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必知:論文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撤稿?

2020-12-26 教育信息速報

近年來,論文發表後被撤稿的事件越來越多被媒體報導,尤其是國際著名出版商接連發生大規模撤稿事件,更加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撤稿屬於期刊正常糾錯機制的一種。對作者來講,如果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錯誤或失誤,就需要及時公開說明並修正,這也是誠實守信、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的體現,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懷疑、糾錯和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得以發展的;對期刊來講,則需要及時去修正文獻,保證文獻的正確性。因此,首先正確客觀看待撤稿問題非常重要。

但是,撤稿無論對於作者還是期刊來講,都是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會對作者、讀者和期刊產生不良影響。如果是涉及學術不端行為的撤稿,作者可能還會面臨來自所在科研機構和資金支持等部門的調查和懲罰,都應儘可能避免。

一篇已經發表的論文,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撤稿呢?

對此,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向編輯和出版者提供了出版道德規範方面的建議。國際著名的出版集團大多是其會員並遵守其推薦的規範和撤稿處理流程。

根據COPE最新修訂的撤稿有關規範,如果論文被發現存在以下情況,可能會被期刊撤稿:

有明確的證據表明論文中結果是不可靠的,或者是由於重大錯誤(如計算錯誤或實驗錯誤),或者屬於捏造(如數據)或偽造(如圖像處理);構成剽竊;研究結果以前曾公開發表過,但沒有標明來源,沒有向編輯披露,未取得再版許可,從而構成沒有正當理由的重複發表;包含未經授權使用的材料或數據;涉及侵犯版權或存在其他嚴重的法律問題(如誹謗、隱私問題);研究不符合倫理道德規範;基於違反審稿規則(如:被操縱的同行評議)而獲得發表;作者未披露某項重大的利益衝突,在編輯看來,這會使編輯和評審專家對文章的解讀和評審產生不當影響。期刊對撤稿聲明的刊登也有非常嚴格和規範的要求:

儘可能連結到論文的所有版本(即所有的在線版本);清楚地標明被撤稿的論文信息(例如,在撤稿的題名中包括被撤論文的題名和作者,或引用被撤的論文);明確標明文章類型是撤稿聲明(即,不同於其他類型的更正或評論);及時公開發表,儘量減小不利影響;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即不設置訪問障礙或不僅僅對訂閱者開放);說明是誰撤稿;說明撤稿的原因;客觀、實事求是,避免激烈的措辭。對學術期刊來講,撤稿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其過程一般也比較複雜,但並不是發表後所有發現的錯誤都需要撤稿。 例如,僅僅是作者署名存在爭議或需要更改, 而論文本身的數據和結論沒有問題,則適用於更正的形式; 再如,論文存在疑似學術不端,但暫時無法確定或需要等待較長時間的調查,則適用於編輯關注的形式。 撤稿與更正、編輯關注等都屬於期刊糾錯機制,它既包含作者認為某些數據不準確等因素的主動撤稿,更多情況是由於讀者舉報,經調查後認為屬於違反學術誠信和出版規範的情況,不得不被期刊撤稿。 因此,作者除了應會寫論文,寫好論文外,還應多了解期刊的出版倫理規範,進行負責任的學術研究和發表。

你,get了嗎?

詳細信息可參考:

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retraction-guidelines

【來源:科學出版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99 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撤稿理由五花八門具體到本次事件,199 篇論文因何原因撤稿,無疑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儘管被撤稿論文都帶著一個「withdrawn」的標籤,但是其實大部分被撤稿論文應該被打上「retraction」的標籤。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回顧2018年度十大撤稿事件丨《科學人》雜誌評選
    今年秋天,「撤稿觀察」正式啟動了撤稿資料庫,旨在為科學家、雜誌編輯以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了撤銷論文的學者提供查找資源。以下是The Scienctis雜誌根據「撤稿觀察」的信息選出的2018年度排名前十的撤稿事件,排名不分先後: 1. 納米材料領域的二人組。
  • 一篇雄文讓大眾愛上學術論文,雖已撤稿《冰川凍土》
    一般的普羅大眾,都不會愛讀學術論文,那玩意兒,就一個題目,從頭讀到尾,再從尾讀到頭,讀來讀去,都不知道說了些什麼。除非專業人士,是沒有人愛讀學術論文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這種萬馬齊喑的狀況,被一篇雄文打破了。而且,人家這篇雄文,本身就是學術論文。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該研究提出,通過NaxCoO2 / CeO2半導體異質結構設計增強質子導體,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對質子傳輸機制的深入了解,還可能改善其他能源應用中的離子傳輸。
  • 199 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涉及多家知名醫院,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近日,據公眾號「艾普蕾 iplagiarism」爆料,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在其 24 卷批量撤稿了 199 篇中國學者的論文。
  • Nature發文:一天被撤稿6篇,他堪稱世界一流的學術造假「鬼才」
    》)書出發,批判了如今打著「實驗證實」的名號進行學術造假、實驗疏忽、學術炒作等諸多現象。被撤稿的例子聽得多了,其實根本記不住都是誰,但是這位營養心理學家可不一般,他的研究內容,從通靈預知、擺能量姿勢對氣管移植的益處,到小鼠腸道微生物群和自閉症的關係、砷基生命形式……簡直無所不能。這,這麼厲害,一個營養心理學家還能研究通靈?於是出於一點點的好奇心,去查了一下這個人,果然好奇害死貓——這人的造假手段簡直顛覆三觀...
  • 電商「助推」論文代寫、期刊代發,誰評學術端與不端?
    什麼催生了學術中介?是什麼催生論文期刊發表代理市場呢?在期刊發布論文,除了學者有發布的主觀需求外,還有不少「不得不」。其一,一些企業工程師、高校教師等在評職稱時有發學術論文到期刊上的硬性要求。有高校要求教師每年一篇核心期刊。其二,部分高校強制要求碩士博士研讀期間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不過,為了提供優化的方案,我們會繼續調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重複性無法實現。當時的韓春雨也對一系列質疑做出回應,認為其他實驗室無法重複實驗的原因可能是大規模細胞汙染。而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魏文勝教授為代表的很多國內學者不能接受這樣的解釋,並將事件上升到了影響中國學術界聲譽的層面,認為官方對此事的態度和處理不夠明確有效。針對勢必引發廣泛關注的NgAgo撤稿,一位因事件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連線知社,就撤稿的後續發展,談了幾點看法。
  • 那篇涉嫌「性別歧視」的Nature子刊撤稿了
    研究結果表明,在同等影響力的男女性導師指導下,女學生從男性導師可以獲得更多好處,而導師是女性的女學生「被指導的論文被引次數平均降低了18%」。 11月20日,Science報導稱,該研究一下就引起了一眾科學家的「圍攻」。很多科學家在Twitter上稱其搞「性別歧視」,強烈要求撤稿。
  • 苦惱學術論文語言表達?英文論文潤色——讓你的學術論文耳目一新
    科研學者們耗時幾個月甚至數年的研究成果,如果僅僅因為文字表述不足而錯失發表在期刊雜誌上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對研究者的不公。文章語法錯誤、表達方式不清晰、邏輯混亂等問題是中國作者的通病,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況下,想要提高論文的接受率就必須要在語言上過關。在這種情況下,尋求專業的潤色機構幫助是最有效的方式。
  • 解析學術論文和普通論文有什麼差別
    在國外圖書館閱讀他人的學術作文的時候,是否發現他們英文與你的不一樣?雖然他們的論文與你的有相似的結構,即開頭、正文、結論,但是你的寫作與他們的比起來還是看起來簡單得多。就是類似於國內畢業論文的寫作,在國外學術寫作也明確地脫離日常口語,這種寫作在英文裡頭叫做 academic writing。
  • 論文被撤:地域偏見?國際慣例?
    原標題:論文被撤:地域偏見?國際慣例?   ■本報記者 倪思潔   最近,國際學術期刊《國際肝雜誌》決定,撤銷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鄭樹森等人在線發表的一篇與肝移植有關的論文,並或將終身禁發該論文作者的論文。
  • 學術論文的六個關鍵方面,缺少一個都不是好論文!
    一旦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後,學術就永遠拜拜了,什麼學術研究、學術創新,都不過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學術責任感的學者越來越少,甚至根本沒有,而為學術之外的目的來撈取學術功名的確比比皆是。也難怪有中國學術大多數是垃圾之說了。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必須要掌握好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
  • 多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涉嫌學術不端,科技部:違規人員,一切歸零
    科技部嚴懲學術不端2020年,多家國內外期刊雜誌紛紛撤稿一些存在嚴重學術不端的論文,例如:4月份,國際著名出版社Springer旗下期刊宣布撤稿33篇論文,在此批被撤稿論文的名單中,發現了大量中國學者和高校的身影,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因學術不端,臺灣癌症學者陳慶士被「中研院」下達十年禁研令
    「中央研究院」的調查顯示,陳慶士於 2014 年至 2018 年在其下屬生物化學研究所任職期間,共掛名發表 22 篇論文,其中 16 篇為通訊作者。在這 22 篇論文中,共有 4 篇論文涉及偽造或篡改數據,經查證後認定違反學術倫理。「中研院」責令陳慶士對其中 1 篇論文向期刊撤稿,其餘 3 篇向期刊勘誤。
  • 浙大肝移植論文被撤:地域偏見?國際慣例?—新聞—科學網
    最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國際肝雜誌》(Liver International)決定,撤銷浙江大學第一附屬主任醫師鄭樹森等人在線發表的一篇與肝移植有關的論文
  • 學術論文要怎麼寫?
    撰寫學術論文是求學生涯、職業晉升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發表論文或者撰寫職稱論文。那學術論文要怎麼寫呢?我們按部分來進行講解。一、論文主旨:1. 撰寫論文貫穿於整個研究工作,論文工作與研究工作相對應2.
  • 什麼是學術寫作?學術寫作有什麼特性?
    什麼是學術寫作寫文章、寫作文這件事大家從小學就開始了,但是所謂的「學術寫作」可能對大家來說有一定的陌生。學長在劍橋的第一堂課,老師講的就是「什麼是學術寫作「。可能其他人會用「套路「這個詞,但這並非所謂的套路,而是一些約定俗成的文章結構、行文方法以及邏輯脈絡。第二點是學術論文有一定的功能性。每篇論文絕非是無病呻吟,而是旨在解決一定的學術問題。 第三點學術論文一定是嚴謹的。論文不是opinion-based 誇誇其談,而是用事實說話,有根據的客觀表達。
  • 論文被匿名舉報有問題,期刊編輯回復:「感謝你的舉報」
    在這種情況下,我感到有必要對你的工作表示最深切的感謝。我已經給每一篇論文的作者寫了信,請他們提供來自他們的成像系統的數字文件的驗證,因為這些幾乎不可能操作。我曾經要求原始未切割凝膠的jpg圖片來驗證或反駁我們在分析中發現的異常情況。但是我現在不願意接受任何東西,除了x光膠片或者成像系統的數字文件,因為這些東西更難偽造。