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時代報告劇《在一起》趕在國慶前上線,每期兩集,每兩集一個單元劇,每個單元劇下是不同視角的抗疫故事。全劇採用抗疫期間真實發生的事件做改編,講述2019年年末至今共同的時代記憶。
目前上線的抗疫紀念劇中,《在一起》可謂催淚神器。
曾經文字報導中的人由百位明星共同演繹,幕幕直戳心窩。
第3-4集,《擺渡人》部分,採用了外賣小哥辜勇(雷佳音飾演)的視角,作為外賣小哥,他是第一批感受到「不正常」的人,送往醫院及醫院家屬樓的消毒物品、口罩、藥品越來越多。
辜勇心細,馬上去郊區的藥店備下了兩大箱防護用品,他不再跑醫院的單,去哪都帶著口罩。
可當疫情真正來臨時,辜勇卻做了「逆行人」,在老婆的埋怨下堅持白天為居民送外賣,晚上志願接醫護上下班。
疫情沒正式通知時,他不接醫院的單,疫情來臨後,他跑醫院跑得最勤。
都是普通人,可不知怎麼,就有了那一腔孤勇。
外賣員視角下,封城後的眾生百態逐漸呈現。
大街上沒了人,僅剩外賣小哥在城市穿梭。
各小區都有穿著防護服的人消毒把守,外賣單不是必要的生活用品,就是急需的藥物。
一扇門打開,可能是千恩萬謝的大媽,也可能是一屋心酸。
小女孩紀念,爸爸確診被拉去醫院,重症沒辦法聯繫家人,奶奶也確診了,但醫院沒有床位,只能在家硬撐,小女孩守著奶奶,眼睜睜看著奶奶病情惡化毫無辦法,就在外賣平臺上買藥。
辜勇找了好久才買到藥。
可送去時,小女孩打開門說:藥用不上了,奶奶已經去世了。
家裡就只剩下這一個孩子,孩子懂事,堅持不讓辜勇靠近:我可能被感染了,你不要過來。
她守著已經去世的奶奶過了一夜,等著醫院來人將奶奶的遺體帶走,她拒絕了辜勇帶她出門找賓館住的要求:她是我奶奶,我不怕。
疫情期間新聞上曾報導過類似的訊息,是社區人員陪孩子去領家長骨灰的場景,他的家人,沒能挺過來。在當時,這樣家破人亡,留下孩子沒人照顧的故事,不是孤例。
大年夜好心送護士平小安(倪妮飾演)回家,路上小安的情緒突然失控。
她下了車賭氣要走回家,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對著辜勇喊: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病房正缺人,但她執意要回家。
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她沒辦法再工作下去:「我每次到病房的時候,我的病人,已經死在床上了。」
「我就是怕,我也是個人,我不能怕嗎?我不能走嗎?
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我學醫是為了救死扶傷,我不是跟他們一起等死的!
我們去救助那些人,去保護那些人,誰來保護我們呢?是爛掉的口罩,還是穿在身上的垃圾袋呢?
我爸媽還在家等著我回家過年呢,他們年紀也不小了,我就是想要活著,我要回去好好孝順他們,我有錯嗎?
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我壓力太大了,我吃了安眠藥也睡不好,我每天晚上都做夢,我夢見我親手搶救我的同事,可他們明明前一天還好好的!」
堅守崗位是偉大,退縮也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是受不了了,從戰場當了逃兵,平小安還是在平復情緒後回了醫院,辭職報告不肯交,守在第一線,扛起了她的責任。
前線的醫護也是人,戰場上的戰士也會害怕,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他們不是天生一顆無畏的心,更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哆哆嗦嗦地拿起了槍,拿起了就不會輕易放下。
不單單只是頌功,不單單只唱讚歌。
《在一起》的可貴就在於它在真實故事上進行了並不誇張的藝術加工,符合邏輯且觸動人心。
催淚同時讓人回憶起2020年年初的一幕幕,這些直戳心窩的感動和悲傷引發共鳴:要感恩,要銘記,大災過後,要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