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是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曹操自196年迎天子於許都後,漢獻帝一直在曹操控制之下,直到220年曹丕篡漢,漢獻帝才算解脫。有意思的是,曹操把3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曹丕稱帝後又娶了漢獻帝的2個女兒,簡直是神一樣的操作,曹操、曹丕父子目的何在呢?
首先我們來捋一捋這其中複雜的關係,曹操把女兒嫁給漢獻帝,這樣曹操是漢獻帝的嶽父,曹丕就是漢獻帝的大舅哥;後來,曹丕又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樣漢獻帝又成了曹丕的嶽父,曹操雖然已經去世,也成了漢獻帝的親家,實在是有點複雜。這是玩的什麼把戲呢?
公元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這歷來被視為曹操準備篡逆的第一步,同年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當然,對外的說法是漢獻帝聘曹操三個女兒為貴人。三人分別是曹憲、曹節、曹華,曹憲的事跡並不很清楚。
伏皇后被殺後,曹操逼迫漢獻帝立曹節為皇后。曹丕篡位後,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曹節為山陽公夫人。景元元年(260年),曹節病逝,仍以漢朝禮儀合葬於獻帝的禪陵,諡號獻穆皇后。曹華應該是最小的一個妹妹,當時並沒有入宮,而是在魏國等待長大後再入宮。
曹操嫁女兒給漢獻帝目的很明確,就是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這樣自己就成了國丈,正兒八經的外戚。東漢向來有外戚掌權的慣例,所以曹操這個舉動很好理解,是為了更名正言順的控制權力。如果考慮得再深一些,也可以說曹操這是為了日後的篡位做準備,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之前就是這麼幹的。
曹操嫁女兒給漢獻帝是為了權力,那曹丕娶漢獻帝的女兒是為了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也是為了權力!
公元220年,漢獻帝給曹丕的禪位詔書中記載了這件事情「漢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祇,紹天明命,釐降二女,以嬪於魏。」古人幹什麼事情最喜歡找先例,所以就扯到堯舜禹的禪讓制時代。當年帝堯準備把位置禪讓給舜的時候,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後來又把帝位也讓給了大舜。
說的簡單一點,曹丕就是在模仿古制、依樣畫葫蘆,讓自己的禪位顯得更加名正言順。之前的時候,我是怎麼也想不明白曹丕為何非得娶漢獻帝的女兒,後來看了看漢獻帝下的禪位詔書才明白。扯了半天的堯舜、放勳,最後又突然說把兩個女兒嫁給曹丕,其實都是在美化自己的禪位的合理合法性!
曹操嫁女兒給漢獻帝好理解,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更好地控制權力,甚至是為篡位做好準備。曹丕這個不是很熟悉會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一是輩分有些亂,二是已經搶了人家的皇帝寶座了,還得捎帶著人家的閨女。但是一想起,帝堯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大舜,後來又把帝位禪讓給了他就很容易理解了。
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都不是漫無目的,胡亂作為的。仔細分析其背後,總會有深層次的原因,只要我們細讀史料,前後印照,就能發現其中的小秘密,這不失為一種讀史的樂趣吧!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