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首叫《白月光與硃砂痣》的歌風靡了各大平臺,歌詞中的這句「白月光在照耀,你才想起她的好,硃砂痣久難消,你是否能知道」,更是戳痛了很多人的心坎兒。
或許每個人都曾愛過一些人,但不管和誰走到了最後,最終都會對未走到盡頭的人心存遺憾。在一起的那個人,久了就厭了。沒有得到的那個人,卻逐漸在回憶裡發酵,變成了一個觸不到的完美的存在。
於是,得不到的往往才是最好的,得不到的就是白月光,就是硃砂痣。陳奕迅的《紅玫瑰》說得更明白些:「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這些比喻和意象都出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諷刺男人在愛情中的貪心不足、喜新厭舊?張愛玲的這個故事,沒那麼簡單。在硃砂痣這段話後面,張愛玲說:「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
▎紅是硃砂痣烙印心口,紅是蚊子血般平庸
小說第一句,張愛玲便開門見山地說:「振保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他說的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
振保先遇見了他的紅玫瑰——王嬌蕊,朋友的太太,一個「熱的女人」,他「娶不得的女人」。
振保在朋友家借宿,初次見面,嬌蕊堆著一頭雪白的肥皂泡,在他的心裡投下了點點火星。張愛玲是這麼寫的:
「濺了點肥皂沫子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幹了,那一塊皮膚上便有一種緊縮的感覺,像有張嘴輕輕吸著它似的。」一種撩人的曖昧在暗中滋長著。
嬌蕊有鮮辣潮溼的綠色曳地長裙,也有貪玩任性的天真和孩子氣,「嬰孩的頭腦與成熟的婦人的美是最具誘惑性的聯合」,年輕的張愛玲無比清醒地道出了社會對女性的偏見,更一陣見血地戳破了男性虛偽、自私的心理。
「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唯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 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
振保得到了他的紅玫瑰,但要做「好人」的意願又迫著他推開紅玫瑰,他一會兒自欺欺人地認為嬌蕊愛的是別人,自己進了她的圈套,一會兒又連哄帶騙地要嬌蕊愛他就得替他著想。
紅玫瑰沒有成為烙印在心口的硃砂痣,也沒有在日常的消磨中變得蚊子血般平庸,多年後的再次遇見,只得了一句「老了,老得多了」。彷佛這就結束了女人。
▎白如白忙莫名被摧毀,得到的竟已非那位
告別了紅玫瑰,振保在母親的催促下匆匆尋到了他的白玫瑰,「看到孟煙鸝小姐的時候,振保就向自己說:『就是她罷。』」
煙鸝給振保的感覺是籠統的白,細高的身量單薄又秀麗,但還是覺得白,她的白彷佛把她和周圍的東西隔開了,存在著一層白的膜。遲鈍又乏味,空洞白淨,永遠如此,哪怕結了婚之後也沒一點改變。
「振保對他太太極為失望,娶她原為她的柔順,他覺得被欺騙了……漸漸顯出疲乏」,白玫瑰沒有滿足他對於一個理想妻子的要求,他親手造的「對的世界」,眼見著出現了裂痕。
而煙鸝呢,「每天在浴室裡一坐坐上幾個鐘頭——只有那個時候可以名正言順的不做事,不說話,不思想」,在家裡地位低落,連僕人都使喚不動。
△ 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
為了「最合乎理想」莫名綁在一起的兩個人,都沒有得到自己真心想要的。「振保自從結婚以來,老覺得外界的一切人,從他母親起,都應當拍拍他的肩膀獎勵有加。」
有些人似乎總喜歡去做那些對自己和別人都好,但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事,然後再用更出格的行為補償自己的「犧牲」。
在振保這裡,是十分規律化的宿娼,雖然在外面不像樣,大家看他還是個「頂天立地的好人」。然而諷刺的是,他的看似聖潔的白玫瑰,也出軌了,和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裁縫。
下筆辛辣的張愛玲毫不留情地推倒了振保早已搖搖欲墜的理想世界,砸不掉他自造的家,可以砸碎他自己。
▎紅玫瑰與白玫瑰,從來不是選擇題
王爾德曾經說過:讓那些結婚的結婚,不結婚的就不結婚吧,反正到頭來都會後悔的。在《紅玫瑰與白玫瑰》裡,似乎也是相似的境地,不管紅玫瑰還是白玫瑰,選了哪一個,得到的久了都會厭棄、後悔。
張愛玲卻說:「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他是有始有終的,有條有理的。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事實上振保經歷的,並不是一個所謂紅白玫瑰的取捨故事。
他追求的,是做一個「最合理想」的「好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待母親孝順周到,待朋友熱心仗義,人人交口稱讚,萬物各得其所。
在國外留學時,振保有個初戀叫玫瑰,在他的記憶裡,是一個痴心愛著他的天真熱情的女孩子,而他,為了崇高的理智的裁決,鐵一般地捨棄了她。「振保認為她是天真……這樣的女人,在外國是很普通,到中國來就行不通了。」
振保下定決心要創造一個「對」的世界,隨身帶著,在那袖珍世界裡,他是絕對的主人。然而,他要創造的世界沒有如他所願,紅玫瑰與白玫瑰,也沒有如他所願。
△ 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
結婚多年後,看著公交車上偶遇的嬌蕊,看著她老了、憔悴了,卻仍認真地說「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樣,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振保心裡是難堪,是妒忌,是填不滿的空虛。「在鏡子裡,他看見他的眼淚滔滔流下來,為什麼,他也不知道。」
原來他的紅玫瑰也會像他曾經希望的那樣,如賢妻良母一般帶著孩子去看牙醫,而他的白玫瑰,在和裁縫偷情時,或許也會成為他人的紅玫瑰。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
初看《紅玫瑰與白玫瑰》時,我關注的更多是佟振保這個男人的虛偽、懦弱、自私,氣憤於他對紅玫瑰的背叛和拋棄,對白玫瑰的冷暴力。後來看到振保在公交車上的流淚,看到「連她的老,他也妒忌」,又感到深沉的悲哀。
△ 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早在開篇便點明了振保這一生的努力: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略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卻還是空白,而且筆蘸墨飽,窗明几淨,只等他落筆。」《桃花扇》中,孔尚任筆下浸染著李香君忠貞不屈的鮮血的定情紙扇,第一次以如此冷酷無情的方式出現,隱喻著普通人的命運。沒有家國大義,也沒有生死浪漫,振保的一生沒做成自己的主人,他只能拍腥冷的泥漿,摔柜上的熱水瓶,砸碎自己,混著難堪的眼淚和汙跡在扇面上染出朵朵桃花。
振保以為自己的扇子還空白,等待著他去創造一番圖景。其實他也不過是個普通人,一個囿於社會規範和他人目光的普通人,一個被人看作「頂天立地的好人」,「無數的煩擾與責任與蚊子一同嗡嗡飛繞,叮他,吮吸他。」
於是他只能繼續做下去,「第二天起床,振保改過自新,又變了個好人。」
★ 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但我們偏要在愛裡尋找光和熱。
★ 摩登才女張愛玲中短篇小說集,收錄《紅玫瑰與白玫瑰》《多少恨》《年輕的時候》等名篇。
★ 這篇故事之後,愛情裡的選擇都叫紅玫瑰與白玫瑰。這樣的故事,每一刻都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