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歷史上唯一國號與皇帝姓氏都一致的朝代。
(陳朝疆域圖)
陳朝為什麼這麼特殊?因為陳朝是南朝之中最後一個朝代,也是唯一一個底層的平民百姓(陳霸先出身寒門)依靠軍功建立的國家。
為什麼陳朝的國號叫「陳」?是因為皇帝姓陳嗎?當然不是!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最早的時候因為作戰奮勇,被皇帝(梁敬帝)封為陳公,大權在握後,又被封為陳王。
(陳霸先像 來自百度百科)
其實陳霸先一直號稱的是潁川陳氏的後代,這個陳氏是名門望族,雖然陳霸先同學一直堅定地稱他們是自己的祖先(就好比有個姓孔的人說自己是孔子後人一樣)。
大家心中不信,但也不會拆穿。一千年以後的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也說自己是朱熹的後代。由此可見,皇帝總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亂認親戚,也不問對方願不願意(估計也不敢不願意)。
(陳朝與北周北齊的形勢)
再加上陳霸先又號稱春秋時期陳國後代(鬼知道陳同學為啥這麼喜歡號稱),即位後直接順水推舟,確定國號「陳」。
這點和宋太祖趙匡胤一樣,不過人家老趙是因為出身宋州,所以才選擇國號為「宋」的。
陳霸先與王僧辯是一對搭檔,二人一起平定了侯景之亂後,共同飛黃騰達,做到大將軍尚書令(國家一把手)等職。
這時梁朝廷無兵又無權,只能依靠陳王二人勉強維持統治。於是二人扶持蕭方智為帝,但北方的北齊朝廷認為蕭方智年幼,不能管理朝事,應該立一個年長的君主。眾人之中,蕭淵明最為合適。
(北齊神武帝高歡)
但實際上北齊並不是為梁朝考慮,他們是想通過扶持一個傀儡皇帝達到間接的控制梁國的目的。等時機成熟時,再兵不血刃地奪取梁國。
還威脅道:「如果梁朝廷不肯接受,那北齊就會就帶兵打過來。」
王僧辯和陳霸先知道北齊方面暗藏禍心。如果真讓蕭淵明即位,那無疑是引狼入室。陳霸先力勸王僧辯拼一把。但是王僧辯率先頂不住壓力,準備大開城門,迎接蕭淵明為帝。
(陳武帝陳霸先)
陳霸先對自己老搭檔的行為很失望,於是帶兵襲擊並殺了他,蕭淵明的皇帝位沒坐熱就被趕下臺了。
陳霸先隨後立蕭方智為帝,並鎮壓了王僧辯部下的反抗。後來隋滅陳時,王僧辯兒子把陳霸先的屍身挫骨揚灰,這都是後話了。
蕭方智繼位後,大權旁落,朝中大小事都聽陳霸先的,最終把皇位禪讓給他。
陳霸先當了三年皇帝,他在位的陳朝很不穩定,內有蕭氏諸侯王造反,外有北齊北周虎視眈眈,過得很不容易。
他看侄子陳蒨(陳文帝)英明果決,是個明君之才,於是把皇位給了他,讓他繼續將陳朝基業發揚光大。
上班的第一天,陳蒨在朝堂大殿上來了一句;「早安,打工人!今天又是加班的一天!」,大臣們知道自己又要勞累不歇了,個個叫苦連天。但好在陳蒨雖然讓大家996,但是回報豐厚,大家雖然累了一點,但是一點也沒怨言,畢竟多勞多得嘛。
陳文帝基本上就是個奮鬥逼,經濟民生兩手抓,陳朝在他的統治下有很大起色。
死後接力棒給自己兒子陳伯宗,但是我們知道,一旦皇帝年幼,國家是很容易出亂子的,出於為江山社稷的考慮,陳伯宗的叔叔陳頊勉(xing)為(gao)其(cai)難(lie)地奪了侄子的皇位。
陳宣帝陳頊
幹掉了侄子後,宣帝接力996,一邊發展一邊北伐,盡力改善北強南弱的局面。並乘著北齊衰弱,攻克了淮河大部,逼近徐州,北齊朝廷一度準備遷都以避其鋒芒。
但對於北周的戰事卻是敗多勝少,最後宣帝也力不從心,宣布撤兵,北齊也乘機奪回淮河之地。
(太建北伐)
宣帝死後,北周滅北齊,基本上統一北方。外加上建國前梁朝的戰略失誤,讓北周輕易而舉的佔據了蜀地。北強南弱的局面不斷加深(宣帝時尚能抗衡一下)。
後來陳叔寶繼位,這個陳叔寶是一個音樂才子,放到現在也應該是李雲迪郎朗之流的人物,但是他偏偏是長子,於是被立為皇帝。
這哥們應該能和李煜,宋徽宗組成一個「帝王TFBOYS」組合出道。他繼位初期的陳朝還有一定實力,老爹的遺產豐厚,如果他不醉心藝術,把精力分給治國一些,那麼楊堅估計會晚幾年統一全國。
北周軍(當時楊堅還沒改國號)攻入陳朝都城建康的時候,陳後主本來想化裝逃出宮去,但是手下(估計跟他有仇)帶頭投降,於是慌忙的他帶了幾個寵妃跳入枯井中躲著。
狼狽成這樣子,也是挺有藝術感的。好在楊堅仁厚,沒太為難他,一直好吃好喝地養著,直到他去世。
南朝陳(557年—589年),一共歷時三十二年,如果你現在正三十二歲,那麼恭喜你,你走完了陳朝的一生。
581年2月,楊堅正式取代北周,結束了中國一百五十多年分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