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日印發的《關於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 孫宏瑗 攝
山東加大稅費減免補貼力度 為超300萬戶中小微企業實體再發福利紅包
中新網濟南6月8日電 (孫宏瑗)山東聚焦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脫困發展及重點群體就業需要,對中小微企業及就業困難群體實施社會保險補貼、以工代訓補貼,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費減免力度,使其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日印發的《關於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十條措施》包括稅費房租、經營方式、社會保險、融資保障、創業服務、線上銷售等,基本涵蓋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脫困發展的關鍵節點。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山東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經濟活力、吸納社會就業、保障居民需求、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於成河介紹稱,4月份,該省新登記企業8.7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15.5萬戶,總量分別發展到323.7萬戶和737.5萬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分別比上月提高2.2個、3.7個百分點。
「山東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呈現回穩向好發展態勢。」於成河表示,但受全球疫情衝擊,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聚焦解決當前個體經營者、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發展和增加就業機會的突出問題,在前期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基礎上,山東再制定《十條措施》。
「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費減免力度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重要舉措。」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袁培全介紹說,該省在前幾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加大稅費減免力度。
除落實國家層面的減稅政策外,疫情發生以來,為支持困難行業渡過難關,山東出臺了減免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展覽、電影放映六大困難行業和小規模納稅人一季度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稅11.57億元(人民幣,下同)。根據《十條措施》,擬將政策延續至年底,將再減稅30億元以上。
在社保繳費方面,山東提出將免繳中小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政策由6月底延續至年底;降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1個百分點政策執行至年底;允許企業按規定緩繳各項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在非稅政策方面,山東省級立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已實現「零收費」,國家立項的收費項目不斷出臺減免措施。如免徵2020年文化事業建設費、對在職職工人數30人(含)以下的企業暫免徵收殘保金等。
「中小微企業是就業的主渠道,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夏魯青說,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就業形勢出現波動,居民就業面臨壓力。
山東提出對中小微企業實施以工代訓補貼,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擴崗穩崗。對中小微企業新吸納重點群體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根據吸納人數給予企業每月500元/人、最長6個月的職業培訓補貼,鼓勵企業更多吸納就業,為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提供就業崗位。在已經出臺的社保費減免、穩崗返還政策基礎上,對受疫情影響導致停工停業的中小微企業組織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再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單個企業最高補貼10萬元,用於開展以工代訓、發放職工生活補助,幫助企業穩崗位、保職工生活。
據悉,截至目前,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實體超過300萬戶;累計培育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6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家,數量均居中國首位;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8家、「瞪羚」企業339家;累計培育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18家,省市創業輔導基地、創客空間646家,惠及企業5萬多家,從業人員近100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