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為什麼都不敢殺漢獻帝?曹操不稱帝真實原因揭秘

2021-02-23 器物匠心

其實看看曹家跟司馬家對待皇帝的態度,可能曹家還算比較仁道了,起碼從始至終都沒有殺掉漢獻帝,還讓他過了一個比較好的晚年。而司馬師直接弒君,根本不把皇帝放眼裡,不過當時曹魏的實際掌權者也已經是司馬師跟司馬昭了。其實曹操當年想稱帝也就一句話的事,為什麼這句話曹操就那麼難開口呢?實際上曹操心中還是有敬畏之心的,而且一生也都是漢城。漢獻帝從稱帝的第一天起,就註定是被挾持的命,而且在那個位置上整天還提心弔膽,前半輩子都沒過過平靜的生活,如果漢獻帝沒有這個漢室血脈的話說不定日子還會過的更舒坦一些。

漢獻帝一共當了31年的皇帝,但是在這期間沒有一天享受到一位皇帝應有的權利,董卓和曹操前後挾持漢獻帝權傾朝野,漢獻帝更多是個擺設,或者漢室血脈延續的象徵。不過這股象徵已經名存實亡,等到曹操統一北方後完全有能力取代漢獻帝,曹操為什麼沒這樣做呢?實際上曹操想稱帝,但得不到朝中士族的支持,而且曹操不願讓自己的宗親權利被稀釋,所以曹操只要稱帝那留給後人的竟是唾罵,「漢賊」這個名號就要做實了,畢竟記載史書的還是文官,而且曹操也不可能說把他們全殺了。

劉協當了大半輩子的傀儡皇帝,熬死了曹操,他自己反而沒事。等到了曹丕繼位時,曹丕推行的政策更加開明,所以得到了朝中士族的支持,這下曹丕就可以安心稱帝,改朝換代了。後來曹丕逼劉協禪位,其實劉協早就不想當這個皇帝了,讓他禪位也基本上不帶猶豫。而且曹丕還給劉協把養老都給安排好了,安心過著小日子什麼也不用擔心,可能這才是劉協想要過的生活,最後活的比曹丕還要長。

在196年的時候,曹操搶得了一個先機。當時中原地區袁紹和曹操兩大勢力,已經展開了全方位的鬥爭,而孫策拿下了江東、劉表佔據了荊州、劉璋割據益州、韓遂馬騰還是在涼州觀察局勢。天下群雄四起,但是曹操卻找了一個機會,搶先入住洛陽,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資格,其實就是曹操代替了先前董卓的位置。當時漢獻帝是有機會改變命運的,就是對抗曹操,只可惜劉協多年都活在陰影之下,已經沒有任何做出反抗的想法,什麼都是逆來順受,所以從這點來看劉協早已失去鬥志,那曹操也是毫無辦法。

好在曹操一直不敢取代他稱帝,不然漢獻帝的下場可能還沒這麼舒服。不過劉協失去皇位以後,另一邊的劉備似乎非常關心劉協,急忙給劉協封了諡號叫「孝愍皇帝」,這時候劉協還沒死呢,而且最後劉協的諡號也不是這個。只能說劉備太會給自己加戲,實際上跟他也沒什麼關係,他哪有資格給漢獻帝封諡號呢。234年,劉協壽終正寢,曹睿帶領群臣哭祭,封諡號為「孝獻皇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曹魏取代東漢王朝的過程中,不管是曹操還是曹丕,都不敢殺漢獻帝劉協。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一首先,在筆者看來,三國時期,曹操、曹丕沒有殺漢獻帝劉協,司馬昭卻敢弒殺曹髦,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曹氏集團總攬軍政大權,朝廷百官形同虛設。漢獻帝淪為傀儡,他在許都的皇宮由曹操心腹統領的禁衛軍守護。到220年3月曹操死前,以魏代漢可以說萬事俱備。那麼,曹操是如何打下魏國霸業的,又為何沒有稱帝?甚至在官渡決戰前,袁紹的著名謀士許攸等人也加入曹營;荀彧早在191年就慧眼識英雄,舍袁投曹,成為曹操的首席謀臣,後來正是荀彧力薦曹操奉迎漢獻帝。建安早期,曹操對獻帝至少保持表面的尊敬,更不敢出爾反爾,冒天下之大不韙廢掉獻帝。
  •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時間:2020-04-10 18:4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操的後繼者曹丕,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病逝,長期以來是漢代的英雄,但更是令人尷尬。
  • 漢獻帝為何要把兩個女兒送給曹丕?有三個原因,都跟曹操有關
    哪料,就在漢獻帝變成「山陽公」後不久,另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便發生了,漢獻帝竟然把兩個女兒,都送給了曹丕當妃子去了。漢獻帝在禪讓時,是一百八十個不高興和不滿意,可突然就又送兩個女兒給曹丕,漢獻帝這是為啥?莫非想明白了?其實這個問題,無關想明白與否。若說原因,卻有三個,且都還跟曹操有關!
  • 神一樣的操作:曹操嫁3個女兒給漢獻帝,曹丕娶漢獻帝2個女兒
    漢獻帝是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曹操自196年迎天子於許都後,漢獻帝一直在曹操控制之下,直到220年曹丕篡漢,漢獻帝才算解脫。有意思的是,曹操把3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曹丕稱帝後又娶了漢獻帝的2個女兒,簡直是神一樣的操作,曹操、曹丕父子目的何在呢?
  • 漢獻帝被曹丕篡位封為山陽公後,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
    ,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答:劉協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第一,死人是沒有辦法去投奔劉備的;第二,劉協在曹操手下做了幾十年的傀儡,為何還要再去劉備手下做傀儡?曹丕從漢獻帝劉協手裡接受禪讓,與其說是叛亂謀反,倒不是說是漢魏的正常迭代。並且曹丕還算是有仁君之相,沒有出手趕盡殺絕,在登基之後還冊封劉協為山陽公,封地在山陽。
  • 曹操控制漢獻帝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真實目的是什麼?
    後來司徒王允用美人計成功的說服呂布和董卓反目,並除掉了董卓,漢獻帝自以為從此可以大權獨攬高枕無憂了。然而,不曾想剛脫離虎口,又掉入了狼窩,由於王允不接受董卓舊部李榷、郭汜等人的歸降,導致了李榷、郭汜等人孤注一擲再次起兵反叛。這次反叛的結果就是王允被殺,漢獻帝先後成為了李榷、郭汜手中的玩物。
  • 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曹操為什麼不殺了他?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紛紛崛起,雖然漢獻帝還是名義上的皇帝,但他早已沒有實權,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將皇帝玩弄於鼓掌之中,後來被封為魏王,和東吳的孫權,蜀國的劉備分庭抗禮,而這三個國家麾下都有很多謀士能臣
  •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看司馬光怎麼說
    那是為什麼?司馬光的回答出人意料。無論劉備、孫權如何詆毀曹操,也無論後世戲曲舞臺如何把曹操塗抹成大奸大惡之臣,人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在曹、孫、劉三位漢末最大的梟雄中,曹操是唯一未曾在生前稱帝的。這個現象為喜愛漢末三國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
  • 漢賊不兩立與王業不偏安,曹丕劉備和孫權的稱帝理由
    實際上,早在曹操生前,就已經開始進行以魏代漢的準備了。先是進封魏公,然後又進封魏王,受九錫,建宗廟,夫人稱王后,世子稱魏王太子。按照一般的封爵做法,封公爵也就是一個郡的封地,但曹操讓漢獻帝的朝廷給魏郡大量增加屬縣,作為自己的封地。凡此種種,都是在為代漢做準備。
  • 曹丕為什麼一當魏王立刻就篡漢稱帝?全因一場謀反
    電視劇裡的曹丕許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麼曹丕一擔任魏王就迫不及待的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做皇帝。
  • 曹丕廢漢,不殺漢獻帝還給他爵位,有必要嗎?
    漢獻帝九歲即位,雖然運氣不大好遇到了亂世,但也算是亡國之君裡結局還算不錯的皇帝了,不僅沒被殺,還當上了山陽公。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也就是說,曹丕通過獻帝讓位成為天子後,給了獻帝封地一萬戶,稱山陽公,地位也和一般諸侯王不一樣。他對曹丕不稱臣,不跪拜,祭祀天地的時候還按天子的車駕服飾來辦。封王的四皇子,則降為了列侯。
  • 曹操不是曹賊嗎?為什麼又說曹操不交權,才是對漢獻帝最好的保護
    都知道漢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命苦,先是被董卓扶上帝位,成了董卓的傀儡;後來董卓被殺之後,又被郭汜等人追殺長達一年之久,雖說是帝王,但這一年的流亡生涯之中,漢獻 帝喝的是臭水,吃的是野菜,過得基本上不如豬;好不容易盼來了保駕的曹操,結果曹操還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只是想要利用漢獻帝的正統地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已
  • 曹丕篡漢時,漢獻帝若不配合,要跟曹丕魚死網破,會有怎樣後果?
    漢獻帝雖萬分不舍,以至於他都把曹操的女兒,自己的皇后曹節推到前臺來,卻也未能阻止。那麼在當時情況下,若漢獻帝不配合,要跟曹丕魚死網破,親自提劍來誅殺曹丕,結果會不會有所改變呢?這並非異想天開,而是還真發生過。
  • 漢獻帝真被曹丕斬草除根了麼?
    文/王凱迪熟悉三國歷史影視劇的人對於漢獻帝的結局大多耳熟能詳。曾經一心匡扶漢室的劉備在曹丕稱帝之後得到了所謂「山陽公(漢獻帝)被沉於彰水」的消息,於是在一陣心痛之後自立為帝,宣布繼承漢朝的正統地位,成為漢昭烈帝。
  •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三國中的曹操和劉備誰是漢誰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誰是漢,誰是賊?劉備認為曹操是賊,認為曹魏篡奪了漢朝江山,扣押了漢朝皇帝,原因很簡單,因為曹魏不姓劉,而姓曹,自劉邦白馬盟誓以來,漢朝皇帝都是姓劉的,哪怕中間出了一個王莽,也很快被劉秀取代,所以劉備認為曹操是賊。
  • 曹操將7個女兒嫁給他,他卻屢次害曹操,但是曹操至死都不敢殺他
    眾所周知,漢獻帝的首任皇后伏壽 ,因不滿曹操殘暴專權,寫密信給父親伏完,讓他設法除掉曹操,被人告發後,曹操廢掉伏皇后,將她幽禁至死,所生二位皇子也被鴆殺。漢獻帝另一老婆董貴妃,在伏皇后之前也被曹操所害。然後,曹操做了一件讓人大惑不解的事。
  • 曹操晚上做了一個夢,算命先生只說8字,曹操至死都不敢稱帝
    在古代的時候,不管是皇帝,還是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他們都是比較迷信的,比如秦始皇和漢武帝,為了長生,為了得到長生不老藥,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三國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從剛開始的群雄逐鹿,到最後的三分天下,其中劉備和孫權先後稱帝,而實力最強大的曹操為何沒有稱帝了,這是為何!
  • 曹丕將國號定為「魏」,不僅僅是因為曹操和曹丕二人的封爵是魏王
    需要說明一下,曹操生前未稱帝,代漢稱帝的是他的兒子曹丕,至於曹丕為什麼將國號定為「魏」,除了曹操、曹丕父子二人的封爵是「魏王」,其實背後還隱藏著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的原因。我們回歸正題,再說說曹丕篡漢為什麼不以自己的姓為國號,說來,這和曹操的身世又有莫大的關係。其實,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雖然《三國志》稱其為西漢名相曹參之後,但另有說法說他其實是本姓夏侯氏,夏侯家族在曹魏這麼受重視或能力證曹操的姓氏就是夏侯氏。
  • 亂套了: 曹操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 漢獻帝送兩個女兒給曹丕
    畫風好像有些不對?總之,漢獻帝遇到曹操,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至少在表面上,曹操還是挺尊重漢獻帝的。或者說,他願意給外界留下尊重漢獻帝的印象。而在此前,漢獻帝不管是跟著董卓還是跟著李傕,都像是一隻螻蟻,分分鐘都可能會被捏死。所以,漢獻帝在曹操身邊,有驚無險地當著他的傀儡皇帝。直到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操的兒子曹丕繼位,才被迫禪讓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