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十載傳奇音樂路 一顆搖滾赤子心

2021-01-09 團爸說

01

緣 起

原籍浙江嘉興的張建民來到臺灣後,由於其嗓音高亢洪亮,被分配到光武康樂隊任副隊長,後又轉到澎湖防衛部康樂隊。

在那裡他認識了後來的妻子,臺灣泰雅族原住民,澎湖防衛部康樂隊歌舞組長張惠美。

1966年6月7日,他倆的第一個孩子在澎湖出生,是一個男孩。

平日裡少雨的澎湖,那些天卻連日大雨滂沱,這讓原本想為自己的長子取名為「澎生」,意為紀念出生地澎湖的張建民改變了主意。

他決定叫這個男孩為「雨生」。

年幼的張雨生就在這樣富有文藝氣息的家庭中成長。

他繼承了父母能歌善舞的基因,小時候就偷偷跟在母親後面上了舞臺。父親愛看電影,帶著張雨生看了很多電影,這讓他產生了想當一名電影導演的想法。

他也曾如所有孩子一樣叛逆。14歲那年和家裡人慪氣欲離家出走。卻因忘帶衣物不得不回家取,然而剛進家門就被父母抓個正著,關了一個禮拜禁閉。

喜歡國文和歷史的張雨生,年少時念書並不用功,倒是花了很多時間在聽音樂、看書、寫作上。彼時臺灣民歌運動興起,也讓其摸到了時代的脈絡。逐漸地他迷上了西洋搖滾樂,也開始學吉他,並嘗試自己寫歌。

張雨生是家裡的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妹妹,其中他和比他小四歲的大妹張玉仙關係最為要好。然而在妹妹15歲那年,卻因為失足落入水中,意外溺亡。

妹妹很愛唱歌,也唱得很好,用張雨生自己的話來說,妹妹一直比他更愛唱歌,也比他唱得更好。

他說妹妹的身故把他從不知人間疾苦的兒童世界,一腳踢進了生老病死的成人世界。他感到像是背負了什麼使命,心裡不斷有個聲音催著自己:「喜歡,就趕快去做!」不要等到一切都已太遲。

於是在此之前從沒有公開正式演唱過的張雨生,報名了木船民歌比賽,後來又組團參加了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他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02

從搖滾小子到陽光偶像

1988年,臺灣第一屆Yamaha熱門音樂大賽(又稱為熱音賽)舉行在即。(熱音賽如同現在的選秀節目,只不過當時的熱門音樂主要是以樂隊形式的搖滾樂。而臺灣地區稱的合唱團其實是大陸所稱的樂隊。這個比賽後來還舉辦過很多屆,為臺灣樂壇貢獻了很多人才。)

臺大一支年輕的金屬樂隊Metal Kids(金屬小子)為參賽正在尋找新一任主唱,而樂隊前任的主唱正是業已成名的趙傳。

嗓音高亢又酷愛重金屬搖滾樂的雨生與樂隊一拍即合。在大賽中他們披荊斬棘,憑藉樂隊成員高超的技巧和主唱張雨生的好嗓子,以一曲原創作品《Heaven on Fire》一舉榮獲最佳樂隊和最佳主唱稱號。那年同時參賽獲獎的還有邰正宵,以及東方快車的姚可傑等人物。

其實在這之前,還在政治大學外交系大三就讀的張雨生在臺北西門町「西閣樓」PUB表演時,就已被著名音樂製作人翁孝良相中,籤約進了他掛靠在飛碟唱片下的銘聲工作室。

比賽結束不久之後,臺灣本土知名飲料「黑松沙士」的一支廣告片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倒不是廣告有多好,而是其中激揚的廣告曲讓人心潮澎湃,那首曲子便是《我的未來不是夢》。

那時的臺灣正處在動蕩和希望共存的關口,迷茫和躊躇籠罩在了人們心頭。

此時由陳家麗作詞、翁孝良作曲、張雨生演唱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橫空出世,勵志的歌曲唱出了平凡人對於夢想的執著追求,唱出了新一代臺灣青年的心聲。張雨生泛著金屬般光澤的嗓音如金燦燦的陽光刺破了積鬱心頭的烏雲,極大地振奮了人心。歌曲迅速在島內引起了轟動。人們紛紛詢問這個有著清澈、高亢嗓音的男聲到底是誰?

飛碟唱片此時趁熱打鐵,集中資源,推出了為張雨生量身定做的第一張唱片《天天想你》。

「今天我站在臺上,受到許許多多的歡迎,除了高興,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上天讓我唱出了自己,也唱出每一個人永遠渴望的純真與勇氣。」——張雨生《天天想你》專輯文案

這張唱片10首歌曲以風格清新的情歌。加上張雨生直抒胸臆的演唱真摯感人,與其鄰家男孩的健康形象相得益彰。當時創下35萬張的銷售記錄,而雨生也憑此成績成為了當年度唱片風雲人物。《天天想你》也成為了張雨生的代表作之一。張雨生也由那個穿著柳釘牛仔的搖滾小子,搖身一變成為了青春偶像、學生情人。

1989年,張雨生順利從政治大學畢業,面臨的將是兩年的兵役期。在服兵役之前,唱片公司推出了他的第二張專輯《想念我》。

與第一張專輯全部由他人作詞作曲不同,在這張專輯中收錄了不少由張雨生自己作詞作曲的作品。也是在這張專輯中,張雨生開始展露他的創作才華和音樂理念。

專輯最後一首歌《他們》,是張雨生大一時的作品,他還曾憑該曲獲得學校歌曲創作一等獎。歌曲中的「他們是」正是指雨生的父輩——老兵。

雨生眼見當年為國奮戰的他們,而今卻只能延挨度日,被深深觸動。

他說:「我是為我父親及他的朋友所寫的,本不願煽情,最後卻仍難免有點激動,每次父親神情奕奕的談起當年,我知道他的心底,就會深深抽痛一陣,那些孤身守著殘燈的老者,是文明無能撫及的疤痕。」

同期,雨生還提攜了一位自己的學妹出道。這位學妹和他同為政治大學吉他社的團員,也是他一生的摯友——陶晶瑩。

在這張專輯中收錄了一首雨生還與陶子對唱歌曲《你是我真心的執著》。在這之後雨生也多次和陶子對唱。他們兩個人的聲音特質有些接近,都如同孩童般的純淨,所以他們倆的合唱作品十分别致,與其說是有情愛的火花,倒不如說是有莫逆之交的默契。

03

坎坷創作路

兵役並沒有讓雨生停下音樂的腳步,反而讓其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如何去走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音樂道路。

1992年2月,服完兵役歸來的張雨生終於交出了他的第三張專輯《張雨生:創作專輯》。同時也給出了屬於他自己的音樂目標。

「我期許,我能走出搖滾坦蕩大路。」——張雨生《創作專輯》文案

如同專輯直白的名字,這是第一張百分之九十由張雨生創作的專輯。

專輯12首歌曲,在「天空」的概念下徐徐展開,裡面有表達對於現實不滿的、富有魔幻色彩的《帶我去月球》,有訴說羞澀含蓄情愛的《湖心草深長》,有吶喊於剛退伍那段期間艱難掙扎的《現在這樣》,也有抒發成年後對於兒童時期念想的《總發遊》。

然而這張專輯在市場上出現了兩極分化,有人認為張雨生變了,不再像以前那個書卷氣十足的偶像歌手,歌曲不再那麼順耳,歌詞也有點晦澀難懂。

由於上一張專輯並沒有如前兩張那樣好的銷量,同年12月,唱片公司又為張雨生推出了第四張專輯《大海》。

「我的所作所為也是在為自己心中認定的美拋磚引玉的尋求認同,藝術倘不能純粹,我不知那是否仍稱為藝術。」——張雨生,寫給歌迷的信

囊括了陳大力、陳樂融、陳秀男、李子恆、鄭華娟、吳大衛、陳志遠等全明星詞曲團隊的《大海》,果然不負眾望,在商業上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張專輯也成為了雨生音樂生涯中銷量最高的專輯。其中的同名主打歌《大海》更是成為了張雨生傳世之作,至今在各大KTV的點歌榜上仍然名列前茅。

不得不承認,除了《大海》外,專輯中諸如《掙扎》、《多夢的歲月》、《愛上你的一切》等歌曲都很有可聽性。

張雨生的演唱也比之前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明顯聽出來這一時期雨生的高音不再像以前那樣直來直去。他的共鳴更足,音色更加飽滿圓潤。經過這些年的錘鍊,他對於自己聲音的運用更加遊刃有餘了。

在專輯裡張雨生還是「塞進去」了一首自己的作品,同樣是寫給父親的——《心底的中國》。

作為一個生於臺灣長於臺灣的青年人,中國對於他來說究竟是什麼?透過父親的傷疤、鄉愁、神色,午夜夢回時,張雨生得到了答案——中國是「父親畢生的守候,我與生俱來的光榮」。

張雨生這種濃厚的故國情懷,曾多次在其創作中進行了表露。他本人也多次受大陸邀請,在祖國的舞臺上高歌。如92年參與奧運歌曲《奧林匹克風》,92年春晚與毛阿敏、劉德華共唱《心中常駐芳華》等。

然而在巨大的商業成功前,張雨生卻沒有更多的開心。無論走到哪裡,歌迷想聽的總是《大海》、《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這樣的歌曲,而這些歌除了是他唱的外,其實和他並沒有多少關係。

他耿耿於懷於《他們》、《心底的中國》這些創作淪為所謂主打歌的陪襯,耿耿於懷於只能去插科打諢的綜藝節目推薦自己的音樂,耿耿於懷於偌大的唱片市場容不下一個創作的張雨生。

「雄視的直前過 狼狽的竄逃過誠實的讚美過 虛偽的奉承過不再問為什麼 不挑剔已擁有除非你無知的說從前你沒活過有過皆珍貴 生命堪玩味是年輕的盡歡 是年老的體會」——張雨生《無知的歲月》(《一天到晚遊泳的魚》專輯)

1993年,張雨生推出了他的第五張個人專輯《一天到晚遊泳的魚》。得益於《大海》的成功,這張專輯中唱片公司允許他加大自己作品的分量。

整張專輯沒有了上一張專輯的激情澎湃,也不似第一二張專輯的清純生澀,倒是有一種別樣的寧靜和童真在裡面。

其中《青澀的記憶》、《冰點》、《三月的天真》、《仲夏夜之夢》、《無知的歲月》五首歌曲,張雨生在相同旋律上創作了不同的歌詞,依照四季變化搭配了不同的編曲,頗具新意。

不得不提專輯裡面那首《妹妹晚安》。成名以後的張雨生終於鼓起勇氣為那個指引自己走上音樂道路的玉仙妹妹獻唱。歌詞委婉動人,張雨生的高音中多了些許溫暖和愛憐。當他輕聲唱著妹妹晚安時,不能不讓人感動於他對於這位親愛妹妹的深厚感情。

04

《卡拉OK(live)、臺北、我》

經過兩張商業專輯的鋪墊,雨生終於說服唱片公司讓他徹徹底底放手做一次。於是才有了這張日後被人津津樂道的《卡拉OK(live)、臺北、我》。

「狀況與變數終會過去,唯有作品會留下來,那些用心、那些靈光閃動瞬間的驚喜會不斷帶給後繼的人希望!」——張雨生《卡拉OK(live)、臺北、我》文案

在這張專輯裡,雨生擯棄了當時時興、便利的電子midi音樂製作方式,採用了真人演奏、現場錄製的傳統方式來呈現整張專輯,即所謂的Live。

整張專輯十三首歌曲,曲風橫跨爵士、藍調、硬搖滾、重金屬、民謠、抒情芭樂、靈魂樂。內容包羅萬象,言之有物,首首精彩:

開篇《我是多麼想》,隨著一聲「Fire」,雨生打響了對商業唱片戰爭的第一槍。雨生既高歌社會公益互助又開宗明義地表明了自己初心不改的決心。尾聲的高音吟唱盤旋起伏,動人心弦。最後還別出心裁地現學現賣一段數來寶,真令人拍案叫絕。

《動物的悲歌》採用了Jazz Big Band的編曲方式,描寫了兩隻迷失在鋼筋森林裡的小狗的故事,呼籲人們保護動物。其中雨生還首次運用了黑人粗嗓,這對於以高音見長的雨生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靈光》,張雨生捕捉到了靈光撥弄心弦、甘美思緒如水瀉的瞬間,又將數段古典樂章嵌入歌曲,想必這些古典樂曲定也是曾經讓其靈光一現。

《永公街的街長》是雨生所有作品中最長的一首歌, 9分51秒的時長在華語樂壇也是屈指可數的。歌曲通過描寫一位在永公街上的精神錯亂的流浪漢,揭露了繁華都市的陰暗面,批判了「文明社會的罪與罰」,引導人們對於弱勢群體加以關注。3分41秒的前奏中,吉他和月琴的伴奏混搭了文英的閩南語念白和雨生親自獻唱的臺灣歌仔戲,恰到好處地渲染了歌曲悲天憫人的氣氛。

雨生習慣在晚上寫歌。《子夜抒懷》這首歌就是在午夜,山風呼嘯下寫就的。他將自己的音域下沉,藉由爵士鋼琴和提琴構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烏有之夜。

《兄弟啊》則是一首典型的布魯斯重金屬作品。在雨生一波接一波的高音音浪中,仿佛讓人們又看到了那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Metal Kid。

《這一年這一夜》,在擲地有聲的軍鼓伴奏下,一幅幅波雲詭譎的壯美景色在我們的面前徐徐展開。

《我的心在發燙》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情歌,亦是和好夥伴陶子合作的作品。張雨生說臺灣太多人寫悲情歌了,所以他要寫一些特別的、歡快的情歌。這首歌歌詞含蓄內斂,然而旋律卻張揚奔放。歌曲裡面雨生和陶子嬉笑怒罵,玩得肆意灑脫,最後兩人的高音糾結纏鬥,聽得人心驚肉跳、面紅耳赤。

《後知後覺》多年後由張惠妹再度唱響時,讓我們不禁感到匪夷所思:不是對於我們的後知後覺,而是對於雨生的先知先覺。雨生原版的《後知後覺》曲調歡快跳躍,層層疊疊的和聲效果借鑑了教堂中的唱詩班所吟唱的搖擺福音。

《蝴蝶結》是專輯裡唯一的一首悲情歌。全篇沒有一個愛字,借用了「蝴蝶結」這一件小物詠情。雨生的聲線隨著旋律盤旋反覆,他將暗戀男生內心的糾結反覆和錯過的無奈唱得淋漓精緻。

《我期待》,託各大選秀節目的福,這首作品現在已廣為人知。歌曲超高的難度,使得歌手們紛紛藉此曲來展示自己的高音。然而翻唱者不是靠扯著嗓子硬頂,就是轉了虛弱的假音,不是聲嘶力竭地殺雞,就是尖銳刺耳地喊叫,全然沒有了原曲的意境和格調。

張雨生的歌詞頗具其個人色彩,意象使用大膽,遣詞造句不忌憚教條束縛,頗有些桀驁,有些頑皮。雖然有時不免有點晦澀和匠氣,但細細體會又有一番滋味上來。

「我期待 有一天我會回來回到我最初的愛 回到童貞的神採我期待有一天我會明白明白人世的至愛 明白原始的情懷我情願 分合的無奈 能換來春夜的天籟我情願 現在與未來 能充滿秋涼的爽快SAY GOODBYE SAY GOODBYE前前後後 迂迂迴回地試探SAY GOODBYE SAY GOODBYE昂首闊步 不留一絲遺憾」——張雨生《我期待》

《我期待》這首歌就是一首完全寫意的歌曲。叢然雨生沒有直白地告訴我們他期待的是什麼。但我相信當你在聽或是在吟唱這首歌時,在絕美高音的枝頭,你能篤定地嗅到你心中所往的種種。

這是歌曲的魔力,是歌手的能力。

《我期待》副歌六段「Say Goodbye 」是全曲精華所在,充分展示了雨生驚為天人的演唱能力。

前兩段「Say Goodbye」,雨生先用真音起頭,中段轉假音再由假轉真,以真音弱唱結束,完成了情感的鋪墊。第二遍副歌的兩段「Say Goodbye」,則全部用真音強唱。飽滿輝煌的High D長音,形成了強大的聽覺衝擊力,直教人心潮澎湃。第五段「Say Goodbye」,第一個音如絲般流暢地上滑到了全曲最高音High E,並在連續高音之後還進行了反覆大跨度轉音。最後一遍「Say Goodbye」的尾音再是一段揮灑自如的長音轉音,之後不換氣接最後一句「昂首闊步」。不僅如此,還將「步」字的音高上翻了一個大三度。

整首歌曲的演唱大開大合,又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令人驚嘆不已、欲罷不能。喜歡金庸的張雨生就如同武俠中的絕世高手,刀光劍影后,絕塵而去,留下我們瞠目結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耳。

再也沒有人能夠像張雨生那樣將《我期待》的高音唱得那麼灑脫飄逸,再也沒有。

然而當時的市場還無法接受這種「個性」的「實驗」音樂,唱片公司也不願意為不賺錢的專輯投入過多的宣傳。這張專輯不出意外地銷量慘澹。

然而在雨生眼裡,所謂的實驗音樂,只不過是一位年輕音樂人在唱片界商業機制的桎梏下,對於裡已經年的西洋音樂的致敬與探索。

理想和現實的重重矛盾,一度讓雨生十分鬱悶。「藝術倘不能純粹,我不知那是否仍稱為藝術。」雨生語。

即便如此,他仍然認為,需要有人去做這樣的音樂,需要有人去為普羅大眾開啟音樂不同的窗。

05

昂首闊步

1995年因為華納唱片的介入,飛碟唱片原經營班底陸續離職並另行成立豐華唱片,張雨生也跟隨老闆彭國華、張小燕來到豐華。

在離開飛碟唱片前雨生發行了第七張錄音室專輯《還是朋友》。這張專輯算是雨生所有專輯中最沒有特色的一張,十首歌曲無功無過,主打歌《還是朋友》倒是獲得了當年金曲獎年度最佳歌曲提名。

專輯中最後一首《別放棄希望》雨生找來了曾經的五組朋友進行合唱,也算是對之前歌唱生涯的一個告別。這一時期的張雨生留長了頭髮,換掉了出道一直以來的標誌性的黑框大眼鏡,顯得成熟了不少。

經過數次失敗洗禮的張雨生似乎逐漸悟道了商業市場和自我藝術訴求間的平衡點。

1996年,第八張錄音專輯也是轉投豐華唱片後的第一張專輯《兩伊戰爭》發表。

「我用了很多時間,了解做音樂的竅門,不過"誠實」而已。」張雨生——《兩伊戰爭》專輯文案

這張專輯被分成兩張EP,一張稱為《白色才情》,包含五首張雨生自己創作的歌曲,另一張EP《紅色熱情》,包含四首由其他詞曲人創作的歌曲。

專輯名字頗有意義:伊一是指EP,另一層意思是伊人,兩伊即兩個不同個性的張雨生。

這是一張可聽性很強的專輯,就雨生創作而言,各具特色:

《再見女郎》寫被愛人拋棄,雨生卻另闢蹊徑,用歡快戲謔的曲風來詮釋自己的戀愛觀,其中唉咿呀呦的合音是將嘆氣聲進行了形象地轉化。

《後窗》則是一首完全中國風的新古典主義歌曲。雨生採用了一些傳統戲劇的唱腔,以《山海經》中的青鳥自居,將民樂與搖滾毫無違和地融合在了一起。

到了《發暈》中,張雨生更是引經據典,從詩人鄭愁予的《錯誤》到但丁的《神曲》,唱出一個為被愛痴狂的形象。

《白色才情》EP最後以《沉默之沙》作為收尾。

「沉默之沙任人千踏萬踏,只讓浪花撫平或深或淺的傷。」「喝了酒會有點醉,愛人走了掉眼淚,但我擋不住潮水,讓寂寞往我心裡堆。」——張雨生 《沉默之沙》

簡單幹淨的吉他伴奏配上我認為張雨生最好之一的詞,閉上眼睛聆聽,讓人如同坐在海灘上看盡潮起潮落。

《紅色熱情》EP中四首歌也不遜色,其中《不亮的燈》後來由黃磊翻唱為《邊走邊唱》。

而最後一首《最愛的人傷我最深》更是和新晉女歌手張惠妹對唱,這也是張惠妹第一次在唱片中發聲。兩大高音的對撞又創造了華語對唱歌曲的一首經典。

熟悉張惠妹的人都知道,後來這首歌的獨唱版本也收錄在了張惠妹第一張專輯《姐妹》中,重新填詞為《認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愛的人傷我最深》的對唱版還有另一個版本收錄在一張叫《我們的主打歌》的合輯中,而且MTV也不一樣。這個版本中除了唱段略有不同外,雨生主要在為阿妹和聲,頗有一種師父襯託徒弟的意味,聽來不免讓人唏噓。

這一時期的張雨生剪去《還是朋友》時期留的一頭齊肩長發,並將其染成了金黃色,眼鏡也換成了限量版的Oliver Peoples,整個人看上去洋氣精神了不少,其音樂道路也越走越寬,越走越順,迎來了事業的爆發期。

06

金牌製作人

1996年11月,由張雨生擔任製作人的張惠妹首張專輯《姐妹》發表。張惠妹亦憑藉《姐妹》一曲一炮而紅,《姐妹》專輯臺灣賣出121萬張,亞洲賣出400萬張。

1997年5月,為張惠妹製作的第二張專輯《Bad Boy》發表,同樣大賣。臺灣累計銷售136萬張、全亞洲達600萬張,創下臺灣女歌手最高銷售紀錄。

1997年8月,為張惠妹的兩個妹妹組成的團體「阿妹妹」製作的專輯《我要為你做飯》發表。

同時期張雨生還並擔任了果陀搖滾音樂劇《吻我吧娜娜》音樂總監,該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名作《馴悍記》。雨生為該劇創作所有音樂,並親自獻唱。

1997年10月,以成為金牌製作人的張雨生推出個人第九張專輯,第三張創作專輯《口是心非》。

「嚴格說來,「超越」,是我這次做唱片時最先考慮的事情。其次,是「誠實」。至於那些主不主流、另不另類、新不新潮、前不前衛的問題,我不需要也不想要憯越地代媒體界定。」——張雨生 《口是心非》專輯文案

毫無疑問,此時的張雨生已經完全摸到了音樂市場的門道。

這張專輯無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演唱技巧都是可以說是張雨生的巔峰之作。雖然整張專輯十首歌曲都屬於情歌範疇,但是專輯散發著濃濃的古典意味和淡淡陰鬱的中世紀格調,加上偏搖滾的表達方式使得這張專輯呈現了獨特的質感,明顯地與市場上其他作品區別開來。

回顧雨生的創作史:《創作專輯》是小心試探,《卡拉ok、臺北、我》是玩得盡興,而《口是心非》則是歷練沉澱、深刻自省後,經過悉心規劃的傑作。

張雨生頗具巧思地在專輯文案裡給每首歌都添加了若干段文學名篇作為引子,以此串聯起整個唱片的「愛情」概念。

「我出賣了你。」她大膽的說。   「我也出賣了你。」他說。她又厭惡地瞧了他一眼。  「有時,」她說:「…你是由衷說這些話的。你想不到其他挽救自己的方法,你為了自己才這樣說。你要別人去受苦。你關心的只是你自己。」  「你關心的只是你自己。」他附和說。  「從此之後,你對那人的感情便不同了。」--喬治歐威爾(GeorgeOrwell 1903~1950)1984邱素慧譯桂冠圖書公司

主打歌《口是心非》依舊採用了雨生最愛的重金屬曲風,瑰麗的排比句發人深省。副歌中雨生沒有過多展現自己的高音,而是用其不太常用的假音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撬動了口是心非這一主題,似冷眼旁觀般記錄愛恨交錯的種種苦和傷。

《河》是一首抒情搖滾大作,張雨生也憑該曲獲得了那年的金曲獎最佳歌曲獎。

歌曲前半段鋼琴的旋律線條婉轉迷人。後半段失真吉他和架子鼓的切入讓曲子畫風突轉進入搖滾段落。雨生最後的演唱以一個High A的超高長音引出了激情四射的吉他尾奏solo。

仔細聽,你會發現超長的尾奏吉他solo是一左一右兩把吉他的對話,也是兩個搖滾時代的對話。右邊聲道的吉他由雨生親自演奏,所使用的技巧和復古Riff段落偏硬式搖滾;右邊聲道的吉他是由雨生發掘的吉他手黃中嶽演奏。他使用了大量速彈、搖把及人工泛音等激流重金屬吉他技巧,代表了現代搖滾。同時對應架子鼓的音色也有所不同,一個鑔的聲音更散一點,偏「破舊」,一個則是偏現代。

《玫瑰的名字》,取材於翁貝託·埃科的同名小說。張雨生將心上人比作多情又帶刺的玫瑰,而自己則是忠誠的園丁和虔誠的僧侶,讓歌曲多了一些殉道的意味。這首歌極具難度,不論是絕對音高還是高音數量都是雨生歌曲中頂級的。難得張雨生在這首歌裡面也是火力全開,展現了其恐怖的高音和嗓音控制力。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張雨生再次大放異彩的時候,他的生命會戛然而止。

07

隕 落

1997年10月20日凌晨2時50分,結束果陀劇場排練事務的張雨生獨自駕車返家。途經臺北縣淡水鎮登輝大道與中正東路的路口前發生嚴重車禍。他駕駛的薩博-900黑色敞篷車撞擊到了岔路口分隔島。

坊間流傳雨生是酒後駕駛,實際上後經查明當晚雨生並沒有飲酒,也有系安全帶。車禍是由於疲勞駕駛和車速過快造成。猛烈的撞擊使得車輛發生了嚴重的變形,前擋車架撞擊他的頭部造成了重傷。

10月20日凌晨3時5分,張雨生經救護車送抵淡水馬偕醫院急救。

1997年11月12日晚上11時48分,彌留24天的張雨生終因並發吸入性肺炎急救無效而病逝於淡水馬偕醫院,終年31歲。

08

遺 產

出道短短十年的雨生走了,然而他的音樂並沒有就此畫下休止符。

家人和朋友陸陸續續發現了許多他未發表歌曲的小樣。在最大程度保留原貌的基礎上,這些作品經過重新製作後,與歌迷們見面。現已發行了三張遺作唱片。

2003年10月發表《雨生歡禧城》。首次收錄了14首張雨生的原創DEMO,還找來十四組歌手分別重新進行了演繹;

2008年發表《如燕盤旋而來的思念》收錄了1966-1997期間雨生創作的54首歌曲DEMO。於是我們有機會聽到了雨生演唱的《姐妹》、《Bad Boy》、《河》等最原始的版本。

2016年6月7日,雨生50歲生日那天發布了《雨後星空》,又收錄了全新的14首未發表的原創DEMO,特別的裡面有一首《黃河長江》是獻給中國母親的。

不論是聆聽這些還沒有經過現代唱片技術「修飾」的作品,還是品味他身前的九張專輯。點擊播放的下一秒,張雨生的聲音穿過光陰厚重的帷幔,再次響徹心間,依舊是那麼一塵不染。

仿佛他從未離去。

仿佛我們置身雨生家中的簡易錄音棚裡,坐在雨生旁邊,靜靜地聽他撥弄琴弦,,聽他唱自己的故國情懷,講自己的歡喜起落。

仿佛我們就在臺北南港飛碟唱片公司c棟倉庫,《卡拉ok,臺北,我》的排練現場,聽他唱自己的搖滾情懷,講自己的人文思考。

仿佛我們就在大海邊,《我期待》MV的錄製現場,看他衝擊高音時雙眼緊閉,拳頭緊握。看他臨風輕吟時瀟灑自在,舉重若輕。

聽得越多,越能聽懂張雨生一分,也越感到惋惜和遺憾一分。

2017年6月,第28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張雨生榮獲特別貢獻獎。

「雖然生命中有許多朋友的面容,會隨著光陰而變得無法辨失。而我卻要用歌聲留住你的記憶,就讓未來等一等吧!如果想念我,請到我的歌裡來找我。」張雨生——《想念我》專輯文案

聆聽就是最好的紀念。

相關焦點

  • 【回顧經典】「音樂魔術師」張雨生, 曲不盡情未了
    即使已23年,相信華語樂壇到現在,沒有人沒聽過張雨生的經典歌曲……6月7日時值跨時代傳奇歌手張雨生54歲生日,知名音樂人崔恕與來歌手楊培安共同演唱了《世界盡頭》,以此紀念這位對整個華語樂壇都有著深遠影響的音樂人,相約「世界盡頭」,用音樂和熱愛溝通靈魂與靈魂,連接過去與未來。即使他31歲就英年早逝,出道10年來還是留下許多傳唱已久的作品。
  • 臺灣「音樂魔術師」:張雨生
    著名的臺灣果陀劇場有一出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的舞臺劇《吻我吧娜娜》打算以搖滾音樂劇的型態呈現,並且要用現場樂隊演出,由於張雨生之前也曾經演出過幾齣舞臺劇,導演因而找上他作音樂創作。以往看完所謂國產歌劇或音樂劇,心中難免產生這種遺憾,若說有讓我」看完還想再看」的,(而這也是檢測音樂劇成功與否的標準),「吻我吧娜娜」可能是第一部……「吻」從創作者到演員表現, 風格一以貫之,盡情塑造一部搖滾歌舞劇,讓人每個毛細孔都舒暢,得到真正的「解放」 。
  • 張雨生,因雨而生
    1988年,還是大四學生的張雨生發行自己的首張個人專輯——《天天想你》。這張專輯一出,當時便創下35萬張的銷售記錄,成為年度唱片風雲人物。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張雨生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路。天天想你 天天問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能告訴你天天想你 天天守住一顆心 把我最好的愛留給你 在《天天想你》這張專輯的製作感言裡,張雨生寫道,1986年,自小最親的妹妹張玉仙在山澗溺死,年僅15歲。「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這件事對我的打擊太大,在此之前,我從來不曾公開演唱過。
  • 中國內地搖滾樂隊GALA歌曲《追夢赤子心》《Young For You 》簡譜
    GALA,中國內地搖滾樂隊,成立於2004年1月2日,由蘇朵、石亮、蘇依拉、於政組成 。2011年底舉辦的中國搖滾迷笛獎把「年度單曲」頒給GALA樂隊 。2012年第12屆音樂風雲榜頒獎典禮,GALA樂隊憑藉專輯《追夢赤子心》獲得5項提名,並最終斬獲「年度最佳搖滾樂隊」 「年度最佳搖滾專輯」 「年度最佳搖滾單曲」三項大獎 ,同年獲得華語金曲獎盛典「年度最佳新樂隊」的獎項。2017年1月籤約索尼,並發布全新單曲《新生》。
  • 架子鼓爵士鼓譜——追夢赤子心
    爵士鼓培訓_架子鼓教學_爵士鼓譜_架子鼓夏令營_http://www.bjqjsd.com爵士鼓培訓_架子鼓教學_爵士鼓譜_架子鼓夏令營_http://www.bjqjsd.com爵士鼓培訓_架子鼓教學_爵士鼓譜_架子鼓夏令營_http://www.bjqjsd.com2011年3月24日發行中文專輯《追夢赤子心》;2011年12月10日,第三屆GALA以《追夢赤子心》獲得最佳年度搖滾歌曲;2012年4月8日,在深圳獲得第十二屆音樂風雲榜年度盛典最佳搖滾樂隊。
  • 張雨生逝世18年 從未忘記他的嗓音傳奇
    張雨生,在80、90年代活躍於演藝圈,同時擁有歌手、創作者、製作人、演員等多重身分,卻在1997年一場車禍中結束生命,令人不勝唏噓,如今他已逝世18年了,或許今天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他是誰,但他的聲音和歌曲,透過現今的歌手不斷傳唱,張雨生的模樣依舊清晰可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味,張雨生的音樂傳奇!
  • QQ音樂與豐華唱片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再現張雨生、張惠妹等華語樂壇...
    6月22日,QQ音樂宣布與豐華唱片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包括張雨生、張惠妹等諸多耳熟能詳的歌手和那些曾經響徹大江南北的的經典專輯和單曲,重新回歸QQ音樂。 《姊妹》的創作者是素有「音樂魔術師」之美譽的張雨生。張雨生在臺北的酒吧聽過張惠妹的演唱之後,被她的歌聲吸引,並決定與其籤約。1996年,張雨生親自操刀,幫張惠妹製作了她的首張專輯《姊妹》。
  • 圓了妹妹的音樂夢,拒絕當偶像,張雨生的音樂值得尊敬
    圓了妹妹的音樂夢,拒絕當偶像,張雨生的音樂值得尊敬說到張雨生,可能我們都很熟悉。1966年,張雨生出生於臺灣省澎湖縣,因為出生時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所以家人給他取了一個十分有意義名字—雨生。張雨生和妹妹張玉仙感情很好,兄妹倆呆在一起的時候,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音樂。張雨生父親說她的妹妹很會唱歌,有的時候張雨生回家自己彈著吉他,妹妹會取笑他,你唱的那麼難聽,還沒有我唱得好。只可惜,妹妹因為患病去世了。於是張雨生就想,那我一定要好好唱歌,完成妹妹的心願。
  • 鄧麗君:浪漫苦情歌聲下的一顆搖滾心
    24年前她的離去,給很多喜愛她音樂的歌迷沉重一擊。身為20世紀中期殿堂級別的歌手,鄧麗君的音樂受到了海內外的關注和喜愛。無論是甜美可人的《甜蜜蜜》,還是哀轉久絕的《小城故事》,亦或是清爽心動的《我只在乎你》、《月亮代表我的心》……鄧麗君的歌總是讓人感覺到一絲浪漫的氛圍。從黎明和張曼玉合作的電影《甜蜜蜜》中就能感覺到,鄧麗君的音樂,是有故事在裡面的。
  • 953音樂時間張雨生—天天想你
    1966年6月7日,張雨生在澎湖邊出生,因為下雨得名雨生,一直到大學,他都喜歡遊泳、寫作、打籃球、看書、聽音樂,直到大三自己創作的歌曲獲得校園一等獎時,他才確認自己的音樂才華,從而在音樂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1988年,他演唱的這首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張雨生
    劉德華曾說過——音樂圈最怕像張雨生這種既擁有好嗓音又在創作上能獨當一面的音樂人,僅僅1年,張雨生為張惠妹製作的兩張專輯就將香港市場中的華語音樂份額佔去了大半部分。彼時,他的搖滾之路正隨著張惠妹的搖滾天后的穩固開花結果。
  • 「音樂才子」張雨生,專輯《口是心非》「騙」了我們23年
    樂壇傳奇張雨生,替妹妹出道完成夢想,捧紅張惠妹暗含「小私心」張雨生是誰?
  • 張雨生:實現了妹妹夢想的音樂才子,死後和妹妹合葬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聲雷)張雨生:實現了妹妹夢想的音樂才子,死後和妹妹合葬張雨生,暱稱小寶,1966年6月7日生於臺灣澎湖縣。父親是跟隨國民黨逃到臺灣的老兵,原籍浙江嘉興,母親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張雨生學習成績不盡人意,因為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聽音樂、遊泳、打籃球、看自己喜歡的書上,還嘗試寫作,愛好廣泛,活潑開朗。1986年(20歲),張雨生通過復讀考入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然而,大學期間,妹妹張玉仙在海邊玩耍時不幸溺亡。張雨生受到沉重打擊,他決定走音樂的道路,因為這不僅是自己的夢想,也是妹妹的夢想。
  • 【女主播•音樂】曾經不懂張雨生,聽懂已是曲中人
    11月12日,張雨生逝世,終年31歲。張雨生這三個字,可能對90/00後有些陌生,他的歌曾唱到60後、70後、80後的人心裡。張雨生像極了動畫或漫畫中的人物,總是一副乖乖巧巧人畜無害的樣子。然而只要唱起歌來,就是所向披靡,就像斯文外表下,有一顆熱血的心。
  • 比五月天早十年的偶像搖滾天團,出了一位臺灣青春片音樂大咖
    來聽《永遠不回頭》的原唱啦,王傑、邰正宵、東方快車、張雨生,最最最高音是張雨生唱的(這個版本是比較罕見的舞臺MV版)東方快車在1990年就拿到了金曲獎最佳演唱團體,而隔著十年之後,又有一個偶像搖滾團體拿到了這個獎
  • 張雨生,一代音樂鬼才卻英年早逝!
    張雨生,你們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是《大海》大家都聽過吧?就是他的原創歌曲,讓我們一起來回憶這位鬼才!張雨生的父親是來自浙江嘉興的軍人張建民,2011年5月19日張建民因胃癌辭世。張雨生的母親是臺中梨山泰雅族原住民張惠美。
  • 魏巡生日發新歌《壹》 搖滾重力講述赤子心
    今日,魏巡發表全新創作單曲《壹》,整首歌搖滾和電子的元素巧妙的融合,魏巡延續了前面幾隻單曲的創作理念從作曲到作詞再到演唱,此次又與知名作詞人郭德紫毅聯合打造青春的熱血。搖滾樂隊主唱出身的魏巡,又一次回歸搖滾樂,用簡單的語言訴說出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故事,引發廣大聽眾產生共鳴。「有人在奔向遙遠的未來就算在嘲笑中也不悔改無數次失敗才迎來萬人的崇拜」魏巡用自己過往的一路講述每一個小人物堅毅成長,在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堅持後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魏巡是一個才華出眾的實力派歌手,歌曲創作越來越成熟。華麗的高音,清透的嗓音,重力節拍敲擊著心跳節奏感受到音符躁動。
  • 《追夢赤子心》致敬為生命的閃耀而堅持到底的人們
    知名的搖滾樂隊GALA,也曾在2011年時交出了一首《追夢赤子心》,去跟樂迷分享他們過去追逐在音樂夢想的成長故事。樸實的歌詞、以及細膩的情懷,令很多人人都在歌中感同身受,「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 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 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 繼續跑 帶著赤子的驕傲……」與很單純地多高歌理想、夢想的中文流行作品不同,GALA投放在歌裡的是一份對於「夢想」極為單純、近乎偏執的態度,也成為額這首《追夢赤子心》裡頭最讓人過耳不忘的一點。
  • 你不知道的張雨生
    當華語樂壇翻唱橫行,你卻堅持原創,獨樹一幟,玩樂隊、嘗試各種音樂風格,搞實驗音樂,理念超前,雖不被人理解但是卻堅持自我。你是亞洲男高音,有著純淨的高音,有著亞洲都極其少見的金屬音色。你是音樂詩人張雨生!
  • 臺灣傳奇吉他手,傾囊相授
    臺灣傳奇吉他手,傾囊相授 付林音樂+全國唱作人大師班開班在即,前兩期已經為大家揭秘了兩位重量級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