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建成效果圖(水電七局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毛琴 通訊員 朱隱):2月12日,在成都市金堂縣沱江上遊600米處,十餘臺旋挖設備正卯足幹勁施工,爭搶著2018年春節前的每一刻寶貴時間。「我們正在建設的韓灘雙島大橋是成都市跨度最大的一座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工期很緊張,我們春節不停工。」在中國電建水電七局(以下簡稱:水電七局)三星南片區基礎設施項目施工現場,項目經理梁學成說道。
據了解,中國電建水電七局承建的金堂縣縣城三星南片區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市政道路、橋梁、地下綜合管廊、生態溼地公園及其他附屬設施,其中韓灘雙島大橋為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大橋橫跨毗河、中河、北河,建成後將成為金堂縣地標性橋梁。此前,水電七局承建的成都市雙塔自錨式懸索橋——雲龍灣大橋,刷新成都橋梁史建設紀錄。
江心島樁基施工現場(水電七局 供圖)
韓灘雙島大橋位於金堂縣沱江上遊600米,工程全長1641米,主橋為860米雙塔雙索麵斜拉橋,主跨跨越江心島,跨度430米。橋面寬度38米,按雙向6車道設計。主橋塔設計為鑽石型,由兩根塔柱和三道橫梁組成,橋塔總高為137.5米。
「為了儘快掌握雙塔雙索麵斜拉橋複雜的施工技術,我們到全國各地跑了11個類似項目,學習觀摩業內領先的技術。」項目技術部副主任呂治勇說道。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提前制定重點、難點工程施工方案,並邀請專家指導、評審,僅大橋頂推方案就設計了8個不同的版本,耗費了技術人員近四個月的時間。對標成都市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要求,項目部精心打造標準化工地和生活營地。呂治勇補充道:「小到晾衣棚、衛生間,我們都進行了細緻規劃,雖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效果很明顯。」
拌合站(水電七局 供圖)
據介紹,項目部在全橋施工過程中,採用智能監控系統和BIM技術的工程施工組織決策輔助系統,大數據全程分析指導工程施工。同時,引入高精度數控鋼筋加工設備,極大地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降低了安全風險,同時操作工人由原來的十幾個減少至三四個人。「加工後的鋼筋就像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現場技術員楊發寶指著車間內堆放整齊的鋼筋說。
「我們的初衷就是打造『花園式工地』。」呂治勇介紹,項目部對「綠色施工」格外重視,在拌合站建設中充分考慮環保,按照工廠化生產要求,設計了封閉式材料存儲倉庫等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同時安裝了霧狀噴淋系統和霧炮,業主負責人參觀後感嘆,水電七局引領了金堂當地文明施工標準。在主塔樁基旋挖施工中,項目部引進泥沙分離設備,一改過去泥水滿地的尷尬場面,實現了泥沙和水的有效分離處理,現場文明施工面貌提到極大改觀。
韓灘雙島大橋建成後將貫通金堂縣趙鎮、三星兩鎮,在完善城市規劃,改善城市交通狀態的同時,顯著提升金堂縣天府水城新區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為落實金堂縣人民政府提出的「綠色發展,建設美麗生態宜居城市」的目標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水電七局融入金堂搭建起合作共贏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