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不斷變化的,觀眾的觀劇口味也是難以琢磨的。《想見你》爆紅的意義,在於幫助市場打開了新思路。這部劇跳脫出被「拍爛」的「霸道總裁x傻白甜」、「傑克蘇x瑪麗蘇」等偶像劇套路和模式,將懸疑推理奇幻魂穿等元素貫穿於都市愛情裡,拓寬了偶像劇的題材邊界,為市場帶來了哪些新意和啟示?
《想見你》讓人上頭,
選題、敘事有何突破?
用盡邏輯心機,推理愛情謎底。一反常態的《想見你》為何讓人「上頭」?
從故事內核來看,這是一個包裹在愛情外衣下的懸疑劇。雙向穿越,兩個時空,四人之間的愛恨糾葛。在「平行時空交錯」中,2019年的黃雨萱為了尋找「去世男友」王詮勝回到了1998年;1998年的李子維喜歡上「魂穿」到陳韻如身上的的黃雨萱,兩人穿越時空的彼此暗戀是劇中情感向的一大看點。
情感向之外,「殺死祖父悖論」般環環相扣、莫比烏斯環般閉合循環、老磁帶中飄出的青春記憶被倒帶所覆蓋……每個細節信息都激發著觀眾變身「福爾摩斯」,與李子維、黃雨萱一同探索愛之謎團。截止大結局,《想見你》豆瓣評分9.2分,有超過32萬人參與打分,近7成觀眾給了5星好評,是今年首部入圍華語劇經典行列的熱門之作。
除了口碑與聲勢逆襲,該劇的熱度同樣一騎絕塵。在微博上,每周劇集更新話題必上熱搜,#想見你加更花絮##想見你大結局##想見你配樂##想見你解析#……各類話題花式登榜。
劇集的火爆也帶動了OST大熱,主題曲《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伍佰的插曲《LAST DANCE》,不僅刷爆了朋友圈等社交平臺,更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APP上,評論數超10萬+。
劇火、歌火的同時,演員也出圈。尤其是男主角「許光漢、王詮勝」的扮演者許光漢,一路從「查無此人」躍升至vlinkage藝人新媒體指數榜單第12名。
作為臺灣新生代小生的許光漢,此前憑藉《海吉拉》中的文棠生圈了一波粉,而今「一夜爆紅」之後,他籤約合力極光,發展重心或向內地轉移,不僅為《時尚芭莎》雜誌拍攝大片,更一舉拿下歐萊雅代言,成為90後男演員市場的新晉競爭股。
口碑、熱度雙爆,《好想你》有何致勝秘籍?首先,離不開選角的成功。柯佳嬿、許光漢分飾兩角的時間跨度大,他們的表演亦可圈可點。偶像劇成敗與否,女主的選擇尤為關鍵。柯佳嬿詮釋的自信張揚眼裡有光的黃雨萱、卑微到塵埃裡的陳韻如、魂穿陳韻如的黃雨萱以及刻意模仿黃雨萱的陳韻如讓人眼前一亮,四個形象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眼神全然不同,表演層次感很強。許光漢與男二號施柏宇身上滿滿的少年感,兩位「芳心縱火犯」,成為劇集席捲「少女心」的一大利器。
其次,該歸功於內容、敘事上的創新。該劇在「講故事」的手法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在浪漫愛情的主題之中,加入了懸疑推理奇幻穿越等元素,增強了觀眾的好奇心,調動了觀眾的參與度。在豆瓣官方小組中,群成員近10萬,討論數目達1.5萬條,劇情相關、主角評價、相關周邊成為網友關注的熱點。
另一方面,這部劇深化了偶像劇的社會內涵和思想深度,#想見你青少年認同#這一熱搜背後,可以看出創作團隊確實在「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具象化表達方面下了功夫,「你會想要從世界上消失,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失望了,而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每個人對生命和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不要妄自菲薄,無需輕易否定自己。
披著「花式」外衣的偶像劇,
套路有多深?
近年來,多部臺劇在題材上實現了創新,給足了觀眾新鮮感。2019年,由賈靜雯、吳慷仁主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是一部探討新聞、律師和人性的職業劇;同年,由謝盈萱、溫升豪主演的《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1分,該劇有臺版《請回答1988》之美譽;劉以豪、郭雪芙主演的《我們不能是朋友》則聚焦婚前出軌題材……經歷了短暫的沉寂,臺劇來勢洶洶,一度引發了網友關於「臺劇文藝復興」的大討論。
雖然現在說「臺劇文藝復興」為時尚早,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偶像劇這一內容領域,臺劇不斷打破常規,突破內容屏障的探索精神值得學習。
除了《好想你》,近幾年的《一把青》《荼蘼》《越界》分別是9.3、8.6、8.6的豆瓣高分之作。相比之下,偶像劇一直是內地影視團隊創作的主流之一,但真正能夠引發全民關注的依然是諸如《都挺好》《小歡喜》等現實題材作品。偶像劇常因題材單一、製作參差不齊備受觀眾詬病。
當下的偶像劇,題材單一且固化成為首要弊病,青春校園偶像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別碰我心底的小柔軟》、競技類偶像劇《遊泳先生》《浪花一朵朵》《進擊吧,閃電》……每一細分門類均存在扎堆上線跟風嚴重等問題;其次,情節愈發套路化、敘事愈加低齡化,滿屏皆千篇一律的「瑪麗蘇」和「傻白甜」,如《可惜不是你》《極光之戀》之流。
雷劇、懸浮劇層出不窮的屏幕上,有的劇雖然「顏值過關」,但演技堪憂。比如,在《我的真朋友》中,楊穎飾演的程真真的瞪眼式「演技」;談莉娜在《落跑甜心》中飾演傻白甜+正能量的元氣少女,然而浮誇的表演、咆哮式臺詞,讓人沒眼看。
還有「披著現實題材」外衣的「偽現實」題材,本質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偶像劇。比如劉燁、林依晨主演的《老男孩》,楊冪、黃子韜主演的《談判官》……披著醫療劇外衣的偶像劇、披著懸疑劇外衣的偶像劇、披著諜戰劇外衣的偶像劇、披著商戰劇外衣的偶像劇等等這類現象不勝枚舉。
親親抱抱舉高高的「甜寵劇」、玻璃渣裡找糖吃的「甜虐劇」正成為當下市場和觀眾青睞的香餑餑。但新風向也難免遭遇新風險。從《芸汐傳》的「芸汐抱」到《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報恩」梗,甜寵劇「一言不合就發糖」,手段卻略顯單一,也帶來了「甜得齁人」「甜得發膩」的潛在風險。還有的漏洞百出,強行造梗,如《翻譯官》《何以笙簫默》《甜蜜暴擊》;有的為了甜而甜,為了虐為虐,每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都做得不夠細緻和嚴密。
不可否認,每一部劇都有主角光環。但在偶像劇中,主角光環太強,就會弱化了觀眾的代入感。例如,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帶著《親愛的熱愛的》中韓商言的主角光環,不管怎樣到最後都是那個成功者;《下一站是幸福》中元宋拋開主角光環,大多女孩兒都不會喜歡;而《想見你》的人物之所以亮眼,正在於沒有主角光環,莫俊傑、陳韻如等看似「工具人」的設置,也有其完整而豐富的人生。
至於製作方面,偶像劇也存在大多數電視劇的通病。就服化道而言,有的作品誠然有一定的審美追求,但徒有其表,劇情無法撐起整個故事。比如,古力娜扎主演的《歸還世界給你》《十年三月三十日》;還有的場景布置一切從簡,服化道不與時俱進,《重耳傳奇》的服裝、造型就給人一眾廉價的塑料感,被稱作「一部披著歷史外殼的言情偶像劇」。除此之外,《我愛男閨蜜》《橙紅年代》《歡樂頌》《戀愛先生》等劇中,廣告植入頻繁且生硬,消解了觀眾的觀劇欲望。
從小透明到爆款,
《想見你》有何啟示意義?
前面提到,偶像劇不僅題材同質化嚴重。在審美方面,「不合時宜」的服化道也一直為觀眾所詬病。一字眉、斬男色、油膩底妝、阿依蓮服裝、過於飽滿的調色畫面.....這些「辣眼睛」的配置導致許多觀眾半途棄劇。
在這點上,《想見你》堪稱一股清流。小清新路線+懸疑畫風可以說俘獲了不少觀眾的芳心。就拿女一號柯佳嬿來說,扮演高中生陳韻如時素顏出鏡,劇中的校服也很漂亮貼合。化身職場女強人黃雨萱時妝容得體,成為行走的時尚icon。
其次,製作水準的提升,不僅是體現在服化道的細緻入微,更應該貫穿於劇本研發到編導、攝影、美術、後期等各個環節。比如,在大結局前夕,該劇經歷的「資源被盜」風波,官方火速上線應對機制,三版彩蛋成為危機公關加分項。
第三,劇中許多小細節,讓觀眾感受到了劇組的專業和用心。劇中暗藏多處致敬周杰倫的細節:李子維的三年二班,手指戳臉、翻牆、彈鋼琴等是《不能說的秘密》MV裡出現過的經典畫面。更為暖心的是,就連片尾演職員表很「懂」觀眾,「收到不少刀片的編劇」、 「把演員照亮的燈光師」、 「不可替代的音樂指導」……在細節上耐心雕琢,是《想見你》最美好的溫柔、最直抵心靈的陽光雨露。
第四,《想見你》大大拓寬了偶像劇探討社會議題的維度,在敘事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內容上呈現了更多的反轉和深度。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偶像劇只有積極「創新」和「探索」,才能在「套路」中「反套路」,才能向觀眾輸送更多的新鮮血液。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偶像劇的共鳴,並非源自於霸道總裁的一句「你聽我說」、「承包整片魚塘給你」……而是發自內心的「我從劇中看見了自己」。偶像劇內容的「真實性」和對生活深度、密度的挖掘與作品質量掛鈎,並且能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命運。所以,創作者要克服紙上談兵、跟風惰性,多關注現實、走進現實、擁抱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