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但並沒有篡位

2021-01-10 君君綜合

本文由君君綜合原創

司馬昭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但並沒有篡位!264年(鹹熙元年)5月,晉公司馬昭又升了。這次,他的封地從10個郡增加到20個郡(當時全國也不過100多個郡),而爵位又增加了一級,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 司馬昭的老爹司馬懿,被追諡為「晉宣王」,哥哥司馬師,則追諡為「晉景王」。 小貼士:三公拜晉王 當時太尉王祥、司空荀去見晉王司馬昭。荀對王祥說:「晉王地位尊貴,咱們都要拜他,沒什麼問題。司徒何曾先前已經拜過了。」王祥說:「晉王是魏國的宰相,我們是魏國的三公,就算按王爵,和三公也只相差一級,朝廷三公怎能拜皇上以外的人!

這既是打魏國的臉,也是打晉王的臉!」於是荀下拜,王祥只作了個揖。司馬昭對王祥說:「才知道原來您對我這麼照顧啊。」 當年曹操的行為模式,已經完全被司馬昭複製了。現在換掉曹魏這塊牌匾,只差一層窗戶紙。全天下都翹首以待,司馬昭到底啥時候篡位呢?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了。 然而,司馬昭偏偏沒有篡位。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他安排著滅蜀的後事。對於在鍾會造反時不曾屈服的將領,一一加以升賞。

蜀漢皇帝劉禪劉阿鬥,被帶到洛陽,封為安樂公。在宴席上,58歲的劉禪嬉笑自若,公然說出「樂不思蜀」的名言來,讓司馬昭都忍俊不禁。劉禪此後又活了幾年,在271年去世,享年65歲,比他老爹劉備多活兩年。由於劉禪得到優待,一些還守著城池的蜀軍將領,也紛紛投降魏國。吳國想趁蜀漢滅亡時奪取永安,被魏軍擊退。在內政上,他也做了些工作。如: 他恢復了五等爵制度,六百多個中高級軍官獲得爵位,對晉王感恩戴德。 他修改了朝廷的章程,讓司空荀重訂禮儀,中護軍賈充制定法律,尚書僕射裴秀擬定官職。

這些事情,司馬昭做得嚴絲合縫,環環相扣。 蜀漢剛剛滅亡,東吳皇帝孫休大約也受了刺激,緊跟著一命嗚呼,年僅30歲。孫休的兒子年紀都太小,吳國人希望立一個年長的皇帝,就擁立孫休哥哥孫和的兒子孫皓為帝。孫皓繼位之後,很快露出昏君暴君的本色,胡作非為,濫殺無辜。兩國此消彼長,東吳再也不能對魏國構成什麼威脅了。 唯一困擾司馬昭的,是讓誰來擔任自己的繼承人?畢竟,自己已經54歲了。司馬家族不乏長壽基因,老爹司馬懿活了73歲,叔叔司馬孚今年85歲了還在朝廷教訓人。

但在那個時代,多數人活不了這麼長。哥哥司馬師就只活了48歲。而自己這些年來因政治鬥爭、軍事鬥爭、權謀鬥爭折磨,真是殫精竭慮了,身體也越來越差了。 現在自己成為晉王,必須立一個王世子,立誰呢? 司馬昭和他爹司馬懿一樣,生了9個兒子。可是其中4個早夭,1個身染重病。其餘4人中,兩個是正妻王元姬所生嫡子。分別是長子司馬炎和次子司馬攸。 按常理,不管立嫡立長,傳位給司馬炎應該較合禮規,但在司馬昭這裡有一個特殊情況。 那就是:自己的哥哥司馬師是沒有兒子的,而司馬攸正好過繼給了司馬師。 換言之,按照宗法原則,司馬攸算司馬師的後嗣,司馬炎則是司馬昭自己的後嗣。

司馬家當政的鬥爭中,權柄是司馬懿傳給長子司馬師,按慣例,司馬師死後應傳給其嗣子司馬攸,而不是二弟司馬昭。只是因為當初司馬師死時,司馬攸年方8歲,不可能掌控司馬家族的大權,這才便宜了司馬昭。因此,司馬昭自己在封為晉王之後,便常常念叨:「這個江山啊,是景王(司馬師)的,我只是暫時代管罷了。等我死後,應該由司馬攸來繼承。」 再說,司馬攸對長輩孝順,對哥哥尊敬,多才藝,性格溫和,是個「五好青年」。司馬昭封王這一年,司馬攸年已17歲,作為繼承人也完全沒什麼問題了。 但是,長子司馬炎也非尋常之輩。他畢竟比司馬攸年長12歲,也就多了12年的學習實踐,建立了自己的人脈關係。

本文由君君綜合原創,歡迎點讚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劉裕篡位後,為何不學司馬炎厚待曹奐,而將司馬家族斬盡殺絕?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宋朝後,卻一改前例,對司馬氏皇族趕盡殺絕,由此開創了對前代皇族斬草除根的惡例。劉裕當上皇帝後,剛開始參照前朝做法,封晉恭帝為零陵王,遷居秣陵縣城(今湖北省荊門縣),並允許其繼續奉晉朝正朔,使用天子禮儀,司馬德文以為自己可以像漢獻帝劉協和曹魏皇帝曹奐那樣,可以安度餘生。但是,劉裕對東晉皇族勢力並不放心,派冠軍將軍劉遵考率軍在零陵負責監管。
  • 司馬家族為什麼能代魏建晉,若曹丕曹睿沒有早逝,司馬懿能篡權嗎
    司馬家族之所以能代魏建晉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司馬懿在有生之年成功地篡奪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並且一代一代世襲給自己的後人,在司馬家族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終於在公元265年,司馬炎模仿45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的同樣的手段取得了帝位。
  • 司馬炎篡位後厚待曹魏末代皇帝,為何劉裕篡位後要殺光司馬家族
    高平陵事變,司馬父子殺死了所有對自己有威脅的曹氏宗族,司馬父子控制了整個魏國。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 ,定國號晉。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後,對他也非常好,給他封王,還允許他在自己的封地上照著魏國的老樣子來,有一套自己的行政體系,算是一個自己的小國家了。
  • 歷史上謀朝篡位那麼多 世人為什麼對司馬氏篡魏耿耿於懷
    權臣強,皇帝自然弱,強大到了一定地步,權臣們自然會生出「更進一步」的想法。三國時期,先是曹丕篡漢,諷刺的是,曹魏沒多久又被司馬氏篡位。從本質上來說,二者都是謀反篡位,但是不得不說,司馬家的名聲要比曹家臭太多!為什麼人們默許曹丕篡漢,卻對司馬家篡魏耿耿於懷?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二者篡權的過程。
  • 曹魏最後一位皇帝:對司馬昭言聽計從,最終得到厚待!
    三在曹奐之後,不管是曹芳還是曹髦,雖然沒有什麼大權了,不過,在曹芳、曹髦身邊,還是擁有忠於自己的勢力,也即司馬氏還沒有完全架空曹芳和曹髦。比如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書令李豐和張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圖謀廢掉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事情敗露,被司馬師滅族。
  • 晉書評司馬昱,是喜歡清幽的道家皇帝,卻沒有雄才大略,難堪重負
    己未日,立會稽王司馬昌明為皇太子,皇子司馬道的兒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內史。這一天,皇帝司馬昱在東堂駕崩去世,時年五十三歲。安葬在高平陵,廟號晉太宗。皇帝司馬昱留下遺詔讓桓溫輔政,按照依當年諸葛亮和王導的故事一樣。
  • 歷史上謀朝篡位的國家很多,為什麼只有司馬家最被後人詬病?
    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和謀朝篡位這兩件事,似乎並不如何稀奇。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時期。比如王莽篡漢、趙匡胤陳橋兵變等等。數千年的古代中國史,似乎一直在重複著這個權力的遊戲。古代權臣謀朝篡位,這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太難理解的事情。
  • 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司馬昭弒君,是三國時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發生於曹魏都城洛陽的重要歷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洩密,其本人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弒殺於南闕。
  • 司馬家兩代人奪權篡位,曹家和夏侯家的人都去哪了?完全不是對手
    司馬懿這一招的確很厲害,他告訴大家,他只是一個權臣而已,到死都沒有篡位自立。自然能夠溫水煮青蛙,慢慢剝奪這幫人的權力。 遂矯太后詔,罪狀大將軍司馬景王,移諸郡國,舉兵反。---《三國志》 司馬懿雖然死了,可是朝中的軍政大權,基本都落在了他倆兒子的手裡。尤其是司馬師,是個手握軍權的狠角色。
  • 劉裕稱帝後,是如何對待司馬家族?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我們先來對比一下司馬炎與劉裕篡位後的所作所為司馬炎是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鹹熙二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繼承其父晉王位,成為曹魏新一代權臣。東晉傳到第十位皇帝晉安帝司馬德宗時,寒門出身的劉裕憑藉對內平定農民起義,消滅割據勢力,對外南徵北戰,破敵無數的巨大軍功「扶搖直上」,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北府軍司馬一躍而為東晉最有權勢的人,官拜相國、封宋王、總攬東晉軍政大權!
  • 漲知識:中國曆朝歷代皇帝列表大全
    )、烈祖/明皇帝曹睿、齊王曹芳、高貴鄉公曹髦、元皇帝/陳留王曹奐10、三國蜀: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劉備、仁宗/孝懷皇帝/後主劉禪11、三國吳:*始祖武烈皇帝孫堅、太祖/大皇帝孫權、廢皇帝/會稽王孫亮、太宗景皇帝孫休、末帝/烏程侯孫晧12、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世宗/景皇帝司馬師、*太祖/文皇帝司馬昭、世祖/武皇帝司馬炎
  • 王莽、司馬懿篡位名聲很差,為何楊堅、趙匡胤名聲很好?有人善後
    同樣的道理,宋太祖趙匡胤年僅50歲就離奇去世,他去世以後雖然不是兒子承襲皇位,但是也是他的親弟弟趙光義做了皇帝。戊寅,太傅司馬宣王薨,以衛將軍司馬景王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乙未,葬懷甄后於太清陵。庚子,驃騎將軍孫資薨。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於太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此三人的封號,可以說全部是三家歸晉的司馬氏進行主宰,為什麼差距卻會如此之大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最終在265年,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繼位晉王,曹奐也被逼禪位,從而受封陳留王。 從正史的角度來說,漢獻帝禪位於曹丕,因此當時的正統,也由魏朝繼承,而這一次的禪讓,正統的帝位,再次到了晉朝身上,算是和平的權利交接,司馬家族更要考慮緩解士族還有民間的不安,對於被廢的曹奐,予以隆重的禮遇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司馬懿為什麼風評差?
    如果讓我遇到高祖皇帝,那我自當以其為尊,跟韓信、彭越爭一爭先後就差不多了;如果遇見光武帝(劉秀),我倒是可以跟他掰一掰手腕,鹿死誰手倒未可知;不過麼,大丈夫行事,自當磊磊落落,如日月般皎然,可不能跟曹孟德(曹操)、司馬仲達(司馬懿)父子似的,只知道欺負孤兒寡婦,狐媚取天下。」
  • 【三國夜話】家族風雲之司馬世家——安平王司馬孚
    司馬孚一臉不屑,說道:「這都不是事,于禁已經是一盤涼菜了,犯不著為這盤涼菜跟孫權翻臉,沒有回來估計是遇到疫情給隔離了吧。」果然,于禁是病了,只能居家隔離一陣子,拖了好一陣子才回到魏國。這件事情讓曹丕看到了司馬孚的獨到眼光,於是給司馬孚封了關內侯,先衣錦還鄉去河內管屯田事務,再去了清河郡當了一陣子太守,大致類似於高層幹部下基層掛職鍛鍊,為下一步的提升做好群眾基礎吧。
  • 歷史上十大著名的篡位者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新政權只存在了14年,之所以如此短命,主要歸功於他那大膽而又失敗的改革。按照成王敗寇的原則,王莽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偽君子」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如果王莽在他篡位之前死去,恐怕會成為良相賢臣的楷模也說不定,八百年後,一個叫白居易的詩人就為此感嘆說:「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他謀權篡位做半年皇帝,睡遍後宮佳麗三千,死前一句話流傳千古!
    2020-12-23 11:19:45 來源: 歷史上的人和事 舉報   他謀權篡位做半年皇帝
  • 權臣桓溫圖謀篡位卻有心無膽 兒子替他完成心願
    東晉的權臣桓溫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在消滅成漢、三次北伐後,建立起了聲望,逐漸有了篡位的野心,但卻缺乏勇氣和果斷,在走向皇位的最後一步時戛然而止。他的兒子桓玄要膽大得多,藉助桓溫留下的聲望和實力,成功篡位,追尊桓溫為宣武皇帝。但桓玄篡位後不孚眾望,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 倆兒子都是人才,司馬師是否比司馬昭強
    司馬師和司馬昭全部都是陰險毒辣之徒,難怪司馬家能夠奪取皇權了。司馬師這輩子最輝煌的,那就是廢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馬昭比司馬師更加過分,他居然殺掉了曹魏皇帝曹髦。這哥倆輔佐司馬懿一路走到奪權,此後他們倆又相繼掌權。要不是司馬師沒有兒子,這倆貨之間肯定也有一場精彩的較量。
  • 曹魏和西晉都是權臣篡位得國,為何這個時代篡位成功率這麼大?
    漢和曹魏的滅亡,都是軍事上舉足輕重的權臣主導的政變引起的,紛亂的天下局面造成皇帝沒有時間整合大臣,不能平衡權力,也是篡位容易的重要原因。而司馬家族,更是得國不正,他對門閥不是要求合作,哪怕默許,不是公然反對,就被看成了政治上過關了,司馬懿對於大中正的設置,更是大讓利,他的外寬內忌,其實是政治上的理虧引發的讓步。士族們當然看得到司馬家族的苦心,他們投桃報李,曹家的皇帝只好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