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童年的創傷,可能需要用一生來治癒。可如果孩子從小內心是富足的,則會受益終身。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有的孩子,家境富裕,卻內心貧瘠;有的孩子,家境一般甚至貧窮,卻內心富有而溫暖。子不教,父之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靠錢堆出來、砸出來的。如果家裡沒什麼錢,難道就可以破罐子破摔,讓孩子自生自滅了嗎?不行的!
父母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就應該對孩子負責,不能對孩子疏於管理。如果這樣做,一方面等你老了會內心有愧,會後悔;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恨你,未來遇到困境,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自暴自棄,不敢同命運抗爭,悽苦一輩子。
富養孩子並不需要「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只有這樣,未來的你才會欣慰,你的孩子才會受益終身。
「父母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
第一種家風:不要隨意打斷別人。比如你在和別人說話,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從而吵嚷著打斷你們。這時候,你不能任由他這樣,而是告訴他、鼓勵他要耐心等待,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中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沒有讓他意識到這一點,長大後他很可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自戀自大、不合群、惹人厭的人。
第二種家風: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這是一種界限感。比如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想玩一會兒,這時候你應該培養他「想要玩別人的東西,就必須先徵得別人的同意」的意識和習慣。如果別人不同意,就不應該強求和強搶,父母也不應該偏幫孩子說「不就是一個破玩具嗎,玩一下怎麼了,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樣的話。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這種界限感,未來很可能隨意觸及別人的底線,甚至是觸犯社會、法律的底線。
第三種家風:遇到問題了,就要採取行動去解決。很多成年人遇到問題就慌亂無措,只會抱怨、逃避責任、粉飾太平,很可能就是從小沒有這種家風。如果父母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遇到問題都幫孩子扛了,孩子就會失去鍛鍊,溫室的花朵突然有一天面臨狂風驟雨,就只能被打蔫了;或者父母本身也是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人,那麼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有樣學樣,長大後就成了父母的模樣。
第四種家風:做家務、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為什麼很多成年人好吃懶做、失業在家,很可能就是父母忽略了「勞動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習慣,能讓孩子深刻地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才會更有責任心、心智更成熟,而不會眼高手低、做米蟲、寄生蟲。
第五種家風:待人真誠,不能諷刺貶低。孩子學好很難,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但是學壞卻很容易。所以,你經常能聽到孩子口中冒出髒話、嘲諷的話,看到孩子欺負別人的情形。這時候,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其次不能縱容孩子,覺得髒話和欺負別人都是小事,長大了就會好的。牢記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不要覺得這些惡很小。孩子最終釀成大錯,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的一次又一次縱容。
第六種家風:反思和復盤的能力。犯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吸取教訓,在同一個地方淪陷無數次。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多問問他這樣的問題「你當時是怎麼想的,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引導孩子反思和復盤,培養他的追溯和分析能力。通過反思,他會慢慢自我意識到自己錯了;通過反思,他能學會如何從錯誤中吸取寶貴的經驗教訓。未來,當他離開了你的扶持,獨自走在人生路上時,會應用這一能力,人生路會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第七種家風:遇事先保持冷靜。高情商的關鍵,就是能夠很好地控制情緒,也就是遇到問題能儘快保持冷靜、恢復理性。情商是培養出來的,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情商。當孩子遇到問題,嚇壞了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在一旁輕聲細語地告訴他「沒關係的,不要慌,不要緊張」,安撫孩子的情緒。事後,可以告訴孩子:「慌亂的時候,腦子會一片混亂,是想不出任何東西的,所以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去解決問題。」如果能夠從小培養孩子遇事先保持冷靜的習慣,孩子長大後就不容易被「衝動是魔鬼」所困擾了。
結語:
父母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好的父母,應該目光長遠,為孩子的未來謀劃。
富養孩子不是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讓孩子一生受益:1)不要隨意打斷別人;2)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3)遇到問題了,就要採取行動去解決;4)做家務、收拾房間、打掃衛生;5)待人真誠,不能諷刺貶低;6)反思和復盤的能力;7)遇事先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