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歸晉後,劉禪封公、曹奐封王、孫皓封侯,待遇為啥差這麼大?

2020-12-20 爆侃

看過《三國演義》 的讀者,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蜀國滅掉了魏國之後,司馬家族就將魏國取代成立了晉朝。在晉朝吞併了吳國之後,三國的時代也就劃上了一個句號。魏國蜀國吳國都被滅亡了之後,他們都進入到了晉朝中為官。

晉朝皇帝則給他們分封了封號,不過三個國家的皇帝得到的封號卻完全不一樣。曹奐封王,劉禪封公,孫皓封侯,從這可以看出來,曹比劉地位高,劉比孫地位高。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劉禪作為蜀國後主,他算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

在魏國進攻蜀國的時候,他本來是可以不投降等到姜維的支援,但是由於害怕和沒有主見,他選擇了投降。在投降之後,他還特意發布命令讓姜維也投降。蜀國滅亡後,魏國將東吳滅亡卻看起來並不急切。司馬家族先是取代了魏國後,才選擇將東吳吞併到晉朝中來。

而晉朝皇帝之所以給三個國家皇帝不同地位封號的原因就很明顯了。首先晉朝是從魏國中出來的,因此為了凸顯自己的地位,他肯定要保證魏國的皇帝封號最大,這樣才能提升自己晉朝的形象。而蜀國和吳國誰先滅亡,晉朝的皇帝都會給先滅亡的國家皇帝封號大。

蜀國先比東吳滅亡,自然劉禪的封號要比孫皓高。畢竟蜀國滅亡後,東吳的威脅幾乎已經不大了,他投不投降對於晉朝來說就無關重要了,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司馬家族在滅亡了蜀國後,他先是取代了魏國才去吞併的東吳。

相關焦點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魏蜀吳三個國家,魏末代國君曹奐(魏元帝),被司馬炎封為陳留王,蜀國後主劉禪,被封為安樂公,吳國皇帝孫皓被封為了違命侯。 此三人的封號,可以說全部是三家歸晉的司馬氏進行主宰,為什麼差距卻會如此之大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 三國時代結束後,魏稱王,吳稱侯,蜀稱公,為何待遇差別這麼大?
    其中魏國皇帝曹奐被封為陳留王,蜀國皇帝劉禪被封為安樂公,而吳國皇帝孫皓則是被封為歸命侯。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是亡國之君,為何三人的待遇卻相差甚遠?其實這裡面是有一定講究的。首先第一個被冊封的是蜀後主劉禪,因為蜀國是第一個滅亡的。當時劉禪一家,被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居住,然後魏國的傀儡皇帝曹髦給他封了一個安樂公的爵位。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只封侯?
    其中魏國的末代國君曹奐,被封為了陳留王,蜀國劉禪封為了安樂公,吳國皇帝孫皓,只獲得了一個歸命侯的職位。按照魏晉時期的爵位制度,分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候、亭候、關內侯是十個等級,很顯然孫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馬家這麼封的原由是什麼?不妨讓我們好好來說明一下。
  • 三國最搞怪的時刻,曹奐接見劉禪,一個傀儡一個亡國之君,真的好尷尬啊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襲封晉王、拜相國。同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奪得了老曹家的江山之後,司馬炎需要面對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怎麼處置曹奐。畢竟皇位是人家「禪讓」給自己的,如果殺了他就證明自己是搶得了,所以只能讓他活著。
  • 歷史上難得的一幕,司馬炎為什麼會厚待三國後主?
    72年,當然,真正的三國歷史應該從公元220年漢獻帝禪讓皇位給曹丕算起,直到公元280年三國歸晉,那也經歷了60年整,最終是司馬炎笑到了最後,將三國後主都俘虜到自己手中,一統天下,結束了中國分裂的歷史,也算是功德圓滿。
  • 曹奐會見劉禪,兩位亡國之君相見,執手相看淚眼
    在三國歷史中,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而同一時刻,曹魏那邊的曹奐也是一個亡國之君,他們一個斷送的諸葛亮的大好天下,一個葬送了曹操的雄心壯志
  • 五分鐘為你詳解「三國歸晉」的歷史進程!
    三國歸晉的進程其實也是一個漫長的過錯,從263年滅蜀漢到280年滅吳用了17年的時間才使得華夏一統,今天丸子就帶大家看看三國是怎樣一步步歸晉的。(一) 鄧艾、鍾會、諸葛緒滅蜀漢1.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西路鄧艾軍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軍斷姜維後路,東路鍾會軍主攻漢中。
  • 深扒曹奐背後的強大靠山,談一談亡國之君的大智慧
    他是歷史上最體面的亡國之君之一三國徵戰因他的徵戰而大幕落下抱對了大腿,讓他成為三國末代皇帝中笑到最後的人
  • 三國終結後劉備子孫幾乎被殺盡,曹操子孫卻享受榮華富貴200多年
    劉禪投降魏國後,魏國名將鄧艾建議司馬昭應當厚待劉禪,「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吳必歸化,可不徵而定也」,讓魏國給予劉禪高官厚祿,樹立一個「榜樣」,用以瓦解吳國君臣的抵抗意志。司馬昭採納了鄧艾的意見,劉禪不僅沒有被殺,反而被移居到洛陽城中,封為「安樂公」,給他一所豪華府邸,賜給他大量金銀財帛,讓劉禪繼續過著安富尊榮的生活,以至於劉禪都樂不思蜀。劉禪有7個兒子,分別是劉璿、劉瑤、劉琮、劉瓚、劉諶、劉恂、劉虔。長子劉璿,在蜀國滅亡那一年捲入姜維鍾會的造反事件,死於亂軍中。
  • 三國亂世是如何統一的?三國歸晉天下一統
    及至曹操受封魏公時,東漢朝廷的軍政大權已經落入曹氏手中,東漢名存實亡。赤壁之戰後,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的局面。隨著曹丕、劉備、孫權先後稱帝自立,由此誕生了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個政權。三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戰亂頻仍,民不聊生。不過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麼三國是如何走向統一的呢?
  • 晉王司馬昭為何沒有殺掉劉禪,劉禪做了這些事讓司馬昭放下殺心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鬥。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 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為何稱生父為爺爺,管堂兄叫父皇?
    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一共有五位皇帝,其中最後一位是曹奐。曹奐的生父是燕王曹宇,而曹宇的父親則是曹操,也就是說曹操是曹奐的祖父。
  • 《陳情表》告訴你 劉禪為何是三國在位最久的皇帝
    晉武帝司馬炎和後主劉禪,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先說司馬炎。當時,「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發生傾斜,魏國在連年徵戰中佔據上風。曹家天下被司馬氏取代,改魏為晉。而晉國首先選擇要打擊的目標,就是蜀國。  公元263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滅蜀,結束了魏蜀吳三國混戰局面,三國鼎立變成了魏吳兩國南北對峙。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年僅54歲的司馬昭病逝。
  • 從三國封邑「大數據」看諸葛亮的真面目
    沒有司馬昭封邑的確切數量,但從《晉書·文帝紀》可知,他在魏正始初年(240)誅曹爽後,「以功增邑千戶」;魏嘉平三年(251)討伐王淩,又因功「增邑三百戶」;魏嘉平六年(254),高貴鄉公被立為天子,又「進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戶」;魏甘露元年(257)秋,「加假黃鉞,增封三縣」;魏甘露三年(258)五月,「增邑萬戶,食三縣」;魏景元四年(263),曹奐以春秋晉故地十郡方七百裡
  • 三國時所有的皇后
    曹丕去世後,魏明帝曹睿登基,郭女王被尊為皇太后,但曹睿並不是郭太后生的,也很不喜歡這位養母。為啥呢?因為曹睿懷疑自己親媽的死,和郭女王有關!曹睿的親媽生前不是皇后,但曹睿登基後追諡她為皇后,此女就是三國頭號大美女甄氏,傳說名為甄宓或甄洛。這位美人出身名門,最愛讀書寫字,她嫁給曹丕前是有老公的,即袁紹的兒子袁熙,袁家被曹操打滅後,曹丕見甄氏國色天香,馬上娶了。
  • 劉禪投降曹魏後怎樣度過餘生的?其遭遇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劉禪經歷了這次事件,僅有樊建、張紹、譙周、郤正數人跟隨他去洛陽。劉禪一行到了洛陽後,先受到了晉公司馬昭的恐嚇,後被其封為安樂公,還是可以世襲的爵位。我國古代爵位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由此可知安樂公乃是「公爵」,已經是爵位制度中最高的了,在它之上就是「王爵」了。當時司馬昭因滅蜀之功,才從晉公進位為晉王。
  • 劉禪為啥能被司馬氏善待?匈奴人為啥會打著他的旗號反叛西晉?
    劉禪命好,生在了一個基本規則得到尊重的時代,無論是他、還是後來的東吳孫皓,在投降司馬氏後都得到了善待,所以他的餘生其實沒啥看點。但是,在劉禪死後,有關於他的故事可就精彩得多了:打著他旗號的政權,成功覆滅了西晉。首先,劉禪得到善待,是有時代大環境前提的。
  • 司馬昭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但並沒有篡位
    本文由君君綜合原創司馬昭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但並沒有篡位!264年(鹹熙元年)5月,晉公司馬昭又升了。這次,他的封地從10個郡增加到20個郡(當時全國也不過100多個郡),而爵位又增加了一級,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
  • 三家分晉到三國歸晉
    咱們都背過朝,代表夏、商、周、秦、漢三國,咱們就串一期,來看看歷史上它到底有沒有輪迴。話說公元前二零七零年至公元前一千六百年,是我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國領袖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但實際上家天下的夏王朝是由大禹的兒子下棋開始的。而夏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是誰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