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楚王負芻:一度擊敗秦國大軍,最終下落不明

2021-02-23 情懷歷史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對於《大秦賦》來說,中間有很大部分劇集,是圍繞著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展開的。而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當然,在劇集進入到後半部分的時候,秦王嬴政不僅平定了嫪毐之亂,更順利廢除了呂不韋的相邦一職。而這,促使秦王嬴政真正掌握了秦國大權,得以開始一統天下的大業。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韓國在公元前230年被秦軍消滅。在韓國滅亡之後,王翦率領大軍進攻趙國,於公元前228年成功佔據了趙國都城邯鄲,俘獲了趙王遷。

如果說韓國的滅亡,還不能震懾其他諸侯國的話,那麼,趙國的倒下,自然讓楚國等諸侯國如坐針氈。在《大秦賦》第73集的劇情中,楚國內部爆發了一場兵變,也即項燕聯合楚國公子負芻,擊殺了楚國權臣李園,並廢掉了在位只有兩個月的楚哀王。因此,對於楚王負芻來說,正式成為楚國君主,而就項羽的祖父項燕,自然也獲得了楚國的重用。於是,對於兵變之後的楚國,引起了秦始皇嬴政的重視。那麼,問題來了,楚王負芻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首先,楚王負芻(公元前265年―?),羋姓,熊氏,名負芻,楚考烈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對於楚王負芻的父親——楚考烈王,無疑是戰國後期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君主。楚考烈王在位時,派遣春申君支援趙國,從而打贏了邯鄲之戰。在邯鄲之戰後,楚考烈王又參加合縱攻秦之戰,併吞並在戰國時期默默無聞的魯國。

凡此種種,都讓秦王嬴政掌權之後,沒有主動挑起秦楚之間的戰事。並且,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生下公子扶蘇的羋華,同樣來自於楚國,這意味著秦王嬴政試圖通過聯姻,以此穩住楚國,從而方便自己攻打韓國、魏國、趙國等諸侯國。

不過,在楚考烈王去世後,李園執掌楚國大權,這導致楚國日益衰落。在楚考烈王去世後,先是楚幽王即位。楚幽王十年(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楚哀王即位。對於楚幽王和楚哀王,都是楚王負芻的兄弟。當然,如同唐朝初期的玄武門之變,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王位,同樣會手足相殘。楚哀王在位兩個多月,負芻的麾下就襲擊殺害楚哀王,而擁立負芻為王,史稱楚王負芻。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正是因為項羽祖父項燕的支持,才幫助楚王負芻篡奪了王位。

楚王負芻二年(己亥,公元前226年),秦軍伐楚,大破楚軍,佔十餘城。對此,楚王負芻向秦國提出,擬獻青陽(今湖南長沙)以西地以求和。同年,韓國故地爆發了叛亂。公元前226年,韓國王室後人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在平定韓國故地的叛亂之後,秦始皇嬴政繼續將矛頭對準了楚國,準備發動消滅楚國的戰役。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軍攻打平輿(今河南平輿北),蒙恬率軍攻打寢丘(今安徽臨泉),大敗楚軍。李信接著乘勝攻克鄢郢,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南)會師。當時楚國將領項燕率領楚軍乘機積蓄力量,跟蹤追擊李信軍隊,連續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結果大敗李信的部隊,攻入兩個軍營,殺死七名都尉,李信軍大敗而逃。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秦滅六國時,楚王負芻一度擊敗了秦國大軍。而這,自然是秦滅六國之戰中,秦軍少有的挫折。這場戰役讓秦始皇憤怒不已,不得不將60萬大軍交給王翦,以此再一次發動滅楚之戰。

楚王負芻四年(辛丑,公元前224年),他派楚軍襲擊原楚都郢所在地的秦之南郡(今湖北武漢以西至四川巫山以東;郡治設在今湖北江陵東北郢城,後遷江陵)。同年,秦始皇出兵六十萬攻楚。他出動主力拒秦;大將項燕被秦軍擊敗後自殺。對此,在筆者看來,如同李牧被殺之後,趙國走向滅亡一樣。項燕兵敗被殺後,楚王負芻自然失去了繼續抵擋秦軍的力量。

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秦軍將領王翦、蒙武率軍攻進楚都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秦國取消楚國名號,將楚地設置為郡。對於秦始皇來說,郡縣制往往在消滅山東六國的過程中就已經推行了,而不是秦朝建立之後在設立的。

至於楚王負芻這位君主,在楚國滅亡之後,被秦始皇嬴政廢為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後,《史記》、《戰國策》等史料中就沒有楚王負芻的記載了。換而言之,在正史上,楚王負芻最終下落不明了。而在楚王負芻被秦軍俘獲後,楚國還沒有徹底走向滅亡,這是因為昌平君羋啟,繼續扛起了抵擋秦軍的大旗。因此,對於楚王負芻來說,有人認為他是楚國最後一位君主,也有人將昌平君羋啟稱之為楚國最後一位君主,也即在楚王負芻之後,昌平君羋啟被擁立為楚王。

最後,昌平君熊啟(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羋姓,熊氏,名啟,楚考烈王之子,母親是秦昭襄王之女。戰國末期秦國丞相,秦始皇的表舅,末代楚王。看過《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應該不會忽略昌平君羋啟這位人物。在平定嫪毐之亂後,昌平君羋啟因為立下功勞,得以在呂不韋之後成為秦國丞相,也即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重用。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關於昌平君羋啟的出身,一般認為他是楚考烈王之子,楚考烈王還是太子的時候,曾在秦國鹹陽當人質,並娶了秦昭襄王的女兒,從而生下了羋啟。在楚考烈王回到楚國後,羋啟則一直留在秦國,並一步一步成為秦國丞相。所以,昌平君羋啟也是楚王負芻的兄弟。

在楚王負芻被俘後,昌平君被楚國將士擁立為楚王,在淮南一帶繼續反抗秦國。王翦、蒙武率秦軍來攻,昌平君羋啟兵敗身亡,這意味著楚國徹底走向滅亡。總的來說,在戰國後期,楚國和趙國一樣,都是秦滅六國的勁敵。正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雖然楚王負芻被俘,昌平君羋啟被殺,但是,在秦朝末期,楚國一帶的起義風起雲湧,也即楚人成為掀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大秦賦》:秦國前後投入80萬大軍,最終消滅了楚國!
    王翦大軍尚未與楚開戰,便三番五次請求封賞,秦王嬴政一一允準,感慨王翦還是不懂他的心意。王綰不解王翦所為,李斯解惑,王翦手握重兵,以自汙方式消除大秦上下顧慮。最終,王翦擊敗了項燕,滅亡了楚國這個大國。以下,就讓我們了解一下歷史上的秦滅楚之戰。
  • 《大秦賦》之蒙氏家族: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最終結局如何?
    一、蒙驁首先,對於秦國的蒙氏家族,始於蒙驁這位戰國名將。蒙驁(?~公元前240年),《戰國策》作蒙傲,戰國末期秦國名將。當然,蒙武也是為秦國立下戰功的名將。秦始皇二十三年(楚王負芻四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任命蒙武擔任副將,派遣蒙武跟隨主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秦軍與楚軍在蘄地交戰,秦軍大敗楚軍,追擊到蘄地南部時,斬殺楚國將領項燕,楚軍因此潰敗逃亡。
  • 大秦賦:羋啟傳奇結局,在秦國取代呂不韋,後又被項燕擁立為楚王
    在《大秦賦》前半部中,華陽太后所領導楚系的羋啟,雖然在劇中,他成了嬴政的嶽父,卻仍只是個偶爾出場的小角色,然而在歷史上,他卻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 《大秦賦》槽點:項燕和昌平君這對CP
    《大秦賦》中項燕自盡一個是秦國公子,一個是楚國貴族將領,他們怎麼能被捏在一起來作為反對秦二世胡亥的旗號呢?所以,我們可以猜測扶蘇的生母是一個楚國女子,這樣就能和項燕扯上關係了。胡亥肯定是某位不知名的某國王室女子所生,這樣他們的反秦鬥爭就成了秦國內部的外戚勢力爭鬥。所以說在這裡,編劇還是進行了合理的推測和想像。《大秦賦》中項燕上線有點晚,最早也是出現在了呂不韋主政秦國期間關東五國發起的合縱伐秦,在整部劇中他一直是最想拯救楚國也是最有能力拯救楚國的人物。
  •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不僅秦始皇、李斯、呂不韋、趙姬太后、嫪毐等主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樊於期等配角,同樣是比較出彩的人物了。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樊於期因為沒有保護好冬兒,所以在嫪毐之亂時離開秦國,流落到了燕國。到了荊軻刺秦的時候,樊於期的首級,更是成為荊軻能夠接近秦始皇的投名狀。從這一角度來看,樊於期不僅背叛了秦國,還差一點害了秦始皇。
  • 《大秦賦》之龐煖:大器晚成,曾率五國聯軍攻打秦國
    在《大秦賦》第一集中,趙國城牆上站著一位老將軍,此人指揮趙國將士抵禦秦將王齕的進攻,頗有老當益壯之感。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也是一位老將,但是,此人不是廉頗,而是大器晚成的龐煖。《大秦賦》之龐煖:大器晚成,曾率五國聯軍攻打秦國雖然在《大秦賦》的前幾集中,龐煖出現的時長極為有限。但是,在趙孝成王去世後,趙悼襄王即位,龐煖這位老將獲得了更多的表現。
  • 《大秦賦》羋啟叛秦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韓非怎麼死的
    《大秦賦》羋啟叛秦原因是什麼《大秦賦》雖然已經完結,但是劇中仍有一個巨大的未解謎團,久久地困惑著不少小夥伴。羋啟身為秦國丞相,國夫人羋華的父親,公子扶蘇的外公,最後究竟為什麼會背叛秦國,倒向楚國?經過我們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第一集,就是事關趙國甚至山東六國存亡的邯鄲之戰。
  • 電視劇大秦賦與真實歷史差距大嗎?
    《大秦賦》能把昌平君這個配角寫了出來,甚至成為一系列劇情的關鍵線索,是一個絕對天才的編劇設計。昌平君這個歷史人物,在《史記》上著墨極少,甚至連名字都是1982年才被考古出來的。但是,熊啟在歷史上的影響極為重大,從戰國晚期到秦國滅亡一系列事件,幾乎都和他有關。《大秦賦》寫出了昌平君的故事,實際上也大膽破解了很多歷史謎團。
  • 《大秦賦》三大紅顏禍水:秦國趙姬,趙國倡後,還一位是楚國李嫣
    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即將落下帷幕,大家對這部劇的吐槽聲越來越大,尤其是趙姬和倡後的戲份太多,影響了故事的主線。其實,秦國的趙姬和趙國的倡後的確是禍國亂政的女子,除了這兩人外,還有一女子足以和趙姬、倡後並肩,只是她在《大秦賦》中沒有出場,此人就是楚國的李嫣。下面,筆者就來說說李嫣的故事。李嫣,和趙姬、倡後一樣,都做過王后,後來成為太后,而且,她的故事更加離奇。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為何第一個滅韓,最後滅齊?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大結局中,齊國朝堂上,田衝與離秋的降秦之議遭到以齊相後勝為首的齊國大臣阻撓,後勝扣押了離秋,並向齊王建表決心可以擊退秦軍
  • 《大秦賦》:秦滅六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燕王喜最慘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雖是以嬴政如何一掃六合為主視角。然而,《大秦賦》前2/3的篇幅,基本上是用來描寫嬴政與嫪毐、呂不韋、趙姬等人之間的糾葛,導致最重要的「秦滅六國」主劇情,被壓縮嚴重。在《大秦賦》最後幾集裡,導演只使用了幾個鏡頭,便迅速結束了秦國滅亡六國的重要情節。
  • 好戲|《大秦賦》變「大秦負」,到底是誰的鍋?
    文 | Eva 12月1日首播時,《大秦賦》的豆瓣評分一度高達逼近9分。 而現在,只有6.1分了…… 作為「大秦」系列電視劇的收官之作,《大秦賦》非但沒能畫上一個比較精彩的句號,反而狠狠跌了一跤,可謂遺憾。
  • 《大秦賦》之楚考烈王,4個兒子都當國君,卻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
    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毛遂一番話,把楚國當年如何被秦國打敗,如何狼狽遷都,如何辱沒先祖的事情當眾抖了出來,楚考烈王仿佛被人扒光了衣服,既惱怒又羞愧,最終,楚考烈王決定硬氣一回,答應出兵抗秦。
  • 好戲 |《大秦賦》變「大秦負」,到底是誰的鍋?
    》的豆瓣評分一度高達逼近9分。」系列電視劇的收官之作,《大秦賦》非但沒能畫上一個比較精彩的句號,反而狠狠跌了一跤,可謂遺憾。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再到2020年的《大秦賦》,「大秦」系列足足跨越了11年,確有「奮六世之餘烈」的野心。
  • 好戲|《大秦賦》變「大秦負」,到底是誰的鍋?!
    好戲|《大秦賦》變「大秦負」,到底是誰的鍋?! 文 | Eva 1首播時,《大秦賦》的豆瓣評分一度高達逼近9分。
  • 《大秦賦》符合史實嗎?多寫了一個昌平君,令其遠超大秦帝國原著
    事實上,《大秦賦》最讓我佩服的,其實就一個角色,足以讓筆者為歷史還原度打出高分——那就是昌平君羋啟,秦國丞相,也是末代楚王,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雖然更符合歷史的應該叫「熊啟」,但是《大秦帝國》此前有「嬴政、贏駟」這種錯誤在先,已經讓很多人改不過來了。昌平君,其實僅僅是《大秦賦》的一個配角。
  • 隱藏在《大秦賦》中的「戰國四公子」,你可發現了?
    熱播劇《大秦賦》劇情已過半,收視熱度持續上漲原本以為政兒加冠親政已經很難誰能想到親政後是難上加難呂不韋、李斯、蒙恬、蒙毅等秦國大咖們正不斷為秦國統一六國努力著。在劇中,平原君因和秦國籤訂屈辱條約,被趙孝成王辱罵拿了秦國的好處,最終氣死在趙國的大殿上,盡顯悲劇色彩。相關典故我們非常熟悉的成語「毛遂自薦」就與平原君息息相關。戰國時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趙勝到楚國去求救,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主動自薦隨同前去。
  • 《大秦賦》: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大結局中,秦國大軍兵臨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作為齊國亡國之君,選擇出城投降,這意味著秦滅六國之戰的結束。在秦滅六國之戰的過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一支強大的秦軍,也發現山東六國在面對秦國大軍時,並沒有從一開始就認輸,而是進行了比較激烈的抵抗。特別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公子嘉在趙國滅亡後建立代國,繼續抵擋秦國大軍。而燕太子丹則派遣荊軻刺殺秦始皇,以此避免燕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