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之多,更替之繁,這每一朝代的亡國之君死法各不相同,比如夏朝的亡國之君桀被流放於南巢,桀最終死於亭山,商朝亡國之君最終自焚而死,最後一個周天子周赧王向秦稱臣沒過多久就死去了。秦朝末代皇帝子嬰投降劉邦,後來慘被項羽所殺,漢朝末代皇帝是個傀儡,晉朝末代皇帝晉恭帝被劉裕所殺,南朝陳後主亡國之時嚇得帶著妃子跳進「胭脂井」,南唐後主李煜被一杯毒酒賜死,兩宋皇帝慘被擄走,元朝皇帝被朱元璋趕回漠北,猶如喪家之犬,而明朝亡國之君,雖然孤單落魄,但死的有骨氣。
明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瓦剌大軍兵臨京城,也由于謙誓死保衛,轉危為安。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或許是天亡大明,自崇禎元年起,中國北方大旱, 赤地千裡,寸草不生,瘟疫爆發,人死八九。百姓流離失所,流寇四起,北方滿清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國庫空虛,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漢奸降清,崇禎帝又不免剛愎自用,終導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朱由檢成了亡國之君,他不堪受辱,守不住大明江山,又無顏面對列祖列宗,最終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時年33歲。
李自成攻進紫禁城,來到景山,看到崇禎衣前用血寫著幾行字道:
「朕登極十七年,致敵入內地四次,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論語·泰伯》中有一句話,『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意思是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皇帝在乎權利,愛江山,也未必不愛百姓,崇禎臨死前的話,未必是做作,莫以己之心,度他人腹。
相比清朝亡國之君宣統皇帝說過:且睹世界大勢,帝制之運已去,共和勃興。故屈己以安百姓,凡爾君子大夫,莫以移朝改朔,用損厥志!「自願」退位,然後說: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跑到東北當傀儡的作為不可同時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