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劇場觀望社會——進念二十面體《觀天》

2021-02-18 劇場摩天輪

天空,給人一種遼闊的觀感,觀天的人又何嘗不是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思緒,關乎浪漫、宗教,或人生哲理?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就跟我們講解了最新製作《觀天》的概念。繼《坐井》後,他跟 9 位傑出的江蘇省青年崑曲演員再度合作,繼續打破傳統,以積極的態度將目光放得更遠更闊。他們從中探討藝術家與社會的關係,並嘗試將各自關注的議題,融入當下的劇場時空。

進念藝術總監榮念曾一直對傳統戲曲很感興趣:「崑曲,它的詞牌,它的文字是非常優美的,它保存到今日一定有它的理由。」同時他希望透過跟傳統戲曲演員的交流,突破傳統和既定體制的問題:「當你見到整個客觀條件和環境影響演出的形式,你就會有一些新的啟發。你會問那個劇種要發展和保存甚麼。」從 2002 年起,進念便展開「實驗傳統」研究及發展計劃,每年均策劃一系列以中國傳統戲曲為題的劇場演出、工作坊、座談會及研討會議。

從劇場「觀」望社會

《坐井》是 2013 年的實驗劇場,而《觀天》某程度是它的延續。當時《坐井》的舞臺設計四面都是鏡,演員在四面鏡的環境當中做創作,觀眾就在高處俯瞰演員的表演:「因為通過鏡,演員就只見到自己,鏡入面鏡入面的自己。所以做《坐井》的時候有一點悲觀,是比較消極的。」

創作完這部作品,榮念曾跟原班人馬,9 個出色的崑劇演員再下一城,討論演出者跟劇場邊緣的關係。他們決定跳出狹小的「井」,嘗試走向一個更大的空間,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入面創作新劇《觀天》:「因為『觀』這個字是比較積極的,去觀察、去研究,坐井就只是坐著。《觀天》就比較 aggressive 去了解環境,在我們現在的討論當中,環境就包括劇場。環境當然是整個文化、社會,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怎樣通過一個作品,同時關心環境和社會呢?這個就是《觀天》最大的挑戰。」同時,他提到「觀」其實就是我們看事物的方法,著重人對事物的觀察和觀望。

以「天」為始

顧名思義,《觀天》就是抬頭望天的意思,榮念曾跟一班演員的創作方向也從「天」字出發:「我在做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就是所有的成語都由個「天」字開始。」榮念曾拿起手上的一迭字卡,背面印著「天天向上」漫畫公仔,前面則是天字開首的四字成語,他開始逐一細讀:「天地良心」、「天下為公」、「天作之合」.他讓演員從眾多的卡中選一張:「有個小花臉選了『天翻地覆』,然後『天圓地方』,有一個選了『天下為雙』,有人選了『天驚石破』……」原來天字開頭的成語也不少,他謂:「我覺得中國文化成語入面是有很豐富的內容,你怎樣藉此去開展一個對話呢?」

其實,每一個演員選的卡都反映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有一個演員,最關心的題目就是憤青。有一個最關心的是如何做領導。然後有一個就選了人和鬼的分別。選每一個題目都反映了他背後的價值觀念,還有他對社會入面的感覺,我們就是由這樣開始伸展對話和創作。」

藝術家的角色、身份轉移

「對傳統表演藝術家,特別是戲曲傳統表演藝術家,他在臺上的套子都差不多框住了。他一出來,一亮相就是一個款式,怎樣打破這個形式,都是這麼多年來我跟他們做實驗的一個方向來。」榮念曾跟 9 個演員合作差不多 6 年了,他們全部都是年輕一代最厲害的崑劇演員,有十多年演戲經驗,當中夾雜不同行當的。實驗傳統是榮念曾多年創作的宗旨:「我跟他們做實驗的時候,是跨越了行當的。由他們的行當,跳去另一個行當,例如是旦,他想嘗試做大花臉,然後大花臉又想嘗試做武生,武生又想嘗試做旦,即是他們換來換去。我覺得角色的轉移是很重要的,都作為一個創作的實驗。」他提到不單是舞臺上的角色轉移,演員跟舞臺下面的角色轉移,同樣那麼重要。他們嘗試代入從演員變為觀眾,然後再由觀眾變回演員的過程,挑戰演員與觀眾的界限。

除了角色轉移,榮念曾覺得身份轉移同樣重要:「我就常常跟他們說,我們先做一個行當,入面就作為一個傳統表演的藝術家。怎樣再從傳統藝術家除去了『傳統』兩個字,就變了藝術家,然後怎樣從藝術家變為一個知識分子,然後怎樣從知識分子變為一個有行動的知識分子?然後再回到一個人的本質,你甚麼都可以是。」他定義藝術家為非常關注怎樣表達自己關心的問題,知識分子就已經有一個社會責任,除了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外,要累積學問,然後將學問應用在他們關心的問題上。所以現階段,榮念曾跟崑劇演員已經不在討論身段、方法、談得最多的反而是關於他的身份轉移,通過種種討論和多角度思考,擴展藝術家的視野。

避開純文化消費

「怎樣令到它不是一個純文化的消費,而是一個文化的認識呢?」普遍文化消費的現象就是觀眾入劇場看戲,心中已預期想得到甚麼,例如想大笑一番或大哭一場。實驗劇場則是要觀眾看一些他從來沒看過的東西,沒有既定的笑位、沒有預計中的劇情,相對上比較虛無,很多人可能會因此卻步,然而它的可觀性就在於「未知」:「我覺得劇場本身就是伸展我們的視野,但因為整個經濟體系將劇場變了一個消費的地方,少了那個協助我們刺激自己的敏銳度和我們認識的過程。我常常覺得劇場是一個實驗室來的,是一個學習的課堂來。」

榮念曾坦言:「我是不是不顧觀眾呢?都可以說是的。不是覺得觀眾不重要,我覺得想跟我分享實驗的觀眾,是會不斷跟進的。」

(本文轉載自《藝頻》,作者吳天悅,圖片來源於網絡,轉發本文只為大家拓寬視野,文中觀點並不一定代表我的看法。)

榮念曾實驗劇場《觀天》宣傳片:


視頻來源於網絡,長度約2分鐘,請於wifi的環境下點開欣賞,如果喜歡也請將此頁面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謝謝。

【劇場摩天輪】

微信號:drama_luan

主理:@楊小亂

郵箱:dramaluan@vip.qq.com

歡迎關注及轉發,網絡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評·進念·二十面體《建築城市》 | 好的實驗,是在挑戰觀演體驗
    其中包括由香港進念·二十面體(Zuni Icosahedron)帶來的《建築城市》,在2019年11月1、2日於上海大劇院呈現。 進念·二十面體這次帶來的《建築城市》,其獨特的實驗劇場風格,的確挑戰了上海觀眾的審美體驗;以及,即便進念·二十面體成立有將近40年的歷史,但來內地演出的次數有限,觀眾對其認知度非常有限;甚至遠不如從「進念」出來的戲劇人林奕華那樣,在內地觀眾群裡「圈粉」。因此,演出當天的上座率和觀眾觀後反饋,並不如預期那麼理想。
  • 真好·進念二十面體 | 《說唱張愛玲》劇場版,本月香港上演
    編劇、導演、設計:胡恩威創作統籌:陳浩峰音樂創作:張耀仁、楊默函特邀參與《天才夢》聲音演出:林嘉欣特邀參與(錄音)音樂/結他/演唱:陳綺貞編曲:孔奕佳文本協力:何秀萍演出:葉麗嘉、楊永德 胡恩威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 香港經貿處歡迎進念•二十面體到加拿大演出及展覽
    香港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經貿處)處長陳納思在多倫多大學Robert Gill 劇院舉行的進念.二十面體《夜奔》的開幕酒會上致辭進念.二十面體於四月四日首先向多倫多觀眾呈獻其著名「一桌兩椅」作品《夜奔》。
  • 進念二十面體《山海經之老舍之死》
    成立於1982年的「進念二十面體」,由從美國留學回港的榮念曾帶領林奕華等一批有意於戲劇探索的年輕人創建。
  • 進念二十面體·《魅》 | 張艾嘉x嚴俊傑x胡恩威x焦元溥
    跨界劇場導演胡恩威擅長舞臺高科技實驗,成績備受國際讚譽,於2018年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及2019年A』國際設計大獎獲獎,他督導的「進念舞臺創新實驗室」更剛剛於2020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Red Dot Award) 品牌與傳播組別中獲獎。
  • 依然張愛玲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 多媒體音樂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開票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多媒體音樂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劇場:文化廣場劇院時間:2015.10.09 - 2015.10.10票價>聯合編劇、歌詞、聲音演出:何秀萍@人山人海音樂總監、作曲:於逸堯@人山人海演員:尤美、高若珊(中國臺灣)、賀彬【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先生授權】胡 恩 威 導 演 / 設 計 / 聯 合 編 劇 進念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 上海看劇團 x 香港節2019 | 進念·二十面體《建築城市》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建築城市》看劇時間:2019年11月2日 19:30看劇地點:上海大劇院劇照  上海看展劇團:傳弘  《建築城市》再回想進念·二十面體的《建築城市》是典型的香港另類戲劇,它並非迎合大眾口味,而是對我們的所處的社會和文化進行深度提問
  • 進念新作《說唱張愛玲》直播,林嘉欣、陳綺貞演「天才夢」
    海報2020年是張愛玲誕辰百周年,為紀念這位文學傳奇,香港著名的實驗表演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特此製作了一部全新的《說唱張愛玲》。受疫情影響,劇場仍未全面開放,《說唱張愛玲》因此將於5月30日和6月6日20:00在YouTube網上直播。
  • Pdpt二十面體的製作
    今天的教程是Pdpt二十面體的製作,這個二十面體本身的是很簡單的,但是上面布滿了規則的小球,就沒那麼簡單了,今天的教程以一個笨辦法為例,手動連線去製作一個這樣的結構。1.在創建欄裡創建幾何球體,參數如圖,選擇二十面體,分段數改為1.
  • 你無法拒絕一場如此神奇的《二十面體》
    它匯聚能量,讓純粹形成多面交織的網。它被稱為二十面體。 二十面體存在於人類的身體和信仰裡。它是一種身體密碼,讓我們在多維空間裡千變萬化,不斷打開身體的可能性。每個人都用身體包裹著一顆心,它是平靜的。每個人都用信仰賦意於二十面體,而它是無量的。
  • 巴克球正二十面體騷操作組合嘗試
    這期短視頻,我嘗試用各種方式來做正二十面體,作品非常簡單,新手第一天也許就會做了,但是做這個東西,方法實在太多了,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操作。要教程?不需要的,這樣的作品,我們開動腦筋,看懂圖片了,自然而然就會做了,沒必要錄製教程的,我們不能做伸手黨。什麼,非要教程,那好吧,我之前錄過一期,只是不是做正二十面體,但是道理都一樣,想看的就戳下面的連結。
  • 演出 | 建築音樂劇場《美麗的陰暗》從陰暗中發現生活的美學
    近年重要劇場演出包括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跟著沙彌跳月去》、人力飛行劇團《向左走向右走》、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SMAP x SMAP》及進念.二十面體《半生緣》等。曾與胡恩威、王小棣、徐輔軍、黎煥雄、王嘉明等導演合作,近期代表作品電影《大餓》、植劇場電視劇《五味八珍的歲月》、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明日和合《曾經未曾》榮獲第3屆中國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冠軍,入圍第15屆臺新藝術獎、參與進念
  • 活動丨一帶一路實驗劇場《驚夢》X 香港帶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9
    寫在「一帶一路實驗劇場」後          給文化工作者的驚醒    原創:榮念曾 x 大雨有染(上海) 1982年成立的香港進念 · 二十面體(Zuni Icosahedron),素來以踐行「相較於內地劇場創作者的反權威和反主流,在我看來,「進念」的「實驗」是原生性的,而非出於「反對」的需要。 早期「進念」的成員,多數是「非」劇場背景的文化人,以創始人之一、現任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來說,他在1979年回到香港之前,學習的主要經歷為建築專業。「我們對舞臺、對創作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
  • 今晚我們觀劇 | 臺灣當代傳奇劇場《等待戈多》
    今晚我們觀劇《等待戈多》是來自西方的荒誕劇,「臺灣當代傳奇劇場」卻別出心裁地用傳統戲曲的方式呈現了這部作品
  • 低劣手寫體字庫、學生字帖,危害社會大眾!
    低劣手寫體「字庫、字帖」當休矣近來,大量醜書、手寫江湖體進了字庫,被央視等權威傳媒與大眾傳媒所採納,運用到影視字幕、線上網絡字體、廣告物品等眾多方面,甚至被製成軟字帖,受眾危害面波及廣大中小學生在內的社會各界。
  • 《二十面體》雜誌 | 開始動手創作,方能遇到意外之喜
    我們的雜誌名字叫《二十面體》。作為測試版的第零期,從內容上來講,是以埃舍爾為主題跟切入點,邀請你跟我們一起去關注萬事萬物背後的數學之美。因為這並不是一本一時興起,一次結束的創造,我們把《二十面體》當成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來運營。現在的這一期算是未經市場檢驗過的測試版,未來產品形態也可能發生變化,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唯一能確定的是,現在的這一期雜誌只會有一次。假如你也希望擁有這樣一份意外之喜,歡迎填寫內測申請表,成為內測夥伴。你只需要付出128元,即可獲得我們的雜誌跟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