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骨氣的亡國之君,臨死前留下一句話讓人悲嘆

2021-01-14 國學府邸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之多,更替之繁,這每一朝代的亡國之君死法各不相同,比如夏朝的亡國之君桀被流放於南巢,桀最終死於亭山,商朝亡國之君最終自焚而死,最後一個周天子周赧王向秦稱臣沒過多久就死去了。秦朝末代皇帝子嬰投降劉邦,後來慘被項羽所殺,漢朝末代皇帝是個傀儡,晉朝末代皇帝晉恭帝被劉裕所殺,南朝陳後主亡國之時嚇得帶著妃子跳進「胭脂井」,南唐後主李煜被一杯毒酒賜死,兩宋皇帝慘被擄走,元朝皇帝被朱元璋趕回漠北,猶如喪家之犬,而明朝亡國之君,雖然孤單落魄,但死的有骨氣。

明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瓦剌大軍兵臨京城,也由于謙誓死保衛,轉危為安。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或許是天亡大明,自崇禎元年起,中國北方大旱, 赤地千裡,寸草不生,瘟疫爆發,人死八九。百姓流離失所,流寇四起,北方滿清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國庫空虛,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漢奸降清,崇禎帝又不免剛愎自用,終導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朱由檢成了亡國之君,他不堪受辱,守不住大明江山,又無顏面對列祖列宗,最終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時年33歲。

李自成攻進紫禁城,來到景山,看到崇禎衣前用血寫著幾行字道:

「朕登極十七年,致敵入內地四次,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論語·泰伯》中有一句話,『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意思是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皇帝在乎權利,愛江山,也未必不愛百姓,崇禎臨死前的話,未必是做作,莫以己之心,度他人腹。

相比清朝亡國之君宣統皇帝說過:且睹世界大勢,帝制之運已去,共和勃興。故屈己以安百姓,凡爾君子大夫,莫以移朝改朔,用損厥志!「自願」退位,然後說: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跑到東北當傀儡的作為不可同時而語。

相關焦點

  • 亡國之君崇禎煤山殉國,留下61字詔書,揭開亡國背後的真相
    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的皇帝,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宮中從無宴樂之事。除了照例應免日期之外,每日視朝,並參加日講和經筵。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勤勉兢業,無力回天」這八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
  • 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10位帝王,為什麼亡國之君佔據了半壁江山
    而中國,擁有4000年前的文明史,出現了無數傑出的帝王,其中有才華的不在少數,他們甚至成為了歐洲啟蒙運動家推崇的「開明專制」的典型代表。不過有趣的是,這些有才的皇帝,有一半都是亡國之君。本文就列舉出中國歷史上最有才的10大帝王,由於文無第一,因此排名按照時間順序來。
  • 歷史上有那麼多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被最多人同情?
    而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往往都有不少問題,在國破家亡的同時也會背負罵名。像金哀宗為了避免成為亡國之君,在蒙古大軍入城的時候,還特意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由此可見人們對於亡國之君有多大的成見。但是在歷史上諸多的亡國君主中,拋去南宋末帝趙昺這樣的小孩子不算,明朝的崇禎皇帝可謂獨樹一幟。
  • 深扒曹奐背後的強大靠山,談一談亡國之君的大智慧
    他是歷史上最體面的亡國之君之一三國徵戰因他的徵戰而大幕落下抱對了大腿,讓他成為三國末代皇帝中笑到最後的人
  • 魏忠賢死前留下一句話,本可以挽救明朝,崇禎醒悟後抱頭痛哭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如果一個太監能夠做到位極人臣,不論他是否有利於民有利於鍋,首先能夠確定的是他是有能耐的,中國古代能夠把太監做到極致的不超過五個人,明朝的魏忠賢就是其中一個,當時天啟皇帝叫萬歲,他叫九千九百歲,而且他還開創了史無前例的修建生祠,有的都修建到了關外,連皇太極都知道他是誰了。
  • 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實際上姜維臨死前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諸葛亮劉備死後,留給諸葛亮一個搖搖欲墜的蜀漢,不過諸葛亮治國能力確實出眾,僅用了數年便讓蜀漢起死回生,重新走回了正軌,而且他還在這幾年中大力發展民生、經濟、軍隊,為蜀漢重新打造了一支強悍的軍隊,使得蜀漢有能力再次對外出徵。
  • 電影人物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電影人物臨死前說的一句話,往往寓言深刻,是其一生的代表。但也有諸如「替我交黨費」,「向我開炮」,「兇手就是..就是..是..」,「我的密碼是11551 。。。。。。。」,「啊……那支鏢……有…毒!」,「原來是你….」這種令人唏噓的臺詞。獨立魚(微信號:獨立魚電影)為你盤點電影人物臨死前最經典的十句臺詞。
  • 金庸筆下最有骨氣,最勵志的一句話,讓無數讀者挺直了腰板!
    20世紀的前100部中文小說,有兩部金庸作品入選,分別是排名29位的《射鵰英雄傳》和第32名的《鹿鼎記》。武俠的世界,述說的是不屈不撓、行俠仗義的俠客精神,人在江湖快意恩仇,需行的正站得直。尤其是當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俠義精神,沒有骨氣的大俠不能稱之為大俠,只能成為懦夫,或是孬種……今天我要給大家說的就是金庸筆下最有骨氣、最振奮人心、最勵志的一句話,它出自金庸的小說《俠客行》。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2儘管表面上善待各位亡國之君,但像自己的大哥趙匡胤一樣,趙光義對於五代十國的各位亡國之君的定點清除計劃,一直在穩步推進。如果說趙匡胤還有兄弟之情的話,在「斧聲燭影」的弒兄猜疑中上位的趙光義,對於親人也是狠辣無情。
  • 盤點電影人物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對於電影本身來說,最後這句話,要麼為了升華主題,諸如「替我交黨費」,「向我開炮」;要麼為了劇情結構留下懸念,比如「兇手就是…就是…是…」,「我的密碼是11551 ……」,「啊……那支鏢……有…毒!」,「原來是你…」等這種令人唏噓的臺詞。但也有一些寓意深刻,有如神來之筆恰好畫龍點睛,令人難以忘懷。
  • 曹奐會見劉禪,兩位亡國之君相見,執手相看淚眼
    在三國歷史中,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而同一時刻,曹魏那邊的曹奐也是一個亡國之君,他們一個斷送的諸葛亮的大好天下,一個葬送了曹操的雄心壯志
  • 三國最搞怪的時刻,曹奐接見劉禪,一個傀儡一個亡國之君,真的好尷尬啊
    然而天下諸侯雖然各自爭奪地盤,但在各路諸侯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卻沒有泯滅,名義上還是尊崇漢室的,所以也就有了後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是自古以來亙古不變的規則,然而在三國中卻有一件這樣的怪事。兩位皇帝同處一朝,而且還相談甚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首先來解一下這兩位皇帝!首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人。
  • 亡國之君悲催一生——宋恭帝趙
    此時的南宋,風雨飄搖,忽必烈已經在大都稱帝,改國號為元,襄樊陷入了元軍的重圍之中,可南宋朝廷依舊貪圖享樂,度宗皇帝整日沉迷酒色,大權旁落奸相賈似道之手,將度宗玩弄於股掌之間,搞得朝野上下一片昏暗。度宗皇帝像鹹淳十年(1274年),年僅三十四歲的度宗一命嗚呼,留下了個爛攤子給自己的兒子,此時的長江防線基本形同虛設,襄樊失陷,四川淪陷到蒙古鐵騎的手裡。
  • 人臨死前的徵兆有哪些?人死前有沒有徵兆
    人在臨死以前是不是有徵兆自身將要離去人世間呢?而針對人在臨死以前,實際上也是歸屬於擁有很多種多樣的徵兆我們可以發覺的,而針對人在臨死以前也是擁有回光反照這一狀況產生,而這一也是一個很普遍的天氣現象,那麼人臨死前的徵兆有什麼究竟怎樣?下邊一起來瞧瞧吧。
  •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還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像這樣的窮人翻身做皇帝的故事是很受人們吹捧的,最重要的是,整個大明王朝無論國運怎樣,都始終透漏著一種王者的硬氣和霸氣。這最好的例子就是同樣的兵臨城下,李隆基遠走四川,陳叔寶躲在井下,而崇禎選擇親手殺死自己的妃子和孩子,最後吊死在煤山上,堪稱是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這份寧死不屈與江山同生共死的決心,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真正讓人驚訝的,不僅僅是皇上,更是他身後的文武百官以身殉國的決絕。崇禎皇帝死後,他身邊的大太監王承恩就緊隨他而去了,而宮中其它的宮女太監根據記載,就有上千人都選擇上吊而死。
  • 獨斷專行的北燕皇帝:心裡沒數的亡國之君
    李煜的這首詞,再現了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的苦悶及失落。今天我們要講的也是一位亡國之君——馮弘。上一期的《不正經本紀》,我們寫到了他的哥哥馮跋。這位在歷史上以喝酒海量著稱的北燕皇帝,到了晚年,卻被其弟馮弘奪取了皇位。從兄弟手中奪取皇位的事,在歷史上並不罕見。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取得皇位。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4大暴君,個個都是亡國之君,暴虐無常,身死國滅!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4大暴君,個個都是亡國之君,暴虐無常,身死國滅! 前秦厲王——苻生。苻生,前秦開國君主苻健之子。這位皇帝的所作所為和孫皓可以說是不分伯仲。他在會見大臣時,要先預備好弓箭、刀斧、錘鋸等物件,看誰不順眼當場殺死。
  • 《封神演義》紂王臨死前,最後的呢喃,竟連妲己也落淚
    直接誣賴小娥就是擄走自己的人,網友紛紛表示:妲己真是瘋了!妲己誣陷小娥,也讓自己陷入了沼澤中, 小娥是皇后親自封的祭司,她自然來說情!皇后沒想到妲己竟然翻臉比翻書還快,竟然一口否認自己和楊戩打算一起出逃皇宮,還把責任全推到小娥身上。看到妲己就是一個白眼狼, 皇后直接拿出殺手鐧(楊戩是妲己的情郎),這句話對妲己確實有震撼力,紂王看妲己看向楊戩的眼神,瞬間打翻了醋罈子!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亡國之君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筆者這種一貫等更新完了再刷劇的人,也破例每天準時等待更新。秦王掃六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容忽視的時代巨變,天下凝一使得偌大的華夏大地首次有了「書同文,車同軌」的「大一統」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就是:同樣是一千萬平方公裡上下的面積,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而歐洲卻存在著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中國之一統,自大秦始。
  • 千古詞帝李煜,是亡國之君,卻絕非昏庸之輩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徐州彭城縣(今江蘇徐州)人,南唐末代國君。李煜最大的成就,非文學莫屬,尤以詞作為後世所稱道,他的詞作感情真摯,風格清新,風格以南唐滅亡為界,存在明顯差別。前期,其作品多為宮闕生活之作,後期則轉向抒發國破家亡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