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垮後秦和東晉的胡夏,為何成為十六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政權?

2020-12-23 東漢讀書

胡夏赫連勃勃於407年立國,開始連後秦都打不過,東面還有強敵北魏,實力遠不如劉裕,可以說只要劉裕親自坐鎮長安。

公元383年淝水之戰後北方再次陷入分裂之中,短短幾年之內北方各國林立,其中關隴地區有前秦、姚萇建立的後秦、乞伏國仁建立的西秦、呂光建立的後涼、楊定建立的後仇池五國,關東地區有慕容垂建立的後燕、慕容泓建立的西燕及拓跋珪建立的北魏三國(後面又陸續有南涼、南燕、西涼,北涼、胡夏、北燕等國建立)。

經過幾十年的兼併到417年劉裕北伐攻滅後秦之後北方主要還剩下北魏、胡夏、北燕、西秦、後仇池、北涼、西涼等國,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北魏和胡夏。

當時和東晉接壤的是北魏、胡夏、西秦和後仇池四國,其中胡夏、西秦和後仇池三國在關隴一線和東晉接壤,北魏則是沿弘農-洛陽-陳留-濮陽-東平一線也就是在并州、豫州、兗州和北魏接壤,所以如果劉裕坐鎮長安經略關中的話,他的第一個主要對手就是胡夏,至於西秦和後仇池不足為慮(後仇池已向劉裕稱臣)。

16國中存亡時間最短的原因,小編認為有著許多因素在裡頭,比如,帝王的殘暴不仁給自己種下惡果、常以殺人為樂、政治管理不成熟、經濟條件產生的各種矛盾、文化的衝擊和渙散使得國家搖搖欲墜等等。

帝王的野心勃勃,帶來的不斷的戰爭,引起的內亂,最終導致內亂殺這正是不僅把自己的兵給敗了,只能關閉城門堅守。大廈所處的五胡16國時期"三省六部制"都萌芽,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才剛剛出現,但是大廈還甚至沿用著三公九卿制。我們都知道三公九卿制,丞相權大於皇權,加上赫連勃勃對下屬的兇殘和過分的苛刻,許多下臣敢怒不敢言。

日積月累的怒氣,慢慢的就會威脅到王權。在沒有形成一系列的有效的官僚選拔制度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形成了世家大族世襲制的情況。而且大廈在軍事制度上還保留著部落制等制度。具有很強的宗族血緣與行政組織的表現性,所以一系列的政治管理條件都是不成熟的。

其中在這場戰中,更怕的是所謂的豬隊友,小編認為不怕遇到強勁的敵人,就怕遇到豬一樣笨的隊友,從赫連的兒子就可看出,其兒子赫連璝率領3萬軍隊,追擊劉義真,劉義真可想而知,軍隊大敗,獨自騎馬逃跑,但仍逃不過追殺。

雖說是處於十六國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也常說:"你今天不殺我,我明天就滅了你",可對於劉裕的表現和心態,正是這場戰敗的原因之一。

所以無論在哪個場所都應該要有一個有實力的合作人,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彼此戰爭不朽軍閥割據稱霸的時代,要是有一個可以幫助自己,而且實力強大的合伙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其傳統道德的缺憾和社會風氣的,和對個體品格自律的放棄,再加上漢文化不斷的深入,文化的衝擊使得國內思想文化和治國理念搖搖欲墜。

在赫連大廈存在的25年時間裡,其內部不斷地發生叛亂和紛爭,對於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吸取經驗的。赫連大廈作十六國重要的政權國家,從它建立開始到滅亡都存在著很大的複雜性。雖然存在的時間極短,卻是十六國諸政權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內部的不穩定,叛亂,彼此爭分產生的原因,是赫連大廈滅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揭露出了一個國家想要強盛,政權內部的穩定是對於這個政權存亡心衰的最大支柱。

相關焦點

  • 十六國赫連勃勃滅嶽父「上位」,為何赫連大夏政權卻如此「短命」?
    十六國最後出現的政權,是由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立的。赫連勃勃最初叫做劉勃勃,祖上是匈奴鐵弗部。407年,劉勃勃殺掉自己的嶽父後秦高平公沒奕幹,吞併其部署,自稱大廈天王,大單于,改姓赫連,定都統萬城。為了與歷史上的夏朝區別,這個政權又稱赫連夏。
  • 從地圖看十六國的演變:中國最混亂的時代,是如何走向統一的?
    十六國是西晉滅亡後,在北方和四川盆地出現的一系列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六國」。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分裂時期,其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糾纏一起,使得北方遭遇了繼東漢末年以來最大的災難。冉魏下達「遷胡令」,於是氐族在苻洪的帶領下回到關中,後來建立了後秦。在遷徙過程中,大量的少數民族和漢族流民歸附了苻氏。這時候,東晉的統治穩定下來,其大將桓溫在347年進兵巴蜀,消滅了成漢政權,統一了南方。接著,桓溫北伐,攻佔了大片黃河之南的土地,並一度進入了關中。但是最終被前秦擊敗。
  • 東晉十六國中的前涼,雖偏安西北一隅,卻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說起中華民族的姓氏,我們首先會想到《百家姓》和其中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但事實上「王李張劉」才是當今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有句俗話說得好「張王李趙遍地劉」。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9540萬,在我國姓氏人數排行中居第3位。
  • 五胡十六國,華夏歷史上最血腥最反覆的黑暗亂戰
    說是五胡十六國,其實三忘數了數,從西晉末期到東晉末期,其實不止有十六國哦!西晉被滅後,張軌的兒子一邊使用著晉憨帝的年號,一邊接受東晉的封號,一邊讓自己成為這獨立成全。345年,老張家終於不再披著羊皮了,他們一把扯掉皮衣,在姑臧定都,以所在地涼州為國號,史稱「前涼」。 這邊一個又一個「國家」的往外冒,那邊已經建立了的政權也不安生。
  • 在偏安江南的政權中,東晉和南宋相比,誰的翻盤機率更大呢?
    而南宋則不同,其面對的是一個新興的統一的政權——金國,這一政權剛剛同時滅掉了遼國和北宋,氣勢如虹,勢不可擋。也就是說,從公元316年西晉亡至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123年的時間,北方從未真正統一過,而這正是東晉北伐最有利的條件,同時也是南宋不曾有過的有利局勢。
  • 中國朝代時間線集:西晉大一統-東晉十六國(公元280年-420年)
    但滅吳後,晉武帝司馬炎出身世族,司馬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如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後篡魏自立。
  • 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究竟是什麼關係?
    經過考證,慕容復先祖所建立的「燕國」的確是在古燕國舊地建立起來的,而且還不止一個國家,他們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後燕、南燕和西燕(其中西燕因為相對比較弱小而沒有被納入「十六國」名單)。由於這四個國家都是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國家,所以其國君都是慕容氏,也就是小說《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的先祖。
  • 前燕:曾經力壓前秦與東晉的北方霸主,為何會被前秦所滅
    前燕是十六國時期的強大政權,曾與前秦、東晉三足鼎立,是北方霸主之一。前燕鼎盛時曾力壓前秦、東晉,想要一舉消滅秦晉,統一天下,但是卻最終為前秦所滅。那麼前燕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割據遼東
  • 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慕容垂
    然而,五胡爭霸,十六國紛爭,是政權的爭奪,是政治的爭鬥,動的是心機,講的是成敗,從這方面講,慕容垂的行徑,似乎又可以理解。不管怎樣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慕容垂當時的內心是非常複雜的。  歷史時過境遷,昔人早已作古。我們無從得知慕容垂彼時的真實想法,只能從點點滴滴之中,去還原他當時的複雜心態。慕容垂第一次叛離,可以說並非他的主觀願意,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叛離。
  • 《天龍八部》中慕容復要「復」的國在歷史上是怎樣的存在?
    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相互攻伐。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附漢,後稱南匈奴,留在漠北的郅支單于部為北匈奴。北匈奴一度強盛一時,先後擊敗大宛、烏孫等國,強迫各族進貢,威震西域)後,鮮卑逐漸擺脫其控制,並在東漢章帝時期兩次攻打匈奴。
  • 古代西晉末年,西北地區民族,政權與關係(上)
    一些少數民族首領和貴族上層,利用人民的力量和手中的權力,一乘機割據稱雄,建立政權。十六國時期,在西北地區的氐、羌、匈奴、盧水胡所建立的主要政權有:前秦(氐,公元351-394年)、後涼(氐,公元385-403年)、後秦(羌,公元386-417年)、北涼(盧水胡或匈奴,公元397-439年或公元460年)、大夏(鐵弗匈奴,公元407-431年)。
  • 歷史上不存在東晉和後漢?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真正的史實
    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程中存在過很多很多的政權和王朝,這些王朝們在當時世界上基本都是最強的存在。而正是這麼多年的發展和演化形成了我們特有的東方華夏文明。但是,在歷史上的很多政權和王朝中,卻在當今人們心中有著很大的誤區。
  • 淺析王導在東晉初期對國家政權建構所起的作用
    《世說新語·言語》中有這麼一段描述:「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日:「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日:「當共劾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從這段話便可看出王導的不凡,其不愧為領袖人物,胸襟高出眾人許多。西晉末年,王導輔佐南渡的司馬睿經營江南,並於公元317年建立了東晉政權。
  • 劉裕興師七路攻打後秦,收復洛陽!
    之前在講南燕的時候也有提起劉裕和後秦的一些事,此時的東晉已經完成被劉裕掌控了,掌控大權後劉裕就有篡位的想法了,你劉裕想篡位也要有威望和勳功啊,要不別人不服你。
  • 2020福建中學教資面試:高中歷史《十六國與北朝》教案
    一、教學目標1利用地圖分析十六國與北朝的空間位置,了解該時期政權的更替,理解統一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趨勢。2.通過利用史料,分析概括民族交融的史實,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體內容及影響,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意識,提高史料歸納總結能力。3.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形成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 腥風血雨十六國1:五胡亂華——最悲慘的民族融合
    相傳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曾下令查驗所有宦官宮人的腳趾頭,原來,李世民腳趾的小拇指甲邊緣存在裂痕,將甲片一分為二,這在醫學中有個專用術語,叫跰趾。對於跰趾的存在唐太宗原本並不在意,因為他父母的腳趾都是如此,直到留意了老婆們的玉足。
  • 後趙一口氣殺了西晉20萬人,多年後,東晉報了仇直接滅石家滿門
    前趙有位很厲害的人物石勒驍勇善戰,在他投奔前趙時,和司馬越的部下就有過多次交鋒,其彪悍的作戰風格很是讓司馬越忌憚。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馬越的專斷終於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朝廷下詔要求各地討伐司馬越,司馬越這時害怕極了,居然在憂慮恐懼中嚇死了。
  • 在混亂不堪的五胡十六國時期,英雄冉閔的最後一戰是怎麼打的?
    在混亂不堪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漢族士民遭到大規模驅逐和屠戮,冉閔作為漢人的一份子,於亂世中扛起漢族復興大旗,屠胡滅石,在列強環視中建立冉魏政權。然而冉魏政權生不逢時,建國僅三年,便在與前燕的生死決戰中身死國滅,由於立國時間短,冉魏甚至都沒有被列入十六國。
  • 東晉末年,桓玄建立大楚,為何稱帝後很快被滅掉?
    戰國七雄秦魏趙齊燕韓楚,秦魏趙齊燕的國號在後世經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