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張愛玲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 多媒體音樂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開票

2021-02-18 復興中路597號

振 保 的 生 命 裡 有 兩 個 女 人 ,

他 說 一 個 是 他 的 白 玫 瑰 ,

一 個 是 他 的 紅 玫 瑰 。

一 個 是 聖 潔 的 妻 ,一 個 是 熱 烈 的 情 婦 。


也 許 每 一 個 男 子 全 都 有 過 這 樣 的 兩 個 女 人 ,至 少 兩 個 。娶 了 紅 玫 瑰 ,久 而 久 之 ,紅 的 變 了 牆 上 的 一 抹 蚊 子 血 ,白 的 還 是 『 床 前 明 月 光 』 ;娶 了 白 玫 瑰 ,白 的 便 是 衣 服 上 沾 的 一 粒 飯 黏 子 ,紅 的 卻 是 心 口 上 一 顆 朱 砂 痣 。

這是 張 愛 玲 小說 《 紅 玫 瑰 與 白 玫 瑰 》 中最著名和辛辣的人性道白,也是穿梭於愛念與現實中的普通人每每念起都自我深思的無聲控訴。

多 媒 體 音 樂 話 劇 《 紅 玫 瑰 與 白 玫 瑰 》,是導演胡 恩 威 繼《半生緣》後,再次華麗改編張愛玲經典的大膽嘗試。探索如何在舞臺上細膩地呈現小說中各種迂迴曲折的情感,把張愛玲的文字和小說中的意境更立體地呈現在舞臺上。此次演出由胡恩威導演、設計,資深傳媒人及《一個女人》作者何秀萍與胡恩威聯合編劇,人山人海於逸堯擔任音樂總監,邀來上海(尤美、賀彬)、中國臺北(高若珊)兩岸演員,以自白、唱、講的方式攜手演繹張愛玲筆下的紅、白、男。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

多媒體音樂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

劇場:文化廣場劇院

時間:2015.10.09 - 2015.10.10

票價:80/180/280/380/480/580 元


你,是他的紅,還是他的白?

你,有多少紅,幾多白?

做一個無情的女人會幸福些嗎?

做一個無情的男人會快樂些嗎?


這是一場集結文字的勁道,音樂的力量,表演的感動,光影的夢幻的獨特演出。一場100分鐘血淋淋的人性解剖將和盤呈現。對於張愛玲那悲涼凌厲,刀刀見肉,字字見血的解剖,男人們女人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小說原著:張愛玲

導演、編劇及設計:胡恩威

聯合編劇、歌詞、聲音演出:何秀萍@人山人海

音樂總監、作曲:於逸堯@人山人海

演員:尤美、高若珊(中國臺灣)、賀彬

【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先生授權】

胡 恩 威 導 演 / 設 計 / 聯 合 編 劇

進念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從事編劇、導演、監製和策劃等多方面的工作,劇場作品逾六十齣,作品曾應邀於北京、南京、上海、蘇州、東京、新加坡、臺北、柏林、布魯塞爾、波蘭等世界各地演出,主題涵蓋文學、歷史、時政、建築、宗教。胡氏尤擅於運用多媒體科技從事舞臺創作,其創作的多媒體建築音樂劇場系列《路易簡的時代和生活》及《Looking for Mies》等,開創香港劇場界的先河。近年舞臺作品包括《半生緣》、《萬曆十五年》、《華嚴經》、《東宮西宮》系列,崑劇《臨川四夢湯顯祖》及《紫禁城遊記》等。2009 年,胡氏策劃了香港首個以建築為題的「建築是藝術節」,透過劇場演出、展覽、研討會等藝術形式,向大眾市民展示不同層面的知識、美學方法和思辨討論,探索建築的各種藝術可能。

何 秀 萍 聯 合 編 劇 / 作 詞 / 聲 音 演 出

進念創團成員之一,多次參與進念演出。1983 年開始編導進念作品,包括《列女傳》(1983)、《姊姊妹妹站起來》(1987)、《心照》(1989)、《傳奇》(1995)等。自1992 年始,以藝名何利利加入廣播行業;1996 年出版文集《從今以後》,2013 年出版《一個女人》。業餘參與歌詞創作,第一首歌詞作品為達明一派的《那個下午我在舊居燒信》(1987),近年為進念劇場作品《半生緣》(2003) ,《大紫禁城》(2009) 及何韻詩 x 非常林奕華的《賈寶玉》(2011) 撰寫劇中歌詞。

1992 年開始參與演藝創作。多次為進念.二十面體設計音樂,除了為黃耀明及楊千嬅等流行歌手創作並監製歌曲,亦涉足電影電視及不同舞臺演出的配樂工作。1999 年與黃耀明等人連手成立人山人海音樂製作公司,為主流歌手製作歌曲外,更替非主流樂手/組合出版碟片。近年開始寫作,專欄文章見於《壹周刊》及《Milk X 月刊》。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現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曾參與話劇包括《烏合之眾》(2015)、《我和春天有個約會》(2010)、《魯鎮往事》(2011)等;音樂劇《媽媽咪呀》(2011 中文版);及影視作品《迷路》(韓劇)、《抗訴》、《經緯天地》等。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現就讀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臺灣實驗大廈劇團團員,表演領域橫跨電視及劇場,作品包括進念.二十面體《唱K 回憶錄》、2010 年非常林奕華《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及臺北藝術節《團團圓圓之越獄風雲》等。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本科,現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曾參與話劇包括《半生緣》(2014)、《杜拉拉》(2010)、《我和春天有個約會》(2010)、《商鞅》(2008)、《麥克白》(2007)、《玩偶之家》(2006)等,並在東方衛視熱播劇《我的燦爛人生》中有著精彩的表演。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一鍵加關注

據說只有0.1%的人知道這麼玩

首次使用服務號註冊併購票,享受88折優惠,每次限購4張

復購觀眾享受92折優惠,每次限購4張

▶ 公益票價除外

購票享受雙倍積分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信服務號


相關焦點

  • 進念新作《說唱張愛玲》直播,林嘉欣、陳綺貞演「天才夢」
    海報2020年是張愛玲誕辰百周年,為紀念這位文學傳奇,香港著名的實驗表演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特此製作了一部全新的《說唱張愛玲》。受疫情影響,劇場仍未全面開放,《說唱張愛玲》因此將於5月30日和6月6日20:00在YouTube網上直播。
  • 真好·進念二十面體 | 《說唱張愛玲》劇場版,本月香港上演
    編劇、導演、設計:胡恩威創作統籌:陳浩峰音樂創作:張耀仁、楊默函特邀參與《天才夢》聲音演出:林嘉欣特邀參與(錄音)音樂/結他/演唱:陳綺貞編曲:孔奕佳文本協力:何秀萍演出:葉麗嘉、楊永德 胡恩威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高黎貢書院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張愛玲的一生充滿奇異而不協調的內容。
  • 張愛玲與《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女主角同臺,是...
    由李伯男執導、林蔚然編劇,浙江話劇團全新出品演出的話劇《尋她芳蹤•張愛玲》12月28日、29日將在上海藝海劇院上演。《尋她芳蹤•張愛玲》頗具巧思地將張愛玲和她最著名的三部作品《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中的各色女子同時搬上舞臺,藉由顧曼楨、王嬌蕊、九莉這些張愛玲筆下經典角色的故事,講述張愛玲充滿愛恨糾葛的人生。
  • 香港經貿處歡迎進念•二十面體到加拿大演出及展覽
    香港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經貿處)處長陳納思在多倫多大學Robert Gill 劇院舉行的進念.二十面體《夜奔》的開幕酒會上致辭進念.二十面體於四月四日首先向多倫多觀眾呈獻其著名「一桌兩椅」作品《夜奔》。
  • 紅玫瑰,白玫瑰,都是煙幕彈——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已改編成同名電影紅玫瑰,白玫瑰,都是煙幕彈——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的小說總有一種老石庫門房子的味道——那是住得太擁擠帶來的,既然繁雜,那味道裡自然有鹹有甜有香有辣,王小波先生說張愛玲寫的是些「幽閉型小說」,將惡婆婆折磨兒媳婦那些千刁萬惡的手段總是寫得事無巨細,樂此不疲。真是一針見血。但是有一點我還是喜歡張愛玲的,就是,她的小說有「語言」,她寫的是小說語言。比如這一篇,《紅玫瑰與白玫瑰》,本來是一個爛俗的市井故事,因為她的語言又機智、又精到,每讀一陣就來幾句「金句」,使這個故事大放異彩。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節選——振保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賞析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賞析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兩朵玫瑰,取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取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這段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說出了多少男人的心聲,又令多少女人為之感嘆感慨。
  • 張愛玲著作《紅玫瑰與白玫瑰》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這段膾炙人口的開場白,出自張愛玲的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 進念二十面體·《魅》 | 張艾嘉x嚴俊傑x胡恩威x焦元溥
    《魅》在香港的舞臺空間,由舞臺科技先鋒導演胡恩威進行舞臺影像設計。跨界劇場導演胡恩威擅長舞臺高科技實驗,成績備受國際讚譽,於2018年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及2019年A』國際設計大獎獲獎,他督導的「進念舞臺創新實驗室」更剛剛於2020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Red Dot Award) 品牌與傳播組別中獲獎。
  • 評·進念·二十面體《建築城市》 | 好的實驗,是在挑戰觀演體驗
    進念·二十面體這次帶來的《建築城市》,其獨特的實驗劇場風格,的確挑戰了上海觀眾的審美體驗;以及,即便進念·二十面體成立有將近40年的歷史,但來內地演出的次數有限,觀眾對其認知度非常有限;甚至遠不如從「進念」出來的戲劇人林奕華那樣,在內地觀眾群裡「圈粉」。因此,演出當天的上座率和觀眾觀後反饋,並不如預期那麼理想。
  •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振保一生的硃砂痣與白月光
    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小說寫於張愛玲與胡蘭成戀愛時期。
  •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這是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裡面一句經典的語錄。看完之後,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幸運能生長在這樣一個男女平等的年代,沒有張愛玲生長那個年代的不平等,沒有那樣吃人的制度和讓人氣憤不公平的人權。小說裡面的故事,大多是講敘一個女人的一生感情是怎樣渡過,她們都重情重義,都希望能和相愛的人攜手一生。
  •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1944年,一部叫《紅玫瑰與白玫瑰》的中篇小說出版,作者正是當紅的都市女作家張愛玲。作品一經出版,「紅玫瑰」與「白玫瑰」;「白月光」與「硃砂痣」這兩組相互對立的意象就一直經久不衰,總是被文藝界和音樂界的創作者拿來引用並進行再創作。       比較被大眾熟知的,就是陳奕迅那首膾炙人口的《紅玫瑰》:「紅是硃砂痣烙印心口,紅是蚊子血般平庸。」
  • 《紅白玫瑰》將亮相中國大戲院,張愛玲「來到」2019年
    《紅白玫瑰》將於7月4至7日亮相「中國大戲院2019國際戲劇邀請展」。該劇由中國大戲院投資出品,中國大戲院藝術總監田沁鑫任總導演,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演出。此次也是田沁鑫與張愛玲的第三度隔空對話。《紅白玫瑰》演出海報2007年,田沁鑫首次將張愛玲的經典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改編為同名話劇,並邀來秦海璐、辛柏青等主演。導演在「明星版」《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手段與結構上做出了大膽的嘗試與改進,用透明的玻璃長廊將舞臺一分為二,兩個佟振保和兩朵「紅、白玫瑰」在左右兩側不時穿梭,比喻現實中人們時常在回憶與想像之間沉迷。
  • 進念二十面體《山海經之老舍之死》
    成立於1982年的「進念二十面體」,由從美國留學回港的榮念曾帶領林奕華等一批有意於戲劇探索的年輕人創建。
  • 田沁鑫話劇《紅白玫瑰》,7月5日在中國大戲院首演!
    話劇《紅白玫瑰》讓張愛玲經典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一眾人物顛覆性別,從1944年的民國「驚情穿越」來到2019年的職場,留洋歸來的男振保變成了職場麗人女振寶,紅白玫瑰順勢化身為男性更換了行頭。雖然成為了當代青年,他們的情感故事依舊逃不脫張愛玲的文本,需要面臨愛情與欲望如何安放的問題。
  • 《紅玫瑰與白玫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推經典小說5:紅玫瑰與白玫瑰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男人總是貪心的,有了白玫瑰,又想要紅玫瑰。張愛玲曾經愛過的人,便是這樣的貪心。高傲如她,曾甘願為妾。
  •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來不是選擇題
    陳奕迅的《紅玫瑰》說得更明白些:「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這些比喻和意象都出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