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奐會見劉禪,兩位亡國之君相見,執手相看淚眼

2021-02-13 黃老邪看歷史

在三國歷史中,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而同一時刻,曹魏那邊的曹奐也是一個亡國之君,他們一個斷送的諸葛亮的大好天下,一個葬送了曹操的雄心壯志。按理來說這兩人風馬牛不相及,在自己的國家裡面斷送天命,但歷史就是有這麼的巧妙,在他們默默的承受亡國的命運的時候,大權臣司馬昭把他們倆強行拉到了一起,並且讓他們相見。這一幕堪稱三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場面,兩位亡國之君見面,一個已經丟了天下,一個即將失去天下,兩人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成為了當時三國的名場面。那麼這兩位君王會面的時候,各自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下,這段極為尷尬,又讓人心酸的歷史。

劉禪劇照

劉禪,此人堪稱沒心沒肺,不僅無視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血淚,更是直接把國家給「賣」了,到敵人的陣營以後,也依舊每天是笑嘻嘻的在那裡樂不思蜀。雖說這一段曾經在小說裡面讓無數讀者氣憤,但歷史學家分析:這其實是劉禪的聰明之處,他深知自己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在那裡裝傻子,避免司馬昭對他的殺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推論出:當年劉禪身居異國他鄉,除了每天在那裡傻呵呵的笑,每天都猶如踩鋼絲一樣,時時刻刻都隱藏著自己的傷悲之心,老老實實的當一個傻頑童來取悅司馬昭。

《三國演義》記載:未至,鍾會業已敗亡。回朝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戲責阿鬥,阿鬥樂蜀不動情。

樂不思蜀

遙想當年司馬昭故意問劉禪是否心懷故國,如果按照歷史學家分析下的劉禪,他肯定內心無比的悲哀,他卻沒心沒肺的說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雖然他贏得司馬昭哈哈大笑,但他本人的內心估計已經撕成了碎片,當年對諸葛亮的不滿和眼睜睜看著國破家亡的悲劇,他的不滿和放縱最終交織在一起,肯定夜晚也是夜不能寐,暗暗流淚。但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他遇到了另一個即將亡國的君主曹奐,這歷史性的會晤,讓劉禪與曹奐的見面變得極為不尋常,而之前劉禪所擔心抱怨的人生,也可能在這一刻被升華。

曹奐劇照

根據歷史記載,司馬昭滅掉了蜀國以後,要求劉禪去覲見曹奐,雖說這時依舊是曹奐當家,但在曹奐之前發生了一場血濺宮廷的歷史悲劇,前任的皇帝曹髦帶著自己的軍隊直接悍然去攻擊司馬昭,結果被人當場殺死在皇宮裡面。血濺七步的君王之血和折斷的天子劍,讓整個皇宮處在一種冷冽與肅殺的氣氛之中,曹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上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雖身處帝位他,但他也意識到,只要自己不聽話,那麼他隨時有可能變成第二個曹髦被殺死。當年曹操留下來的大好江山即將要被司馬懿的後人給篡奪。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他遇到了劉禪,兩人相識,並沒有一笑,歷史也並沒有記載他們有多麼的傷感,但我們從旁邊從背景上可以感受出來,兩位亡國之君見面,流不盡的辛酸淚,一個代表著曹氏家族的榮譽,另一個代表著漢昭烈帝白手起家的榮光。

在這一刻,曹操與劉備的命運似乎交織在了一起,他們的聲音跨越了歷史的維度,站在了對立面,兩人打了大半輩子,雙方都視為天敵,但他們最終建立起了自己的偉業,卻終究沒有看到最後的勝利。曹操的家族雖然永遠佔據著勝利的一方,但卻沒有被劉備的後人所打敗,反倒是被自己的大臣司馬懿給篡奪了,曹氏江山被司馬懿三代人吃空。而劉備這邊也並不好過,他去世以後諸葛亮獨木難支,但到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直接把天下給交了出去,其中的辛酸淚難以言喻。

諸葛亮與五虎上將劇照

從劉禪的角度來說,這一次會面讓他的亡國的情緒更一步的迷茫,但他也找到了一些歸屬感,因為整個三國的天下早就已經不是英雄的時代了,接下來是強權政治的時代。當年他有諸葛亮在身邊,還能夠與天下英雄一較高下,現在所有的英雄都已經去世,接下來就是絕對的國力的對話,他自己成為了亡國之君,原本有些心酸,但看著曾經強大無比的曹魏政權也要被自己人給掏空,他或許也會感到一絲的欣慰。天下不僅僅只有他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曹氏家族的後人同樣也要完蛋,天下浩浩殤殤,歷史縱橫遠去,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也不會為任何人流淚,所有人都只是歷史長河之下的犧牲品。

曹操劇照

至於對曹奐來說,他的內心肯定更加地悲劇,他也曾經憧憬過自己的祖先曹操的人生,但可惜的是自己一沒那能力,二沒有大臣的幫忙,曾經自己的爺爺架空的漢獻帝以此來號令天下,並且還釀成了當年衣帶詔的慘案,當年還認為自己的爺爺是一代梟雄,但沒想到歷史的報復就如此的迅速,過去是漢獻帝被自己的爺爺給架空,現在是自己身為曹氏家族的統治者被架空,而且天下即將丟下。雖說這一切不可阻擋,也不能怪他一個人,這種家族榮譽的一朝散去的失落感,肯定也讓他度日如年,他每天就好像如同一頭待宰的豬羊,默默的等待著司馬昭下刀的那一天,這樣的日子肯定比劉禪更加痛苦。

司馬昭劇照

至於司馬昭來說,這一時刻應該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他親手滅掉了蜀漢政權,而蜀漢政權的最高統治者變成了自己的階下囚,他欣賞這一幕也享受這一幕。同時他讓曹奐與劉禪見面,一方面是按照正常流程操作,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想表達,曹奐將有一天也會變成劉禪,只有他司馬昭才是真正得天下的主宰。三國的歷史浩浩殤殤無數的英雄人物鬥來鬥去,鬥到最後,沒有任何人是勝利者,只有他司馬昭才是最後的王者。

司馬炎

但可惜的是司馬昭也高興得過早了,劉禪與曹奐雖然被歷史的車輪給碾壓過去,但司馬昭同樣也沒能笑到最後,雖然他已經具備了成為統一三國的最後的被選人,但上天卻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壽命,突然而來的重病讓他提前離開人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他的遺願一統天下。司馬昭原本囂張的氣焰,自詡為天下第一的願望最終落空,但同樣的司馬炎的縱橫天下的願望也沒有真正實現,他剛剛統一天下,他的子孫後代就鬧了一個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所以總的來說,歷史的潮流浩浩殤殤所有的人都只是成為歷史發展的一個磚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笑到最後,所有的人都是歷史的犧牲品。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國最搞怪的時刻,曹奐接見劉禪,一個傀儡一個亡國之君,真的好尷尬啊
    兩位皇帝同處一朝,而且還相談甚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首先來解一下這兩位皇帝!首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人。劉禪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蜀漢之主劉備的親兒子,小名叫阿鬥。劉禪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皇帝,有的人說他是白痴君主,也有的人說他是大智若愚,但是無論如何他這個亡國之主的身份是跑不掉了。
  • 深扒曹奐背後的強大靠山,談一談亡國之君的大智慧
    曹奐、劉禪、孫浩,這三個亡國的末代皇帝可能只有劉禪因為樂不思蜀的成語讓大家耳熟能詳,其他兩位可能大家就不是那麼熟悉了。這三位皇帝雖說都是亡國之君但卻都得了善終,曹奐封陳留王,劉禪封安樂公,孫浩封烏程侯。
  •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凱紫的詩詞之美每晚推送】
  • 司馬炎真在劉禪棺材裡放了三樣東西諷刺他嗎,其實是諷刺另一人!
    晉武帝司馬炎按照王侯之禮,下葬劉禪。一些野史中曾記載,司馬炎在劉禪的隨葬品中,曾放了一雙草鞋、一條女人的裙子和一盞酒杯。說起來,當時的亡國之君除了蜀國的劉禪,還有吳國的孫皓,再就是曹奐。這三個人中,司馬炎最瞧不上的,就是劉禪。為什麼這樣說呢?曹奐是禪讓於司馬炎,這個暫且不表。就說孫皓和劉禪。
  • 張玉環無罪後與前妻執手相看淚眼:我知道你們日子過得不易
    (原標題:張玉環無罪後與前妻執手相看淚眼:我知道你們日子過得不易)
  • 《宋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出自他手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那更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是柳永最負盛名的一首詞,甚至可以說是他古往今來最成功的傷別詞,無人能出其右。
  • 三國歸晉後,劉禪封公、曹奐封王、孫皓封侯,待遇為啥差這麼大?
    曹奐封王,劉禪封公,孫皓封侯,從這可以看出來,曹比劉地位高,劉比孫地位高。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劉禪作為蜀國後主,他算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在魏國進攻蜀國的時候,他本來是可以不投降等到姜維的支援,但是由於害怕和沒有主見,他選擇了投降。在投降之後,他還特意發布命令讓姜維也投降。蜀國滅亡後,魏國將東吳滅亡卻看起來並不急切。
  • 蜀漢後主劉禪,才不是扶不起的阿鬥!
    劉禪既當君主又當子侄,老老實實聽這位老相父的話,對於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者來說,能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畢竟從個人角度來說,是比較窩囊的。但劉禪知道,他還是一國之君,為了整個蜀漢,有些委屈,是必須要承受的。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對於這些前面的亡國之君的下場,抵達開封的李煜不是沒有聽說,但他只是希望趙匡胤能高抬貴手,儘管都是四十幾歲的過來人了,但他還是像一個懵懂的文學青年一般,喜歡天馬行空的做夢,這種夢境似幻似真,讓一位憂愁的亡國之君迷離彷徨。但還沒對李煜下手,趙匡胤卻在李煜抵達開封的這一年,突然一命嗚呼了。
  •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雨霖鈴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可是這裡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纖,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後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然卻不如柳詞凝鍊有力。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 劉禪不是扶不起的劉阿鬥,一代明君被冤枉了千百年
    真實歷史中的劉禪,在位四十一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實際執政三十年,他在位的絕大多數時期,具備充分的自知之明,選賢任能,君臣同心,合一州之士民,抗九州之強邦,敢與中原爭鼎立,國家安定,百姓樂業。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早死數年,以至於遭受亡國之辱了。蜀漢皇帝:劉禪(少年)蜀漢繼承了漢朝體制,天子五日一朝,三公坐而論道,事務決於臺閣即尚書臺。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4大暴君,個個都是亡國之君,暴虐無常,身死國滅!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4大暴君,個個都是亡國之君,暴虐無常,身死國滅! 前秦厲王——苻生。苻生,前秦開國君主苻健之子。這位皇帝的所作所為和孫皓可以說是不分伯仲。他在會見大臣時,要先預備好弓箭、刀斧、錘鋸等物件,看誰不順眼當場殺死。
  • 司馬昭本來打算除去劉禪,結果看到劉禪的三個字就決定放過劉禪了
    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在哪呢,特殊在這個時期了不起的人非常的多,謀士厲害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了,武將厲害的就更多了,相信大家隨便都能說出一個名字來,就不多說了,後來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是佔據巴蜀之地
  • 司馬昭要殺劉禪,劉禪在門上刻下了3個字,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影視中的劉禪但是,劉禪畢竟曾是一國之君,司馬昭認為留著始終是個禍害,於是就想找藉口殺死劉禪,劉禪聽說之後,立即在門上刻下了3個字,而司馬昭見了這三個字卻頓時殺意全無,這三個字究竟是什麼,為何能幫助劉禪活命?
  • 劉協山陽公,劉禪安樂公,這兩個爵位差別有多大?
    在歷史上,劉協是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東漢的亡國之君。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其他亡國之君,劉協的結局要好很多。劉協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是劉協對東漢也進行了挽回。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劉協就發動了衣帶詔事件,這讓曹操差一點死在劉協的手中。只不過曹操稱魏王期間,一直沒有篡位,一直到曹操去世,曹操仍然是漢臣。可是到了曹丕即位之後,此時的曹丕已經是對皇位迫不及待了。
  • 樂不思蜀的劉禪真是個智障嗎
    其實,關於劉禪功過是非的爭論一直都有,認為劉禪大智若愚的人有不少,同時代的李密對他評價很高,說劉禪「可次齊桓。」當然,貶損他的更多。給他打上傻子標籤,主要是樂不思蜀這件事起的頭。公元263年,蜀國滅亡,劉禪成了亡國之君,全家搬遷到洛陽,在司馬昭眼皮子地下過日子。司馬昭大擺宴席,請劉禪及蜀國大臣吃飯。在宴席上,特地設置了蜀國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