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2021-02-13 娛樂集聚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蒙驁,則輔佐了以上四位秦國君主。《大秦賦》中,秦國大將蒙驁生命垂危,秦王嬴政走到他身前,握住他滄桑的手,想著要安撫他,但老將軍堅定的眼神讓他難以說出口。

就在秦王嬴政不知所措之時,蒙驁用已經沙啞、無力的聲音,留下了他的臨終遺言。蒙驁艱難的側過自己身子,死死握住秦王的手,兩眼更加堅定地說道:

老夫有負先王所託,不能再追隨大王,為大王效力,為大秦盡忠,你們要替大王帶好兵,掃滅六國,忠於大王,忠於大秦。

對此,在筆者看來,就《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的蒙驁,和歷史上的蒙驁比較接近。雖然他沒能等到秦滅六國的那一刻,但是,他屢立戰功,無疑為秦始皇一統天下掃平了障礙。至於蒙驁的子孫,比如蒙武、蒙恬、蒙毅等人,同樣對秦國忠心耿耿。

首先,蒙驁(?~公元前240年),《戰國策》作蒙傲,戰國末期秦國名將。

司馬遷在《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中記載: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在戰國七雄中,齊國和秦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謂相隔千裡。對於蒙驁來說,之所以選擇離開齊國,投奔秦國,顯然是認為來到秦國後,能夠獲得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臺。

當然,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我們無法得知蒙驁到底是哪一年投奔齊國的。對此,在筆者看來,蒙驁很可能是公元前284年後離開齊國。在這一年,燕國、秦國、韓國、魏國、趙國聯合攻打齊國。五國伐齊後,雖然齊國成功復國,卻再也無法重回巔峰。因此,這註定蒙驁在齊國繼續待下去,也不能有所成就。而這,應該是推動蒙驁投奔秦國的重要原因。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太子嬴柱即位,史稱「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後去世,終年五十四歲,諡號為「孝文王」,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秦孝文王去世後,太子嬴子楚即位,史稱「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即位後,蒙驁獲得了重用。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驁擔任將領,奉命率軍攻打韓國,韓國割讓成皋(今河南省滎陽市)、鞏二城給秦國,秦國設置三川郡(治今河南省洛陽市)。而《史記·蒙恬列傳》則記載,是蒙驁奪取韓國的成皋、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二城而設置三川郡。當然,不管是割讓,還是奪取,這都是蒙驁戰功的重要體現。秦國設置三川郡後,其疆域到達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因此,這意味著韓國和魏國的腹地,已經暴露在秦國鐵騎之下了。

換而言之,秦國想要消滅韓國和魏國,無疑是容易不少了。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莊襄王派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郡。太原郡之下的晉陽,曾是趙國的都城。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趙國的國力不斷下滑,自然難以保住太原郡了。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驁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今山西省晉城市)、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今屬山西省)、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狼孟(今山西省陽曲縣),一共奪取三十七座城池。

同年,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率領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攻打秦國,在黃河以南打敗秦軍,擊退蒙驁,於是魏無忌等撤離。誠然,魏國信陵君天縱奇才,率領五國大軍擊敗了蒙驁。不過,蒙驁雖然沒能取得勝利,但是,憑藉著函谷關等城池進行堅守,蒙驁也沒讓秦國損失慘重。因為無法繼續獲得好處,信陵君魏無忌只能選擇撤軍,這意味著蒙驁還是成功化解了這一次合縱攻秦之戰。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莊襄王薨,享年三十五歲。在秦莊襄王去世後,太子嬴政即位,因此,蒙驁歷經了秦國四位君主,堪稱四朝元老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我們經常聽到三朝元老的說法,不過,四朝元老的大臣,顯然就比較少見了。

秦王嬴政即位之後,任用呂不韋為丞相,李斯為舍人,蒙驁和王齮等為將軍。對於秦王嬴政來說,和之前的秦國君主一樣,依然信任出自齊國的蒙驁。同年,晉陽反叛秦國,蒙驁率軍平定叛亂。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韓國,奪取十三座城池。對此,在筆者看來,經過蒙驁的多次進攻,此時的韓國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了。換而言之,只要機會合適,秦國可以輕鬆消滅韓國了。同年十月,蒙驁攻打魏國的氏篸、有詭二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驁攻取氏篸和有詭。同年三月,蒙驁撤軍而回。

最後,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魏無忌去世,這對於魏國來說,損失不亞於丟失數十座城池,也即魏國最後的長城轟然倒塌了。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嬴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消息後,於是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

蒙驁奪取魏國的酸棗(今河南省延津縣西南)、燕(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虛(今河南省延津縣東)、長平(今河南省西華縣)、雍丘(今河南省杞縣)、山陽(今河南省焦作市)等二十座城池,設置為東郡(治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經此一戰,魏國和韓國一樣,同樣來到了奄奄一息的階段了。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時年約七十多歲。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蒙驁沒能等到秦滅六國的那一天。但是,他輔佐四位秦國君主,屢立戰功,確實為秦朝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蒙驁的臨終遺言,雖然只有60字左右,但是環環相扣,把秦王嬴政所擔心的一切都解決,同時也寫儘自己的不甘心。遺言中的「有負所託」4字,蒙驁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是明明白白,並藏著自己未能有機會一掃六國,見證大秦王朝建立的遺憾。當然,雖然蒙驁沒能見到,但是,他的兩個孫子,也即蒙恬、蒙毅卻見證甚至參與了秦滅六國之戰,這應該可以告慰這位秦國名將了。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蒙驁,戰功赫赫,輔佐四位秦國君主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蒙驁,則輔佐了以上四位秦國君主。《大秦賦》中,秦國大將蒙驁生命垂危,秦王嬴政走到他身前,握住他滄桑的手,想著要安撫他,但老將軍堅定的眼神讓他難以說出口。就在秦王嬴政不知所措之時,蒙驁用已經沙啞、無力的聲音,留下了他的臨終遺言。
  • 《大秦賦》之蒙氏家族: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最終結局如何?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秦國的文臣武將,同樣成為這部電視劇重點刻畫和渲染的人物。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蒙氏家族,可以說是戰國後期的秦國第一武將家族。
  • 《大秦賦》中的四位秦國將領:立下戰功,卻被人們忽略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等秦國將領,同樣讓人沒有忽略。當然,對於這幾位將領來說,本來就在歷史上具有相對較高的知名度。
  • 《大秦賦》之王齕:輔佐四位秦王,卻經常被人們忽略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開篇便是以酣暢淋漓的戰爭場景拉開了整部劇的帷幕,秦軍在王齕的帶領下,向趙國的都城邯鄲發起攻擊,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邯鄲之戰」。邯鄲之戰是長平之戰的後續,是秦昭襄王對趙國發動的滅國之戰。
  • 《大秦賦》之蒙驁:奉4代秦王,奪90座城,蒙氏一族與大秦同在
    戰國末年,秦國傲視群雄,秦國名將更是層出不窮。白起、王翦、王齕,蒙驁等都立下赫赫戰功。其中,王翦、王賁、王離是為三代猛將,以蒙驁、蒙武、蒙恬、蒙毅祖孫三代為代表的蒙氏一族,在秦國歷史上與大秦同在。近期,歷史劇《大秦賦》熱播,蒙驁一家均有出場,他的兩個孫子蒙恬和蒙毅成了嬴政的少年玩伴。
  • 《大秦賦》之秦莊襄王:在位只有3年,卻奠定秦國統一基礎!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對於《大秦賦》來說,前四集以宏大的戰爭場景和典型的士兵服飾拉開了序幕,秦昭襄王嬴稷的的晚年也隨之登場。
  • 《大秦賦》之秦莊襄王:在位只有3年,卻奠定秦國統一的基礎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
  • 《大秦賦》之龐煖:大器晚成,曾率五國聯軍攻打秦國
    在《大秦賦》中,趙悼襄王和郭開這一對君臣將廉頗趕出了趙國,再加上李牧長期在北邊防禦匈奴,這促使龐煖在趙國越來越受重用。比如《大秦賦》中的五國攻秦之戰,就是龐煖這位老將指揮的。雖然在蕞之戰這場戰役中,龐煖沒能重創秦國。不過,龐煖還是成功率領吳國聯軍逼近秦國都城鹹陽,讓不少喜歡嬴政的觀眾都為之捏一把汗。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第一集,就是事關趙國甚至山東六國存亡的邯鄲之戰。
  • 心理分析:為什麼蒙驁將軍能夠成為秦朝四國元老
    蒙驁,我們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看過電影《神話》就不陌生了,裡面主演有成龍和金喜善。成龍飾演的是蒙毅,金喜善飾演的是麗妃。麗妃鍾情於蒙毅,蒙毅也很愛麗妃。而這位蒙驁,就是蒙毅的爺爺,大秦帝國的戰神。蒙驁本來是齊國人,後來覺得秦國比較有發展,覺得在秦國可以有一番成就。於是在秦昭襄王時從軍秦國,帶兵打仗。慢慢地一步步地做到了將軍。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裡的武將,你為誰打call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傳承優秀的民族精神及文化一直是歷史正劇肩負的重擔之一從「裂變」到「縱橫」到「崛起」再到「天下」《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自2006年開拍以來群雄逐鹿,六國歸一酣暢淋漓,盡在此間近日,隨著《大秦賦》的火熱播出
  • 《大秦賦》之廉頗:被迫離開趙國,最終客死異鄉!
    在《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趙偃和郭開這一對君臣,無疑讓很多觀眾咬牙切齒。在趙孝成王去世後,趙偃剛剛成為趙國君主,就和郭開上演了一齣好戲,趙偃下令整頓兵馬立刻攻秦,為父為兄報仇雪恨,同時奪回屬於趙國的城池。所有大臣雖然都知道十分不妥但又不敢反對,只有一直代理丞相之職的廉頗言辭激烈,並堅決反對。
  • 《大秦帝國》系列中秦國的八大名將,哪位能夠排第一?
    被看作是《大秦帝國》最後一部的電視劇《大秦賦》近期終於開播,雖然改了名字,但絲毫沒有影響廣大大秦粉的熱情,前幾集也的確讓大家看到了導演組的誠意,無論是氣勢如虹的戰爭場面,還是人物服裝配飾的小細節,都對的起《大秦帝國》這個大IP。
  • 《大秦賦》:趙國國運衰落,從最後幾個君主英年早逝開始
    在電視劇《大秦賦》裡趙孝成王是個頭髮已經顯白的中老年人。而《大秦帝國3》裡則是一個年輕人,而《大秦賦》開篇就是邯鄲之戰,二者形象哪個哪個對呢?史書記載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禪位給自己的二兒子趙何;趙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趙武靈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的時候遇到趙何的生母,所以趙何的出生時間不會早於公元前310年。
  • 《大秦賦》之王翦家族:王翦、王賁、王離最終結局如何?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
  • 大秦賦:秦國官員制度之三公九卿
    鹹陽城秦國中央政府主要由三公九卿組成,輔佐秦王管理全國軍政要務。最高級別為三公,分別是相國、御史大夫、國尉。秦國閱兵《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秦國創設御史大夫,監察百官,是中國古代專門監察制度的開端。
  • 從《羋月傳》到《大秦賦》,略說秦國強盛之路
    電視劇《大秦賦》演繹了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嬴政,孫儷主演的《羋月傳》說的也是秦朝的事。羋月的原型是秦惠文王的嬪妃羋八子,她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的母親,歷史上有名的宣太后。秦朝的前身是秦國,君主稱為公和王,秦朝時稱為皇帝。
  • 《大秦賦》之楚王負芻:一度擊敗秦國大軍,最終下落不明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對於《大秦賦》來說,中間有很大部分劇集,是圍繞著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展開的。
  •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 大秦賦李斯是什麼官
    大秦賦的郎中是什麼官首先,在古裝歷史劇《大秦賦》中,有些官職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比如呂不韋擔任的丞相(相邦)這一官職,大家都知道這是百官之首。再比如蒙驁的上將軍,可以和三國時期的大將軍相提並論。不過,就李斯擔任的長史和蒙恬擔任的郎中,很多人可能就不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