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臺經濟版圖重構需藉助兩岸經貿已成共識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旺報:臺經濟版圖重構需藉助兩岸經貿已成共識
2015-12-10 10:44: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2月10日電 臺灣《旺報》10日文章稱,「習馬會」後,臺灣民眾更加深刻地感受「九二共識」的客觀存在。兩岸經濟合作的議題,在臺灣社會不斷被提起。從民進黨施政綱領中提出「綠色經濟」設想、國民黨在新北市121周年黨慶活動提出「拼經濟是臺灣唯一出路」的口號看,不管是誰當選,臺灣經濟版圖的重構和經濟的進一步開放,需要藉助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這一點已經成為臺灣社會的共識。

  文章摘編如下:

  社會風氣的這一變化,有利於兩岸融合,有利於臺灣社會朝更加包容的方向發展。相對不久前「太陽花學運」衝擊立法部門,「反服貿」依然在政治發酵等焦點問題,臺灣選情出現了極為有趣的一面。即臺灣選情最後回到:「說千道萬,還是要回到兩岸」的狀態。

  如果民進黨執政,臺灣政治進入「蔡英文時代」,臺灣是否「不再需要發展兩岸經貿?」從民進黨提名「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為蔡英文選舉搭檔的舉措看,答案顯然是「NO」。那麼,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與兩岸關係之間,將有怎樣的特點?

 

  民進黨天然的政治資本是「本土政黨」,自建黨以來,打「臺灣牌」就是民進黨顯示自己具有「解決臺灣問題能力」的一種特權。在這次「大選」中,蔡英文重新啟動「中國事務委員會」,目的也是顯示民進黨具有在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面的能力。

  如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專程到美國,對其含糊其辭的兩岸關係政策,進行交底。又如蔡英文訪美演講,隻字不提「九二共識」。宣稱民進黨將「虛心檢討兩岸政策」,要通過廣泛的討論,「尋求共識,解決臺灣的問題」。

  因此,對民進黨打「臺灣牌」切不可僥倖。雖然民進黨有發展兩岸關係的需求,但民進黨一旦「主導兩岸關係發展」,也有「大打折扣」,甚至與不穩定因素直接掛鈎的可能。

  難以繞過「九二共識」

  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和平發展兩岸關係,這是中共十八大制定的對臺政策。但作為兩岸交流基礎的「九二共識」,目前與蔡英文強調「臺獨」立場的「維持現狀」之間,並沒有交集。而民進黨「本土化政黨」的特定含義,也使民進黨內各派系在承認「九二共識」,尊重歷史事實方面,相互掣肘,政治上邁不開步子。這是民進黨當前的困境。

  兩岸攜手拼經濟

  今天的世界經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種種狀況的延續。兩岸對此一定要心中有數。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朗、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臺灣經濟也不容樂觀。這些因素決定,兩岸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攜手同行,互通有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政策的制定和解決兩岸的發展問題。

  大區域經濟合作趨勢下,哪一項選擇不涉及大陸,不涉及兩岸?無論是從中國走向世界,還是從世界走向中國,一句話:選前如何「說千道萬」,最終還是要回到兩岸。發展兩岸關係,已經成為兩岸人民必然而明智的選擇。蔡英文自己應該思考,其「維持現狀」與兩岸關係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關係?(周忠菲)

相關焦點

  • 旺報:臺「大選」參選人要有兩岸經貿政策
    旺報:臺「大選」參選人要有兩岸經貿政策 2015-08-11 14:49: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8月11日電 臺灣《旺報》11日社評表示,目前,臺灣「大選」候選人都沒有提出清晰的前瞻性的兩岸政策與論述,這不是兩岸之福。
  • 臺灣旺報:激發兩岸新動能 避免臺灣被邊緣化
    臺灣《旺報》11日指出,自從今年3月太陽花學運以來,兩岸關係迷漫著低蕩氛圍。影響所及兩岸經貿也停滯不前,前3季臺灣對中國大陸(不含香港)出口僅微幅成長1.4%,即使加計香港也僅成長4%,遠不及對歐洲出口成長6.7%、對美國出口成長6.1%,甚至還低於對日出口成長4.4%,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說,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比例,已從08年的7%提升到當前的13%,是名符其實的「大塊頭」。
  • 臺灣《旺報》:「武統」是兩岸「心靈契合式統一」的天敵
    兩岸關係惡化,臺灣支持統一者僅存8%,達到歷史低點,因而刺激了大陸的「武統」聲浪,兩岸軍事衝突風險升高。對兩岸和平有期待、對統一有願景的人可能需要反思:統一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統一?統一究竟是手段,還是目的?統一如何行穩致遠?
  • 臺金融服務總會理事長李述德:兩岸合作帶旺島內經濟
    臺金融服務總會理事長李述德:兩岸合作帶旺島內經濟 2013年08月02日 09:1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臺媒指出全靠兩岸貿易
    根據臺當局「主計總處」提供的最新經濟預測,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粗估將有1.56%,確實是「亞洲四小龍」唯一正成長,也是全球少數成長率為正的國家。只是,令人好奇的是,為何在全球一片哀嚎聲中,臺灣經濟表現卻能獨樹一格?臺灣《旺報》發表社評指出,有除了疫情控制良好、讓內需薪火得以維持外,出口表現優於預期更為關鍵。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一、兩岸經貿合作的局限自2008年以來,兩岸在堅持並承認「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前提下,開展了一系列經濟、人文交流活動,兩岸經貿合作邁入高速發展時期,兩岸經濟領域交流取得了重大突破,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
  • 綠營鼓吹「兩岸趁疫脫鉤」害臺不淺
    臺灣綠營近日頻傳「趁疫情跟大陸脫鉤」噪音,民進黨當局也以連串動作阻撓兩岸經貿交流。島內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當局「趁疫打劫」必將反傷自身,尤其想跟大陸「經濟脫鉤」更無異於「經濟自殺」,直接傷害臺灣人民利益福祉。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旺報》19日頭條發布評論文章「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文中提到,依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報告,2019年臺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新臺幣3744億元,繼2018年創3695億元歷史新高后再攀高峰,也是近10年來第5次刷新紀錄。事實證明,大陸市場依然甜美。
  • 《中時電子報》:臺灣的救贖:韓國瑜與九二共識?
    弔詭的是,韓能讓「人進來、貨出去」的前提,難道不正是他接受九二共識,緩解兩岸緊張關係,才使北京願意繼續讓利嗎?而接受九二共識,不就是承認兩岸同屬一中?不就是對統獨立場表態嗎?又,馬英九任內奮力推動ECFA、《兩岸服貿協議》、《兩岸貨貿協議》,其目的不也是拚經濟?《服貿》、《貨貿》如果落實,它對臺灣經濟的助益遠比「人進來、貨出去」更全面、更深遠。
  • 旺報:大陸應有所作為 兩岸求同尊異共建新中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22日社評,原題《兩岸關係陷盤整 陸應有所作為》,全文摘編如下:朱立倫就任國民黨主席,外界普遍稱是「朱立倫時代」的開啟,也都高度關注朱立倫究竟是國民黨史上「最弱勢的黨主席」,還是能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振衰起蔽的中興英主。朱時代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會有怎樣的變化,能有怎樣的突破,是外界觀察的重要視角。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導讀:近年來,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逐漸增高,如今,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貿易順差地。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今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針對逐漸增加的「出口額」給出了答案。 兩岸關係有益臺灣,大陸是臺貿易順差地 兩岸關係在「經貿問題」上一直都處於難捨難分的狀態之中。
  • 臺灣《旺報》:別讓「臺獨」、「武統」壞了兩岸大局
    6月10日美軍行政專機罕見的沿臺灣西岸南飛,共機編隊隨即緊急起飛,飛航至海峽西南空域,美軍、共軍似有針鋒相對、相互較勁意味,當此中美衝突升高、川普選情不利、兩岸對抗情緒緊繃之際,兩岸當局都必須非常謹慎研判、解讀相關訊息,避免製造不必要的摩擦。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我的結論是,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
  • 《旺報》社評:南海同心,兩岸再多些「不約而同」
    【環球網綜合報導】應菲律賓單方面要求組建的所謂南海臨時仲裁庭12日做出對兩岸都極為不利的所謂「裁決」,妄稱大陸在南沙群島不擁有專屬經濟區,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被荒謬地判成是「礁」,失去了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在海峽兩岸均引起強烈反彈。臺灣《旺報》15日發表社評,呼籲以所謂仲裁為契機,兩岸「南海同心,再多些不約而同」。
  • 旺報:兩岸青年互換生活體驗 交流最深刻
    旺報:兩岸青年互換生活體驗 交流最深刻 2016-03-17 16:11: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3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出在臺灣讀書的大陸學生文章稱,這幾年往來兩岸,有過不少觀察體悟,因此也寫下一些文章。
  • 反對兩岸交流?民進黨威脅臺企,臺媒:哪來的勇氣
    兩岸企業家峰會照慣例舉行據報導稱,12月9日,2020年兩岸企業家峰會照慣例在廈門及臺北舉行(視頻連線)。兩岸有多名在行業內極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以視頻方式參加會議,會議旨在加強兩岸產業間的合作交流,主要探討「十四五」規劃的相關內容。據悉,不少臺灣頂尖上市公司的負責人也紛紛出席本屆兩岸企業家峰會。
  • 臺灣《旺報》:窮臺不如持續惠臺,大陸不應終止ECFA
    毫無疑問,統一臺灣是大陸的「陽謀」,對臺灣而言,不需要研究大陸對臺政策的「目的」,只需要研究「手段」。隨著兩岸關係惡化,「終止ECFA」、「文統無望,只能武統」已成為大陸熱議的話題,也在臺灣輿論場引起反彈。其實大陸過去談「惠臺」,如今考慮「窮臺」,過去強調「和統」,如今倡議「武統」,都屬於手段範疇,臺灣無需把手段當成目標。
  • 無法參與RCEP對臺灣經貿衝擊巨大——兼論臺灣參與CPTPP的無望
    臺「經濟部長」王美花辯稱,加入RCEP已非臺灣目標,正努力深化臺美合作,尋求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問題是,臺灣能成功加入嗎?RCEP 15個成員的GDP、貿易與人口,分別佔全球的30.7%、26.6%與29.5%,是全球最大的多邊經貿組織。
  • 「新南向政策」潰敗 臺灣經濟出路何在
    一方面,蔡英文上臺伊始便明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核心意涵,而民進黨的「臺獨」路線必然會導致兩岸之間原有的經濟往來與合作中斷,這一點蔡英文心知肚明。   二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不斷發展,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尤其在亞洲地區,中國大陸的經濟、政治影響力不斷提升,東南亞國家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度不斷提高,目前大陸是很多東協國家第一、第二大經貿夥伴,相對而言,臺灣對新南向國家的經濟吸引力就會下降很多。
  • 兩岸 | 「九二共識」在臺灣上了谷歌熱搜——
    據臺媒消息,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再次表示,他對兩岸的態度就是「九二共識」。而在「九合一」之前,韓國瑜19日就曾明確說:「我承認『九二共識』,因為熱愛中華」。他認為,「九二共識」是目前海峽兩岸和平共存的最好方式,所以對此完全遵照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