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大陸應有所作為 兩岸求同尊異共建新中國

2021-01-12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22日社評,原題《兩岸關係陷盤整 陸應有所作為》,全文摘編如下:

朱立倫就任國民黨主席,外界普遍稱是「朱立倫時代」的開啟,也都高度關注朱立倫究竟是國民黨史上「最弱勢的黨主席」,還是能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振衰起蔽的中興英主。朱時代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會有怎樣的變化,能有怎樣的突破,是外界觀察的重要視角。

在就職演說中,朱立倫堅持了過去國民黨的基本原則:和平發展、互利雙贏,另一方面,朱立倫也提到兩岸交流對臺灣「整體社會心理層面的衝擊」,以及「經濟交流,在公平正義的分配上的疑慮」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並表示「一定會誠懇檢討」。朱立倫還進一步向大陸方面表明,未來會「在兩岸交流的場合」,「提出具體的檢討」,呼籲大陸方面「共同來面對這兩個問題,讓未來的兩岸關係能行穩致遠」。先前,朱立倫在回復大陸領導人的賀電時,也提到「兩岸人民雖同屬中華民族」,但仍應「求同尊異」,要「持續努力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看來在「堅持九二共識」,「繼續擴大交流」,「創造互利雙贏」,「促進和平發展」的同時,朱立倫會在若干方面做出調整,克服兩岸心理差距和兩岸紅利合理分配。朱立倫對兩岸關係發展現況的疑慮與關注,並非無的放矢,但是,究竟他的具體政策是什麼,政策調整的幅度有多大,尤其具體的國共論壇、服貿與貨貿等議題將如何處理,朱立倫還沒有說明。但是,價值理念與具體政策,還是政黨存在的根本基礎,是朱立倫無可迴避的課題。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於21日召開,焦點不在民進黨「中國政策」的再檢討、再釐訂,而是集中在「兩岸城市交流」的層面上。民進黨認為過去兩岸城市交流,是個別民進黨執政縣市的行政作為,現在該黨執政縣市倍增,兩岸城市交流的深度與廣度都會增加,因此「中委會」此次會議將「先不設限,廣泛地交換意見,共同激蕩」。

對兩岸城市交流,大陸始終抱持積極開放的態度,願意與臺灣「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各界人士交流溝通,其潛臺詞就是,不支持、不主張者就不交流合作。大陸對交流合作的對象,是有政治底線堅持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民進黨對此應該相當清楚,也累積了一定的經驗教訓。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表示,民進黨對「更為深度與廣度」的城市交流「持開放立場」。面對黨籍公職和執政區域的擴張,民進黨可能會在兩岸城市交流的相關機制上更為彈性處理。這當然值得肯定,但這並不可能取代民進黨兩岸政策的通盤檢討與務實轉型。

顯然現階段,在這個關鍵性的課題上,民進黨將採取保守的態度,不但要靜觀朱立倫時代國民黨的政策調整,更觀望大陸方面的對策。

毫無疑問,面對「獨派」力量的牽制,尤其是太陽花學運以來臺灣社會存在的「反中」、「仇中」逆流,民進黨不但不會大步邁開轉型之路,反而將挾這股逆流以作為打擊國民黨、挑戰國民黨的資本。民進黨這種姿態,不但不利該黨的執政之路,更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隱患。

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0日到福建平潭出席「海峽兩岸農漁業交流座談會」時表示,今年大陸對臺方針是「穩定、發展和利民」,會繼續擴大並深化交流,「要讓臺灣民眾有感」。張志軍透露的信息至少有二,首先,大陸方面會繼續維持、加強「三中一青政策」(即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民眾及青年群體),其次,大陸的「三中一青政策」是直接面向臺灣基層社會、面向臺灣一般民眾,不經過任何政府、政黨的中介。

「三中一青政策」是聆聽臺灣民眾聲音,希望借著解決民眾實際利益問題,能夠拉近兩岸心理距離。只不過,這幾年臺灣政局的發展證明,「實際利益」固然重要,卻無法取代、超越「心理意識」層面的課題,大陸方面在面對臺灣「主體意識」的發展時,還是要有更切中要害的論述與作為。

兩岸關係顯然進入了盤整期,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深度、廣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一大警訊。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不可知」、「不可測」,當前最需要的正是兩岸紅藍綠三方的誠意溝通與共識凝聚,思考如何融合臺灣「主體意識」與「兩岸一家親」理念,讓兩岸求同存異、尊異,進而共同建構新中國、新臺灣,大陸大、臺灣小,大陸掌握更多主導權,期盼大陸有所作為。

相關焦點

  • 旺報:臺「大選」參選人要有兩岸經貿政策
    旺報:臺「大選」參選人要有兩岸經貿政策 2015-08-11 14:49: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8月11日電 臺灣《旺報》11日社評表示,目前,臺灣「大選」候選人都沒有提出清晰的前瞻性的兩岸政策與論述,這不是兩岸之福。
  • 臺灣旺報:激發兩岸新動能 避免臺灣被邊緣化
    臺灣《旺報》11日指出,自從今年3月太陽花學運以來,兩岸關係迷漫著低蕩氛圍。影響所及兩岸經貿也停滯不前,前3季臺灣對中國大陸(不含香港)出口僅微幅成長1.4%,即使加計香港也僅成長4%,遠不及對歐洲出口成長6.7%、對美國出口成長6.1%,甚至還低於對日出口成長4.4%,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說,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比例,已從08年的7%提升到當前的13%,是名符其實的「大塊頭」。
  • 旺報:兩岸青年互換生活體驗 交流最深刻
    旺報:兩岸青年互換生活體驗 交流最深刻 2016-03-17 16:11: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3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出在臺灣讀書的大陸學生文章稱,這幾年往來兩岸,有過不少觀察體悟,因此也寫下一些文章。
  • 《旺報》社評:南海同心,兩岸再多些「不約而同」
    【環球網綜合報導】應菲律賓單方面要求組建的所謂南海臨時仲裁庭12日做出對兩岸都極為不利的所謂「裁決」,妄稱大陸在南沙群島不擁有專屬經濟區,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被荒謬地判成是「礁」,失去了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在海峽兩岸均引起強烈反彈。臺灣《旺報》15日發表社評,呼籲以所謂仲裁為契機,兩岸「南海同心,再多些不約而同」。
  • 旺報:在臺灣誰最害怕大陸「紅色供應鏈」?
    旺報:在臺灣誰最害怕大陸「紅色供應鏈」?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新網6月16日電 臺灣《旺報》16日社評表示,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股東大會針對近日媒體必問的大陸「紅色供應鏈」問題,認為臺灣不必對號入座。
  • 臺灣《旺報》:「武統」是兩岸「心靈契合式統一」的天敵
    兩岸關係惡化,臺灣支持統一者僅存8%,達到歷史低點,因而刺激了大陸的「武統」聲浪,兩岸軍事衝突風險升高。對兩岸和平有期待、對統一有願景的人可能需要反思:統一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統一?統一究竟是手段,還是目的?統一如何行穩致遠?
  • 臺灣《旺報》:別讓「臺獨」、「武統」壞了兩岸大局
    6月10日美軍行政專機罕見的沿臺灣西岸南飛,共機編隊隨即緊急起飛,飛航至海峽西南空域,美軍、共軍似有針鋒相對、相互較勁意味,當此中美衝突升高、川普選情不利、兩岸對抗情緒緊繃之際,兩岸當局都必須非常謹慎研判、解讀相關訊息,避免製造不必要的摩擦。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旺報》19日頭條發布評論文章「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文中提到,依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報告,2019年臺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新臺幣3744億元,繼2018年創3695億元歷史新高后再攀高峰,也是近10年來第5次刷新紀錄。事實證明,大陸市場依然甜美。
  • 旺報:臺經濟版圖重構需藉助兩岸經貿已成共識
    旺報:臺經濟版圖重構需藉助兩岸經貿已成共識 2015-12-10 10:44: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旺報》「兩岸徵文」園地開闢以來,提供了兩岸讀者深入了解彼此的交流平臺,普受讀者青睞。
  • 臺灣《旺報》:窮臺不如持續惠臺,大陸不應終止ECFA
    就「深層民意」而言,兩岸關係並未壞到「回不去」的程度,但不容否認,兩岸敵意若持續升溫,短期趨勢就可能長期化,進而成為「新深層民意」,如何處理好兩岸關係,尤其避免敵意繼續升溫,就非常重要。毫無疑問,統一臺灣是大陸的「陽謀」,對臺灣而言,不需要研究大陸對臺政策的「目的」,只需要研究「手段」。隨著兩岸關係惡化,「終止ECFA」、「文統無望,只能武統」已成為大陸熱議的話題,也在臺灣輿論場引起反彈。其實大陸過去談「惠臺」,如今考慮「窮臺」,過去強調「和統」,如今倡議「武統」,都屬於手段範疇,臺灣無需把手段當成目標。
  • 旺報:臺灣哪裡不像大陸?
    旺報:臺灣哪裡不像大陸?2015-07-15 15:32: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7月15日電 臺灣《旺報》15日刊文表示,當我們指責大陸人到臺灣遊玩沒水平時
  • 臺灣《旺報》:美國沒給的疫苗,大陸會優先惠臺
    大陸新冠疫苗進展傳來好消息,由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已完成一期、二期臨床試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得到驗證,並獲得專利權,成為大陸第一個新冠疫苗專利
  • 臺灣《旺報》稱復興航空墜機源於大陸「挖角」臺灣機師
    習主席和大陸人民對遇難同胞表示哀悼,事故原因也正在調查之中。儘管結論未出,但這並不妨礙臺灣《旺報》先人一步,將墜機歸咎為大陸「挖角」臺灣航空機師。網友忍不住嘲諷:「終於把責任和大陸掛上鉤了!」、「終於找到反思點了!」
  • 臺灣《旺報》:武力統一非中華民族復興之道
    兩岸關係正處於一種棘手、無從下手的狀態。一是因為中美臺大三角關係發生「質變」,自變項的中美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紊亂,依變項的兩岸關係自然就顯得更不確定。二是因為兩岸民意的直接、正面衝突,兩岸執政者都不敢輕易得罪民粹,兩岸關係死結因而愈綁愈緊。
  • 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旺報》社長黃清龍、臺灣快樂聯播網主持人等祝賀華廣開播26周年
    在中國華藝廣播公司開播26周年之際,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臺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臺灣快樂聯播網主持人、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中國社科院臺研所青年學者王敏、戴來幸葫藝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賴素育和臺灣「鳳姐兒」鳳梨酥創始人徐鳳儀等各界人士紛紛送上祝福。
  • 以愛為家兩岸同心,讓臺胞在大陸安心過春節
    辛丑牛年春節將至,據臺灣《旺報》網站1月14日報導,根據臺商社群調查,今年臺胞打算在大陸過年比重約六成。
  • 【跌宕2019】臺海大勢:指方向定路徑 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跌宕2019(一)大勢:指方向定路徑 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臺海網1月4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在跌宕起伏中,2019年兩岸關係曲折前行。可是在現階段而言,我們希望對兩岸之間,有個穩定的和平的發展,也是臺灣老百姓目前最需要最期許的。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綱領性講話引領下,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繼續邁出堅實步伐。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我們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造福兩岸同胞。
  • 有獎徵文 | 南京大屠殺對兩岸青年世代的啟發與影響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為了凝聚兩岸共同信念,緬懷遇難同胞,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與《旺報》、中華婦女黨,共同舉辦了
  • 民進黨兩岸政策有鬆動跡象
    繼民進黨各路諸侯連日表態「親中愛臺」(賴清德)、「和中愛臺」(鄭文燦)、「知中愛臺」(林佳龍),臺北市長柯文哲表態「兩岸是命運共同體」之後,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11日在參加桃園市舉辦的「2018國際信鴿冠軍錦標賽」啟動儀式上有感而發,公開表示信鴿代表希望、和平和愛,他特別歡迎這次活動有來自中國大陸的代表參與,並笑著表示,自己就代表著民進黨內的鴿派,希望兩岸走向和平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