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半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2020-12-22 請叫我盧指導

現在很多人都嚮往豪宅,哪怕是買不起,也要在自己的老家建造足夠富麗堂皇的房子,可能對於房屋內部的裝飾不是很看重,但是房子一定要足夠大,遠遠看上去就顯得這家人很有錢,但是進到這房間中一看,可能裡面還是到處通風的那一種,相信很多人都有見過這種房子。

這種「大屋」,體現出來的是人們對於「富貴」的追求,在某種意義上,房屋是人們展示財力的最有效方式。

因為房子通常是一個家庭中,佔比最為重要的資產,同時也是他人可以一眼看到的,所以人們為了展示自己家中的中興氣象,為了顯示自己家中確實有錢,都喜歡用龐大的房屋來顯示。

在歷史上,關於這些佔地巨大的房屋其實也有很多的典故,最為著名的顯然就是秦始皇的阿房宮,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真正志得意滿,認為父親留下來的房子已經小了(先王之宮廷小),於是準備給自己修一個豪華一點的房子。

從公元前212年持續到公元前207年,徵發了幾十萬的民夫,耗費了國家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讓天下民怨不息,結果直到秦朝滅亡才只建成了前殿。

可見這個工程有多麼龐大,也可見得秦始皇對於「大屋」的執念有多麼強烈,這個房子還沒有修築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可見這個房子已經有多大,但是秦始皇以及他的後世子孫並沒有住入這個房子,阿房宮的歸宿也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項羽率領楚軍進入關中以後,在還沒有竣工的阿房宮中放了一把大火,這把火持續了三個月都沒有燒完,讓這所富麗堂皇的大房子,成為了焦土菸灰。

而楚軍之所以能夠順利地進入關中,摧枯拉朽般地推毀秦朝,原因就是「天下苦秦久矣」,而天下人們因為秦朝而受苦多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便是無償修建阿房宮這樣具有高風險的大型建築。

可以說阿房宮這個「大屋」不僅沒有讓秦始皇的子孫享受到福氣,反而是導致其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房子再大也不會有阿房宮那麼大,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房屋的「大」,那麼一方面違背了「財不露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是容易導致子孫之間攀比奢侈的紈絝作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並非好事。

而若是將修築「大屋」的心思與財力,都投入到對於家風的構建對於子孫的教育方面,那麼這個家庭才是真正的興旺氣象,所以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

而在這句俗語之後,其實還有著更加經典的後半句,不過卻鮮為人知,那就是「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

之所以說窮困的時候儘量不要出遠門,這是因為古時候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且一來人生地不熟,二來也很容易因為水土不服而生病,所以交通食宿的費用尚且是小事,但是一旦生起病來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當初秦叔寶要淪落到賣馬的地步,原因就是出遠門的時候生病了。

當然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已經非常方便,「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已經不是那麼適用,不過「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這句老話對於我們還是有著很多借鑑意義的。

「老人言」是不立文字的草根經典,口口相傳的人生經驗,千古流傳的處世智慧 ,五千年代代傳承,祖祖輩輩的人生總結 。

歷經歲月淘沙,早讀早受益的人生哲理。

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還想要了解到更多的古人智慧,給大家推薦這本我正在讀的《老人言》

這本書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其中很多講的都是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害怕文言文看不懂?

這是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49錢,也就是一張電影票錢,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卡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老祖宗的話總結太在理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意思是說,即便是非常富有了,也不要住大房子,不必擁有豪宅別墅,保留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的好傳統作風,才能讓子孫後代福蔭長存。一、古人為何說「富不住大屋」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越大的房子住著越舒服,越小的房子住的越不舒服,所以說現代人普遍覺得掙了錢,發達之後就應該住大屋。
  • 老祖宗告誡: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老人言」的智慧,不只體現在對人生的描述和認識,更體現在對一種古老智慧的參透。老人言,好比陳年佳釀,歷久彌新。「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就不知道節制地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去吃一些大補的東西,住大房子,要學會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人。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 張平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的大智慧,絕了!
    最為常見的就是人們在富貴發達之後,就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鄉,蓋起一個相當龐大的房子,讓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戶人家很富有的那種,所謂「富貴歸鄉起大屋」。 然而這種做法其實並不可取,老祖宗們甚至還因此而將其與其它的事件並列,稱其為「人生四忌之首」,並且總結提煉成為了極其簡單的俗語,前兩句我們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 農村「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
    農村老話「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簡短易懂,又富含深意,聽老人言則身體倍棒,健康長壽,如果不聽老人言,那可能就是要吃虧了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句老話的意思。人上了年紀之後,真的是不比年輕時,精氣神大不如前,從眼神裡就能看出來,老人的眼神不像年輕人眼神那樣炯炯有神,兩眼放光,而是雙目無神。這體內殘存的精氣肯定是不如年輕人了。這個時候用中醫的話說,就要斂氣,而不能逞強,否則更傷元氣了。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確實是有「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當然了這樣的話,是很警示意義的。我們現在看這一句話,可能有點難以理解了。畢竟在我們如今看來,富人住大屋,才是有身份的表現。很多商人,他們都是住在繁華地段的別墅裡。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主流社會上最為富有的人。
  • 揭秘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實際上是更適用於在古代的時期。這也是古代人經過長時間觀察得出來的一個至理名言。我們都知道,現在富有的人,住的屋子很大,往往都是別墅。一般住別墅的人,也都是有保姆的。所以,現在住大屋我們是不難理解的。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但是如果相處久了,是可以從一個人的外表「窺見一二」的,畢竟有一句話叫「相由心生」,有些事情是藏不住的。而「相由心生」這句話很久以前古人就提出了,古人通過上千年數代人的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識人術,也是不無道理的。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 深層看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些值得深思
    在農村,有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這些話都是前人的經驗或者是對生活的總結,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比如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人有錢了、富裕了,不要住大房子,如果沒錢比較窮,就不要走太遠的路,那表面的意思就是這樣,但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老人家常說「萬惡淫為首」,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了千年的大智慧
    不論在哪一個時代,老人言總被視為老年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青年人成就自我,少走歪路的重要途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雖然有些倚老賣老的意思,卻也是真實寫照。其實,老人家掛在口中的許多話,皆是引自於古語,比如說在《老人言》中,便包含了大量經典之句。
  • 老人言: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上了年紀的老人之間經常流行一句俗語:「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意思是做人不要太過於精明,如果這一代的人都特別的精明,那麼下一代就很可能出現傻子、呆子。它意在提醒人們做人不要太過於精明,算計這個算計那個的。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俗語是過去老一輩人,根據農村的家境富裕程度,和房宅的風水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過去財富講究聚集,那麼財富怎麼才能聚集的多起來,人家才能富裕起來,過去更多的要在修蓋房宅上下功夫,而且有許多講究,其中之一就是住宅不能過高過大。寬敞疏鬆就不聚財,會發生錢財洩漏,人家富裕不起來。所以過去修宅都比較矮低。大屋住人同樣和財富有關。一家子如果人口多住大一點的房屋,尚無什麼,人多出入看見熱鬧有氣氛。不覺得也什麼不妥。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留下智慧
    如今有錢人喜歡買大房子,往往是幾百平方獨棟別墅,到處投資房地產。事實上如果你買了這麼多房子,你就會住在這麼大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富人的想法和普通人的想法不同。不過,大房子似乎很有格調,這也是事實,人們一看到房子,就會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殷實家庭。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現在還有用嗎?聽了反正不吃虧
    不過,這位著名軍事家、西楚霸王項羽卻因為不明白「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道理,最後落得個楚歌絕唱、烏江自刎的結局。中國人善於總結社會規律和相關經驗,並編製成朗朗上口的諺語用於警示自己和告誡後人。我們常說的「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便是較為經典的俗語。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而少不食壯火的說法是年輕人正是身體健康,精力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過度的食用和進補,避免吃一些上火火大補的東西,以免造成過猶不及,對身體造成不好的損耗。富不住大屋的說法是古人對於養生的一種觀念,我們去故宮裡面參觀,發現即使房子再大,但是睡覺的地方一定很小,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臥室太大容易吸收人的陽氣,睡覺的地方過於空大,身體弱的人容易生病,所以雖然很有錢,但也要做到富不住大屋。
  • 老人說:「開江魚,下蛋雞」,下半句更經典,蘊含了千年的大智慧
    《老人言》究竟想通過這樣一句話,想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道理呢?首先,我們不妨品一品載於《老人言》的前半句開江魚下蛋雞。開江魚就是冰面初解,一部分於結束了冬眠,開始在水面上遊動的魚。春江水暖鴨先知,鴨子進池塘裡就為了捕捉這些魚。所以這一類的魚是十分的新鮮,在萬物復甦時刻來臨。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十分的難得與少見,如果吃到這種開江魚,肯定是人生的幸事。
  • 12句經典「老人言」,有些人3歲就聽,卻到80歲才信!
    「老人言」教你做人做事,告誡我們如何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而不吃虧。01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言,很多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每一句老人言都是通過先人的實踐,慢慢總結與提煉出來的。和你說「老人言」的人,不外乎自己的長輩、老師,他們並不是害你。老人經歷的事多,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多,也就相當於在這個世界接受過的歷練多,早就練就一雙看人入骨的火眼金睛。所以,老人言,句句散發著泥土的芬芳,洋溢著自然的清新氣息。
  • 12句經典「老人言」,第一句你絕對聽過!
    老人言,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傳統農耕文化思維,強調的是居住安全,出行安全。俗語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比較保守,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說,表現了舊時農村人過安穩日子的心態。1、富不住大屋富不住大屋,意思是說,富即便家裡很富裕,可以蓋很多的房子,住大間房間,但家庭成員睡覺的臥室不能太大。這裡的屋,指的是屋間,尤其指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