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記者現場採訪「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土建1標」建設情況。
圖為:「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土建1標」大學城站工地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圖為:建設工地現場的監控室內,能看到每個角落傳來的事實畫面。
中新四川網7月9日電(劉彥君陳果)「工地上每天都有300-400人參與建設,今天還有50餘名農民工到附近的醫院體檢去了。」9日,在中國電建水電七局三分局所承建的「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土建1標」大學城站工地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整個工地材料堆碼整齊規範,環境保護措施到位,圍擋周邊市政道路及交通設施也井然有序。
正因如此,項目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也成為成都地鐵建設文明施工標準化的標杆。幾年來,該項目先後獲得「文明施工先進工地」、「質量安全及履約信譽考評土建施工單位第二名」、「質量安全及履約信譽考評土建施工單位第三名」等榮譽,並承辦了成都地鐵標準化工地觀摩交流會。
然而,很難想像,取得如此成績的竟然是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團隊,趕超的勢頭相當強勁。如今,在「轉型之路」上的三分局步伐越走越穩、信心越來越強!
三分局作為水電七局轉型中的大土木分局,現主營水利水電、隧道、河道疏浚、工業與民用建築、地鐵、公路、鐵路等工程施工。目前在建項目14個,市政項目4個,傳統水電業務對三分局的貢獻和支撐很大,它支撐著三分局的轉型。
「我們時刻緊跟『一帶一路』的發展步伐,人才儲備十分充足,只等恰當時機。」該項目部常務副經理陳旭對未來更多的做好市政和軌道交通充滿信心。
據了解,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西延線土建1標位於溫江區,總長約3.9km,沿海科路及南燻大道敷設。沿線設置大學城站、楊柳河站、鳳溪站,以及大學城站—楊柳河站、楊柳河站—鳳溪站、鳳溪站—南燻大道站區間。
「從2010年始,分局大面積接觸市政建設,其中的酸甜苦辣很多。」陳旭一語道破。「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人』,在轉型過程中,我們從一個傳統的水電行業跨入大土木,就必須先熟悉遊戲規則,培養一批專業人才,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優市場,提升經營質量。」
「以前我們在大山裡面穿梭,大家都只有埋頭幹活兒,現在我們在城裡面搞建設,不僅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數,年輕人也能在適齡階段找到對象,家庭相處的也更和睦了。」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陳順利說,現在90後職工的歸屬感很差,以前在大山幹水電項目,很難長期留人,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企業歸屬感更強。市政項目的市場前景讓年輕人對職業生涯規劃都清晰,幹的很開心。市政有融入社會的感覺。
「但也給我們的管理帶來一些壓力,要像幹水電一樣管理這幫年輕人是很困難的,在城裡施工,小夥子們一到晚上就不見了,但我們是在城市裡面搞施工,不是在城市裡面朝九晚五。」陳旭坦言,剛回來的時候,只有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但年輕人就會有些許浮躁。這就需要更多時間的溝通,加強談心和交流,幫助他們規劃願景,實實在在提高工作方向。技術留人、感情留人。「也正因為我們是一直年輕的隊伍,作為傳統的水電企業,我們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開啟智能化和手機終端化。」
「以前很多資料都是一個U盤轉來轉去,現在直接升級用電腦快盤,達到資源共享,領導們也逐漸接受了90後的網際網路思維,讓所有程序更簡化,以前每月辦公費用支出要4000元左右,現在只需要800元左右。」經管部90後員工王光秀介紹到,在「網際網路+」大潮下,他們也希望能夠更多的整合內部資源,比如以後將工程視頻直接生成二維碼,有人來視察或者學習的時候,直接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
「項目部從籌建開始,就有別於傳統水電管理模式,特別是地鐵施工在針對安全文明施工環節,不僅高於水電施工,還高於其它施工。」走在建設工地上,項目質量管理部主任吳小飛坦言,水電管理相對比較輕鬆,但成都地鐵都有標準化管理手冊,要求更高。「我們一開始就奔著高標準,組織人員到成熟的地鐵項目學習,出去學習了20餘次,培訓人數上千人,在施工現場,負責文明施工的專職人員達到30多人,高於常規工程的一半。」
「做好安全文明施工,還要處好「鄰裡」關係。我們經常和周邊社區互動,比如和社區共建愛心小屋,幫助貧困學生,在高考期間也曾主動停工或調整施工任務安排,把噪音降到最低,主動為高考護航等。」陳順利告訴記者,最多的一個下午他能接到89個電話。「但也只有以心換心,群眾才會更加支持和理解項目部的工作。」
當前,正如陳旭所言,參與成都地鐵的建設正方方面面的體現出三分局以項目帶動人才培育,以項目促使轉型升級,以項目提升核心競爭力......
「我們對市場前景看好。」在大學城站建設的監控室現場,陳旭看著大屏幕上從各個角落裡傳來的現場的生產情況表示,未來只有更加堅定轉型信心,「實」字當頭,「幹」字為先,就能經得起市場檢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