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1937-1946,在中國教育史是需要大寫特寫的,因為在這個歷史節點,中國教育的花園開出一朵奇異的花,為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培養出一批批傑出的人才。1956-1978,對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史而言,也是值得銘記和反思的,因為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發生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極為罕見的事情。撇開歷史和政治的因素,這兩段極富中國特色的歷史表徵都歸一性地與中國的教育、年輕人的成長和個人命運與時代的無法剝離聯繫起來。
《無問西東》一部把三個歷史時期——西南聯大時期、文革時期和社會主義新時期藉助現代高科技以鏡頭拼接和轉換的方式粘合在一起,以不同歷史時期個人前途和命運的發展與國運不可剝離的關係為展示的著眼點,為公眾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和話語空間。「無問西東」取自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從詞彙表意的角度理解,它指的是「做人做事,堅持進步中,不要局限於傳統思想而不去接受西方的進步文化和科學文明」;而從影片反映的內容看,其所要表達的意思已經遠遠超出詞彙本身所含括的意蘊: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面對紛繁的選擇,受到萬事萬物的幹擾與阻礙。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都要對自己真誠,堅持原則。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
1938年聞一多帶領200多名學生從長沙徒步幾千裡遠赴雲南。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底基而建成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教育史一朵絢麗的花就此在昆明開放。幾乎從零開始起步的校舍,貧乏的物質,惡劣的環境,加上日軍敵機的狂轟濫炸,所有這些並沒有阻止聯大師生共赴國難勵精圖治的步履。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不論身處亂世,還是治世,只要信念不丟,不失自我,所有的外在逼仄都不會對自己造成致命的打擊。惡劣的條件下,師生們戰天鬥地:破舊的教室裡四處淋雨,也沒有妨礙他們孜孜以求的求學問道;炸彈紛飛,教室不在也沒有影響他們播撒智慧的豪情。對他們而言,身處亂世,每一個國民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應該懷有「苟利國家生死以」的擔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家的千瘡百孔,如果沒有人「挽狂瀾於既倒」的勇毅,山河難在,國將不國。正是有了這份擔當和勇毅,這座西南邊陲的古城才在中國教育史上鐫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西南聯大是一抹獨特的風景,它由一朵朵各具色彩的花朵組成——萬紫千紅,奼紫斑斕。梅貽琦對學生諄諄告誡,守護生命的本真;聞一多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馮友蘭以彈坑為教室,守護士者和師者的尊嚴......親其師信其道,方可表現出果敢和勇毅。沈光耀,一個富家子弟,放棄殷實的家業和富庶的生活,投筆從戎,把青春獻給蒼穹,用生命譜寫人生的高歌;吳嶺瀾,遵從真實的自我,以翰墨書寫生命的華章。時勢造英才,因為有了老師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率先垂範,才有了一批批青澀剛退,稚氣未盡的學子慷慨赴國難。
歷史的長鏡頭慢慢拉近。當把一群熱血青年安放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特殊歷史背景下,他們面對一窮二白,戰爭留下的創傷尚未治癒的國家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小我的安穩,而是以一種責任的擔當開啟自己的青春之旅。「同學三人組」命運的演繹是該歷史切片集中反映的內容。正值青春歲月,一份對青春和未來的憧憬讓三個年輕人面臨取捨和抉擇。不過,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從某種程度上都放下自我狹隘的念想。陳鵬固然把愛情放置到理想之上,但真正國家需要上,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遠赴戈壁,為祖國的核事業奉獻青春,直至生命;王敏佳,以一位女性獨特的方式詮釋著堅守良知和道義的真意;至於另一個人,儘管表現出狹隘和自私,但這種狹隘與自私是為了能夠爭得支邊的機會,用自己的所學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職業的尊嚴,把生命獻給了醫療事業。對他們而言,如果生命的基因裡沒有植入太多的家國成分,他們可以以自己所學,「躲進小樓成一統」舒適愜意地生活。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精神的砥礪,讓他們從「小我」中破繭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投入社會,奉獻社會,成就了「大我」。
當把鏡頭投射到當下,審視張果果遊刃有餘地在充滿爾虞我詐的職場上見招拆招、先發制人的幹練時,人們在對這位接受中國頂級學府——清華大學教育的年輕人表現出的老道投之以欽佩。不過,但撥開浮在表層的職場「厚黑學」的灰塵,回歸到張果果所做事情的本身,不難發現,他所做的除了帶有職業的功利性,更多表現出一種對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的一份救助與關愛。對張果果而言,他在以一種職業人的遊戲規則參與著遊戲的同時,更以一種社會的擔當詮釋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四胞胎,四支筆,他從中贏得了人生的一次極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超越。
一部帶有「追憶似水年華」的影片,三個時代,三代人,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對「清華精神、大學精神和時代精神」進行了極富時代感的註解。對他們而言,是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對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作出形象的詮釋;也正是因為有了一代代人的負重前行,才讓這個世界充滿了「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安徽霍邱縣 陳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