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2020-12-20 情懷與歷史

司馬昭弒君,是三國時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發生於曹魏都城洛陽的重要歷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洩密,其本人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弒殺於南闕。曹魏皇帝曹髦被弒殺後,權臣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忠於曹髦的大臣王經及親屬被殺,成濟則被夷滅三族。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司馬昭弒君標誌著自曹芳以來,曹氏恢復權力的努力徹底走向失敗,而這,自然意味著司馬懿家族進一步掌握了曹魏的大權,為司馬炎建立西晉,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礎。

不過,在筆者看來,司馬昭弒君也給司馬家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魏晉禪代的歷史進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曹魏取代東漢王朝的過程中,不管是曹操還是曹丕,都不敢殺漢獻帝劉協。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三國時期,曹操、曹丕沒有殺漢獻帝劉協,司馬昭卻敢弒殺曹髦,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對於曹操來說,前期確實是不敢殺漢獻帝劉協,後期雖然有實力殺,但是因為漢獻帝劉協已經沒有威脅,自然沒有除掉他的必要了。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劉協在司空董卓擁立下,即位為帝。董卓伏誅後,受到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逃出長安,輾轉東行。

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劉協依附於兗州牧曹操,遷都許昌。自公元196年開始,曹操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然,一開始的時候,不管是曹魏內部,還是曹魏之外,都有忠於漢室的力量,這成為漢獻帝劉協最大的護身符。所以,漢獻帝劉協不甘淪為傀儡皇帝,策動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結果沒有成功。而就曹操來說,則不敢趁機反殺漢獻帝,就是擔心會導致內憂外患的結果。

不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在此基礎上,因為天下諸侯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主要是魏蜀吳三足鼎立,並且曹魏一家的實力還超過了蜀吳之和,所以,此時的曹操,實際上是可以除掉漢獻帝劉協,甚至篡位稱帝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操出生於東漢末年,曾經也是東漢朝廷的忠臣,也即曹操不願意背負亂臣賊子的罵名。

因此,曹操不僅沒有弒殺漢獻帝,還把稱帝的機會留給了曹丕。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對於魏王曹丕來說,也擁有弒殺漢獻帝劉協的實力。不過,漢獻帝劉協非常配合曹丕的篡位行動,甘願禪讓自己的皇位,這讓曹丕沒有必要多此一舉。換而言之,如果漢獻帝劉協拒絕讓位,甚至還要策劃誅殺曹丕的行動,那麼後者確實有可能反殺漢獻帝。

但是,飽經風雨的漢獻帝劉協,早已看淡了一切,甘願成為一個遠離權力鬥爭的山陽郡公。另一方面,對於司馬家的司馬昭來說,如果遇到的是放棄反抗的漢獻帝,很可能也不會弒君。不過,他偏偏遇到了倔強的高貴鄉公曹髦。曹髦生於正始二年(241年)。正始五年(244年),被封為郯縣高貴鄉公。曹髦從小好學,才慧早成,有祖父曹丕的風範。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一開始打算推立曹操之子、彭城王曹據為帝,不過遭到了郭太后的反對。當時曹髦是魏文帝曹丕在世諸孫中的庶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在世庶出長子,也即郭太后傾向於曹髦即位。

嘉平五年(254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除齊王曹芳後,曹髦被擁立為帝,年號正元。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曹髦見大權喪失,朝政自己不能做主,心中不安,又常憂慮被廢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

最後,在此背景下,曹髦這位皇帝親自率軍討伐司馬昭,想要奪回曹氏的權力。而這,無疑讓自己和司馬昭陷入到勢不兩立的狀態中。結果,太子舍人成濟刺殺曹髦,戈刃從背上穿出,曹髦在車中駕崩。司馬昭聞訊大驚,自投於地說:「天下人該怎麼議論我啊!」在得知自己手下弒君的消息後,司馬昭其實也擔心會遭到天下人的口誅筆伐。換而言之,司馬昭是不願意主動弒殺曹髦的。但是,因為曹髦已經起兵後,自己不可能坐以待斃,這才有了弒殺曹髦的結果。對此,司馬昭弒殺曹髦,並不是一件有意謀劃的事情,而是意外發生的情況。司馬昭弒君之後,與公卿們商議,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公曹璜為天子,改元景元。

當然,在司馬昭弒君時,經過司馬懿、司馬師等人的努力,曹魏宗室的力量已經被嚴重削弱了,也即此時的司馬昭,客觀上具有篡位稱帝的實力。當然,弒君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給了司馬昭不小的壓力,這讓其沒能完成篡位稱帝的目標。為了抵消這一負面影響,司馬昭在公元263年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派遣鍾會、鄧艾等人消滅了蜀漢。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曆5月2日),魏元帝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時年五十五歲。在司馬昭病逝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也即司馬昭和曹操一樣,都將稱帝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司馬昭的相讓,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的弒君行為所導致的。

相關焦點

  • 曹操、曹丕為什麼都不敢殺漢獻帝?曹操不稱帝真實原因揭秘
    其實看看曹家跟司馬家對待皇帝的態度,可能曹家還算比較仁道了,起碼從始至終都沒有殺掉漢獻帝,還讓他過了一個比較好的晚年。
  • 曹丕篡漢時,漢獻帝若不配合,要跟曹丕魚死網破,會有怎樣後果?
    漢獻帝雖萬分不舍,以至於他都把曹操的女兒,自己的皇后曹節推到前臺來,卻也未能阻止。那麼在當時情況下,若漢獻帝不配合,要跟曹丕魚死網破,親自提劍來誅殺曹丕,結果會不會有所改變呢?這並非異想天開,而是還真發生過。
  • 成濟弒君是賈充自做主張,還是司馬昭指使,為何連皇帝也敢殺
    意思是曹髦的文學才能與當年的曹植一樣,而軍事才能與當年的曹操一樣,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事實上曹髦的確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皇帝,其能力不亞於曹睿與曹丕,但其衝動的結局讓人懷疑曹髦此舉根本就不是什麼誅殺司馬昭,就算沒有人告密,曹髦的實力都不足以殺司馬昭,而更像一種主動的自殺行為,明知這一去可能無法再活,曹髦仍然去了,這就是曹髦以自己的死來阻止司馬昭代魏的進程。
  • 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死曹髦,蜀國為什麼會興兵問罪?
    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死曹髦,蜀國為什麼會興兵問罪? 雄才大略的曹操不會想到,他的兒子曹丕39歲去世的時候,司馬懿47歲,更不會想到他的孫子曹睿35歲去世的時候,司馬懿竟然都60歲了。
  •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時間:2020-04-10 18:4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操的後繼者曹丕,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病逝,長期以來是漢代的英雄,但更是令人尷尬。
  • 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曹操為什麼不殺了他?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紛紛崛起,雖然漢獻帝還是名義上的皇帝,但他早已沒有實權,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將皇帝玩弄於鼓掌之中,後來被封為魏王,和東吳的孫權,蜀國的劉備分庭抗禮,而這三個國家麾下都有很多謀士能臣
  • 歷史上謀朝篡位那麼多 世人為什麼對司馬氏篡魏耿耿於懷
    三國時期,先是曹丕篡漢,諷刺的是,曹魏沒多久又被司馬氏篡位。從本質上來說,二者都是謀反篡位,但是不得不說,司馬家的名聲要比曹家臭太多!為什麼人們默許曹丕篡漢,卻對司馬家篡魏耿耿於懷?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二者篡權的過程。史書劇照曹丕篡漢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敗壞朝綱,天災瘟疫不斷,民不聊生,最終爆發了黃巾起義。
  • 敢於弒君的司馬昭 為何不敢直接稱帝?
    司馬家與曹家的權力之爭一直是貫穿魏國歷史的一條軸線,自魏國一代目曹操、二代目曹丕相繼離世後,司馬家的權勢逐漸穩固,最終通過"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氏家族幾千人徹底斷絕了曹家再次崛起的可能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皇權一直以來都是至高無上的,自古以來有多少皇室的宗親為了爭奪這個權利而搞得頭破血流,自相殘殺,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事情發生,像是當年的曹丕與曹植,曹丕上位之後還在試探曹植,還有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封建社會當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但為什麼到了晉朝,司馬昭卻沒有這麼做呢,他心甘情願的臣服於司馬師,二人沒有違背兄弟之間的情義,是真的臣服,還是另有陰謀?在三國末年,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將魏國權力掌握到自己手中,司馬懿從一位大臣變成了君主,司馬一家跟早起的曹操有幾分相似,雖然不能說是皇帝,但繼承者就掌管著全部大權。
  • 漢獻帝被曹丕篡位封為山陽公後,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
    ,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答:劉協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第一,死人是沒有辦法去投奔劉備的;第二,劉協在曹操手下做了幾十年的傀儡,為何還要再去劉備手下做傀儡?曹丕從漢獻帝劉協手裡接受禪讓,與其說是叛亂謀反,倒不是說是漢魏的正常迭代。並且曹丕還算是有仁君之相,沒有出手趕盡殺絕,在登基之後還冊封劉協為山陽公,封地在山陽。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不是不想,是不敢
    當初的曹操唯才是舉,吸引了眾多人才。司馬懿加入曹魏後,對曹魏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只不過在曹魏後期,司馬家族一家獨大,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到了之後,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乾脆直接稱帝。在曹魏後期,人才凋零,其次當初追隨曹操的老將大部分已經不在人世,因此,即使是司馬家族專權,也是沒有辦法的。曹丕繼位後,大肆的限制了宗親的權力,因此曹魏後期,曹氏家族真正掌權的人沒有幾個。
  • 神一樣的操作:曹操嫁3個女兒給漢獻帝,曹丕娶漢獻帝2個女兒
    漢獻帝是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曹操自196年迎天子於許都後,漢獻帝一直在曹操控制之下,直到220年曹丕篡漢,漢獻帝才算解脫。有意思的是,曹操把3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曹丕稱帝後又娶了漢獻帝的2個女兒,簡直是神一樣的操作,曹操、曹丕父子目的何在呢?
  • 曹操將7個女兒嫁給他,他卻屢次害曹操,但是曹操至死都不敢殺他
    眾所周知,漢獻帝的首任皇后伏壽 ,因不滿曹操殘暴專權,寫密信給父親伏完,讓他設法除掉曹操,被人告發後,曹操廢掉伏皇后,將她幽禁至死,所生二位皇子也被鴆殺。漢獻帝另一老婆董貴妃,在伏皇后之前也被曹操所害。然後,曹操做了一件讓人大惑不解的事。
  • 曹丕廢漢,不殺漢獻帝還給他爵位,有必要嗎?
    漢獻帝九歲即位,雖然運氣不大好遇到了亂世,但也算是亡國之君裡結局還算不錯的皇帝了,不僅沒被殺,還當上了山陽公。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也就是說,曹丕通過獻帝讓位成為天子後,給了獻帝封地一萬戶,稱山陽公,地位也和一般諸侯王不一樣。他對曹丕不稱臣,不跪拜,祭祀天地的時候還按天子的車駕服飾來辦。封王的四皇子,則降為了列侯。
  • 亂套了: 曹操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 漢獻帝送兩個女兒給曹丕
    畫風好像有些不對?總之,漢獻帝遇到曹操,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至少在表面上,曹操還是挺尊重漢獻帝的。或者說,他願意給外界留下尊重漢獻帝的印象。而在此前,漢獻帝不管是跟著董卓還是跟著李傕,都像是一隻螻蟻,分分鐘都可能會被捏死。所以,漢獻帝在曹操身邊,有驚無險地當著他的傀儡皇帝。直到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操的兒子曹丕繼位,才被迫禪讓於他。
  • 漢獻帝真被曹丕斬草除根了麼?
    文/王凱迪熟悉三國歷史影視劇的人對於漢獻帝的結局大多耳熟能詳。曾經一心匡扶漢室的劉備在曹丕稱帝之後得到了所謂「山陽公(漢獻帝)被沉於彰水」的消息,於是在一陣心痛之後自立為帝,宣布繼承漢朝的正統地位,成為漢昭烈帝。
  • 漢獻帝為何要把兩個女兒送給曹丕?有三個原因,都跟曹操有關
    哪料,就在漢獻帝變成「山陽公」後不久,另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便發生了,漢獻帝竟然把兩個女兒,都送給了曹丕當妃子去了。漢獻帝在禪讓時,是一百八十個不高興和不滿意,可突然就又送兩個女兒給曹丕,漢獻帝這是為啥?莫非想明白了?其實這個問題,無關想明白與否。若說原因,卻有三個,且都還跟曹操有關!
  •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甚至在官渡決戰前,袁紹的著名謀士許攸等人也加入曹營;荀彧早在191年就慧眼識英雄,舍袁投曹,成為曹操的首席謀臣,後來正是荀彧力薦曹操奉迎漢獻帝。建安早期,曹操對獻帝至少保持表面的尊敬,更不敢出爾反爾,冒天下之大不韙廢掉獻帝。
  • 漢獻帝是真心禪讓嗎?他幫了曹丕一個大忙,難怪可以善終
    年幼的時候,他被董卓、李傕、郭汜等軍閥挾持,自然是不敢提什麼權力,當時各路諸侯各自為政,也沒人會聽朝廷的。後來曹操執政以後,一切規格待遇,跟真正的大漢天子沒有什麼兩樣,於是漢獻帝認為曹操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可沒想到曹操也是個專權分子,完全不給漢獻帝權力。
  • 為什麼說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
    其實拋開整個劇不談,只從魏武帝曹操、曹丕辛苦建立的基業被司馬氏篡奪來說,原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他倆做了什麼以至於後人會給予他們如此的評價。原本在曹操當政的時代,對於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曹操就很是忌諱,想著把他除掉,以絕後患,但由於曹丕的處處維護這才讓司馬懿倖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