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唯:1990年代以來,我一直有困惑

2021-02-23 新周刊


一張發福的地鐵照,讓竇唯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面對網上「頹廢照」新聞的議論熱潮,竇唯本人的回應是:「清濁自甚,神靈明鑑。」在本刊2007年對其的採訪中,竇唯曾坦言自己的困惑和思考。「現在對我來說是四面楚歌,不知情的人就把我當成公敵,在搖滾圈當中唱反調,在民眾中又沒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小調,很多人會想:這人怎麼回事啊?」

這十多年來,我一直有困惑,也想一吐為快。現在有那麼多生存環境、人類情感,方方面面的危機,在這麼多危機中怎麼還會有這麼大量的娛樂狀態存在呢?所以我要點狼煙。

口述/竇唯

採訪整理/胡斐

這一切都是我的猜測,從那些表面現象進行的猜測,沒有什麼實際的證據,但是有太多蹊蹺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了,經常我這邊說了什麼話,那邊就會被拿來登。

從1990年代到今天,十多年時間,我一直有困惑,也想一吐為快。所有的事情究竟是不是事實,主要看人有沒有良心,但是現在的這個商業環境,很多人不講良心,不誠實,音樂也不尊重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虛情假意,裝著一副吶喊的樣子,呼喚盛世。他們又對這個盛世做了什麼?

所以所有的事情都不一定,既消極又積極,對貌似好的東西要有警惕性,對惡劣的現象也心存僥倖心理,不敢盲目去應和。

現在有那麼多生存環境、人類情感,方方面面的危機,在這麼多危機中怎麼還會有這麼大量的娛樂狀態存在呢?大家都在傻吃傻喝傻樂。那些高科技啊,首先應該是人心上的高科技,人心對待事物的邏輯反映,然後才會有機械上的高科技。

所以我要點狼煙,甚至希望引起國家安全部門的警惕,注意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相信一個社會唱幾首歌就盛世了

現在大家都在說「忽悠」這個詞,其實那麼多年來,整個事兒就是一個大忽悠。從當年魔巖在紅的演唱會開始就是。他們就是想造成一種浮誇的假象,只要讓所有人都興奮起來,都沸騰起來就夠了,但其實裡面是空的,什麼都沒有。他們當時有報導說我在紅,對著臺下的人喊:「你們喜歡嗎?」我在臺上是從來不會說這種話的,用朋克的話說,這是在舔別人屁眼。你把他們舔舒服了,就會裡三層、外三層地被包圍起來,被保護起來。

我做音樂,用「不一定」、《文王》這樣的形式做音樂,不去做炫技的音樂,不做文字,就是想弱化音樂當中思想性的東西。有些人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於是通過某些事端抵制我在公眾當中的形象。結果大家並不知道我這些年做了些什麼,唱片出來以後很多人也說買不到,是有人不希望我跟他們形成競爭。他們的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一種殖民。所有的事情,都是憑空造勢起來的,都是幻象。他們都希望人們去聽R&B,去聽流行的東西,好從中獲利,讓他們自己得勢。不僅是得錢,還有權。

儘管我不太能完全理解搖滾,但是至少我不媚俗,用真實的狀態來表現自我。所以我現在在臺上不再虛假地去編排什麼,完全是隨性的演出。

那些臺上臺下期待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的演出,就是哄,臺上看臺下,哄得越熱烈他們感覺越成功,臺下看臺上就是希望他們折騰,拉屎拉尿,灑狗血。我對這個感到深惡痛絕,所以我的音樂沒有說詞,我不相信一個社會唱幾首歌就盛世了,用幾首鸚鵡學舌的伎倆唱盛世,再噁心地抒發什麼情感。

那些所謂的音樂節,都是些什麼呀?那年在內蒙有一個音樂節,我去了,當時有個當地的樂手,在臺上說:「你們這群人,到內蒙來幹什麼?把好好的草原都毀了!」 他當時喝多了,但這是他的心聲。


他們狼狽為奸,愚弄大眾

這個事(燒車事件)不能完全怪他們,他們(寫假新聞的記者)只是衝鋒陷陣的小嘍囉,我相信背後有人在指點。

我點的是一把狼煙,都算好的,燒了兩分鐘就被人撲滅,不會引起太大的損失,後來我打電話,公安來了,我從頭到尾跟他們說我點的是狼煙,他們也沒有去調查這個事情,反倒直接把我給抓起來了。原來這是一個民事訴訟,後來變成刑事的了。

我前兩天看了一部老片子,叫《腐蝕》,上世紀50年代的老片子了,茅盾的小說改編的,臺詞和現在的世態太符合了。那些間諜們,男男女女,控制事態,混淆視聽,面上卻做著冠冕堂皇的文章。

在這個圈子裡也有文化間諜,他們狼狽為奸,愚弄大眾。

那些幕後的唱片公司,臺灣人,我一開始跟他們接觸的時候就有防範心理,他們來找我的時候,都是半夜三更,12點以後敲門,拉著你態度誠懇地說了很多,然後到3點多又說有下一場,要先走。現在他們很多都在北京置了業,安了家,還來找我嗎?理都不理!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年輕,只是覺得他們像臺灣特務,所說的和所做的不一致,打著扶植大陸原創音樂的旗幟,之後就不是了,就是他們的周杰倫、張惠妹進來了。

那些海外唱片公司來到中國,利用這裡的資源,發展壯大自己,賺到自己想要的了,回來再對你進行第二次壓榨。好不容易中國可算有點錢了,孩子們都排隊去買演唱會的票,家裡人也都陪著去買票,還不敢說個「不」字。這些演唱會有什麼意思?他們自己在賺到錢的同時還毀壞你的素質修養。所以說,江湖險惡啊。那些盜版,和他們也有直接關係,他們是監守自盜,把病毒都傳播到了中國。

現在的少男少女們,單純的感情都被那些自由主義忽悠了,被那些留著長發的、所謂的藝術家騙了,包括我後來的愛人,也就是那些魔頭手上的一個小玩偶,所以我說要保護處女。

在這個圈子裡,我最大的懷疑對象就是唐朝,他們當年是被臺灣人一手製造出來的,一出來馬上就進入了娛樂的狀態,用娛樂進行掩蓋,轉移人們對其他事情的注意力。什麼事都做娛樂,不可樂的事情也娛樂。說事兒的時候也是輕描淡寫,避重就輕。起了貌似積極,完全背道而馳的作用。

你們真的可以去問問唐朝樂隊,從1990年代到現在,歌都寫成了嗎?都做了些什麼?把搖滾都發展成什麼樣了?這些都是我很想問他的問題。

現在對我來說是四面楚歌

我也想過不再走音樂這條路了,但是多少年來,我一直都一根筋。很多人也勸過我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但是我從小到大沒離開過音樂,說是執著一點都不過分,經過這麼多年的嘗試,有些成果,做別的好像沒那個勁兒。

現在對我來說是四面楚歌,不知情的人就把我當成公敵,在搖滾圈當中唱反調,在民眾中又沒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小調,很多人會想:這人怎麼回事啊?

對我來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樣的殘酷,以前用槍,現在用錢,沒錢就沒尊嚴,沒尊嚴還怎麼混?就像《腐蝕》的臺詞裡說的:「我總是覺得外面的人怎麼那麼可怕,分不清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我想他們還會繼續用陰謀來對我進行謀害,我只能是時刻戒備著。

◆本文刊發於《新周刊》2007年10月15日第261期。授權轉載請與「新周刊」微信後臺聯繫,合作請發郵件至neweeklyteam@163.com。

回復以下 關鍵詞查看對應內容:

李健丨大理丨宮崎駿丨程浩丨臺灣丨土豪丨美劇丨妖孽丨刻奇丨陰謀論丨一輩子丨情人節丨身體與性丨遊客帝國丨旅遊大巴丨不想過年丨空姐丨中國男人丨中國笑點丨app丨新周貓

新周刊

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微博丨@新周刊

微信new-weekly

APP丨for iOS / Android

官網丨www.neweekly.com.cn

新媒體合作郵箱丨neweeklyteam@163.com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1990年代以來)
    韓 國 電 影(1990年代以來) 1990年代中期開始,韓國電影風生水起,大潮湧動,在國際大的電影節上頻頻亮相,屢屢獲獎。席捲亞洲,播及全球。1990年代以來的韓國電影類型豐富,題材多樣,反映了韓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既有對民族歷史、對戰爭的深刻反省,也有對社會熱點與敏感問題的追蹤;既有對青春與愛情的全方位抒寫,也有對人性的深度挖掘;既有對暴力、情慾的展示,也有對宗教的虔誠皈依;既保持了韓國特有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情,又加入了好萊塢的商業元素。 一、青春愛情片。
  • 人物誌;九十年代初姜昕、竇唯、王菲,欒樹的故事
    雖不是生在一個文藝世家,但從童年開始就喜愛文藝,能歌善舞,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學校的文藝骨幹。1988年17歲的姜昕考入北京經濟學院會計系。那時候的大學校園寫詩組詩社,唱歌組樂隊在大學生中最流行。特別是搖滾樂隊那是大學校園的風雲人物。
  • 竇唯,真的很潮
    在大部分男孩只會在西裝裡塞白襯衫的年代。這種打扮簡單樸素,在當時的搖滾樂隊中並不多見。一直到1990年代末期,獨立音樂在歐美大行其道,絕大部份北京搖滾樂手們仍熱衷於長發飄飄。不知道你們有沒留意到,竇唯穿了一雙切爾西靴搭配西裝。在那個全中國的男人搭配西裝都只會用黑色大皮鞋的年代,竇唯審美無疑是碾壓眾生。
  • 竇唯:未到五十,早知天命
    大約十年前,三十多歲的竇唯接受《新周刊》採訪,還說:「從1990年代到今天,我一直有困惑。」時間又過去十年,今天,竇唯整整四十九歲,站在知天命之年的門檻上,看上去已經沒有困惑了。我只是個音樂人,一個專注做音樂,專注做我認為的,真實的音樂的音樂人。」一年過去了,在這篇文章下面,有六萬多個網友點讚。其中有多少贊是出於盲目跟風,又有多少是因為真正的理解?騎著電瓶車趕著去吃炸醬麵的竇仙兒多半會一笑置之。未到五十,早知天命。
  • 竇唯:一邊是黑夢,一邊山河水 深深女神
    竇唯在地鐵上的姿態令我想起《悲傷的基努》。那篇經典短文講的是好萊塢明星基努·裡維斯的故事,文末寫到:「粉絲們管他叫『悲傷的基努』。當他們問起他的過去,他回答:『你們需要快樂地生活,我不需要。』但揪心的文藝青年們拿出的是他拒絕為把厚厚現金拍在他面前的土豪唱歌這樣「大義凜然」的橋段來證明他視金錢如糞土,又或者說出「我們不認識王菲的前夫,我們只知道竇唯」這樣的話來站隊,這似乎也不算高明。此處或許可借用一下基努的那句話,當人們在議論竇唯究竟潦倒還是超然時,他的態度是:你們需要討好別人,我不需要。
  • 竇唯:我不是瘋子,也不是仙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音樂人
    他和王菲,兩個人投機,更是音樂上的升華,互相欣賞互相推敲,竇唯喜歡畫畫,每次快畫完的時候,王菲也要舔幾筆,讓畫變成他們兩個的作品,99年王菲在東京武道館翻唱竇唯的歌,竇唯在後面為她打鼓,王菲笑的像小女孩,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時候大屏幕上放著一家三口的家庭錄像,真的就以為這就是美好,但是有過爆料,說王菲唱完竇唯的歌,兩人就在後臺大吵一架,原因是竇唯覺得王菲沒唱好,竇唯真的對音樂太執著敏感,後來王菲事業上升
  • 世俗的竇唯與藝術的竇唯
    《潸何水》幕後的竇唯(2014年)公眾眼中的竇唯是搖滾歌星、王菲前夫,除此之外,人們再找不出第三個竇唯的公眾定位。公眾之所以有這兩點不可「磨滅」的印象,一方面是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搖滾以群體狀態出現時,竇唯所在的「黑豹」樂隊為中國搖滾樂普及起到了崔健沒有起到的作用。中國搖滾樂之初,崔健是象徵性的,他的音樂和狀態屬於和當時的政治審美相吻合。
  • 何同彬專輯之三:回到尼採的質問 ——1990年代以來中國歷史意識的症候
    [32]                                    ——尼採《歷史學對於生活的利與弊》尼採即便是一個「惡」的預言者,他仍舊無法預知這個世界的末世圖景會把「歷史病」演繹得多麼醜陋。「還沒有一個世代觀看過」的戲劇正在1990年代以後的中國愈演愈烈,或者說,自中國進入現代以來,這場戲劇就開演了。
  • 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90年代的音樂人往事
    一位母親曾對我說,是身邊那個聲聲喚她「媽媽」的稚兒,仿佛轉眼間就成了少年。90年的周華健事業、家庭兩開花,1990年,周華健創作了《親親我的寶貝》。歌詞中「親親的我的寶貝,我要越過高山」裡的「寶貝」,就是周華健的大兒子周厚安。
  • 樸樹竇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他在大一時寫過一篇關於夢想的作文,文中寫到:我希望有一間小屋子,平房也行,最好是三環立交橋邊上,有一個能看見外面的小窗戶,我能自己謀生,能養活女朋友,能買樂器,來了朋友能請他們吃飯。那時候他常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背著吉他,到公園的湖邊邊彈邊唱。
  • 竇唯為何離開黑豹樂隊,與此人離不開關係
    1990年,黑豹樂隊正式籤約勁石唱片,成為了Beyond樂隊和王菲的同門師弟。隨即出版了黑豹樂隊的第一張同名專輯《黑豹》。《無地自容》,《別去糟蹋》在香港廣泛傳唱。1991年,黑豹樂隊在全國各地演出不斷,可就在黑豹樂隊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席捲全國的時候,竇唯卻做出離開樂隊的決定。若干年後,面對記者的採訪,竇唯輕描淡寫回答:「因為在音樂上,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 1990年代過去了,我很懷念這些時尚
    而我常常夢回90年代,那個衣香鬢影的年代,永遠停留在記憶深遠處。 歲月使它不斷泛黃、脆弱,時尚的光影卻讓它五光十色。 ,這份性格裡有不服輸的一面。
  • 王菲:我未來男朋友的標準就是竇唯
    ,這晚王妃從明天我要嫁給你唱到了執迷不悔,自此懇切聲聲入情,而之前不被提及的兩個人的情愫由此也昭然若揭了。  上世紀90年代初,黑豹樂隊成功籤約了香港金石唱片,成為了beyond和王菲的同門師弟。之後不到半年王菲和竇唯傳出了緋聞。1992年在張國榮、譚詠麟相繼退出樂壇之後,萬眾矚目下四大天王應運而生,而在這個時候,王菲演也唱紅了那首容易受傷的女人,在愛情當中王菲的確是容易受傷,現實當中她卻沒有歌裡所唱的那麼軟弱,當再次被問及有關戀情的話題的時候,在樂壇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的王菲自然有了更多的底氣,她不再躲躲閃閃。
  • 「搖滾才子」竇唯的「不負責」情史:腳踏兩船,還拋棄王菲
    1990年,黑豹樂隊迎來一位新成員欒樹,主做鍵盤手。那個年代正逢北京搖滾樂的「百家爭鳴」時期,黑豹、蒼鷹、唐朝等樂隊都佔有一席之地。王菲也深受「毒害」,每次到京都會跑來搖滾圈子混。有天演出結束,王菲和竇唯一起被大伙兒支出去買夜宵,兩人一去就是一整晚。沒人知道那晚發生什麼,大家只知道當晚之後,王菲就和欒樹分手了。沒過多久,竇唯便拋下多年打拼的兄弟們,獨自創建了「做夢樂隊」。
  • 1990~10年代的10首歌曲
    像她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一直保持著第一名的記錄,繼續將記錄保持下來已經感覺不到任何意義了,這就是1990年代的聖子小姐。上周的最後以1988年專輯《Citron》的《林檎酒の日々》結束了,本周是1996年開始。我想很多粉絲都認為1990年代已經過去了,但是1990年代真的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冒險呢。這是離開松本先生一個人生活的時期。
  • 男神「竇唯」終將成仙
    池霖椅樹|文說起中國搖滾90年代,在哪個中國搖滾的黃金年代,不得不提的就是黑豹樂隊,而黑豹樂隊的靈魂人物,我認為只有竇唯一人,不允許質疑的那種,我想很多人的想法是和我一樣的。後來因為王菲經常去看黑豹樂隊的排練,也就跟竇唯產生了交集。黑豹時期的竇唯絕對是當時內地音樂圈的巨星,黑豹所到之處必然引來驚叫聲一片。就連那時候的高曉松都說,那個時期竇唯的光芒,可以讓其他歌手暗淡無光。也就在王菲頻繁接觸黑豹的時候,跟竇唯也暗暗埋下了以後發展的導火索。
  • 無法重拍瞬間:給張國榮當司機的周潤發,騎馬的王菲竇唯,合唱的趙薇...
    無法重拍瞬間:給張國榮當司機的周潤發,騎馬的王菲竇唯,合唱的趙薇梅豔芳 【拍攝《菊豆》時期的張藝謀、鞏俐】1990年,由張藝謀指導,鞏俐主演的電影《菊豆》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二人在坎城為該片宣傳,該片也是我國第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
  • 周迅《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提到的黑豹樂隊與竇唯的關係
    1988年丁武退出,竇唯加入,包辦樂隊所有的詞曲創作。1990年鍵盤手欒樹加入黑豹。1991年主唱竇唯離開,欒樹接過主唱的位置。1994年主唱欒樹退出,去搞馬術了。後來的主唱有秦勇、張克芃等,現在的主唱是張淇。
  • 發布新歌「後疫」的「高級動物」叫竇唯
    再上一次竇唯的音樂特別紀念是懷念唐朝樂隊貝斯手張炬的作品《婉啼》,該作品亦收錄《再見張炬》專輯之中。婉啼竇唯 - 再見張炬其實,竇唯和他的音符一直在世中。《後疫》採樣自疫情爆發一段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關於疫情的電視、網絡聲音素材,尤在24分30秒處靈光一現,局部特別「致敬」了疫情神曲《方艙醫院真神奇》。
  • 竇唯與王菲:「高級動物」的「曖昧」
    對於這樣的一位早已洞察世事、看透宇宙運轉規律的「哲人」來說,是否真「有什麼事會讓你留戀」,可能還要真的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離開王菲之後,竇唯的情感生活一直沒能安定下來,而儘管其保持著高數量和高質量的創作產出,但在追求「眼球經濟」的媒體和不少世俗化的公眾看來,他已經淪為一位越發「潦倒」和「失意」的中年「大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