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楚考烈王,4個兒子都當國君,卻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

2020-12-27 博史通今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結束,趙國40萬將士慘遭坑殺。當時,楚考烈王剛繼位3年,長平之戰的結局震驚了楚國的朝堂,春申君黃歇、楚將項燕等人都勸楚考烈王早做和秦國開戰的準備,楚考烈王不以為然。因為對楚考烈王來說,楚國和趙國的關係早已破裂,而楚國和秦國是聯盟關係,秦國大勝趙國,反而是一件好事。後來證明,楚考烈王的這種觀點是大謬!

楚考烈王,羋姓,熊氏,名完,後人稱為「熊完」,楚頃襄王之子。當年楚國和秦國結盟,其實和熊完有一定關係。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打楚國,連下數城,一直打到楚國國都鄢郢,楚頃襄王被迫遷都,六年後,由於懼怕秦國再次攻打楚國,楚頃襄王派黃歇(春申君)去秦國議和,黃歇對秦昭襄王嬴政說:

「秦國和楚國都是大國,若真火拼下去,必然兩敗俱傷,韓趙魏等過必定漁翁得利,不如秦楚聯盟,然後一起來攻打其他國家。」

秦昭襄王覺得黃歇說得有理,但若想兩國聯盟,秦昭襄王提了一個條件:楚國派太子來秦國為質。楚頃襄王考慮再三,答應了這個要求,於是,當年,黃歇便陪著太子熊完來到秦國,熊完開啟了長達10年的人質生涯。

也就是說,楚考烈王熊完在為太子時,曾在秦國生活過10年,他在秦國為質期間,深深體會到了秦國的強大。10年之後,楚頃襄王病重,秦昭襄王本不打算讓熊完回國,然而,黃歇用偷梁換柱之計,助熊完回到楚國,繼承王位,是為楚考烈王。待黃歇返回秦國,楚考烈王任命黃歇為令尹,封春申君。

當時,戰國四公子同在,春申君禮賢下士,勉強維持楚國的「穩定」局面,而楚考烈王則不思進取,整日沉迷於歌舞之中,再加上屈景昭三族人心不齊,楚國其實是外強中乾。三年後,長平之戰結束,天下譁然,楚考烈王卻不為所動,絲毫沒有感覺到背後的危機。直到又過了三年,邯鄲之戰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楚國才被捲入其中。

原來,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派王陵攻打邯鄲,王陵久攻不下,秦國又派王齕繼續攻打,趙國軍民為了保衛邯鄲,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戰爭到了最緊急的時刻,趙孝成王派平原君趙勝出使楚國,請求楚考烈王派兵援助趙國。

平原君說:「楚王,懇請你發兵援趙!」

楚考烈王回答:「寡人不想和秦國打仗!」

平原君又說:「秦國虎狼之心,若秦滅趙,山東六國皆不可保,唇亡齒寒啊!」

楚考烈王回答:「寡人不想和秦國打仗!」

不管平原君說什麼,楚考烈王就這麼一句話。

《史記》云:

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兩人從日出談到日中,楚考烈王就是不願出兵。

楚考烈王不出兵的理由有兩點:第一,他和秦國是盟國,若違背盟約,秦國必然會攻打楚國。第二,他在秦國待了10年之久,對秦國的實力非常了解,秦國若真的打楚國,楚國只有吃虧的份。

這時,平原君的門客毛遂按捺不住了,他提劍對楚考烈王說:

「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

毛遂一番話,把楚國當年如何被秦國打敗,如何狼狽遷都,如何辱沒先祖的事情當眾抖了出來,楚考烈王仿佛被人扒光了衣服,既惱怒又羞愧,最終,楚考烈王決定硬氣一回,答應出兵抗秦。

後來,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通過「竊符救趙」率魏國大軍同至,趙、魏、楚三國聯軍一起保衛邯鄲,秦將王齕兵敗,解了趙國滅國之危。

秦國雖然在邯鄲吃了敗仗,但「東出」之志不改,公元256年,秦昭襄王滅掉了西周國,寄居在西周國的周天子周赧王被俘而死,象徵王權的九鼎也被秦國奪走。7年後,秦莊襄王繼位,丞相呂不韋帶兵攻滅掉了東周國,山東各國懼怕秦國,紛紛勸楚國組織大家「合縱」抗秦,楚考烈王不僅不答應,還勸其他幾國不要合縱。直到公元242年,趙悼襄王派使者再次聯絡各國,楚考烈王在趙國使者、春申君以及屈景昭三族的共同勸說下,決定再次挺直腰板,要聯合諸國抗秦。這是楚考烈王一生中最後一次伐秦,然而,他其實並不情願,在大軍出發前,楚考烈王還囑咐春申君要保存實力,不可拼光了自己的家底。

這一次,楚考烈王讓春申君黃歇擔任合縱長,由趙國老將龐煖擔任大將軍,舉楚、韓、魏、趙、燕五國之兵伐秦,聯軍一度攻入函谷關,然而最終還是敗下陣來。楚考烈王看到戰報後,一聲長嘆,從此,再也不提抗秦之事,可以說,從此後,楚考烈王徹底「慫了」,若有人再提合縱之事,他只裝作沒聽見。當秦國出兵來犯時,楚考烈王甚至遷都壽春,不願和秦軍對壘。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在病中,他仍不願提及抗秦之事,楚考烈王去世後,他的兒子熊悍繼承王位,是為楚幽王。(筆者註:包括《史記》在內的許多史書,都懷疑楚幽王熊悍春申君的兒子,這個話題本文不討論。)

楚幽王熊悍在位10年,他的舅舅李園把持朝政,秦國在攻打趙國的同時,派大將辛梧攻打楚國和魏國,楚幽王無力抵抗,一味獻城妥協,和他爹一樣,慫人一個。

楚幽王無子,他死後,他的同母弟弟熊猶繼位,是為楚哀王,楚哀王只做了兩個月的楚王,就被他的異母庶兄負芻所殺,負芻登上王位,立即殺掉了李園全族。

楚王負芻二年,秦王嬴政派李信、蒙恬率軍20萬伐楚,楚國連丟10餘座城池,好在楚國名將項燕苦力支撐,打敗了李信和蒙恬。然而,不久後,嬴政又派大將王翦和蒙武率60萬大軍伐楚,項燕率領楚國軍民頑強抵抗一年有餘,由於兩國國力懸殊太大,楚國糧草不足,再加上楚國人心不齊,項燕最終兵敗,王翦俘虜了楚王負芻。

根據《史記》記載,楚王負芻被俘後,項燕又擁立昌平君熊啟為末代楚王(《史記索隱》認為昌平君熊啟是楚考烈王的另外一個兒子)。遺憾的是,項燕再一次戰敗,昌平君自殺,楚考烈王的4個兒子,全部身死。

正如毛遂所言:「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戰國末期,楚國地廣人多,若論人口和國力,是最有可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又有春申君禮賢下士,招攬人才,楚國可謂佔盡天時地利,然而,楚考烈王不思進取,慫了一輩子,只有兩次被迫抗秦。他的4個兒子都做過楚王,也都以悲劇收尾。

筆者認為,楚國之敗,有三點原因:其一,敵人太強大;其二,君王不思進取;其三,楚人內部不團結。其中,第二條佔主要原因。

蘇洵在《六國論》中說:

「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若楚考烈王對內能團結國內各貴族,對外能和山東其他四國齊心協力,並力向西,楚國可保乎?五國可保乎?

相關焦點

  • 《大秦賦》羋啟之謎:當上了秦國丞相,為何又變成楚國國君?
    《大秦賦》熱播,許多配角的表演十分精彩,例如郭開、鄭貨等人,把對應角色飾演得惟妙惟肖。在歷史上,郭開確有其人,但卻沒有關於鄭貨的記載。除了這兩位外,還有一個人演技也不錯,此人就是《大秦賦》中的昌平君——羋啟。只是,羋啟在歷史上非常尷尬,因為關於歷史上的確有羋啟的存在,但關於他的記載,少之又少,以至於成為了一個謎團。
  • 《大秦賦》之楚王負芻:一度擊敗秦國大軍,最終下落不明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對於《大秦賦》來說,中間有很大部分劇集,是圍繞著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展開的。
  •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
  •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
  • 這篇「賦」火了,《大秦賦》到底賦的是什麼?
    來源標題:《大秦賦》賦的是什麼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異人是誰的兒子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大秦賦》異人是誰的兒子贏異人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也稱秦莊王,秦始皇嬴政的父親。一般國君都是把自己不喜歡的兒子,派到敵國去當人質的。畢竟當人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若是兩國發生戰爭,人質就有被殺的可能。通過異人的這個人質的身份,就可以看出他想要繼承秦王的位置是沒有戲的。但是,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為的,異人最幸運的是,他在趙國遇到了大商人呂不韋。正是因為呂不韋,才改變了異人的命運。
  • 《大秦賦》槽點:項燕和昌平君這對CP
    在這裡簡單說一下,楚國國君和屈景昭三家一樣都是熊姓,楚國國君是熊姓羋氏,所以我們經常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中看見很多羋姓人物,畢竟羋這一古老的姓氏要比熊姓更有吸引力。項燕是姬姓項氏,先祖是項國(姬姓諸侯國,與周天子有血緣關係),項國滅亡後他們王室就成了楚國的封君。
  • 《大秦賦》:秦滅六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燕王喜最慘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雖是以嬴政如何一掃六合為主視角。然而,《大秦賦》前2/3的篇幅,基本上是用來描寫嬴政與嫪毐、呂不韋、趙姬等人之間的糾葛,導致最重要的「秦滅六國」主劇情,被壓縮嚴重。在《大秦賦》最後幾集裡,導演只使用了幾個鏡頭,便迅速結束了秦國滅亡六國的重要情節。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應該說,《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之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之縱橫》(2013年)和《大秦帝國之崛起》(2017年)的姊妹篇,這三部秦劇的豆瓣分至今分別維持在9.3、9.3和8.5的高分。這三部秦劇承上啟下地講述的都是戰國時期的秦國,並按時間先後順序分別講述了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強國之路。
  •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他生前就叫「嬴政」?
    《大秦賦》劇照子楚又名異人,是安國君的兒子。公元前265年,安國君被冊立為秦國太子,當時秦、趙長平之戰尚未爆發。出於外交的需要,秦國需要派一位王室成員到趙國當人質,當人質風險很大,一旦兩國交惡,人質就有被處死的可能。因此,安國君在二十幾個兒子裡,挑選了一個最不得寵的子楚,派往趙國當人質。
  • 《大秦賦》火了 讓觀眾懂得了許多有趣的古代禮儀知識
    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
  • 《大秦賦》之秦孝文王:苦熬54年,在位僅3天,卻是一位明君!
    《大秦賦》的劇情僅播出一半,便已經讓眾多歷史迷過足一把秦史癮,劇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劇情,也讓我們對戰國後期的歷史人物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同時作為秦史最後一部,眾多粉絲恨不得將這部劇播出的劇情,再去多追幾遍,從而避免遺漏劇中任何細節。
  • 《大秦賦》羋啟叛秦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韓非怎麼死的
    《大秦賦》羋啟叛秦原因是什麼《大秦賦》雖然已經完結,但是劇中仍有一個巨大的未解謎團,久久地困惑著不少小夥伴。羋啟身為秦國丞相,國夫人羋華的父親,公子扶蘇的外公,最後究竟為什麼會背叛秦國,倒向楚國?經過我們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 隱藏在《大秦賦》中的「戰國四公子」,你可發現了?
    了解了大秦「男團」後,我們來看看戰國其他幾名「披荊斬棘的叔叔們」,他們並不是劇中的主要角色,但卻是戰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在《大秦賦》第三集最精彩的嬴異人談判這場戲中,異人面對的便是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三人。平原君趙勝趙勝(?
  • 《大秦賦》中,雄姿英發的春申君黃歇與宣太后羋八子有什麼關係?
    談秦說漢(322) 《大秦賦》中,雄姿英發的春申君黃歇與宣太后羋八子有什麼關係?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各自率兵,在邯鄲城外大敗秦軍,取得中原諸國合縱攻秦以來少有的大勝。春申君黃歇是當代之豪傑,但與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羋八子屬於不同的時期。
  • 大秦賦:秦始皇妃嬪無數,那正妻是誰?傳與羋月有關
    《大秦賦》正如火如荼的上映,結合電視劇與歷史,我們會發現圍繞在這個千古一帝身上有著太多的謎題,秦始皇可以說是「千古一帝」,然而無論是從13歲即位到22歲親政作為「太子」的歲月,還是22歲到39歲統一六國的時間,甚至是39歲到50歲安享天下的時間,都沒有他後宮嬪妃的記載,秦始皇的正妻到底是誰?
  • 有人疑惑《大秦賦》出現春申君?《羋月傳》餘毒太深!
    最近看到有些人問,為什麼《大秦賦》裡有春申君,甚至問他和「羋月」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嗎?我就來老生常談的再介紹一下《羋月傳》的錯誤吧,再來簡單接受一下春申君黃歇其人。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前265年去世)黃歇被楚王派到秦國議和,當時楚國剛被秦國攻入國都,楚王遷都陳縣,黃歇在秦國時聽說秦王(宣太后之子,昭襄王贏稷)要再次攻打楚國,就發揮才能勸秦王放棄攻打楚國。
  • 《大秦賦》三大紅顏禍水:秦國趙姬,趙國倡後,還一位是楚國李嫣
    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即將落下帷幕,大家對這部劇的吐槽聲越來越大,尤其是趙姬和倡後的戲份太多,影響了故事的主線。其實,秦國的趙姬和趙國的倡後的確是禍國亂政的女子,除了這兩人外,還有一女子足以和趙姬、倡後並肩,只是她在《大秦賦》中沒有出場,此人就是楚國的李嫣。下面,筆者就來說說李嫣的故事。李嫣,和趙姬、倡後一樣,都做過王后,後來成為太后,而且,她的故事更加離奇。
  • 《大秦賦》劇情引爭議,但瑕不掩瑜,還是一部值得追的好劇
    還記得《大秦賦》剛開播時,前面幾集真是看到熱血沸騰。無論演員的演技,還是服裝、道具、戰爭場面等,都優秀得讓人想要為之搖旗吶喊。尤其前面幾集裡的兩代秦王,贏稷和贏異人父子,王慶祥、辛柏青兩位老師的演技真沒話說。
  • 戰國版鳩佔鵲巢,楚考烈王的綠帽子是如何戴上的?
    《大秦賦》中,楚考烈王病逝,李斯與陽泉君奉命出使楚國弔唁。 楚太子悍居然不是已故楚考烈王熊完的親生兒子,而是春申君黃歇的兒子。陽泉君告訴李斯,此事楚國貴族多有知曉,楚王熊完卻並不知曉,這是多大一頂綠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