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夏赫連勃勃於407年立國,開始連後秦都打不過,東面還有強敵北魏,實力遠不如劉裕,可以說只要劉裕親自坐鎮長安。
公元383年淝水之戰後北方再次陷入分裂之中,短短幾年之內北方各國林立,其中關隴地區有前秦、姚萇建立的後秦、乞伏國仁建立的西秦、呂光建立的後涼、楊定建立的後仇池五國,關東地區有慕容垂建立的後燕、慕容泓建立的西燕及拓跋珪建立的北魏三國(後面又陸續有南涼、南燕、西涼,北涼、胡夏、北燕等國建立)。
經過幾十年的兼併到417年劉裕北伐攻滅後秦之後北方主要還剩下北魏、胡夏、北燕、西秦、後仇池、北涼、西涼等國,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北魏和胡夏。
當時和東晉接壤的是北魏、胡夏、西秦和後仇池四國,其中胡夏、西秦和後仇池三國在關隴一線和東晉接壤,北魏則是沿弘農-洛陽-陳留-濮陽-東平一線也就是在并州、豫州、兗州和北魏接壤,所以如果劉裕坐鎮長安經略關中的話,他的第一個主要對手就是胡夏,至於西秦和後仇池不足為慮(後仇池已向劉裕稱臣)。
16國中存亡時間最短的原因,小編認為有著許多因素在裡頭,比如,帝王的殘暴不仁給自己種下惡果、常以殺人為樂、政治管理不成熟、經濟條件產生的各種矛盾、文化的衝擊和渙散使得國家搖搖欲墜等等。
帝王的野心勃勃,帶來的不斷的戰爭,引起的內亂,最終導致內亂殺這正是不僅把自己的兵給敗了,只能關閉城門堅守。大廈所處的五胡16國時期"三省六部制"都萌芽,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才剛剛出現,但是大廈還甚至沿用著三公九卿制。我們都知道三公九卿制,丞相權大於皇權,加上赫連勃勃對下屬的兇殘和過分的苛刻,許多下臣敢怒不敢言。
日積月累的怒氣,慢慢的就會威脅到王權。在沒有形成一系列的有效的官僚選拔制度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形成了世家大族世襲制的情況。而且大廈在軍事制度上還保留著部落制等制度。具有很強的宗族血緣與行政組織的表現性,所以一系列的政治管理條件都是不成熟的。
其中在這場戰中,更怕的是所謂的豬隊友,小編認為不怕遇到強勁的敵人,就怕遇到豬一樣笨的隊友,從赫連的兒子就可看出,其兒子赫連璝率領3萬軍隊,追擊劉義真,劉義真可想而知,軍隊大敗,獨自騎馬逃跑,但仍逃不過追殺。
雖說是處於十六國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也常說:"你今天不殺我,我明天就滅了你",可對於劉裕的表現和心態,正是這場戰敗的原因之一。
所以無論在哪個場所都應該要有一個有實力的合作人,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彼此戰爭不朽軍閥割據稱霸的時代,要是有一個可以幫助自己,而且實力強大的合伙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其傳統道德的缺憾和社會風氣的,和對個體品格自律的放棄,再加上漢文化不斷的深入,文化的衝擊使得國內思想文化和治國理念搖搖欲墜。
在赫連大廈存在的25年時間裡,其內部不斷地發生叛亂和紛爭,對於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吸取經驗的。赫連大廈作十六國重要的政權國家,從它建立開始到滅亡都存在著很大的複雜性。雖然存在的時間極短,卻是十六國諸政權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內部的不穩定,叛亂,彼此爭分產生的原因,是赫連大廈滅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揭露出了一個國家想要強盛,政權內部的穩定是對於這個政權存亡心衰的最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