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空難發生後,有一名10歲大陸女童,不哭不鬧,而是很冷靜地告訴爸爸該如何搶救其他乘客,讓臺灣民眾刮目相看。
這名女孩名叫顏依錦,是廈門人。昨天下午5點,省臺辦副主任劉嘉水、省旅遊局副局長陳奕輝等一行人,來到臺灣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看望傷者時,也忍不住問起當時的場景。
危急時刻淡定的顏依錦,在生活中就很「不一樣」:班主任誇她「很棒,很出色,非常優秀的學生,個性很沉穩,又不缺天真活潑,是收放自如的一個小姑娘」,而同學服她又喜歡她。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媽媽餘虹的教導:遇事要冷靜,要從小有愛心……餘虹遇難的噩耗,父女倆還不知道。
因為遇險時有嗆水的情況,48歲的顏春偉目前仍有肺炎症狀,加上腿部也有受傷,縫了幾十針。還要在加護病房觀察3~7天。而顏依錦則已經可以下床走動,隨時可以出院。但院方發現這個10歲的小女孩很堅強,從來沒見過她掉眼淚,十分擔心她可能有創傷後症候群,已幫她進行心理輔導,也請醫院看護幫忙照料。
「女兒確實比同齡人要成熟,當時,其他乘客都是一臉驚恐,相比之下,女兒顯得冷靜。」顏春偉回憶起當時情況時也誇起了女兒,他介紹說,飛機墜河後機艙內又黑又冷,一片凌亂,座椅擠成一團,河水還不斷湧入。自己感覺胸很悶,眼睛有些看不清。而女兒比較幸運,傷勢比較輕,一直問我『媽媽呢媽媽呢』。於是,我憑著感覺開始把擋住視線的行李、機艙零件之類的東西拿開,開始尋找妻子。
「我的命是撿回來的!」復航空難倖存者陳明忠昨日通過妻子向救他的英雄致謝。他在墜機時手部骨折,倒掛在翻轉180度的座椅上,眼看就要被河水淹沒,所幸一名英勇老伯不顧自己滿臉是血,幫他解開安全帶;而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名大陸籍10歲女童顏依錦臨危不亂,在艙內指揮父親救難,還替他打氣,眾人才循著破裂機尾光線逃出。
陳妻轉述說,慌亂中有對大陸籍的父女顏春偉、顏依錦特別冷靜。小女孩顏依錦不斷幫大家打氣,還冷靜地對爸爸說:「趕快去救大家!」大家就這樣一個個被解開安全帶,按著小女生的指揮方向,朝亮光處順利脫困。
顏春偉與顏依錦遭水嗆傷送醫,松山醫院表示,顏家父女前天被送到醫院時,憂心詢問失蹤的顏妻下落,後強忍驚恐去電向大陸的家屬報平安。顏小妹雖有點驚慌,但表現堅強亦無落淚,只是擔心她有創傷後症候群,幫她進行心理輔導,也請看護照料,目前顏春偉在加護病房,再觀察3到7天,顏小妹若有家屬看顧,今天即可出院。「當我翻開一個行李架子發現一個人時,女兒告訴我,她被安全帶卡住了,先解開安全帶。」顏春偉說,「說英雄太誇張,我想,女兒那時候最初出發點還是想找媽媽。」
顏春偉謙虛地說,女兒只是幫著看周圍情況,協助自己,救了幾個被卡住的臺灣人。女兒在遇險時冷靜,可能和平時她媽媽餘虹一直有教育她遇事冷靜及安全知識有關。而顏春偉提起妻子的時候,還不知道她已經遇難,永遠離開他和女兒了。
同機生還者家屬陳太太表示:「那個妹妹非常冷靜的跟她爸爸說,你該怎麼樣做、怎樣做,可以去救誰救誰,所以我覺得他們在飛機上面幫助不少人,因為他們其實本來沒受傷,大可就這樣離開,可是他們幫了不少人。」陳太太說,謝謝他們,在那個狀況下,他們能夠願意幫助陌生的人,真的要謝謝他們。
依錦是廈門第二實驗小學4年級的學生。班主任王老師告訴記者,「得知她的表現,我真的很感動,平時在學校裡,她就會經常幫助那些聽課不認真、學習比較差的同學。」依錦的學習能力很強,上課很認真,學習的效率很高,特別是英語和作文很好,元旦還用英語表演節目。平時學校裡有評什麼獎項,依錦基本都能獲獎。
而最讓老師歡喜的是,依錦做事很投入、很負責。她被同學稱為班裡的「早讀評審官」和「圖書角守護神」。
王老師說,早讀時間,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哪個同學表現得不好,依錦都會記下,等下課時間再把這些表現不好的同學組織起來,讓他們重新讀。班級裡的其他同學都很服她,她站在那好像就有威嚴一樣,可以說她有很好的統籌、組織領導能力,但課外她又可以和其他同學相處得很融洽。
學校每個班級還有一個圖書角,大家把自己的書拿來班級交流,所有這些書的歸類,借出、歸入的記錄,都是依錦一個在做,「這些事都是很比較繁瑣,但是她每件都做得很好,真的是做事很精心細緻的小姑娘。」
學校還有讓學生做「成長檔案袋」,讓孩子收集一些從一年級到現在的卡片、剪紙等作品,依錦做的也是全班最好的;還有「四愛善行本」,記錄每天做的、碰到的正能量的事情,依錦同樣是班級做得最好的。
記者在網上搜索到了廈門第二實驗小學2011級四班的文明小博客,裡面收有不少顏依錦小朋友寫下的日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日誌裡,依錦還紀錄了和媽媽生活學習的點滴:一起上公開課、一起去義賣,一起到親戚家做客.
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篇日誌,標題是「媽媽,我愛您」。
日誌裡,一整晚沒睡的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因為感冒而身體難受的顏依錦,第二天一早不顧疲累帶著依錦到醫院看病,跑前跑後,呵護備至。
媽媽的辛苦,依錦也看在眼裡。「看著媽媽忙碌的背影,我心裡更愛媽媽了!」後來,為了報答媽媽的愛,依錦還特意在義賣市場上買了一枝粉色的康乃馨和媽媽愛看的雜誌,送給媽媽。
媽媽對她的諄諄教誨,依錦同樣寫進了日誌裡。生字詞過關練習,第一次錯了不少,在媽媽鼓勵的下,依錦又認真地做了一遍;參加義賣時,媽媽會告訴她,「商品有價,愛心無價。我們從小就要有愛心,懂得幫助有困難的人。」
根據記者查詢,這些日誌均寫在2012年,當時的依錦才8歲。
(綜合臺灣媒體和海峽都市報報導)
覺得實用就戳下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