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張雨生

2020-09-05 大海音樂show

張雨生,曾今的一首《大海》家喻戶曉,如今依然是KTV神曲,22年才31歲的你,命運卻無情地將你永遠定格在那一瞬間,但是你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短暫的十年歌唱生涯,卻留下了非常經典的作品《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天天想你》...

當華語樂壇翻唱橫行,你卻堅持原創,獨樹一幟,玩樂隊、嘗試各種音樂風格,搞實驗音樂,理念超前,雖不被人理解但是卻堅持自我。

你是亞洲男高音,有著純淨的高音,有著亞洲都極其少見的金屬音色。

你是音樂詩人張雨生!

01

1966年6月7日張雨生出生於臺灣省澎湖縣,當天他在出生的時候剛好天降大雨,父母給他取名叫做張雨生。

張雨生小時候不太愛學習,反倒對音樂非常感興趣,花費很多時間去聽歌,看書,甚至還嘗試寫作。

19歲那年張雨生考入了國立政治大學,大一的張雨生雖然對音樂感興趣,但是卻沒有公開演唱過,直到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那是一個下午,他和同學一起去郊遊,忽然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父親急促夾雜著崩潰與無奈的聲音,告訴他說:&34;

張雨生接到電話後飛奔到醫院,可是等待他的卻是最殘酷的結果,妹妹沒有及時得到治療而離世,張雨生陷入極度地悲傷之中。

15歲的妹妹比張雨生還要愛唱歌,他曾想著等妹妹大一點就可以組一個兄妹組合一起唱歌,張雨生的幻想破滅了,但是心裏面有一個念頭卻非常強烈,他要帶著妹妹的夢想走下去,一個人活出兩個人的色彩。

他開始報名參加歌唱比賽,加入各種合唱團,聽各種各樣的西洋音樂,如Beatles樂隊、爵士樂、搖滾樂、古典樂,甚至喜歡莫扎特的音樂,將他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受各種西方音樂的影響,張雨生在大學期間迷戀上了吉他,並在大學組建了金屬小子樂團,

張雨生還喜歡西方搖滾金屬音樂,在他的內心埋下了多元化音樂的種子。

以前不曾唱歌,以後歌唱是命。

他始終帶著妹妹的夢想前行,沒有忘記自己那個可愛淘氣愛唱歌的妹妹,其實家喻戶曉的 《大海》並不是一首愛情歌,背後其實是張雨生懷念妹妹而寫的一首歌。

從那遙遠海邊 慢慢消失的你

本來模糊的臉 竟然漸漸清晰

想要說些什麼 又不知從何說起

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他還為自己的妹妹寫了《天天想你》《妹妹晚安》等歌。

02

1988年當時紅極一時的當紅小哥費玉清有一次在洗澡時突然在電視上聽到一首歌,嗓音清澈動聽,趕緊衝出浴室,一看竟然是一首廣告歌,但這個陌生動聽的歌手留在了小哥的腦海中。

後面費玉清才知道這首廣告歌叫《我的未來不是夢》,是有著一頭時髦蘑菇頭的少年張雨生演唱的。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

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落

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

——《我的未來不是夢》

很多人在《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中找到了自己,給了他們鼓舞和勇氣,這首雖是廣告的歌曲卻非常勵志,讓張雨生迅速爆紅,同年張雨生出了個人的第一張專輯《天天想你》,30萬張的專輯銷量讓張雨生紅得發紫,接連不斷的商演、廣告邀請、綜藝節目邀請紛至沓來。

03

走紅後的張雨生被公司包裝成偶像,唱一些勵志、情愛、清新易被大眾所接受的歌曲,但他們忘了張雨生內心其實住著一個金屬小子,喜歡搖滾音樂和多元化音樂,他的內心其實是想創作一些其他類型的音樂。

張雨生曾一度在做一個偶像歌手和創作性音樂人之間來回徘徊,張雨生經常對自己發問:&34;

張雨生在服完兩年兵役後,創作了一首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作品,雖然作品多次遭到公司的拒絕,但他仍然堅持自己心中的想法,創作了專輯《帶我去月球》,這張專輯編曲大膽,理念非常前衛,探討人性與價值,非常具有實驗性。

結果可想而知,大眾不買單,專輯銷量慘澹,但張雨生早就預想到了,他只是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的經紀公司。

張雨生的內心其實是矛盾的,一方面堅持自己的音樂不被大眾娛樂化,而一方面確實現實與經濟公司的壓力,最後的張雨生選擇了暫時的妥協,寫出了《大海》這樣膾炙人口的歌曲,流芳百世,也容易討大眾喜歡。

但是他始終不放棄自己在音樂方面的探索,創作出《卡拉OK·臺北·我》這樣具有實驗性多元化的專輯,他在《帶我去月球》中探討著人類生存與現實;在《永公街的街長》寫盡獨居來人的悽涼;在《動物的悲歌》中對表達對迷失在城市裡的動物的同情;在《心底的中國》表達從在抗戰老兵父親那裡繼承的家國情懷;在《我多麼想》中呼喚救助兒童......

這些都是張雨生對這個世界深度的思考與自我靈魂的探討,很少有人做到能像他這樣,只不過張雨生有點生不逢時罷了。

羅大佑曾說過,張雨生算是我的晚輩,他做了我們這一輩人不敢做的事。


04

1997年10月20日晚,張建民特意下樓把車挪了挪,因為他估計今天晚上兒子會回家,他想給兒子騰出個車位。

但沒有打電話問兒子什麼時候出發,而就是這一通沒打的電話成了張建民終此一生最遺憾的事情。

&34;

凌晨兩點他接到電話說他兒子在趕回家的路上出了很嚴重的車禍。

昏迷21天後,因並發吸入性肺炎搶救無效,張建民的兒子、華語樂壇最富可能性的天才音樂人張雨生病世,終年31歲。

天妒英才,31歲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惋惜感傷,但是張雨生卻活出了自己,他留給世人不僅是音樂的作品,更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就像一棵大樹,站成永恆,給後輩灑下一片陰涼。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張雨生的《大海》的寓意嗎?
    說到張雨生 ,身為80後的我們並不會陌生。張雨生的《大海》和鄭智化的《水手》簡直就霸佔了我們學生時代的流行金曲。直到現在中午路過學校,依然還能聽到它們在校園廣播中響起。張雨生是臺灣創作型歌手,在臺灣有「音樂魔術師」之稱。
  • 你知道張雨生的《大海》不是情歌,但未必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一提到張雨生會很自然的想起《大海》這首歌「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就讓我用一生等待...」,很多人在戀愛或者失戀的時候都會唱起這首歌,紀念自己的愛情亦或者是逝去的愛情,但是《大海》這首歌還真的不是愛情歌,它的背後深藏著一個讓人心碎的故事。
  • 張雨生,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
    但是今天在電臺裡聽見《後知後覺》,差點淚目,才體會到什麼叫:「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大海》,卻不知道那是公司製作的一張迎合大眾的商業唱片;許多人知道張惠妹,卻不知道她有個永遠留在31歲的恩師,讓她每每提起就花了眼;許多人知道張雨生不告而別20年,卻不曾了解真正的他。
  • 你們知道張雨生的《大海》是為誰而唱的嗎?令人感動!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1997年11月12日),1966年6月7日出生於臺灣,歌手、音樂人、製作人。1988年自組金屬小子樂團;同年因演唱《我的未來不是夢》而獲得關注,張雨生的一首《大海》紅遍大江南北,在臺灣張雨生有著「音樂魔術師」的稱號,只可以英年早逝,至今那首《大海》還在耳邊迴蕩。張雨生的《大海》成了膾炙人口的歌曲,卻不知道這首歌是怎麼來的,張雨生的這首《大海》是唱的誰的呢?
  • 張雨生,你不告而別,我後知後覺
    現在的年輕人,知道這個有著陽光笑容、聲音清亮純淨、書卷氣濃鬱的歌手的應該不多。畢竟在許多人尚未出生的1997年,張雨生就因為車禍重傷,挺了20多天後溘然長逝。在他離開的這19年間,他的歌聲仍會在很多時刻響起。即便不知道張雨生,很多年輕人第一次聽到《大海》,也都會像當年大學校園中的我們一樣,一下子愛上那旋律那歌詞那遼闊的海一樣的青春的憂傷。
  • 《大海》,張雨生的絕唱之一,可誰又知道這背後的諸多無奈
    90年代,華語樂壇上有兩位巨星隕落,一位就是beyond——黃家駒,還有一位就是張雨生。 很多人都知道,張雨生有兩首歌最為出名,一個就是《我的未來不是夢》,還有一個就是《大海》。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曉《大海》背後,有著張雨生無盡的辛酸史。
  • 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張雨生的《大海》是為她而唱,令人感動
    你想不到的精彩的微信goodphotoes!,期待您的到來! 你想要的,想看的,這裡都有!回復「明星名字」查看相關私照秘圖。說到張雨生 ,身為80後的我們並不會陌生。張雨生的《大海》和鄭智化的《水手》簡直就霸佔了我們學生時代的流行金曲。直到現在中午路過學校,依然還能聽到它們在校園廣播中響起。
  • 只要深刻活過,愛過,你就跟得上張雨生!
    到了政大之後,張雨生開始更深入的研究搖滾樂,主要是在意識形態層面的潮流嬗遞,比現在大學生樂團只知道狂轟濫炸、大吼大叫宣洩一下無處排遣的X欲高明得多。那時候張雨生加入了政大的吉他社,還在吉他社成立了thunder spot合唱團。張雨生跟著吉他社政大、臺大等高校四處演出,這樣才和Metal Kids結緣。
  • 張雨生去世20年: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
    作者家明現在的年輕人還知道張雨生嗎?這個驚才絕豔又英年早逝的歌者,這個忠於自我又投身洪流的偶像。1997年的11月12日,也就是整整20年前,他因為車禍離開人世,帶走了無限可能,也留下了美好歌聲。歷史無法假設,或許只有每年這個時候,那些念舊的人才會想起他,想起他在《後知後覺》裡的那句讖語: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今天,我們聊聊張雨生。1張雨生20歲時,最疼愛的妹妹在郊遊時意外身亡。妹妹生前愛唱歌,唱得比張雨生好聽。
  • 十年流行樂,百年張雨生
    彼時,曾在「康樂隊」服兵役的張建民,能歌善舞的張惠美,都不知道張雨生的音樂天賦。變聲期前的張雨生,嗓音低沉,就連妹妹張玉仙,都曾取笑哥哥唱歌不好聽。事實上,張雨生唱歌不只靠天賦,他的努力也從未顯示於人。
  • 張雨生:你不告而別,我才後知後覺,已是22年!
    ——張雨生,寫於1988年此後,誕生了一首歌,一首幾乎人人會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緣由的歌。《大海》這首飽含深情的歌並非寫給戀人,而是寫給他妹妹的。可以這麼說,妹妹的早逝是張雨生人生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的心雖隱隱有躁動,但仍然扮演著乖乖仔的形象,在此之後,張雨生火力全開,為自己的悲傷找到了另一個宣洩的埠。
  • 張雨生永恆的巨星!
    出道過程       張雨生1986年大一時初試啼聲,因為他妹妹的去世,參加木船西餐廳「木船民歌比賽」自彈自唱進到決賽並獲得優勝,使張雨生對歌唱開始產生信心與興趣,大二開學後隨即進了吉他社。       1987年大二時與吉他社同學自組了「Thunder Spot(雷擊點)」樂團,開始校際與校外的演唱生涯;同年6月6日,張雨生與其樂團代表政大到臺大表演,張雨生的天賦佳嗓被臺大的「Metal Kids(金屬小子)」樂團注意。後來「Metal Kids」樂團應東海大學之邀前往演唱,但主唱因為感冒無法表演,就找張雨生幫忙,也開啟了日後合作之門。
  • 「寶哥」張雨生,短暫的31年
    張雨生很早就知道了這個會唱歌的女孩,所以特意去了她駐唱的酒吧,百聞不如一見。表演結束以後,張雨生找到了張惠妹,據張惠妹回憶,「你唱的不錯」,這句話是張雨生對張惠妹說的第一句話。隨後的一個多月,張惠妹不論在哪裡演出,臺下必定會有張雨生。
  • 臺灣「音樂魔術師」:張雨生
    5月錄製電影《菜刀與六個朋友》的原聲合輯《6個朋友》,這張專輯收錄了張雨生的成名作品《我的未來不是夢》 及《以為你都知道》;並於《把愛找回來》合輯中,演唱《把愛找回來》 。專輯同名主打歌《天天想你》成為張雨生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 。1989年3月,張雨生當選《中時晚報》年度十大唱片新人榜首;同年參演首部電影《七匹狼》,並在電影原聲帶中與王傑、姚可傑、邰正宵等人同唱主題曲《永遠不回頭》 ;該專輯同時收錄了《永遠不回頭》、《如果你冷》、《我喜歡瘋狂》和《看見》四首歌曲 。
  • 張雨生的歌詞藝術
    聽張雨生的歌,就不能不欣賞他的詞。我以前也寫過很多篇關於歌詞的文章,從不同的側面和風格為你介紹過。今天就來說說我對他詞的整體觀感。
  • 張雨生的歌詞獨一無二
    方文山曾在節目中說過,哪裡出現「你」「我」「他」這樣的人稱代詞,哪裡抒情,哪裡描寫景物。都是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的。他的這種作詞方式特別像畫家。畫家並不是直接作畫的。他們需要先勾勒出無數的線條,再擴充為幾何圖形,需要一點點的測量,校正才能漸漸畫出景物來。說白了,方文山的這種作詞方式是一個純粹的技術活。你如果能熟練掌握他的模板,那也能提高你的作詞水平。
  • 兄妹——張雨生和張惠妹
    老天真不公平,妹妹他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 這件事對我的打擊太大,在此之前,我從來不曾公開演唱過。是她去世後,我報名了「木船」民歌比賽,開始加入熱門合唱團,一場又一場地唱下來。像是背負了什麼使命,心裡不斷有個聲音催著我:「喜歡,就趕快去做!」不要等到一切都已太遲……張惠妹:與張雨生第一次會面的情景是我永遠都無法忘懷的。
  • 張雨生如何讓張惠妹成為天后的
    就是張雨生。有人問了,張雨生是張惠妹的導師?張雨生在1997你年11月21號不幸車禍去世,在張雨生去世之後有一段時間,張惠妹就找不清音樂的方向,而在此之前張惠妹的音樂發展方向是非常清晰的,而且經典作品比較多當年張雨生是怎麼帶她的呢?
  • 張雨生,因雨而生
    每次提到張雨生,大家就會想起那首《我的未來不是夢》:「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著追求,追求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經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他高亢而嘹亮的嗓子,總能感染成長中的我們,尤其是那些哲詩一樣的歌詞,淋漓盡致地把年輕人的激情和豪邁表現了出來,讓每個彷徨失措的人都充溢了新生的力量。
  • 張雨生歌迷會3次喊話高曉松,就造謠張雨生酒駕道歉,真相如何?
    右上角點擊關注我的百家號,不間斷更新電影影評、娛評及影單推薦!精彩永不斷電!這位網友還暗諷高曉松信口雌黃,寫成文字並出版都不知道事先求證,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確實有失偏頗。為此,張雨生歌迷會當日特意@高曉松 闢謠,並說:張雨生並非酒駕,當年保險公司已經理賠,警方也是以疲勞駕駛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