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高」報告來得有點「猛」、也有點「甜」。「猛」的是,履職戰疫不約而同地成為了此次兩高報告的關鍵詞,也被確定為2020年持續做好的重點工作之一;「甜」的是,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將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渡過難關,為中小微企業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主動服務「六穩」「六保」,著力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司法為社會民生兜底的具體體現,也是彰顯司法公平正義的實踐所在。在此次疫情中,中小微企業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之一,很多企業交不起房租、發不起員工工資、繳不起員工社保、業務往來阻斷、產業鏈條斷裂,紛紛瀕臨破產。其實,中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國家工商局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小微企業在全國各類企業總數中佔比超80%,其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納稅佔國家稅收總額的50%,解決了超70%的就業崗位,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渠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促創業、保就業、活躍市場的生力軍。因此,中小微企業能否健康永續發展,已然不僅僅是微觀個體問題,而是關係到宏觀經濟和社會經濟各方面發展的大問題。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兩高」報告給正處於疫情衝擊之下的中小微企業送去了及時雨。報告強調,「要服務民營經濟更好發展,盡最大努力保障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存,保障和促進就業」「要堅持依法保障企業權益與促進守法合規經營並重,對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同等對待」。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兩高」報告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撐起司法保護傘,為中小微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織密司法防護網,這是司法為民生兜底的生動寫照。
司法工作向來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與國內外形勢環環相扣,需要因時因勢做出策略性調整,需要穩妥處理好司法的原則性與司法的靈活性,既不能違背司法工作既有的準則和制度,還需要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疫情之下,對涉訴企業要慎用強制措施,特別是對不動產、機械設備應「活封活用」,盡最大可能物盡其用,服務工農業生產;對復工復產企業申請執行的案件,應加大執行力度,儘可能保障復工復產所需資金;對於勞動爭議案件,應支持企業採用靈活用工方式,緩解疫情期間用工難問題。「司法變個思路,就能為企業留條活路」,疫情期間的司法實踐,贏得了很多中小企業主的點讚。
司法,是一個社會的穩定器,也是壓艙石。司法保障起來,營商環境才會暖起來,中小企業才能動起來,就業崗位才能多起來,老百姓才能富起來,各行各業才能走出低谷、重振雄風。「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是要重視依法防控」,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渡過難關,這才是司法保障的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
文/郝江超
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