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劇[生活大爆炸]開啟了這股妖風邪氣,群嘲理工宅男似乎成了一種天經地義。他們呆萌、木訥,戀愛是新款電腦遊戲麼?有說明書麼?這麼多函數,哪種能算出女孩的心情?海那邊,謝耳朵們傻傻地和手機裡的siri談戀愛,海這邊,女孩子嬌羞地說偶吧,人家手冷,五道口技術學院的理工男疑惑:要不你去操場跑一圈?
頂著這樣巨大的輿論壓力,[火星救援]果斷出手,為理工宅正名:理工宅不僅能殖民火星,還能拯救世界。
▲我叫馬克·沃特尼,我被滯留在了火星,但it’s my show time
試想你一覺醒來,發現你躺在火星的沙漠裡,太空人隊友都以為你掛了,正光速飛回地球。少年派在印度洋裡飄,好歹還有一隻老虎陪著,你抬頭,周圍連只蒼蠅都沒有,咋辦?
中青年理工宅馬特·達蒙說,太好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個腳印算個球。哥要殖民全火星!
與其說[火星救援]講的是NASA如何絞盡腦汁去救達蒙大叔,不如說達蒙大叔藉此機會,向全地球直播了一場中青年理工宅的個人才藝秀。
才藝1: 動手術
雖然在如今宇宙中心的北京,掃個二維碼就有人上門打掃,上門做菜,上門理髮,甚至上門剪腳指甲,但在火星上,即便從一環到幾百環都不堵車,召喚一枚地球醫生上門,來回也要四年。一開場,達蒙大叔乾脆裸上身登場,熟練地在自己身上穿針引線,一陣秋風吹過,叔縫合的不是衣服,是腹肌。你們看的不是電影,是牛逼。
▲叔縫的不是傷口,是寂寞
才藝2.種土豆
雖然影片裡時間線是不久的將來,但距麥當勞和海底撈的分店開到火星,還有點遙遠。達蒙大叔十分憂傷,不能在「餓了麼」上面點個煎餅果子對付一頓。
但大叔是啥?跟我念——植!物!學!家!洋名是Botanist!於是在火星上搭溫室帳篷,播種土豆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達蒙大叔輕車熟路地種菜,像是博士生在做幼兒園的作業。
萬事具備,還欠肥料,大叔一拍腦袋,自己不就是一個大號的,會走路的有機肥料製造機?
於是達蒙叔努力地自產自銷,一批「made on mars」的有機土豆出爐了,全宇宙僅此一家,高端大氣上檔次有木有!
▲銘記毛主席的教導,到火星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才藝3:吐槽
誰說理工宅情商低嘴笨?達蒙叔全片開啟毒舌傲嬌屬性,不是對著攝像頭吐槽隊友的disco舞曲老土,就是吐槽NASA的行動遲緩如老頭,又或者自嘲自己是橫行火星的宇宙海盜。好不容易和隊友聯繫上了,隊友也是宇宙逗比小分隊的成員。「其實你不在,我們還能在飛船上騰出一些空間。我們輪流做你的工作,不就是種種菜麼,那又不是真的科學。」叔笑著還嘴:「切,老子在火星上天天看風景,就因為你們看!不!到!來咬我呀!」
講真,達蒙叔和隊友真的不考慮,加入宇宙大型男子脫口秀天團——德雲社的火星分社麼。
▲達蒙叔說:不會手工合成水的太空人,不是好的相聲演員
才藝4,信心
雖說達蒙叔全程賣萌毒舌傲嬌地秀才藝,但他秀出的最牛逼的才藝叫信心。[火星救援]的原著裡,基地有大劑量的嗎啡,足夠讓達蒙叔在火星毫無痛苦地掛掉。但叔不服氣啊,叔是科學家,但凡活下去,教科書上、紀念碑上到處都會是叔拉風的名字,於是理工宅的信(xu)心(rong)一路撐著大叔用自己的便便種土豆,手挖核電發動機,千裡迢迢找探路者,開「敞篷車」一路飛天。叔也哭過,但他在面對全地球人的現場直播裡,還不忘講黃色笑話,差點飄成太空裡一具逗比的木乃伊的時候,還趁機cos一把鋼鐵俠耍帥。[火星救援]播出後,理工宅的行情看漲,妹子們真的不考慮領養一隻理工宅回家?
▲困在火星也可以自娛自樂,開演唱會不怕吵到鄰居
其實科幻電影是用瑰麗的方式,為人類的想像力和勇氣寫史詩。巧合的是,[火星救援]上映前一天, NASA宣布在火星上發現液態水,人類真的會有殖民火星的那一天。與其說[火星救援]是一部NASA的形象宣傳片,是對未來的一次寓言,不如說,它在提醒我們,愛、勇氣、友誼,是放之全宇宙皆成立的精神原力。最後,從[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際穿越],再到[火星救援],達蒙叔,下次咱們是不是要穿過平行宇宙去救你?
關於《火星救援》你應該知道的23件事
1. 影片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劇本有50頁的內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太空人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影片總共拍攝周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內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
2. 片中的火星任務正是NASA未來打算實施的。
3. 2015年9月28號,也就是影片在美國上映的四天前,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有液態水活動的證據。
4. 原著小說作者Andy Weir是一名專業碼農,他甚至編寫了軟體來精確計算從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時間。
5. 小說作者Andy Weir最開始在自己的網站上免費發表"The Martian"這部作品,後來讀者建議他將Kindle電子版發布在Amazon上,當時這部書的價格為0.99美元。
6. 編劇德魯·高達原計劃執導本片,但後來由於忙於拍攝《險惡六人組》而退出了導演一職。後來雷德利·斯科特看過劇本後非常喜歡,甚至推遲《普羅米修斯》續集的拍攝,火速接過導筒。
7. 斯科特親自繪製了一張劇本封面草圖,內容是馬特·達蒙的角色在火星上說"I am gonna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 planet"(我一定要用科學乾死這個星球),這張草圖在2014年12月5日隨美國「獵戶座」載人飛船的首次未載人試飛上了太空,圍繞地球飛行兩圈。
8. 影片搭建了大約20個場景,這相對於其他影片來說並不算多,不過這些場景在工藝上非常精湛。就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來說,他在《法老與眾神》中用了70個場景,在《美國黑幫》中更是用了多達100個。
9. 影片一開始本來打算在澳大利亞拍攝,但是當地政府不同意,所以沒有實現這個計劃。後來選擇在布達佩斯(匈牙利首都)拍攝,因為當地擁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攝影棚之一。
10. 劇組真的在攝影棚內種了土豆,並且完全靠其自然生長,用於拍攝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植食物求生的場景。
11. 影片壯麗的火星景象,取景於約旦著名的「玫瑰沙漠」瓦地侖,最終效果由實景拍攝加CG共同完成。
12. 火星表面的氣壓平均為0.087psi,約地球海平面氣壓14.69psi的0.6%。因為氣壓太低,火星上的一個「猛烈」風暴實際上相當於清風拂面。作者Andy Weir承認這是他的小說裡最大的錯誤。
13. 劇組發現現實中的火星太空衣巨大而笨重,就像巴斯·光年的服裝似的。斯科特也不喜歡這樣的衣服,因此最終的設計在參考原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實用性和美觀性。
14. 很多在《普多米修斯》中的設定的科技成果在本片得以應用,尤其是太空衣。
15. 劇組一共製作了15件太空衣,供影片中的6位太空人穿著。
16. 影片沒有反派人物,並沒有誰會阻止馬特·達蒙生存和返回地球,除了火星的自然環境。
17. 這是馬特·達蒙和傑西卡·查斯坦共同出演第二部太空題材電影,儘管在《星際穿越》中他們沒有在同一個場景裡出現。
18. 馬特·達蒙原本擔心他的角色與他在《星際穿越》中飾演的曼恩博士有太多重複,但導演向他表示這兩部電影完全不同。
19. 馬特·達蒙的個人場景連續拍了五個星期,以致於他直到電影宣傳期才有機會跟其他大部分演員碰面。
20. 傑西卡·查斯坦出演過《星際穿越》,但沒有穿過太空衣,而安妮·海瑟薇卻幾乎是全程穿著太空衣表演的。因此,查斯坦也在海瑟薇那裡得到些建議,在太空衣裡面穿一件涼爽的打底衣服,不然要熱瘋。
21. 「勞模姐」傑西卡·查斯坦在電影拍攝前訪問了JPL和NASA,跟真的太空人見面,還讀完了原著小說。
22. 唐納德·格洛弗在拍攝第一個場景時跌倒了,這個鏡頭被放進了電影裡。
23. 火星營救行動被命名為「愛隆」計劃,這個名字取自《魔戒》中的愛隆會議。巧合的是,演員肖恩·賓在兩部影片裡既參與了愛隆計劃也出席了愛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