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都有獨到之處,這與他的外表形象有著巨大的反差,也許就是這種反差才讓網友發現了他,並把它發到抖音上,而導致了人們對他巨大的興趣和關注,從最初人們對他的好奇,身世的好奇,學問的好奇,去和他交談了解他,到後來慢慢的性質就變味了,有人想利用「沈大師」的網絡熱度去炒作了,於是大批的人去找大師,合影,甚至有的商家想利用大師做廣告,今天一段抖音的視頻中「沈大師」終於明白了,他說:你們不是看我為我來的,是為了錢,我只是一隻猴子被你們耍",看來他也明白了網紅也不好當啊!
作為任何人對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流浪者會有如此的淵博學識和不凡的談吐,都會好奇而感興趣,這是常人之舉,在抖音上紅起來也是情理之中的,我在抖音上大概了解了一下「沈大師」的情況,他大約50出頭,上海人,會說一口洋涇浜的上海話,91年的復旦大學畢業的,專業不詳,當過上海市審計局的公務員,二十多年前家裡突遭不幸,妻女車禍而去,從此流浪街頭以拾荒為生,以上只是抖音裡的碎片化的梳理,是否是真實情況,尚待證實,「沈大師」已經流浪二十多年了,從沒有想到他會有紅起來的一天吧!「沈大師」的紅起來也許是偶然為之,有網友和「大師」交談後,發現了大師的氣質非凡,談吐不俗,發到抖音上後引起網友的興趣而紅起來,也許背後面有操作團隊,故意炒作起來的,目前還不清楚,但不管怎麼說「沈大師」的紅會讓我們思索一點問題。
最初在抖音裡看到「沈大師」,我就聯想到我《舊人舊事》文章裡面的一個人物,"王元好」,這兩個人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是上海人,都有著良好的受教育背景,有著豐富的知識,都有著與知識背景不相符的外表特徵,只是王元好雖然穿的補丁滿是的衣服,吃的被丟棄的爛菜葉子,但衛生形象還尚可,而「沈大師」的形象測完全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王好元在7.80年代的隆德也是一個「怪人」關注度很高,是隆德人飯後茶語熱議的對象,那時如果有抖音,王元好也一定會成為「網紅」的,「沈大師"處在一個網絡時代,他的紅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兩代不同的上海人走了一條相似的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麼?王先生不知道還健在不,他如果看見「沈大師」的視頻,會有何感想?會不會想起他在隆德的那一段衣衫襤褸,撿爛菜葉子的經歷?
有人對沈先生的遭遇感到可惜,於是就上升到時代的背景上了,的確沈先生的談吐和知識比一般人高出不少,確實夠的上一個大學教師的水平,但要稱「大師」從目前僅有的一點視頻資料還看不出來,最初發現沈先生的人也許被沈先生的談吐折服,以為發現了一位隱於大世中的奇才,於是發出來「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感慨,於是「大師」之名不脛而走,的確相對於現在許多大學裡的所謂的衣冠楚楚的「知識分子」的學術造假,名不符實的教授專家,沈先生的衣衫襤褸下的知識難能可貴,這是對浮誇的知識界的一擊莫大的諷刺,據說沈先生最喜歡的是書,拾荒二十年來一直堅持不懈的讀書,才造就了他淵博的知識,從沈先生的談吐,精神狀態上來看和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初看他的視頻會被他的形象會很不適,但慢慢的聽他的談吐,講解,慢慢的你就會忘記他的形象,覺得那些外表都不重要了,現在在看沈先生的視頻完全沒有了當初的不適,慢慢的倒覺得沈先生的這形象有仙骨非凡的感覺,這就是從內到外散發的一知識的魅力,有時候你的涵養知識是外表所壓不出的。
有人對沈先生的遭遇感到同情,希望改變他的狀況,有人給他捐錢,有人給他提供住處,書房,講堂希望他講課,但沈先生一概拒絕,只收別人贈送給他的書,這真的很難得,沈先生棲身的放垃圾的住處,現在已經被全國各地來的人圍得水洩不通,連晚上都是人群,這些人有各種各樣的人,有妙齡少女,半老徐娘,有饕鬄老人,也有風花少年,他們都以與沈先生合影為榮,有的是為了嗮朋友圈,抖音,蹭熱度,現在都已經要警察來維持秩序了,不知道這沈先生紅了以後會怎麼樣?
中國的知識分子有兩種思態;出世和入世,從古到今,讀書的目的各不相同,入世者通過科舉當官而從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青史留名,或者飛黃騰達升官發財。出世者,一般很少,大多都是仕途不如意,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抱負,而憤世厭俗,或隱居,或歸于田園,著書立說,用思想留與後世,影響一代人。或者有一種知識分子以退為進,等待時機。諸葛孔明就是這樣的人,還有一種人是真正的出世者,在經歷了人生坎坷後看透一切,四大皆空,剃度出家了。對於沈先生而言,拾荒流浪是是迫不得已的出世還是其它,我們不得而知,沈先生自己說撿垃圾是倡導垃圾分類,我則懷疑這樣的說法,我想這也許是知識分子的清高在作怪,沈先生只是把這樣的說法作為託詞而已,好面子而已,但我從沈先生的談話和神態上感覺沈先生還是很喜歡他現在這樣的生活狀態的,也許別人眼裡的流浪在他是一種樂趣,他自己也說能從垃圾的舊東西中發現很多不同家庭的故事,其實每一個人的生活追求不同,對於快樂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現在社會對於物質和金錢的追求已經導致快樂的目的不一樣了,那些在不斷的追逐物質和金錢的過程中尋找快樂的人,已經越來越多的發現不了快樂了,也許沈先生物質上很窮。但他的精神是快樂的,他的靈魂是自由的,他不會為高房價發愁,他不會為工作的壓力而發愁,他不為子女多就業發愁,他自由的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不在乎別人看他的眼光,回到棲身之處看看書,讓自由的思想任意的飛翔,這也許是另外一種出世吧!
「網紅」是網絡時代特定的現象,現在已經是孩子們繼明星之後的又一奮鬥的目標了,問問那些女孩子的理想,大部分會說;「我要當網紅』,尤其是抖音之後,網紅出現的速度和替代的過程進一步加快了,突然之間就會出現一個網紅,過幾天又被另外一個網紅代替了,不知道「沈大師」還會紅多久,相對於那些在抖音上賣弄風騷,使勁扭屁股想紅的網紅們,」沈大師「的紅還多少有一點不同的意義,在唏噓和惋惜沈先生之外,那些孩子們又會對讀書的作用懷疑了,讀那麼多的書,上復旦大學難道是為了撿垃圾嗎?家長尷尬之餘外,復旦大學的領導們也許更尷尬,就像前幾年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引起社會熱議一樣,在當網紅和拾荒者之間選擇孩子們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沈先生很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思,他其實一點也不想紅,我們應該尊重他的選擇,這時代應該有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網紅是快餐時代的產物,沒有人會永遠紅下去的,我想"沈大師「也會很快被人忘記的,人們的好奇過後,他的資源被消費完了之後,再也不會有美女去和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流浪漢握手的,她們會嫌棄他髒的,因為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熱點過去了,我想現在沈先生這樣紅,這樣高的關注度,這麼多人去圍觀他,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的,也許沈先生的流浪生活很快會結束了,這樣的有文化的人在流浪與大上海光鮮的國際大都市的外表是不相符的,上海人從骨子裡是清高的人,看不起外地人,這麼多的外地人去上海看一個蓬頭垢面的「上海大師」這讓上海人情何以堪啊!上海出過很多的大像餘秋雨這樣的大師也出過、杜月笙,黃金榮這樣的大師,但像沈先生這樣的「大師」恐怕對上海人難以接受,沈先生也許很快會以另外一種形象示人了,剪掉頭髮。洗澡穿上西裝的沈先生也許更有風度和氣質,因為就是現在他的那種氣質都是壓不住的,但沈先生還會適應嗎?
其實沈先生完全可以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以他的見識學識完全可以過得很體面的,但他離真正的大師還是有距離的,我們這個時代是需要真正的有擔當的知識分子和大師,就像以前的胡適,魯迅,但我們不需要以這樣的方式炒作「大師」,「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也許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也許沈先生真的累了,讓他休息吧!
原創不易,敬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