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嚮往豪宅,哪怕是買不起,也要在自己的老家建造足夠富麗堂皇的房子,可能對於房屋內部的裝飾不是很看重,但是房子一定要足夠大,遠遠看上去就顯得這家人很有錢,但是進到這房間中一看,可能裡面還是到處通風的那一種,相信很多人都有見過這種房子。
這種「大屋」,體現出來的是人們對於「富貴」的追求,在某種意義上,房屋是人們展示財力的最有效方式。
因為房子通常是一個家庭中,佔比最為重要的資產,同時也是他人可以一眼看到的,所以人們為了展示自己家中的中興氣象,為了顯示自己家中確實有錢,都喜歡用龐大的房屋來顯示。
在歷史上,關於這些佔地巨大的房屋其實也有很多的典故,最為著名的顯然就是秦始皇的阿房宮,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真正志得意滿,認為父親留下來的房子已經小了(先王之宮廷小),於是準備給自己修一個豪華一點的房子。
從公元前212年持續到公元前207年,徵發了幾十萬的民夫,耗費了國家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讓天下民怨不息,結果直到秦朝滅亡才只建成了前殿。
可見這個工程有多麼龐大,也可見得秦始皇對於「大屋」的執念有多麼強烈,這個房子還沒有修築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可見這個房子已經有多大,但是秦始皇以及他的後世子孫並沒有住入這個房子,阿房宮的歸宿也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項羽率領楚軍進入關中以後,在還沒有竣工的阿房宮中放了一把大火,這把火持續了三個月都沒有燒完,讓這所富麗堂皇的大房子,成為了焦土菸灰。
而楚軍之所以能夠順利地進入關中,摧枯拉朽般地推毀秦朝,原因就是「天下苦秦久矣」,而天下人們因為秦朝而受苦多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便是無償修建阿房宮這樣具有高風險的大型建築。
可以說阿房宮這個「大屋」不僅沒有讓秦始皇的子孫享受到福氣,反而是導致其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房子再大也不會有阿房宮那麼大,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房屋的「大」,那麼一方面違背了「財不露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是容易導致子孫之間攀比奢侈的紈絝作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並非好事。
而若是將修築「大屋」的心思與財力,都投入到對於家風的構建,對於子孫的教育方面,那麼這個家庭才是真正的興旺氣象,所以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
而在這句俗語之後,其實還有著更加經典的後半句,不過卻鮮為人知,那就是「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
之所以說窮困的時候儘量不要出遠門,這是因為古時候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且一來人生地不熟,二來也很容易因為水土不服而生病,所以交通食宿的費用尚且是小事,但是一旦生起病來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當初秦叔寶要淪落到賣馬的地步,原因就是出遠門的時候生病了。
當然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已經非常方便,「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已經不是那麼適用,不過「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這句老話對於我們還是有著很多借鑑意義的。
「老人言」是不立文字的草根經典,口口相傳的人生經驗,千古流傳的處世智慧 ,五千年代代傳承,祖祖輩輩的人生總結 。
歷經歲月淘沙,早讀早受益的人生哲理。
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還想要了解到更多的古人智慧,給大家推薦這本我正在讀的《老人言》。
這本書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其中很多講的都是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害怕文言文看不懂?
這是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49錢,也就是一張電影票錢,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卡片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