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謀朝篡位的國家很多,為什麼只有司馬家最被後人詬病?

2020-12-22 妖火歷史觀

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和謀朝篡位這兩件事,似乎並不如何稀奇。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時期。比如王莽篡漢、趙匡胤陳橋兵變等等。數千年的古代中國史,似乎一直在重複著這個權力的遊戲。

古代權臣謀朝篡位,這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太難理解的事情。畢竟,當一個權臣的官,做到一定高度之後,手裡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再想往上走,就只有謀朝篡位這一條路了。另外,一個權臣攀升到一定高度之後,下面肯定也會有很多擁護者。這些擁護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推著權臣走上篡位的道路。

不過,在歷史上的很多次謀朝篡位當中,其他很多例子,後世都十分理解,甚至是讚揚。唯有司馬家篡魏一事,廣為後世詬病。

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司馬家上位後建立的晉朝,實在是太過窩囊。

大家都知道,司馬炎在建立晉朝,統一天下之後。僅僅過了十年,就去世了。而後來的晉朝,因為內部的權力傾軋,爆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最終使得北方防禦空虛,導致北方的胡人作亂,由此開啟了數百年的南北割據時代。

其次,是因為司馬家篡位之後,司馬家的人太過荒淫無度。

後世很多史家,對於司馬家都曾有過這樣一個評價:司馬家的老祖宗司馬懿,似乎一人把司馬家所有的聰明都佔盡了!這種說法當然不全對,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司馬家除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和司馬炎之外,確實沒幾個聰明人了。後來司馬家的人,要麼就是痴呆兒做皇帝,要麼就是瘋狂的打內戰。內鬥是一把好手,外戰則只有逃命的份。

第三,司馬家建立的晉朝,基本上沒有給後世留下什麼太寶貴的文化遺產。

因為西晉存在時間太短,整個西晉,也沒有給後世留下什麼文化財富。而且,西晉崇尚陰柔風,當時的男子,全都以模仿女子為美。

正是有著以上這些原因,司馬家自然不被後世所喜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謀朝篡位那麼多 世人為什麼對司馬氏篡魏耿耿於懷
    中國歷史上,權臣「謀朝篡位」的事兒並不罕見,如王莽篡漢、曹丕篡漢、司馬炎篡曹魏、楊堅篡北周、朱溫篡唐、趙匡胤篡後周等。
  • 歷史上謀朝篡位的王朝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司馬懿家族被罵得最慘?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帝王將相層出不窮,王朝更替也不斷上演。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古往今來,最高權力的更迭,無非兩種方式:武裝革命、或是和平演變(禪讓)。簡單粗暴的武裝革命,我們就不多說了;而所謂的和平演變(禪讓),說白了其實就是「謀朝篡位」。
  • 司馬家族篡位有多高興,滅亡時便有多慘,子孫後人紛紛改名換姓
    對於司馬家族而言,歷史當中對於他們的評價非常的不友好。大部分的人印象當中,司馬懿能夠戰勝敵人除去他的隱忍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狠毒。不然司馬家族豈能奪得皇位,眾所周知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族便擁有動搖社稷的實力,為日後的司馬家族篡權奠定基礎。
  • 司馬懿謀奪曹魏江山時,夏侯玄明明手握重權,為什麼不奮起反抗?
    許多人都喜歡看三國時代的歷史,而且很多人都會因為其中的一些人物的行為和感概紛紛。不過,很少人會注意到,三國之後,曹家得勢又失勢的過程,司馬家族奪權的過程。或許是因為這段過程太過於陰暗殘忍了。但不管怎麼說,歷史一向如此。司馬家族其實是魏國時代一個龐大的體系,遠遠不止在書中體現的幾個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而已。
  • 歷史上十大著名的篡位者
    縱觀歷史,為了帝位,兄弟反目,互相謀害毒殺…上演了各種奪位、篡位的歷史大劇。王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新政權只存在了14年,之所以如此短命,主要歸功於他那大膽而又失敗的改革。按照成王敗寇的原則,王莽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偽君子」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如果王莽在他篡位之前死去,恐怕會成為良相賢臣的楷模也說不定,八百年後,一個叫白居易的詩人就為此感嘆說:「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司馬家族篡位有多高興, 滅亡時便有多慘, 子孫後人紛紛改名換姓
    對於司馬家族而言,歷史當中對於他們的評價非常的不友好。大部分的人印象當中,司馬懿能夠戰勝敵人除去他的隱忍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狠毒。不然司馬家族豈能奪得皇位,眾所周知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族便擁有動搖社稷的實力,為日後的司馬家族篡權奠定基礎。
  • 曹睿為什麼能讓司馬懿盡忠而不篡位
    曹睿為什麼能讓司馬懿盡忠而不篡位                       文章來源:網絡文摘  司馬懿鷹視狼顧,
  • 司馬家族是怎麼被滅亡的?司馬懿還有現存後人麼?
    不過司馬懿的後代卻成了中華的千古罪人,因為在晉朝發生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發事件,把當時的中原變成了一片人間煉獄,到處都是戰場和士兵們留下的殘骸,這段歷史也是中國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司馬家族最後也是被滅亡,一起來看看這段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吧。
  • 劉裕篡位後,為何不學司馬炎厚待曹奐,而將司馬家族斬盡殺絕?
    於是,兵士們便用被子蒙住了司馬德文的頭悶死了他,司馬氏皇族的男丁也幾乎都被滅族。由於劉裕開創了一個殺戮前朝皇族的惡例,天道有循環,南朝劉宋的最後一任皇帝宋順帝,被迫禪位於權臣蕭道成,他哭著說,「願生生世世不要投胎在帝王之家」。蕭道成當上皇帝後一個月,命人將15歲的宋順帝處死。
  • 司馬家篡魏,與曹家篡漢有什麼區別?----袁騰飛音頻
    以下內容為音頻自動轉文字軟體生成有錯別字請諒解; 中國歷史上有好多權臣謀朝串位的事兒,有沒有幫忙換汗捂被出汗?司馬懿篡位啊,楊堅篡北周后來的這個珠子串堂權臣篡位的事兒非常多,按道理說呀,都是謀權串位啊,好像是。對這個司馬家呢?批判的更多,認為這個司馬家並非忠臣,為什麼呢?
  • 三國中笑到最後的家族,司馬家有什麼獨到之處,真相竟然是這樣
    三國戰火紛飛,不管是魏國還是蜀國魏國,每一個國都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可最後《三國演義》中的最後一章,三國統歸西晉宣告了三國最終的失敗,魏蜀吳都成為了歷史的悲哀,而在之前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司馬家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司馬家兩代人奪權篡位,曹家和夏侯家的人都去哪了?完全不是對手
    ---《三國志》 只要不是顛覆曹魏王朝的事情,那麼那些忠於曹魏的大臣們,自然也就不會賠上身家性命來對付司馬懿了。 司馬懿這一招的確很厲害,他告訴大家,他只是一個權臣而已,到死都沒有篡位自立。自然能夠溫水煮青蛙,慢慢剝奪這幫人的權力。
  • 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司馬昭弒君,是三國時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發生於曹魏都城洛陽的重要歷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洩密,其本人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弒殺於南闕。
  • 219、司馬家的考驗
    話說司馬㦤搞掉了曹爽掌握了魏國的大權,當時很多人的心裡是很複雜的。曹爽無能又囂張,任用何晏這樣只會清談的娘炮,政令隨意改動,把魏國管得一塌糊塗,的確不是個當家的料。可是這大魏國的江山畢竟是曹家打下來的,司馬家只是曹家的馬仔,你現在大權獨攬準備幹什麼?難道想篡位不成?很多人對司馬家上位表示不服。另外,曹爽掌大權十年,親信小弟遍布天下。司馬家滅了曹爽三族,對這些親信小弟會怎麼處理呢?會不會網開一面,還是斬草除根?很多人覺得沒有安全感,心裡非常不安。
  • 曹魏和西晉都是權臣篡位得國,為何這個時代篡位成功率這麼大?
    眾多軍閥中,曹操算是對皇帝最友善的存在了,而曹奐的悲劇,則是在曹芳的時候就註定了,他其實也是天下未定的犧牲品。而司馬家族,更是得國不正,他對門閥不是要求合作,哪怕默許,不是公然反對,就被看成了政治上過關了,司馬懿對於大中正的設置,更是大讓利,他的外寬內忌,其實是政治上的理虧引發的讓步。士族們當然看得到司馬家族的苦心,他們投桃報李,曹家的皇帝只好受委屈了。
  • 「短命」的西晉王朝,司馬家族發家史,為何篡魏會被後世人所罵?
    西晉王朝也是歷史上比較短命的朝代,於公元266年開始到公元316年結束,西晉的政權是從曹魏手中篡位得來,這點也是人人熟知。其實我們不難看到,古往今來謀朝篡位的事列並不在少數,但為何司馬家族又會背負這麼多的罵名呢?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昭和司馬師,為何沒有在權力面前反目成仇?
    三國時期曹魏是最強大的國家,大家都以為最終會是曹魏一統天下,結果後來司馬家篡位,奪取了曹家的天下,建立了西晉。
  • 權謀算計絕頂,治理國家卻是個渣,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司馬家族
    二是司馬懿是四朝元老,又是先帝曹叡為曹芳留下的輔政大臣,另一個輔政大臣就是宗室曹爽,雖然兵權在曹爽手裡,但曹爽為人不行,太過囂張跋扈,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劃重點,後來,這桓範的後人桓玄滅晉,滅了司馬氏全族。得知司馬懿控制了京城,桓範本想拼死反抗,但他的兒子勸阻他說:「皇帝的車駕在外,您不如出南門去投奔。」於是桓範準備出城,走到平昌城門時,城門已經關閉。
  • 司馬昭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但並沒有篡位
    本文由君君綜合原創司馬昭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但並沒有篡位!264年(鹹熙元年)5月,晉公司馬昭又升了。這次,他的封地從10個郡增加到20個郡(當時全國也不過100多個郡),而爵位又增加了一級,成了「晉王」,離「皇帝」只差一級。
  • 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倫,為人庸鄙,篡奪侄孫的皇位,掏空司馬家根基
    然而歷史上的司馬倫形象卻與此大相逕庭,此君不僅庸鄙不堪,而且權力欲極強,為了皇位不僅把侄孫晉惠帝尊為太上皇,還把西晉的江山搞得一塌糊塗,由此引發諸王之亂和胡人的內侵,在掏空司馬家根基的同時,也將長江以北帶入無窮的戰火與災難中,可謂國家的大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