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在臺灣誰最害怕大陸「紅色供應鏈」?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旺報:在臺灣誰最害怕大陸「紅色供應鏈」?
2015-06-16 12:42: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資料圖:臺灣企業組團參加廈門臺交會。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新網6月16日電 臺灣《旺報》16日社評表示,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股東大會針對近日媒體必問的大陸「紅色供應鏈」問題,認為臺灣不必對號入座。蔡董事長點出了臺灣面對大陸產業崛起的不健康心態及正確的生存之道,不但是廠商及個人維繫競爭力應有的思維,也可作為觀察2016年臺灣「大選」候選人經濟政見的指標。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最近推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期許從製造大國轉型製造強國,可以想見大陸一定會戮力提升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對於大陸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半導體之父張忠謀及蔡明介兩人的態度都非常健康,張忠謀表示不意外、不在意,蔡明介更認為臺灣不必恐懼,而應當朝向全球化目標前進,所有機會都要積極參與。

  產業競爭永遠存在,不進步就退步淘汰是永遠的真理,兩位董事長面對媒體的詢問,因高度政治敏感而言詞謹慎,但他們展現的自信非常一致,他們都對核心競爭力有把握、有信心,不擔心外來競爭。張忠謀表態臺灣半導體仍然領先,他也稱讚聯發科IC設計能力。蔡董事長也表示面對市場競爭,聯發科將朝高階領域發展,充分展現聯發科勇於面對競爭的態度。

  在國際經貿環境及分工體系試煉下,臺灣地區早已創造出許多全球名列前茅的公司,傳統產業持續表現良好的也很多。

  從這些優質公司可以看出,產業初期或可因政府補貼、保護特許措施、或是低成本殺出重圍,然而要能永續經營,仍然要持續提升技術水準以掌握關鍵技術,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才是致勝王道。

  當然,當局有責任營造健康的經濟發展體質,尤其在市場開放及公平競爭方面更是責無旁貸。面對大陸自主供應鏈的興起及國際新分工體系挑戰,企業必須無時無刻不思索持續維繫競爭力的方法,當局則要營造適合企業壯大發展的自由開放經商環境。

  蔡明介在受訪時就強調政策要更開放,這也是一個在全球市場為臺灣GDP打拼的企業,最希望看到的2016年「大選」候選人政見。

  可惜受到「大選」政治因素幹擾,兩岸服貿與貨貿協議的籤署與協商延宕,對臺灣經濟自由化進展不利。

  展望未來,無論何人當選,都要面對大陸自主供應鏈崛起的事實,必須提出正確方向協助企業強化競爭力,並持續提升經濟自由度,給予企業更自由開放的環境。要完成上述重要工作,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持續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絕對是關鍵。

  臺灣的企業在大陸自主供應鏈的挑戰下,應選擇直接面對競爭,勇於與國際及兩岸企業深化合作,從競爭與合作中創造進步,而不是當局閉關自守,自給自足,臺灣是小型經濟體,唯有開放才能發展。

相關焦點

  • 旺報:臺灣哪裡不像大陸?
    旺報:臺灣哪裡不像大陸?2015-07-15 15:32: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7月15日電 臺灣《旺報》15日刊文表示,當我們指責大陸人到臺灣遊玩沒水平時
  • 臺灣《旺報》稱復興航空墜機源於大陸「挖角」臺灣機師
    7月23日,臺灣復興航空GE-222航班因迫降失敗墜毀,48人罹難。習主席和大陸人民對遇難同胞表示哀悼,事故原因也正在調查之中。儘管結論未出,但這並不妨礙臺灣《旺報》先人一步,將墜機歸咎為大陸「挖角」臺灣航空機師。網友忍不住嘲諷:「終於把責任和大陸掛上鉤了!」、「終於找到反思點了!」
  • 臺灣《旺報》:美國沒給的疫苗,大陸會優先惠臺
    大陸新冠疫苗進展傳來好消息,由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已完成一期、二期臨床試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得到驗證,並獲得專利權,成為大陸第一個新冠疫苗專利
  • 旺報:臺灣如何面對人民幣崛起 只能自艾自憐?
    旺報:臺灣如何面對人民幣崛起 只能自艾自憐?2015-10-22 11:07: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0月22日電 臺灣《旺報》22日社論表示,伴隨大陸力推人民幣國際化,全球17個人民幣離岸市場皆熱情承攬人民幣業務。
  • 臺灣《旺報》:窮臺不如持續惠臺,大陸不應終止ECFA
    毫無疑問,統一臺灣是大陸的「陽謀」,對臺灣而言,不需要研究大陸對臺政策的「目的」,只需要研究「手段」。隨著兩岸關係惡化,「終止ECFA」、「文統無望,只能武統」已成為大陸熱議的話題,也在臺灣輿論場引起反彈。其實大陸過去談「惠臺」,如今考慮「窮臺」,過去強調「和統」,如今倡議「武統」,都屬於手段範疇,臺灣無需把手段當成目標。
  • 臺灣旺報:激發兩岸新動能 避免臺灣被邊緣化
    臺灣《旺報》11日指出,自從今年3月太陽花學運以來,兩岸關係迷漫著低蕩氛圍。影響所及兩岸經貿也停滯不前,前3季臺灣對中國大陸(不含香港)出口僅微幅成長1.4%,即使加計香港也僅成長4%,遠不及對歐洲出口成長6.7%、對美國出口成長6.1%,甚至還低於對日出口成長4.4%,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說,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比例,已從08年的7%提升到當前的13%,是名符其實的「大塊頭」。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旺報》19日頭條發布評論文章「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文中提到,依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報告,2019年臺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新臺幣3744億元,繼2018年創3695億元歷史新高后再攀高峰,也是近10年來第5次刷新紀錄。事實證明,大陸市場依然甜美。
  • 臺灣人在大陸:迷茫的身份認同,我是誰?
    臺灣《旺報》17日刊發臺北的簡心怡投稿文章,文章描述了長期生活在大陸的臺灣人與島內臺灣人習慣上的差異,以及當他回到島內感覺到的種種「彆扭」。作者文章中提出,像他這樣「相同命運」的臺灣人的身份究竟該如何認同的問題。不過他自己並沒有回答。  文章摘編如下:  清明返臺掃墓,從北京到香港轉機去臺北。
  • 旺報:兩岸青年互換生活體驗 交流最深刻
    旺報:兩岸青年互換生活體驗 交流最深刻 2016-03-17 16:11: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3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出在臺灣讀書的大陸學生文章稱,這幾年往來兩岸,有過不少觀察體悟,因此也寫下一些文章。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在投稿作品的踴躍支持下,第二屆兩岸徵文同樣獲得廣泛迴響,《旺報》援例選輯本屆優秀作品集結出書,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小故事、親身的感受,益增兩岸的大交流、大融合。 目錄:【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臺灣!
  • 臺灣《旺報》:武力統一非中華民族復興之道
    無須諱言,最有可能、也最有魄力改變這一局面的還是在大陸,臺灣只希望過小確幸的日子,也缺乏政治彈性。大陸的問題不在魄力與能力,而在於思維和方法。最近大陸涉臺媒體有意無意鼓勵討論「武統」、重提《反分裂法》、放話「斷ECFA利大於弊」,這裡面當然有平息內部民粹的考量,但這些手法對兩岸關係有實質幫助嗎?只能坐實了大陸把一切兩岸交流當籌碼、視「臺島」重於「臺胞」的敵我思維。這些年美國介入臺海愈演愈烈,民進黨也錯誤走上了「全民皆網軍」的「抗中」不歸路。
  • 臺灣對大陸依存度創新高 民進黨脫鉤夢碎
    據報導,臺灣出口到大陸佔整年度總出口比重,2010年到2019年之間,最高是2010年的41%,最低是2015年的39%,但1到6月出口大陸的佔比卻高達42%,創歷史新高;臺灣出口到大陸最主要是電子信息產品,特別是4月分以後,因遠程視訊、宅經濟等需求,導致電子零件需求增加。
  • 旺報:大陸應有所作為 兩岸求同尊異共建新中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22日社評,原題《兩岸關係陷盤整 陸應有所作為》,全文摘編如下:朱立倫就任國民黨主席,外界普遍稱是「朱立倫時代」的開啟,也都高度關注朱立倫究竟是國民黨史上「最弱勢的黨主席」,還是能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振衰起蔽的中興英主。朱時代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會有怎樣的變化,能有怎樣的突破,是外界觀察的重要視角。
  • 臺灣旺報:中國大陸電影票房奇蹟,不應有造假
    對於這樣的票房存在汙點的案例近些年來比比皆是,除了大家提到的《美人魚》、《港囧》等大片,其實對公眾缺乏一個真相的交代。票房有詐影響的不僅是觀眾,更重要的是不要傷了從業者的心。隨著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電影票房將很快超越美國市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 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旺報》社長黃清龍、臺灣快樂聯播網主持人等祝賀華廣開播26周年
    在中國華藝廣播公司開播26周年之際,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臺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臺灣快樂聯播網主持人、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中國社科院臺研所青年學者王敏、戴來幸葫藝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賴素育和臺灣「鳳姐兒」鳳梨酥創始人徐鳳儀等各界人士紛紛送上祝福。
  • 臺灣《旺報》:「武統」是兩岸「心靈契合式統一」的天敵
    兩岸關係惡化,臺灣支持統一者僅存8%,達到歷史低點,因而刺激了大陸的「武統」聲浪,兩岸軍事衝突風險升高。對兩岸和平有期待、對統一有願景的人可能需要反思:統一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統一?統一究竟是手段,還是目的?統一如何行穩致遠?
  • 臺灣《旺報》:別讓「臺獨」、「武統」壞了兩岸大局
    自臺美「斷交」至今,美軍行政專機經常依據民航體制申請,航經臺灣周邊空域,美國政要來訪也都是搭乘美軍專機直接降落松山機場,媒體亦曾公開報導,相關紀錄清楚透明,從未引發大陸負面評議
  • 一個大陸青年眼中的臺灣
    對於這個自己生活的島嶼,他們往往毫不吝嗇讚美之詞,但有時候卻又仿佛在吐槽著一切;比如我嘗試挑戰單車環島,親自實現了這個許多臺灣人畢生的願望。一輛單車,一千公裡,在太平洋的風吹拂下,我用一種極具「臺味」的方式,看到了臺灣島上各處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感受到這個寶島最震撼人心的美;比如我開始知道一般臺灣人對彼岸大陸的了解程度究竟有多少。
  • 想不到吧,現在臺灣居然還有人說大陸統一是為了臺灣的錢!
    ,填補「債臺高築」的地方政府財政黑洞,是大陸人享受「統一紅利」,不是臺灣人……臺灣《旺報》15日對此發表社論文章指出,姑且不論統一真正得利者是誰,光是拿臺灣錢補大陸財政黑洞,即可知其昧於事實,正反映了綠營對大陸認知的荒謬。
  • 深度盤點:百家臺灣電子供應鏈企業大陸地區產能向外遷徙動態
    其中,iPhone組裝有集中印度的趨勢,包括鴻海、緯創皆已在印度設廠;緯創目前非中國大陸生產據點分布在墨西哥、捷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臺灣等地,緯創並預期明年非中國大陸產能佔比目標要達到50%,是EMS廠當中最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