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給人一種遼闊的觀感,觀天的人又何嘗不是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思緒,關乎浪漫、宗教,或人生哲理?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就跟我們講解了最新製作《觀天》的概念。繼《坐井》後,他跟 9 位傑出的江蘇省青年崑曲演員再度合作,繼續打破傳統,以積極的態度將目光放得更遠更闊。他們從中探討藝術家與社會的關係,並嘗試將各自關注的議題,融入當下的劇場時空。
進念藝術總監榮念曾一直對傳統戲曲很感興趣:「崑曲,它的詞牌,它的文字是非常優美的,它保存到今日一定有它的理由。」同時他希望透過跟傳統戲曲演員的交流,突破傳統和既定體制的問題:「當你見到整個客觀條件和環境影響演出的形式,你就會有一些新的啟發。你會問那個劇種要發展和保存甚麼。」從 2002 年起,進念便展開「實驗傳統」研究及發展計劃,每年均策劃一系列以中國傳統戲曲為題的劇場演出、工作坊、座談會及研討會議。
從劇場「觀」望社會
《坐井》是 2013 年的實驗劇場,而《觀天》某程度是它的延續。當時《坐井》的舞臺設計四面都是鏡,演員在四面鏡的環境當中做創作,觀眾就在高處俯瞰演員的表演:「因為通過鏡,演員就只見到自己,鏡入面鏡入面的自己。所以做《坐井》的時候有一點悲觀,是比較消極的。」
創作完這部作品,榮念曾跟原班人馬,9 個出色的崑劇演員再下一城,討論演出者跟劇場邊緣的關係。他們決定跳出狹小的「井」,嘗試走向一個更大的空間,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入面創作新劇《觀天》:「因為『觀』這個字是比較積極的,去觀察、去研究,坐井就只是坐著。《觀天》就比較 aggressive 去了解環境,在我們現在的討論當中,環境就包括劇場。環境當然是整個文化、社會,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怎樣通過一個作品,同時關心環境和社會呢?這個就是《觀天》最大的挑戰。」同時,他提到「觀」其實就是我們看事物的方法,著重人對事物的觀察和觀望。
以「天」為始
顧名思義,《觀天》就是抬頭望天的意思,榮念曾跟一班演員的創作方向也從「天」字出發:「我在做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就是所有的成語都由個「天」字開始。」榮念曾拿起手上的一迭字卡,背面印著「天天向上」漫畫公仔,前面則是天字開首的四字成語,他開始逐一細讀:「天地良心」、「天下為公」、「天作之合」.他讓演員從眾多的卡中選一張:「有個小花臉選了『天翻地覆』,然後『天圓地方』,有一個選了『天下為雙』,有人選了『天驚石破』……」原來天字開頭的成語也不少,他謂:「我覺得中國文化成語入面是有很豐富的內容,你怎樣藉此去開展一個對話呢?」
其實,每一個演員選的卡都反映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有一個演員,最關心的題目就是憤青。有一個最關心的是如何做領導。然後有一個就選了人和鬼的分別。選每一個題目都反映了他背後的價值觀念,還有他對社會入面的感覺,我們就是由這樣開始伸展對話和創作。」
藝術家的角色、身份轉移
「對傳統表演藝術家,特別是戲曲傳統表演藝術家,他在臺上的套子都差不多框住了。他一出來,一亮相就是一個款式,怎樣打破這個形式,都是這麼多年來我跟他們做實驗的一個方向來。」榮念曾跟 9 個演員合作差不多 6 年了,他們全部都是年輕一代最厲害的崑劇演員,有十多年演戲經驗,當中夾雜不同行當的。實驗傳統是榮念曾多年創作的宗旨:「我跟他們做實驗的時候,是跨越了行當的。由他們的行當,跳去另一個行當,例如是旦,他想嘗試做大花臉,然後大花臉又想嘗試做武生,武生又想嘗試做旦,即是他們換來換去。我覺得角色的轉移是很重要的,都作為一個創作的實驗。」他提到不單是舞臺上的角色轉移,演員跟舞臺下面的角色轉移,同樣那麼重要。他們嘗試代入從演員變為觀眾,然後再由觀眾變回演員的過程,挑戰演員與觀眾的界限。
除了角色轉移,榮念曾覺得身份轉移同樣重要:「我就常常跟他們說,我們先做一個行當,入面就作為一個傳統表演的藝術家。怎樣再從傳統藝術家除去了『傳統』兩個字,就變了藝術家,然後怎樣從藝術家變為一個知識分子,然後怎樣從知識分子變為一個有行動的知識分子?然後再回到一個人的本質,你甚麼都可以是。」他定義藝術家為非常關注怎樣表達自己關心的問題,知識分子就已經有一個社會責任,除了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外,要累積學問,然後將學問應用在他們關心的問題上。所以現階段,榮念曾跟崑劇演員已經不在討論身段、方法、談得最多的反而是關於他的身份轉移,通過種種討論和多角度思考,擴展藝術家的視野。
避開純文化消費
「怎樣令到它不是一個純文化的消費,而是一個文化的認識呢?」普遍文化消費的現象就是觀眾入劇場看戲,心中已預期想得到甚麼,例如想大笑一番或大哭一場。實驗劇場則是要觀眾看一些他從來沒看過的東西,沒有既定的笑位、沒有預計中的劇情,相對上比較虛無,很多人可能會因此卻步,然而它的可觀性就在於「未知」:「我覺得劇場本身就是伸展我們的視野,但因為整個經濟體系將劇場變了一個消費的地方,少了那個協助我們刺激自己的敏銳度和我們認識的過程。我常常覺得劇場是一個實驗室來的,是一個學習的課堂來。」
榮念曾坦言:「我是不是不顧觀眾呢?都可以說是的。不是覺得觀眾不重要,我覺得想跟我分享實驗的觀眾,是會不斷跟進的。」
(本文轉載自《藝頻》,作者吳天悅,圖片來源於網絡,轉發本文只為大家拓寬視野,文中觀點並不一定代表我的看法。)
榮念曾實驗劇場《觀天》宣傳片:
視頻來源於網絡,長度約2分鐘,請於wifi的環境下點開欣賞,如果喜歡也請將此頁面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謝謝。
【劇場摩天輪】
微信號:drama_luan
主理:@楊小亂
郵箱:dramaluan@vip.qq.com
歡迎關注及轉發,網絡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