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夜話】家族風雲之司馬世家——安平王司馬孚

2021-02-13 熱血三國頁遊

司馬孚,字叔達,司馬防三子,司馬家族掌握長壽秘方的唯一成員。不過,內心矛盾的人,活的越久,痛苦就越多。

司馬孚小有名氣,但司馬孚有個後代要比司馬孚出名多了。《資治通鑑》你可能聽過但沒看過,不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你肯定知道,這個司馬光,就是司馬孚的後人。

在曹操搞定袁紹後,邀請了司馬防的三個兒子出來做官,我們此前說到的老大司馬朗做了曹操的屬官,而老二司馬懿和老三司馬孚則分別做了曹丕與曹植的屬官。這司馬家的押寶也算是有點水平,曹操的子嗣雖然不少,但傳承衣缽的必定是在曹丕和曹植之間,司馬家這下也算是開了個豹子,大小通吃了。

我們先來簡單的說說司馬孚的人生經歷,再來說說司馬孚為什麼內心矛盾,活的越久越痛苦。司馬孚37歲那年,曹丕勝出,成為了魏王世子,司馬孚作為曾經的曹植屬官,瞬間變成曹丕的太子中庶子,大致就是曹丕的人生導師。40歲那年,曹操掛了,曹丕哭的死去活來,司馬孚就跟曹丕說:「哭嘛吶,老爺子領盒飯去了,現在你才是主角,你怎麼跟個小老百姓似的就知道哭吶!」然後轉頭跟大臣們囔囔道:「趕緊的,參拜新主子,整啥玩意吶光顧著哭!」這些其實都是曹丕的心聲,曹操去世後,魏屬臣民也許感到悲傷,但曹丕肯定是想著先把位置確定了,省的又出什麼么蛾子的,只是不好意思說而已,司馬孚的這一囔囔,喊出了曹丕的心聲,拉進了曹丕與司馬孚內心的距離。

司馬孚41歲的那年,劉備討伐東吳,孫權就向曹丕稱臣了,抱大腿求靠山的。按理說,這種情況下,孫權應當主動把魏國降將于禁送回來的,但等了很久都沒消息,於是曹丕問司馬孚:「元芳,哦不,叔達,你怎麼看?」司馬孚一臉不屑,說道:「這都不是事,于禁已經是一盤涼菜了,犯不著為這盤涼菜跟孫權翻臉,沒有回來估計是遇到疫情給隔離了吧。」果然,于禁是病了,只能居家隔離一陣子,拖了好一陣子才回到魏國。這件事情讓曹丕看到了司馬孚的獨到眼光,於是給司馬孚封了關內侯,先衣錦還鄉去河內管屯田事務,再去了清河郡當了一陣子太守,大致類似於高層幹部下基層掛職鍛鍊,為下一步的提升做好群眾基礎吧。

司馬孚46歲那年,曹丕也GG了,曹睿繼位,讓司馬孚做了度支尚書,啥官?財政部部長兼稅務總局局長!收錢的是他,花錢的也是他,跟誰收收多少他說的算,給誰花花多少還是他說的算。在曹睿執政期間,曹魏帝國的根本任務就是和諸葛亮打仗,司馬孚作為一個管錢的人,並不滿足於錢糧的管理,在對蜀漢作戰的內容上也提出了兩條建議:1.在京城和邊境之間設立機動部隊,2.在關中地區增派民夫屯田,更好的與蜀漢進行消耗戰。這兩條建議均被採納,度支尚書也升級成為了尚書令,尚書就是個部長,尚書令是能管部長的,啥官你懂了吧?

司馬孚59歲那年,曹睿又沒了,曹芳繼位了。自家二哥司馬懿與曹爽輔政,因為害怕被曹爽打擊,司馬孚選擇了離休的方式,退居二線。到了他69歲那年,70歲的二哥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爽死了,曹爽死了,司馬孚又出來參加工作了。71歲的司馬孚,在淮南一叛之後,接替了王凌的太尉一職,這一年,司馬懿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73歲那年,吳國太傅諸葛恪舉國之兵圍攻合肥。我們知道,合肥乃是變態城池,魏國的軍事重鎮,新區改編民夫可收編44萬人口。說遠了說遠了,這次諸葛恪進攻合肥,司馬孚率領了20萬重兵進行防禦,採用拖延戰術,把吳軍拖到瘟疫爆發之後退兵。

司馬孚74歲的時候,司馬師把曹芳廢了,立了曹髦做皇帝,這一次司馬孚沒有插手。80歲的時候,司馬昭要篡位的想法,連環衛工人都知道了。曹髦不甘心做亡國君,準備設計弄死司馬昭,不料消息敗露,曹髦一不做二不休,帶著幾百個禁衛軍和皇宮裡的工作人員組成隊伍進軍司馬昭府邸,太子舍人成濟在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忽悠下,一把將曹髦殺了。在中國歷史上,毒殺皇帝的例子不少,反正對外宣傳就說病死了就好,可是這種在大庭廣眾之下手刃君王的,就這麼一例。那個時候滿朝文武嚇的誰都不敢過去湊熱鬧,只有80歲的司馬孚趕到了現場。司馬孚一把抱起曹髦的屍體大聲哭了,並揚言一定要嚴懲主謀。

司馬孚85歲的時候,西晉代魏,傀儡皇帝曹奐被貶為陳留王,司馬孚送曹奐去屬地的時候,老淚縱橫道:「臣到死都是微臣啊!」

晉武帝司馬炎封司馬孚為安平王,戶邑4萬(別的諸侯王都是2萬),兼太宰(皇室委員會委員長),持節(沒官的人可隨便殺,戰時可殺小官),都督中外諸軍(兵馬大元帥),可設官署(自己的小朝廷)。

92歲的時候,司馬孚也去世了,遺言自稱: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樹達(我是魏國的臣子河內郡溫縣的司馬孚)。

說好簡單說說司馬孚的人生經歷,一說就是這麼多,真不是我太囉嗦,是他活久事太多。司馬孚並不高尚,但也不是什麼奸詐小人,他只是一個深陷忠孝兩全困境的內心矛盾進而感到痛苦的人,他以魏國臣子的身份厭惡司馬炎,導致其子孫在其身後受到打壓。在士族普遍傾向於孝先於忠,父先於君,家先於國的時代背景下,司馬孚絕對無法與家族決裂大義滅親,而離開了司馬家族的司馬孚,也只能是一個孤獨的老者,根本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

上回我說司馬朗若是能多活幾年,也能多換點莽錢,瞧瞧咱這回的主角司馬孚,我想,沒說錯吧!

相關焦點

  • 司馬家族
    在漢末三國的舞臺,司馬家族孤注一擲,全部出仕於曹魏,並成為三國最終的勝利者,由於司馬懿的名氣太大,司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為他的附庸和延續,但事實上他們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選擇。本期秉承儘量介紹大家不熟悉人物的原則,為您講述對漢末三國影響最為深遠的家族——司馬。司馬家族的淵源司馬,上古官名,在原始社會,這個職位負責掌管火。夏朝時,司馬負責軍事。周宣王時,擔任司馬這一職位的人名程伯,字休父。由於程伯在徵伐徐國時立下大功,就將其官職賜給他作為姓。殷王司馬卬戰國時期,司馬家族出了很多劍術高手,是趙國享負盛名的武術世家。
  •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時,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
    司馬孚作為司馬炎的叔祖,告別曹奐時淚流滿面地說:「 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這位司馬家族的長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權者極為難堪。司馬炎(236-290年)早在司馬師執政時,魏帝曹芳被廢離宮,司馬孚就旁若無人地放聲痛哭。魏帝曹髦被司馬昭手下殺掉時,朝廷百官都不敢去,司馬孚卻「枕帝屍於股,號哭盡哀」。
  • 【三國夜話】家族風雲之司馬世家——辣手景帝司馬師
    司馬師,字子元,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曹魏權臣,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司馬家族最辣手無情,難以捉摸的人。就連陳壽作為西晉史官,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都沒有辦法抹去晉景帝司馬師的這些讓人心顫的歷史。年輕的司馬師,就是一個憤青,在曹睿執政期間,司馬師和夏侯玄、何晏這些官二代整天就是泡吧聊時政,開文化沙龍,抨擊朝政。
  • 都說司馬懿活得久,他的弟弟司馬孚活得更久,活了93歲,忠於曹魏
    三國後期基本成了諸葛亮和司馬懿鬥法,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成了唯一的主角,最後在高平陵之變中成功完成了權力轉移。為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代曹魏奠定了基礎。 司馬氏家族之所以能夠替代曹魏,最大的功臣當然是司馬懿了,而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不僅在於他的能力,而在於他活得久。
  • 司馬懿鬥不過諸葛亮,他弟弟司馬孚只用一招就鬥敗諸葛亮
    之所以要提到這兩個人,是因為他們都是三國奸雄司馬懿的祖先。自司馬鈞之後,司馬家族代代在漢朝為官,逐漸成為東漢門庭顯赫的世家大族,族中子弟門生遍布朝野。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擔任漢朝洛陽令、京兆尹,滿腹才華,人品端方,名望很高。司馬防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他教子有方。
  • 【解字】三國時代的最大的影帝原來是司馬孚,那麼帝字是咋來的呢?
    三國時代,司馬孚的名聲被哥哥司馬懿所掩蓋。但是,這個人命長,活了85歲。哥哥司馬懿死後,又靠死了兩個侄子,司馬師和司馬昭。說起司馬孚是演帝,從幾件事情就能看出來。司馬懿表演天分就不錯,騙過了曹操,取得了曹丕的信任。
  • 揭秘三國 為啥司馬家族是最終的勝利者?
    本期清君將為你講述對漢末三國影響最為深遠的家族——司馬家族。在漢末三國的舞臺上,司馬家族孤注一擲,全部出仕於曹魏,並成為了三國最終的勝利者。由於司馬懿的名氣太大,司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為他的附庸和延續,但事實上他們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選擇。
  • 【醉說三國之七六】人瑞王爺司馬孚,在古代如果一個人活了93那麼相當於現在160歲
    說起司馬家族,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司馬懿的裝孫子。
  • 說說司馬懿的牛逼父親:司馬防
    司馬防終年七十一,有八個兒子,司馬朗最大,次子則是被追封為晉宣皇帝的司馬懿。司馬防家裡長幼有序,尊禮守法,一派儒家風範。八個兒子都很有出息,歷史上被稱為「司馬八達」。《晉書·安平王孚傳》上是這麼說的:安平獻王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初,孚長兄朗,字伯達。宣帝,字仲達。孚弟馗,字季達。恂字顯達,進字惠達,通字雅達,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八達」焉。
  • 《司馬孚傳》:一生魏臣入晉書,不伊不周,不夷不惠!
    >註:圖片皆源於《三國殺》、《陣面對決》、《三國志》及網絡,以文為主。司馬孚,字叔達,是司馬防的第三個兒子,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兄弟八個在當時都很有名氣,被成為「八達」,司馬孚雖排行老三,但性格溫厚廉讓,以貞白自立,一般也不容易得罪別人。司馬孚博涉經史,在漢末動亂之時,就算是在遷徙途中也不忘讀書學習。後來,曹植清選官屬,便選中了司馬孚,以他為文學掾。曹植是一個才子,因此性情狂放,司馬孚總是誠懇地勸誡。
  • 大魏最後的忠臣——司馬孚
    曹丕活到39歲,曹叡活到33歲,最後讓7歲的曹芳當了皇帝,氣數用盡……而司馬家族卻逐漸坐大,最終奪取了皇位,所以後人大多想當然認為司馬氏都是一群陰謀家,實際上司馬氏才是魏國真正的死忠。先說說司馬懿,他的孫子篡位成功,司馬懿必然脫不了干係,至少負有家教不當的責任,可那時候司馬懿已死,已無法左右形勢,更無法為自己辯護。
  • 第五十七戰:高平陵之變(1)司馬氏必然興旺的家族密碼
    人家諸葛亮在生命最後幾年打出了飲馬河洛之志的天下震動,你司馬宣王擁舉國之眾,據十倍之地,堅壁不敢出,所以人們談起他時,大多數的印象要麼是丞相在城上彈琴時弦崩了他扭頭撒丫子就跑;要麼就是丞相死後雕像推出來他扭頭撒丫子就1跑。我司馬宣王那一騎絕塵的風情,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進入課本之前一直是牢牢佔據「背影」這個IP的。
  • 諸葛亮的後人除了諸葛瞻諸葛尚以身殉國,其他人都向司馬家族投降了
    三國時期,袁紹袁術家四世三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們的地位比曹操家要高,雖然曹操也是世家子弟,諸曹和夏侯家同氣連枝,曹操家的大樹可以追溯到大漢開國元勳曹參與夏侯嬰,但跟「汝南袁氏」比,此時還是要略遜一籌。司馬懿之所以後來三馬食槽,除了他們父子三人都很有本事外,還有司馬家族的強力支持。
  • 三國後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差點毀滅了整個司馬家族?
    (圖)電視劇《三國》中的司馬懿,倪大紅(飾)司馬家族是三國時期極具傳奇的家族,司馬懿經過曹操至少三次相逼才無奈出山,
  • 三國諜戰之王—— 諸葛家族的艱巨使命
    三國諜戰之王——諸葛家族的艱巨使命孫子兵法十三篇中有獨立的
  • 司馬懿奪權篡位落下千古惡名,他弟弟司馬孚為何受到世人一致讚譽
    而司馬懿卻恰好相反,他時刻不忘自己家族的富貴前程與權力地位,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皇帝視他股肱心腹,予以重用,甚至讓他充當託孤大臣,對他的信任可謂無以復加。但即使如此也感化不了司馬懿的鐵石心腸,他就像一條蟄伏潛行的毒蛇,時刻等待時機,給對手以致命一擊。曹丕和曹叡等人,做夢也想不到,他們視之為國之幹城的司馬懿,內心深處卻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
  • 司馬師死後,曹髦耍了個小心眼,司馬昭率兵回京,曹髦才慌了
    但和司馬師相比,司馬昭這時候扮演的角色都是工具人,一些核心問題的決策,司馬昭都不參加。比如高平陵之變的前期準備,司馬懿就只和司馬師商量,司馬昭並沒有參與籌備。一直到發動的時候,司馬昭才奉命受領任務,參加了行動。這時候,他在整個家族的地位,不僅不如司馬師,實際上也不如司馬孚。司馬懿去世之後,順理成章的接替的就是司馬師。
  • 司馬懿與張春華,司馬家族與兩晉命運
    「司馬代魏」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西晉釀成了「五胡亂華」,東晉偏安退縮,打擊祖逖等主張北伐的有志人士,只圖皇族與士族利益平衡,不肯趁著北方混亂收復失地,坐等拓跋部建立起強大的北魏,南北朝形成,繼續分裂中國數百年。期間無數百姓慘遭屠殺,無數人民在流離避難道路上饑寒而死,此等罪孽,根源之一,就是司馬家族的才德不足與執政不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